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轻松搞定《遇见名人写读书笔记》的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14 18:46

写作核心提示:
题目:遇见名人写读书笔记应注意的事项
一、引言
遇见名人,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难得的机遇。在这次与名人的亲密接触中,我们不仅有机会领略他们的风采,还能从他们的言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因此,写读书笔记便成了我们记录和反思这次遇见的重要方式。那么,在遇见名人写读书笔记时,我们应注意哪些事项呢?
二、注意事项
1. 真实记录
在写读书笔记时,首先要做到真实记录。不论是名人的言语、举止还是思想,都要力求还原,不可添加个人主观臆断。这样才能保证笔记的真实性,为今后的学习和思考提供可靠依据。
2. 抓住重点
名人的言行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在写读书笔记时,我们要学会抓住重点,筛选出对自己有启发和帮助的内容。这需要我们在听讲、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筛选和提炼能力。
3. 联系实际
在记录名人言行时,我们要善于将之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相结合。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名人的智慧,使之成为自己成长的助力。
4. 保持客观
在写读书笔记时,我们要保持客观,避免过分崇拜或贬低名人。名人也有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学会全面看待,既要看到他们的优点,也要认识到他们的不足。
5. 适时反思
在记录名人言行后,我们要适时
见字如晤:于咖香袅袅中触摸名人书信的温度
上海梧桐区的街道总是慢半拍。树影摇曳,日光斑驳,时间在这里变得柔软。转过永嘉路的街角,毛姆礼帽咖啡馆便如一本摊开的书,等待有心人驻足。步入下沉式空间,落座一间挂满名人手札与信笺的房间,聆听毛姆礼帽咖啡馆主理人叶锋讲述咖啡馆背后的故事——关于文学,关于收藏,更关于那些在快节奏都市里依然被守护的文化情怀。缘起一顶礼帽,当历史名人遇上日常
首先闯入视线的,是入口处悬挂的毛姆毡帽与银质手杖。许多人初识毛姆,是通过《月亮与六便士》。书中对理想与现实抉择的叩问,曾让无数读者在深夜辗转反侧。但毛姆本人究竟是怎样的存在?他总戴着礼帽,烟斗不离手,戴礼帽,谈吐优雅,偶尔说出一两句刻薄话。搞不清他看人的眼光是在嘲笑,还是在自嘲。身边的男秘书年轻而英俊,像烟斗一样从不远离他。这便是毛姆。2003年,毛姆礼帽咖啡馆的一位创始人在伦敦的一场拍卖会上,拍得了这顶黑色丝质高顶礼帽。这是毛姆在20世纪50年代出席正式场合时的常用帽饰。二十年的时光流转,或许是在某个午后,整理藏品时,再次拿起这顶承载着历史的礼帽,咖啡品牌的灵感由此诞生。“起初,我们不过是想为多年来的珍藏寻个安身之所——毛姆的礼帽、罗曼・罗兰的手稿、大仲马的亲笔信。”主理人叶锋说道,“后来转念一想,与其让它们深锁工作室,等待零星的访客,不如打造一个开放空间,让珍贵的藏品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于是几位合伙人一拍即合,2024年6月,毛姆礼帽咖啡馆正式开业。咖啡馆的空间是回字形的设计,藏品沿着墙壁生长,纸张的褶皱里,藏着比教科书更生动的文学史。你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欣赏墙上的真迹:一转身,是罗曼・罗兰的诗句;一回眸,是大仲马的文字。玻璃幕墙通透,天气好时可以完全打开,让风、阳光和偶尔的落叶都成为座上客。最受欢迎的是外摆区的座位——人们在这里阅读、低语,或者只是发呆,望着街上行人匆匆。“一对旅居法国多年的老夫妇说,坐在这里就像回到了巴黎的左岸。”叶锋对我们说,这样的客人很多,有专程前来的学者、艺术家,也有只是偶然推门的路人。在毛姆礼帽咖啡馆,文学不仅存在于展品里,更流淌在日常的每个细节间:“任何心动的瞬间,都不容易,不要怠慢了它”,毛姆的名句印在玻璃上;“一百年后,一切都可以忘记”,安徒生的箴言静静躺在纸巾一角。沿墙的展架上,陈列着由藏品衍生出的文创产品:印有名人格言的帆布袋与笔记本,供顾客选购留念,成为可带走的文学记忆。“我们最近推出了一款名为‘月光’的新品。灵感源自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我脖子上挂着的就是一枚真正的六便士硬币,来自20世纪60年代。我们有一个限定套组,包含这款‘月光’饮品,购买就赠送一条以六便士硬币制作的项链。”叶锋介绍道。不大的空间里,永远有下一次期待
作为一家将名人书信与咖啡融合的人文咖啡馆,20多年来收集的珍贵历史藏品让毛姆礼帽咖啡馆拥有无可替代的独特性。自开业伊始,这里便迅速走红,成为备受瞩目的打卡胜地,吸引无数人慕名而来。但叶锋清楚,比“打卡热潮”更重要的,是让空间始终保持“新鲜感”。“从开业到现在,我们坚持每两个月更换一次主题展览。墙上的手稿、照片和藏品会定期轮换。”叶锋说道。第一期展览的主题为“安徒生与他的朋友们”,最引人注目的是镇馆之宝——安徒生的亲笔手书,他在1860年10月2日于斯图加特写下对真善美的理解:“理性中的理性是真;意志中的想象是善;想象中的理性是美。”此外,还展示了安徒生的朋友们——大仲马、雨果、狄更斯、珍妮林德等世界文学巨匠的亲笔书信,这些跨越时空的信笺,如同拼图般还原出一个在纯真与世故间游走的童话大王。第二季展览是“亚历山大小仲马诞辰200周年亲笔手稿及书信真迹展”,展出十余件不同时期的珍贵手稿与书信。叶锋指着墙上一封信件介绍道:“这是1841年17岁的小仲马模仿父亲大仲马笔迹写下的信,你可以和旁边大仲马的字迹对比,很有趣。”而我们到访时,正逢咖啡馆创始人之一邱见教授的现代书法展。据叶锋透露,除了定期换展,咖啡馆也通过私域运营,积累了长期的客群:“我们会不定期多元领域从业者,在晚上举办‘毛姆客厅’系列分享沙龙,反响很好。”从宋瓷中的宋代美学、文化创意的能量,到老洋房背后的历史、30年前的中国电影,再到西方绘画与哲学,话题跨越古今中外。叶锋说,下一场沙龙将围绕西藏的故事展开,一位在藏区生活多年的纪录片导演来作分享。自由打卡,不设限,一杯咖啡就能参与。不大的空间,反而让每次相遇都变得珍贵,恰到好处的拥挤,倒让思想更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递。不确定的主题,让咖啡时间多了份期待,这次可能遇见书法展,下次来恰巧赶上电影讲座,这里的故事,永远有新意。打造一个有归属感的心灵驿站
目前,除了上海永嘉路店,毛姆礼帽咖啡馆在嘉兴也有一家分店,而日本京都店在不久后也将开业。叶锋介绍:“嘉兴的店会更具现代感,我们会依据不同城市的特色做适度调整,但整体风格不会有大的变动。”谈及店铺选址,叶锋坦言:“第一家店不能选在商场。商场环境嘈杂,人们很难静下心长时间停留,而且商场在营业时间上有限制,对我们举办活动不利。而我们现有的店铺,营业到凌晨一两点都没问题。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纯粹的开放式咖啡馆,更像是一个小型的复合空间。实体店受物理空间局限,要想传递更多内涵,一方面需拓展对外合作,另一方面要做到化繁为简。”店铺开业初期,吸引了大量打卡人群,热度褪去后,留下来的是真正钟情于这里环境氛围的顾客。有位女孩几乎每日都坐在毛姆礼帽下方的座位,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办公场所。她说,这里离她家近,环境宜人、空间宽敞,装修与布置都有品位,座位充足且都配备插座,很适合办公。“我希望每位顾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多数咖啡馆,顾客只是匆匆喝杯咖啡、聊会儿天就离开。但在我们这儿,很多客人能安下心来,一坐就是半晌。即便独自一人,工作乏累时,也会捧起一本书阅读。事实上,不少客人都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大家熟络之后,氛围格外亲切。我们白天供应咖啡,晚上还提供酒类,大家静静地喝点酒、聊聊天。”叶锋说道。毛姆礼帽咖啡小程序上有一段文字,读来令人触动:“我们想要做一个温暖的品牌,至少让一部分人,能够在喝一杯咖啡的时间里面,安静下来,想一想这个世界的本质,试着用心去感受一下这个世界的美好,少许地缓解一下焦虑与迷惘的情绪。伟大的灵魂大部分都是经历过很多苦难的。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尤其是哲学家和文学家,他们的一生会将自己经历过的苦难和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一点点幸福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果能够通过阅读这些文字,体会到他们在面对苦难时仍然坚强、奋不顾身地追求幸福的精神,这便是毛姆礼帽咖啡馆的初衷。”“就如同《月亮与六便士》引发的思考,理想主义的事物总是美好的。”叶锋感叹道。新民艺评|谢慧佳:《第一次遇见苏东坡》读后
近日有幸得到衣若芬的《第一次遇见苏东坡》,而且还是第一本亲笔签名版本,内心喜悦难以言喻。我们常常在思考读文学作品的功能是什么?衣若芬说过,在无数个人生卡顿时,阅读苏东坡陪伴她走过人生的高低起伏。
《第一次遇见苏东坡》是一部大众读物,内容浅白易懂,没有古代汉语基础、不认识苏东坡的读者,都可以读得明白。“人生不易,必须有趣。人生难免焦虑,我们要学会自愈。”作者在书中分享了十个“第一次”与苏东坡相遇的故事。内容引用了苏东坡的诗词,并加入现代描写手法。书中有许多诙谐有趣的标题,如:《苏东坡PK柳永》《躲在苏东坡身后当“社恐”》《第一次震惊AI也懂苏东坡》等。书中沿着作者的成长、学术研究越发地深入的脉络,从她小学五年级在阅读三毛作品《撒哈拉的故事》而开始接触苏东坡的诗词,从而写出第一篇《第一次知道苏东坡》,内容层层深入,一直到近几年她开始利用人工智能(AI)研究苏东坡,并完成本书的最后一个篇章《第一次震惊AI也懂苏东坡》。读者随着作者,走进苏东坡的生平和内心世界,去体验“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通达。
苏东坡像
本书的十个章节中,最让我记忆犹新和反复思量的是《第一次为苏东坡不服气》。这一篇章记录了作者早前在南洋理工大学毕业典礼时巧遇的一位英语系外国教授的谈话。对方研究莎士比亚,而作者研究苏东坡。她知道莎士比亚,但对方恰巧没有听过“苏东坡”的大名。经历了这件事之后,她的反思是:如果不知道莎士比亚,你会不好意思吗?并且在《苏东坡难道就不能陪西方人吗?》中巨细靡遗地罗列出西方作家写苏东坡的书目,着实为苏东坡争了一口气!
此外,我们来看一看本书的编辑和排版。我最喜欢书中的一个小部分“拿来就用”,感觉就是信手拈来的小贴士,为每篇总结一些关于苏东坡的小知识,抑或打开一些非常值得省思的思考问题。此书的尾端,编者详细地把苏东坡人生大事年表,中外名人谈苏东坡以及推荐书目这三个部分纳入书中的附录之内。这些部分能帮助读者厘清苏东坡的事迹,同时也能帮助有兴趣进一步了解苏东坡的读者节省时间,可直接参考该书“推荐书目”延伸阅读。虽然只是附录的部分,却起了点睛之效,内容实用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