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14 12: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夏天汪曾祺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突出主题:明确作文的主题是关于夏天和汪曾祺的读后感。在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要明确点明主题,让读者对文章的核心内容有清晰的认识。
2. 介绍作者和作品:简要介绍汪曾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夏天》这部作品的基本情况,如创作时间、故事背景等。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和作者。
3. 分析作品内容:对《夏天》这部作品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a. 故事情节:分析夏天的故事背景、发展过程和结局,探讨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b. 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心理变化等,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c. 语言风格:分析汪曾祺在《夏天》中的语言风格,如朴实无华、幽默风趣等,以及这种风格对作品的影响。
d. 表现手法:分析作品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讽刺等,以及这些手法在作品中的作用。
4. 结合自身感受:在分析作品的同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谈谈自己对夏天的看法和感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a. 个人情感:表达自己在阅读《夏天》时的情感
读汪曾祺的《夏天》,像捧着一碗刚从井里吊上来的酸梅汤,初入口是清凌凌的凉,咽下去,舌尖却漫开一层淡淡的甜,连带着心底那些模糊的夏日记忆,都被这文字熨帖得清晰起来。
他写清晨,“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这句子读着读着,鼻尖像真的触到了带着水汽的风,混着青草的腥气——那是小时候在乡下外婆家,天刚蒙蒙亮就被鸡叫吵醒,光着脚踩在院坝的泥地上,脚底板沾着的凉意。他不说“露水很重”,只说“挂着”,仿佛那些水珠是被草叶轻轻托着的,稍一动弹就会滚落,连呼吸都得放轻些,怕惊了这晨露的梦。
然后是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六瓣,香气浓得冲鼻子”,他偏说这香是“痛痛快快”的,像个率真的乡下姑娘,不管旁人爱不爱,只顾着把满心的欢喜泼洒出来。我忽然想起巷口卖花的老太太,竹篮里的栀子花用湿棉纸裹着,喊一声“栀子花——白兰花——”,尾音拖得长长的,混着热烘烘的风飘过来。买一朵别在衣襟上,走一路,香一路,连汗味都被这香压下去了,倒像是把整个夏天的热烈,都别在了身上。
最妙的是写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这“喀嚓”一声,比任何形容都鲜活。小时候在老家,井台边总摆着个大西瓜,井绳勒出的红痕嵌在绿皮上,像给瓜系了道腰带。大人搬下来,菜刀刚碰到皮,就能听见那声脆响,紧接着是“嘶”的吸气声——满院子的人都被那股子凉气勾得直探头。红瓤黑籽,挖一勺塞嘴里,凉得牙床发麻,甜却顺着喉咙往下淌,连后脑勺都透着舒坦。汪曾祺写的哪是西瓜,分明是每个夏天里,最让人惦记的那口甜。
他笔下的夏天,连虫鸣都带着温度。蝈蝈“咶咶”地叫,金铃子“丁铃铃铃”地唱,像是在凑一场热闹的戏。我小时候总蹲在墙角捉蟋蟀,指甲缝里沾着“臭芝麻”的绿汁,洗半天都去不掉,却乐此不疲。他写“臭芝麻”“最难除净”,语气里竟带着点无奈的亲昵,倒像是在说一个调皮却让人恨不起来的孩子——原来草木虫鱼在他眼里,都是有性情的。
读到“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心里忽然一软。夏天是最藏不住时光的,前几日还青嫩的葡萄,转眼就紫得发亮;刚上市的香瓜,昨天还叫“牛角酥”,今天就换成了“奶奶哼”。可汪曾祺写这些,没有半点惋惜,只像在数着日子过,把每个时令的好都记在心里。就像他写“风圈”“乌猪子过江”,说这是“天要变了”,语气平淡得像在说“晚饭吃茄子”,仿佛接受季节的流转,就像接受西瓜里偶尔吃到的白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文末那句“夏天就快过去了”,读来竟没有萧瑟,反倒像收完庄稼的田埂,带着点踏实的空。那些栀子花的香、西瓜的凉、虫鸣的闹,都被妥帖地收进了时光的罐子里,等来年夏天开盖,又会冒出新的热气。
原来汪曾祺写的不是夏天,是藏在日子褶皱里的细碎欢喜。他教我们看一朵花要闻它的香,吃一块瓜要听它的脆,连草叶上的露水、墙角的虫鸣,都值得停下来好好瞧一瞧。合上书时,窗外的蝉鸣忽然清晰起来,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像撒了一把碎金。这个夏天,好像也因为这篇文,变得格外有滋味起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