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15 03:18
写作核心提示:
题目:学校窗外读书笔记作文注意事项
在学校的窗边读书,不仅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还能领略到窗外的美景。这样的环境容易激发我们的写作灵感,让我们在作文中描绘出独特的画面。然而,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作文,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一、审题要准确
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作文的题目和要求。对于“学校窗外读书笔记”这个题目,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窗外读书:作文要围绕窗外的景物、人物或事件展开,不能脱离窗外这个主题。
2. 读书笔记:作文要体现读书的过程,包括读书的感受、心得和体会。
3. 学校:作文要体现出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如校园文化、师生关系等。
二、内容要丰富
1. 描绘窗外景物:作文中要具体描绘窗外的自然景观、建筑风格、季节变化等,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
2. 描写人物活动:窗外的人物活动可以包括同学、老师、路人等,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展现窗外的社会风貌。
3. 读书感悟:结合窗外景物和人物活动,表达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感悟,如对人生的思考、对知识的渴望等。
三、结构要清晰
1. 开头:简要介绍窗外读书的背景,如时间、地点、人物等。
2. 主体:按照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描绘窗外景物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从小学到大学,再到如今的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书籍一直陪伴在我的左右。读书,已经成为我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习惯。疫情封控期间,也是依靠读书才让我度过了那段枯燥的封控时光。我对读书一直没有什么抵抗力。从最初刚识字时的小人书、《故事会》,到求学时期的唐诗宋词、《红楼梦》、席慕蓉、琼瑶、汪国真,再到踏入社会后林林总总的小说、杂志、励志学、管理学,每拿到一本书,我都会如痴如醉,如迷若狂。每拿到一本书,我都会如痴如醉,如迷若狂
我所在的学校毗邻金水河。记得求学之际,每逢周六周日,金水河旁都会有一个自发的书市。每到闲暇之余,我就会和几个同好到书市里面闲逛。有时即便什么书都不买,就是在遍地的书籍中徜徉,嗅着那熟悉的书香,“那感觉也是极好的”。一直十分喜欢图书馆的那种氛围。一群互不相识的人,因为有着同样的喜好,或处于幽静的角落,或围坐在书桌旁,安静地各自翻阅着自己喜爱的书籍。那场景,虽无言,但舒适。图书馆的环境是很舒适的
有不少朋友曾经问我,这么喜欢读书到底为了什么?对于此,我向来是故作高深,不作一言。究其因是我不知道应该如何:假大空我不屑于谈,从心又说不出个所以然,只好三缄其口,故作高深状了。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现已年过半百,假若再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或许我会这样:读书是快乐的。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他的《四时读书乐》道尽了读书之乐: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读书是快乐的
读书是有趣的。读书,可以让你欣赏到北国风光,领略到南疆风貌,也可以陶冶你的情操,提高你的文学素养;可以拓宽你的眼界,开阔你的胸襟,也可以教会你许多做人的道理,让你找到人生的方向……读书是有趣的
读书是享受的。当你读书时,你会发现你经常在不经意间被带入到书中的世界。你经常会感觉你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经历着不同的场景,领悟着不同的感受。为其悲而悲,为其喜而喜。仿佛书中才是你书写的人生,书中才是属于你的故事。读书是享受的
读书是精彩的。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早读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人都不是甘于平庸而生存,人生就该为活得精彩而生活。读书是优雅的。一方净土,一炉静香,一杯香茗,一纸书香,身旁最好再有一簇鲜花作陪。我想,这恐怕是世界上最优雅的姿态吧!读书是优雅的
读书是修身养性的。才女三毛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内,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让我们读书吧!人生,将因读书而精彩!人生,将因读书而精彩
光明日报记者 刘华东 苏 雁
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江苏省委在南京联合召开表彰会,追授江苏省仪征市人民法院原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边晓斌“全国模范法官”“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23年12月14日,49岁的边晓斌在执行案件现场勘查任务时,不幸因公殉职。边晓斌奋斗在基层司法审判第一线近30年,在不同的岗位上创造了过硬的业绩,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47本笔记本,一位基层法官的29年
边晓斌的牺牲,留给大家大大的震惊和不可置信。
“就在边院长牺牲前一天晚上,他还打电话嘱咐安排救助案件上会研究,月底前把司法救助资金发放到位。”仪征法院行政装备科副科长阚超告诉记者,那时的许多救助对象,如今已经走出困境。
仪征法院民二庭法官助理周婷婷还记得出事前两天与边晓斌一起接待信访群众。“边院长比我还早到,已经摆放好椅子,迎候信访人……”
当大家在悲痛中整理边晓斌遗物时,发现这位和蔼可亲、工作认真的同事,遗物里最多的是笔记本,那是边晓斌从1994年工作以来使用的笔记本,足足有47本。在这47本笔记本里,有学习笔记、有会议记录、有个人总结……一字一句记录着边晓斌从事司法工作29年的点点滴滴。
最上面一本,也是边晓斌刚工作时最早的一本笔记本,纸张已经泛黄,可笔记本扉页上,当年边晓斌使劲描画的两个字,依然清晰而庄重——“奋斗”。
一张合影、一块奖牌、一个好人
边晓斌办公室的书橱里,一张照片、一块写着“真情系百姓、温暖抵人心”的纪念奖牌,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
照片里,与边晓斌并肩站立的工人们笑得灿烂。听闻有记者来采访边晓斌的事迹,照片中的一员——当地某企业职工苏福喜匆匆赶到法院,讲述起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1994年,仪征一企业招收当地近500名农民成为合同制工人,企业以一年一签的方式与他们连续签订短期劳动合同。可过了十几年,公司突然公告终止劳动合同,让这批工人以派遣工的名义回原岗位。认为遭到不公正待遇的工人便集体将该企业诉至法院。
“那段时间我们到法院得有100多次,每次都是一句话,案子进展怎样了?边院长每次都和气地接待我们,听取我们的想法,还多次带我们去厂里协调。”
后来这些工人如愿与企业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工人权益也得到有效保障。尽管已过去十几年,苏福喜和工友王忠玉对边晓斌的感激之情始终没有变淡。“结案以后,我们拉了一车鞭炮到仪征法院,边院长拒绝了,就说我们拍张合影吧,最后留下了这张照片。”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张照片和当时工人们送的纪念奖牌,始终是边晓斌办公室里唯一摆放的荣誉见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今一聊起边晓斌,曾受他帮助打赢官司的杨玉珍仍泣不成声;当得知边晓斌牺牲的消息,数千里外的新疆新源县人民法院,边晓斌曾挂职的地方,也组织了一场追思会;送别边晓斌遗体时,数百位群众自发前来,大家虽不认识,但都感叹着“边院长,真是一个好人呐”。
边晓斌的“灯”还在继续照亮
边晓斌牺牲那天傍晚,同事们久久站立,流着眼泪关掉了边晓斌临走没来得及关掉的灯。灯虽已熄灭,但以身为灯的边晓斌还在为许多人照亮前路;窗前植物也已干枯,可他种下的公义与希望的种子,还在不断开出繁花、结出硕果。
行走在仪征的江边,原某造船有限公司曾经荒芜的厂房,如今已成为生产翅片管、热管的车间。正是有了边晓斌和同事们的不断奔走,这片曾8次挂牌拍卖均因无人报名而流拍的沿江土地和厂房被重新盘活,258名职工和150余名债权人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记者来到仪征市宝能小学时,孩子们已经放暑假,“留守”值班的校长尚仁宝带着记者参观干净整洁的校园。“要是没有边院长,这个校园、学校前面这条路,都可能还是一片工地呢。”几年前,宝能小学在建项目因债务纠纷陷入停工。“一边是家门口的学校‘可望而不可即’,一边是实验小学东区校不堪重负。”尚仁宝回忆,“当时要不是边院长说‘上千名孩子上学的事都不算迫切,那什么样的情况才算’,孩子们可能到现在还不能在家门口入学呢。”
“今年我们招生工作已经结束,秋天一到,又会有200多名新同学来报到。”尚仁宝告诉记者。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11日 0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