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15 04: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金孩子》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理解主题": - 首先,要确保自己理解了《金孩子》这本书的主题和核心思想。这本书讲述了什么故事?作者想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或价值观?
2. "明确写作目的": - 写作之前,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还是为了分析书中的人物、情节或主题?
3. "结构安排": - "开头":简洁地介绍《金孩子》的基本信息,如作者、出版时间等,并简要概述故事梗概。 - "主体":分析书中的主题、人物、情节等,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生活经验进行阐述。 - "结尾":总结自己的读后感,强调书中给自己带来的启示或感悟。
4. "人物分析": -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等,可以结合书中情节进行说明。 - 注意不要过多地评价人物的好坏,而是要深入挖掘人物背后的原因。
5. "情节分析": - 分析书中的情节安排,探讨作者如何通过情节来表现主题。 - 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这些情节的感受。
6. "主题探讨": - 分析书中的主题,如成长、爱情、友情、家庭等,并阐述这些主题对自己的影响。 - 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这些主题的重要性。
7. "
金曾豪
“共和国70年儿童文学短篇精选集”(三册),方卫平/选评,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2019年10月第一版,59.40元
我的童年是在江南小镇上度过的。我家的老屋在“小镇尾巴”上,意思就是在小镇的边缘,左邻右舍大多是农家。这是我的福气,我熟悉小镇,同时熟悉乡村。我熟悉的乡村,当然包括了农家家养的禽畜。受环境的影响,我小时候不但养过狗,还独自养过羊,养过鸡鸭。“独自”的意思是,我得为我所养的动物负起几乎全部的责任,这和城里孩子养宠物不是一回事。我当然没养过牛,但对牛也是相当熟悉的。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个独眼老汉和他的一头独角牛。这头牛曾不小心用它的独角挑瞎了老汉的一只眼睛,可这个叫“瞎金生”的老汉对待独角牛还是像对待朋友一样非常好。成年后我写过许多篇关于牛的小说和散文,《相爷》便是其中的一篇。
与家养动物的亲密接触,使我从小就认识到,人类不是唯一有情感、有个性的生物,不是唯一能体验生理和心理欢愉和痛苦的生物。有的家养动物把我们人类当作它们的一种,有的在争取当我们的一种。
有了这种认识,当我读到我姑妈藏书中的《聊斋志异》时,一点也没感到意外,觉得这些怪异的故事一点不怪异。那是一部用文言文写的短篇小说集,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读起来有不少障碍,但因为我在姑妈那儿听过这类故事,还有许多生动的插图辅助,我居然就连蒙带猜地读下来了,还兴味盎然呢。读这部书不但培养了我对文学的兴趣,还强化了我的“万物有灵”的观念。
我想,以上两点,或是我在成年后创作动物文学的重要缘由。事实上,我在读初中时已经有了把我所熟悉的动物朋友写出来的冲动和尝试。
要写作,必得要大量地阅读。而阅读的习惯往往是在童年、少年时代养成的。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多么重要!我高中毕业后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还遇上了无书可读、无处发表文章的岁月。可因为我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还是在“读书无用”的环境中,千方百计地读到了不少书。其中一本书是我在供销社的废品收购站偶然得到的。那是一本短篇小说集,作者是骆宾基。书中的作品没有什么曲折情节,只是在淡淡地描摹生活、刻画人物。因为缺少可读的书,这样的作品我也肯读,起先是耐着性子读,读着读着就读出点滋味来了。因为反复读,这位东北老作家的取材倾向和文字风格竟悄悄地影响了我。很多年后,我才知道这本书的书名叫《山区收购站》。在收购站里得到《山区收购站》,这真让人惊诧——世界上原来真有这样的巧事。
因为坚持读书和习作,多年打临工的我被县文化馆借去搞写作和写作辅导工作。对一个人来说,兴趣爱好能和工作结合起来实在是一种“重要的幸福”。读书和写作就这样改变了我的人生方向,我就这样开始了我的文学生涯。
现在,书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但一个人能用来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尽量不能让平庸的书占去了我们宝贵的时间。不要只注意故事。孩子读书,常常只是快速地看看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从头读到尾,以为一本书就读过了。不是这样的,除了故事,一本好书里面有很多东西:人物、人情、人性、作品反映的社会真相、作家的人生感悟,还有文字本身的美质等等。
有些书粗粗地读就可以了,但不能每本书都这么浏览,必须有精读。精读就是要把一本书读熟读透,到后来,一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或者目录,就能想起来书的大部分内容,就能想起来自己读这本书时的联想、思索和生发。得到一本你真正喜欢的书并不容易,得到了你就得珍惜呢,何妨反反复复地读多遍。就像我当年读《山区收购站》一样,一遍遍地读,从平淡中读出了生活的滋味和文学的玄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有一只鸟,叫蒂科,她生来没有翅膀,伙伴们贴心地照顾她,每天给她衔来食物。一切都很美好。
直到有一天,这只小鸟突然长出了一对金翅膀,她可以飞得比谁都高。
这下伙伴们不开心了,生气了,他们不能忍受蒂科有最强壮最美丽的金翅膀,纷纷离开了她。
蒂科很孤独。当她把金翅膀一根一根全部赠送给别人,变成和朋友们一样的黑翅膀的时候,她重新获得了友谊,朋友们又接纳了她。
这是李欧·李奥尼的经典绘本《蒂科与金翅膀》的故事。这本绘本,和他其它绘本风格非常不同,色彩绚丽,图画非常细致、精美,给人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而这个故事充满哲思,让人久久回味的故事。也让我一直陷于迷惑之中。我们成人和儿童阅读这个故事,想法是那么截然不同。
看到蒂科因为有了金翅膀而被伙伴们抛弃。金翅膀,可以是才能,也可能是财富。如果我是蒂科,我会认为那些鸟们嫉贤妒能,自己有朝一日,变得厉害了,于是受不了了,我并没有伤害谁呀?这多么不公平?可这仿佛是人之常情。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大衣哥。曾经一样的农民,突然成了明星,仿佛也有了金翅膀。村民也一样受不了了。索取无度的村民相比蒂科的伙伴们显然更过分。毕竟蒂科的伙伴们没有向蒂科索取。
而作者给出的结果,让人反复思量,为什么要我丢掉金翅膀去迎合伙伴们呢?能够离开他们去更高处,寻找一样强大的伙伴吗?当然也不能,毕竟曾经被小伙伴们帮助过,快乐地一起玩耍呀!如果不换掉金翅膀,就无法做朋友吗?事实上,在最后。蒂科想:可我还是有朋友们不一样,我们都是不同的。各自都有属于自己的回忆,和看不见的金色梦想。即使没有了金翅膀,蒂科在思想上也是和朋友们不一样的了。
忍不住又想,如果我是其它鸟儿们,我也会那样对待蒂科吗?当朋友有一天变得很厉害,我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也许会心中羡慕,但一定要抑制住嫉妒,向优秀的朋友学习,奋起直追。
当我问六岁的小朋友,蒂科为什么又和伙伴们和好了呢?他:因为她现在变成黑翅膀,和朋友们是一样的了。
小朋友的想法很简单,没有那么复杂。在他眼里,好朋友就是要一样啊!他们对朋友的定义就是这么分明。我想,小朋友的世界没有那么复杂,小朋友之间,也不会有那么大的不一样。
第一次和孩子共读这样的“哲学思考”类绘本,我有些迷糊了。
当我试着让孩子代入角色,问他:如果你是蒂科,你会怎么办呢?他说:我给好朋友送金羽毛,但是不会送完。看来小朋友自有解决之道,他会把自己的金羽毛送给好朋友,而且要保证大家都有,就一样了。
再问:如果你是其它鸟儿,你会不会不理蒂科呢?孩子告诉我,他会问蒂科可以送他金羽毛吗?
我又问:如果她不送呢?那你还会和她做好朋友们吗?孩子肯定地说,还会呀!某某某比他厉害,他还是喜欢和他一起玩呀!
听完孩子的想法,我仿佛豁然开朗,我由衷地佩服孩子的智慧。孩子总是我的老师,总是能给我启发。
真是读不尽的李欧·李奥尼,读不尽的孩子呀!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