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14 17:59
写作核心提示:
写关于读书笔记《童年》的150字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主题明确":紧扣《童年》一书,围绕童年主题展开,如童年的快乐、成长、家庭等。 2. "内容精炼":由于字数限制,需抓住重点,简明扼要地表达阅读感受。 3. "情感真挚":分享个人阅读后的真实感受,让读者感受到你的情感共鸣。 4. "结构清晰":开头简述书籍内容,中间阐述个人感悟,结尾总结观点。 5. "语言生动":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6. "避免错别字":仔细检查,确保没有错别字或语法错误。 7. "注意字数":确保作文控制在150字左右,不超过字数限制。
在外祖父家,在那个阴暗笼罩的家庭时在,阿列克谢备受欺凌,但是他依然很坚强。他敢于挑战外祖父的权威,鞭子暴打也不会让他屈服;他懂事能干,很小的时候就能自食其力,在街头捡破烂儿养活自己......
跟阿廖沙相比,我的童年是幸福的,温馨的家庭、快乐的校园、和谐的社会——如此美好的生活,我却从不知道珍惜,总觉得一切是那么平淡无味。从今天开始,我要好好珍惜现在的每一天,感恩爱我的父母,和谐的社会,让生命更有意义。
嗨,我是俞悦,见字如面!
最近,我在给儿子读一本名为《童年笔记》的童话书籍,其中一篇〈我有一个小本本〉令我印象尤为深刻。
本书的作者金波,是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其作品以诗歌的韵律美和童话的抒情性著称,多篇作品入选语文教材并获国家级奖项。
文章开头这样写道:
“我猜想,凡是小时候喜欢文学的,都有一个作家梦。他们常常希望找到一个可以成为作家的窍门。有没有窍门呢?许多人说没有。我认为也可以说有。但是,这个窍门要你自己去探寻、去创造。”
文中,金波回忆上小学时,常常翻阅他父亲的书籍和一个绿色的硬皮笔记本。那本笔记本里,有父亲上中学时写的诗歌和散文,由于字迹潦草,年幼的他识字有限,读不懂里面的内容。
但这本笔记本给了金波很大的启发,他觉得应该像父亲那样准备一个本子,写下自己的“作品”,这成了他作家梦的最初萌芽。
起初,他在小本本里,都是摘抄一些作家的名句和自己喜欢的形容词。后来听说,好多作家的小本本里,记录的是日常见闻和点滴思考,这些都是宝贵的创作素材。
金波似乎找到了窍门,跃跃欲试。然而,当他翻开自己的小本本,提笔想写时,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因为平日疏于观察,竟不知从何写起。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俄国伟大的作家契诃夫的作品——《契诃夫手记》,这是契诃夫的文学创作备忘录,里面的内容让他豁然开朗。
契诃夫的手记极为精炼,每条都很短,甚至只有一句话。正如高尔基所形容的:“它们是些美丽的精致的花边,是经过深刻地提炼后的产物。”
这些手记源于契诃夫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经过他的感受和思考写下来的,语言简洁而朴实,却充满诗意。
在他的手记里,还有来自书本的摘录,这不仅体现了契诃夫的知识渊博,也说明了一个作家不仅要熟悉生活,还要有广博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契诃夫对作家的忠告:“不要在创作上光靠手记过活,要靠‘记忆和想象’,创作不是照抄生活,当然更不能照抄手记本了。”
正是凭借记忆和想象,丰富和发展了那些手记中的只言片语,进而帮助他写出了许多传世佳作。
领悟了这个小窍门之后,金波的小本本比以前更充实了,不再是简单的抄别人的句子,而是有了自己的记录和思考。由于当时还小,无法借助小本本里的记录写出作品来,但却可以让他在写作文的时候变得有内容可写。
直到几十年后,他投身文学创作时,小本本里的那些话,仍在发挥着作用。
小时候养成的这个习惯,至今他还一直保持着,依然喜欢随时在小本本上记下一两句话。它们有的发展成了一首诗,有的发展成了一篇童话,有的只是记录他当时的见闻和思考。
每当他把这些简短的记录变成一篇作品时,他都倍感欣喜,对这简短的话语格外珍视。如果不是及时记录下来,这些思想的火花就会稍纵即逝,也不会有后来精彩的作品。
现在回忆起小时候拥有的那个小本本,宛如一个神奇的百宝箱,里面收藏着金波对世界的印象,对生活的思考。不仅培养了他的观察力,还帮助他养成了勤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如果说这也算是一个写作的窍门的话,那这个窍门,正是通过勤奋的笔尖一寸一寸探寻出来的。
那时用来记录的小本本,便是今日我们所说的写作素材库。现在应该很少有人再去用小本子记录东西了,因为如今的手机备忘录、语音输入、各类笔记软件等,让记录变得无比快捷,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记录。
当然,无论是用小本本、手机或是电脑去记录你的见闻和思考,写作的真谛始终如一:它需要我们亲自去观察、去感受、去思考、去记录,而后在记忆与想象的熔炉中,将它们创作成文。毕竟伟大的作家梦最终是要靠日复一日的勤奋耕耘才能实现的。
·END·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