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14 12:44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我们的中国读书笔记作文,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1. 确定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关于我们的中国,可以围绕历史文化、社会风貌、科技发展、人物事迹等方面展开。
2. 选择合适的素材:根据主题,挑选合适的素材。可以从历史文献、文学作品、新闻报道、个人经历等方面寻找素材,确保内容丰富、有深度。
3. 突出个人观点:在作文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和感悟,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具个性化和说服力。
4. 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在写作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使内容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可以采用总分总、分总、总分等形式。
5. 丰富语言表达: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注意词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6. 引用经典语句:适当引用一些与主题相关的经典语句,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和说服力。
7. 避免空洞说教:在表达观点时,要避免空洞的说教,结合具体事例进行阐述,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8. 注意字数和篇幅:一般来说,读书笔记的字数不宜过多,控制在800-1000字为宜。在写作过程中,注意控制篇幅,避免冗长。
9. 格式规范:按照作文要求,注意格式
初次了解到费孝通先生写的《乡土中国》时,我并不太愿意去读。一方面是其出版时间在 20 世纪 50 年代,彼时中国的社会较之于现在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方面是作为理科生,阅读此类人文社科书籍,难免理解产生偏差、产生谬误。但最后让我决定翻开来看的原因在于,豆瓣上高分的好评,以及了解中国社会对于我来说可以是益处颇多,那又有何不可。于是我开始翻看、略读,发现其中的观点确实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从另外的角度去看待中国社会,终于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读完了。然而,读完此书,想要写一篇读书笔记时,我也发现困难重重。有些地方,我可能理解的并不够透彻,而如此便做出分享则难免讨人笑话。但最后仍然是决定写一篇,既做分享,以迎讨论,也让自己趁此梳理内容,增进理解。
费孝通先生说,中国的基层社会是乡土社会,具有地方性的特点。中国自古便是以农为本,而重农轻商。为什么农业在中国古代是重要产业,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是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肥沃的平原有利于农业资本的累积。
在《全球通史》中,也提到过农业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人口的爆炸,逐渐富足的生活也进一步刺激了经济与政治,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又进一步地刺激了农业的发展。农业生活,追求的是安稳。频繁的迁徙活动并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处理好农业的事务,便有利于生存繁衍,所以农业的形式,自然就是在一片肥沃的土地旁,定居着务农的人。而一个人所需要的田地毕竟有限,肥沃的土地也往往大于个人的所需,所以肥沃的平原田地便慢慢聚集了人口,进而形成了村落。
农业又在很大的程度上满足了人的自给自足,生产的粮食满足自己的生存,盈余的价值则可以用于交易换取其他物品。农业的分工程度又很低,在最不理想的情况下,一个人也能够完成农业的事务,并且随着技术的变革,例如铁器发明后,产生的各种工具明显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自给自足式的生产,分工程度的低下,也让人们不急于和别人发生关系,例如合作。这种安稳的农业生活,使得中国的乡土社会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地方性:一个村落的人是生于斯、长于斯,很少发生迁徙活动,周围的人都是熟悉的人,周围的事物都是熟悉的事物。人口的迁徙往往是发生于人口的增长或者天灾的发生,使得原来的土地资源无法满足人们的生存,而发生的人口的溢出。
基于乡土社会的这种地方性特点,费孝通先生论证了新中国之初,文字下乡与教育的推行产生困难的原因。
他首先说明了城市人和农村人并无智力的差别,他们都不缺乏学习的能力。而为什么城市容易推行教育,到了乡村则遇到了重重阻碍?原因之一在于环境的差别,城市有着更多的教育资源,城里人更能频繁接受到文字讯息并从中获益,而农村则缺少丰富的文字环境。农村人并没有合适的环境去学习文字内容,文字知识。城村之间也产生了各种误解,城里人笑话农村人没看过汽车和高楼大厦而嘲笑其土气,农村人则鄙夷城里人不识五谷的傻气。说到底,不过是各自的世面不同而已。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作者也提到了处于落后社会的新几内亚人,其智力和先进社会的欧洲人并无明显差别,他们认知的差异只是因为环境所不同而已。
上文也提及了中国是乡土社会,一个熟人的社会。人们的生活都是在和熟悉的事物打交道,这些事物往往很少发生变化。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包括语言、文字、动作等。归根到底,这些媒介也不过是一种符号,而被人们共同赋予了意义。在乡土社会中,人们通过语言就能够完成沟通,从而完成事务的推进、讯息的传达。为了完成信息的传达,还可以辅助于动作、语气、表情更加精准的传达信息。文字却可能难以承载(像面对面沟通那样)丰富的信息,而使得人们在交换信息上产生了误解。甚至说,在彼时彼刻的文字中,到了此时此刻,人所体会出来的情感也会不同。这就是文字下乡困难的原因之二,是在地方性的社会中,面对面的沟通相对高效,相较来说文字的作用则极其有限。
困难的原因之三在于学习。学习是继承过去的经验,服务于当下和未来的生存。乡土社会是安定、稳定、熟悉的,过去的经验仍然适用于当下,仅仅通过语言的传授,上一辈共同记忆下来的经验就可以得到传承,文字的记载其实在这种稳定的环境里很难发展。生活是一成不变的,每天都是类似的,只有偶尔的异常变化,才会吸引起人的注意。
文字难以下乡的最后一个原因,是文字一开始并不是发生在基层上的,而是发生于庙堂、高层的。它更多的发生在统治阶级之间,而非平民百姓之中。从甲骨文最初应用于占卜、祭祀中可以看到这一点。所以文字一开始的发明,并不是为了服务普通百姓的。至此,费孝通先生关于文字下乡困难的论证也就此结束了,总的来说,便是文字并无益于地方性的乡土社会中,乡土社会也没有丰富的文字资源,人们的沟通和经验的传承并不十分依赖文字,文字的起源一开始也并非服务于底层人民,所以文字下乡难以推行。
《我们仨》书评笔记
《我们仨》:只有家才是最好的港湾
碧波
2025-07-01【作者简介】
杨绛(1911—2016),本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作家、翻译家、学者。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肄业。1935年赴英法留学,1938年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外语系任教。1952年调入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作品:《洗澡》《干校六记》《将饮茶》《我们仨》《称心如意》等。译作:《唐·吉诃德》《小癞子》等。
【书籍简介】
作品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杨绛老年时的一个梦境,以“锺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拉开全文序幕。第二部分,杨绛用梦境的形式完整地记录了这一“万里长梦”,讲述了一家三口在最后几年中相依为命的深刻情感,回忆了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先后离去的过程。第三部分杨绛采用回忆录的写法,从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下笔,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女儿与钱先生相继逝世,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附录部分则是记录一家人生活点滴的笔记、信笺、图画等,皆由杨绛亲手书写说明。纪念本新增附录,收录杨绛与“我们仨”相关的回忆文章3篇,还增补了家庭照片、日记、书信、手札等珍贵图片资料30余幅。拾遗中包括一封珍贵的书信——这封信是当年为隐瞒女儿去世的消息,杨绛冒充圆圆写去安抚病重的钱锺书的。
《我们仨》:只有家才是最好的港湾
杨绛先生逝世以后,我就赶着《我们仨》的热浪购买来拜读了,之前也读过《杨绛传》,记得钱钟书对杨绛“最才的女,最贤的妻“的八字评价,但都没有写书评,现在有了一点点写书评的习惯,再把这本书拿出来阅读,并写一下书评,可证明我读过这本书,对书友多少有点启发。
钱氏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围城》、《洗澡》两部畅销书更令他们声名远播。然而,人们对其家庭生活却不甚了解。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绛先生以细腻而真挚的笔触,超强而丰富的记忆,详实而有趣的资料,用心记述了她与丈夫钱钟书、女儿钱瑗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书中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处处流淌着爱与温暖,读来让人不禁沉浸其中,感受着这个家庭的平凡与伟大。正如杨绛先生所说:“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简单的话语,却道出了他们一家人生活的真谛,道出了大时代下一个平常却不平凡的家庭相识相知,相爱相惜,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故事。
我试试沿着我们仨家庭的轨迹,来一个书评笔记。
一、相识相知,坚定携手相伴
杨绛与钱钟书的相遇,是命运的安排。1932 年春天,杨绛去清华大学看望自己的朋友,而钱钟书早已是清华园里大名鼎鼎的才子。两人初次见面,钱钟书穿着青布大褂,戴一副老式眼镜,杨绛觉得他眉宇间透着一股清俊之气;而钱钟书也被杨绛的清新脱俗所吸引。这一见,便开启了他们长达一生的缘分。此后,两人频繁书信往来,感情迅速升温。1935年,钱钟书与杨绛喜结连理。
婚后,他们一同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求学。在牛津的日子里,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甜蜜与温馨。钱钟书为杨绛做早餐,虽然只是简单的 “烤面包、煎鸡蛋、热牛奶”,但这却成为了杨绛最美好的回忆。杨绛在书中写道:“他煮了‘五分钟蛋’,烤了面包,热了牛奶,做了又浓又香的红茶;这是他从同学处学来的本领,居然做得很好。还有黄油、果酱、蜂蜜。我从没吃过这么香的早饭!” 这份简单的早餐,蕴含着钱钟书对杨绛深深的爱。他们
在牛津的校园里漫步,探讨学术,享受着二人世界的宁静与美好。
二、新生命降临,家的温暖加倍
1937 年,他们的女儿钱瑗出生了。钱瑗的到来,为这个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杨绛先生在书中描述钱瑗小时候的模样:“她已从护士手中接过来,在我怀里了。她是个非常可爱的宝宝,我看了说:‘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钟书说:‘我也喜欢的。’” 从这简单的话语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初为人父母的喜悦与幸福。
钱瑗自幼聪明伶俐,深受父母的喜爱。她和父亲钱钟书之间有着独特的默契,两人常常一起玩耍、一起淘气。钱钟书会和钱瑗一起画画、讲故事,而钱瑗也会在父亲面前撒娇、耍赖。杨绛在书中这么评价钱瑗:”钱瑗是我生平杰作,钟书认为’可造之才‘,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她上高中学背粪桶,大学上山下乡,毕业后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却始终只是一粒种子,只发了一点芽芽。做父母的,心上不能舒坦“。在钱瑗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予了她充分的爱与自由。他们鼓励钱瑗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她独立思考的能力。钱瑗也不负父母的期望,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学者。
三、风雨同舟,患难与共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杨绛一家也经历了许多困难与挫折。抗战时期,他们回到国内,生活变得异常艰苦。但他们一家人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钱钟书在创作《围城》时,杨绛全力操持家务,为他提供了一个安静的创作环境。而钱钟书也会在杨绛遇到困难时,给予她鼓励与支持。他们一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日子。
在特殊时期,他们遭受了种种不公与磨难,但他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杨绛在干校劳动时,钱钟书会在信中给她鼓励:“绛,好好干活,注意身体。” 简单的话语,却给了杨绛无尽的力量。他们一家人在风雨中相互依偎,共同前行,
这种患难与共的情感,让人感动不已。正如杨绛先生所说:“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
四、命运无情,挚爱相继离去
然而,命运却对这个家庭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1997 年,他们的女儿钱瑗因患骨癌去世。钱瑗的离去,给杨绛和钱钟书带来了巨大的打击。杨绛先生在书的结尾写道:“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这段文字,充满了无尽的悲痛与无奈。
她还在书中清醒地写道:“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已经走到尽头了。”真的,1998 年,钱钟书也因病离世。杨绛先生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和女儿,这种痛苦是常人难以承受的。但杨绛先生以坚强的意志,承受着这一切。她开始整理钱钟书的手稿,将他们一家人的回忆记录下来,于是便有了这本《我们仨》。
五、爱的延续,永恒的回忆
《我们仨》这本书,是杨绛先生对丈夫和女儿的深情缅怀,也是对他们一家人生活的珍贵记录。杨绛先生在书中这样评价我们仨:”我觉得我这一生并不空虚,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也可以说,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杨绛先生是2016年5月25日逝世的,享年105岁,真真切切的高寿,也是“因为有我们仨””因为是我们仨“。书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段回忆,都充满了爱与温暖。读这本书,我们仿佛能看到他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读书、聊天的温馨画面;能感受到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相互扶持的坚定信念;能体会到他们之间深厚的亲情与爱情。
《我们仨》自始至终彰显着近代中国社会与文化此起彼伏之中的知识分子人文情怀:一是挚爱亲情的浓墨抒发;二是爱国情操的本然流露;三是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宁和凸现。作品用朴实的语言和生活化的态度,向读者讲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只有家,才是最好的港湾。
该书从女性视角出发,以平实而细腻的语言,揭示了一个善良美好的家庭世界,深刻地表达出作者对亲人的深深不舍。杨绛先生用她的文字,将这份爱与温暖传递给了每一位读者。让我们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往往不是金钱和名利,而是家人之间的陪伴与关爱。正如杨绛先生所说:“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 这份简单而纯粹的情感,正是我们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所追求的。读完《我们仨》,心中满是感动与温暖。杨绛先生一家的故事,让我们相信,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少困难与挫折,只要有爱,就有力量。这份爱,将永远延续下去,成为我们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对杨绛来说,我们仨没了,家没了,一切都没了!而对我们来说,杨绛的思想、精神、文章、品格在人间永存、芳香四季。推荐大家一定抽空阅读此书。
来自有书共读代言人书友@碧波 2025-7-2
我们仨
主讲人:杨绛#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学习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杨绛##钱钟书#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