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15 06:29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高中散文读书笔记大全的作文,应该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 主题明确: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散文读书笔记大全。这个主题要贯穿全文,确保作文内容围绕散文读书笔记展开。
2. 结构清晰:作文结构要清晰,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散文读书笔记的意义和作用;主体部分详细阐述散文读书笔记的内容,包括散文的特点、阅读心得等;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
3. 内容丰富:作文内容要丰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介绍散文的特点,如: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等。
b. 分享阅读散文的心得体会,如:对散文作者的了解、对散文主题的理解、对散文情感的共鸣等。
c. 比较不同散文作品的异同,如:题材、风格、主题等方面的对比。
d.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散文对自己成长的影响。
4. 语言表达:作文语言要准确、生动、流畅。以下是一些建议:
a. 运用丰富的词汇,使文章更具文采。
b.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c. 注意句式变化,避免单调重复。
d. 适当引用原文,以增强说服力。
5. 观点明确:在作文
■王兆胜
2024年度的散文创作,那种高高在上的玄虚之感减少了,大文化散文的热度在消退。创作者们将目光更多地投向生活日常,以平和且真挚的笔触,去书写朴素凡常的人、事、物。这些作品,在日常生活中有诗意,在底层书写里见智慧,具有常中有奇、小中见大、淡中有味的表现方式。
一
人的文学,核心在于写人,写人的现实生活。2024年度的散文创作始终坚守这一原则,出现了大量书写人生世态的散文,并且在对人性、人心的挖掘上有所开拓。
人间真情,是散文创作中不败的花朵。在2024年的散文作品中,卓然的《故乡漫忆》虽然是写老话题,但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我”对父亲脊梁的独特感受,并将父亲、故乡、我、家国紧密关联:“一个家庭,一个乡村,一个国家和民族,甚至一个世界,都应该有一条脊梁骨。”孙郁的《边北诗人鲁琪》有着深厚的师生情,作者用温婉的笔触写到王忠舜老师,这位自己曾经的学术引路人。虽着墨不多,但其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这种淡淡的书写方式,蕴含着深情。黑陶的《做一个纯粹的人》写已故作家刘烨园,作者被刘的思想纯粹打动,二人的情深意长和知音之感更是静水流深。
人性挖掘,富有张力与魅力。2024年的散文创作在人性挖掘方面表现出色,注重深度发掘人性的光影,展现人性的丰富与复杂。塞壬的《她的世界》塑造了一个独特的农民工赵月梅。与一般农民工不同的是,她热爱写作,渴望成功。尽管她的写作水平有限,文字尚不通顺,不过,她有着令人惊叹的生命爆发力与生活波澜,在坎坷的生活阅历之下,有着一颗从容淡定和乐于助人之心。作品对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将人性推向了灵魂深处。周荣池的《父恩》塑造了一个可恨、可怜、可悲、可爱的父亲形象。文中的父恩并非传统意义上爱的给予,而是通过磨砺,让子女在成长中获得启示。这一父恩视角,使散文具有了丰富、复杂、隐秘的人性内容及其深度。穆涛的《一根“政治油条”的生长路线图》剖析汉宣帝时的丞相黄霸。这个起于社会底层、靠买官发迹的大官却有好政声,他在关键时刻进行政治豪赌,几经浮沉中却有好运,可谓一个人性深度的探险者。
表达对人心的勘探与灵光的烛照。2024年的散文创作以人心为基点,更深入地理解人生的复杂内涵。韩小蕙的《识脸与识心》别具一格,文中写到“我”脸盲,总是记不住人的面容,但更在意“识心”,即识别好赖人,引发读者对人际交往中“心”与“面”关系的思考。蒋新的《司马迁的浪漫》特别注重从人心角度写司马迁的识心之能,称他“将观察体味现实的秘诀藏于心”“眼光敏捷温柔,也有X射线般的锐利”,所以《史记》才能成为千古绝唱。王川的《白塔与老妇》充满专注心、好奇心,又是宁静安然、平和超然的,有一种通透和豁然开朗。李登建的《沉积或飘逝》写“我”回家盖屋,在门楼高低上与邻居发生冲突,于是两家的心理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我”由“心神不宁”到“打心底里赞叹乡村的智慧,也折服于乡村的宽厚”,世道人心由此得以彰显。
永恒的主题会给散文的书写增加难度,而2024年的诸多散文作品深入各种人生的骨子里,在表现人情、人性和人心上不断有新的发现与表现,这是较为难得,也是颇有价值的。
二
比较而言,写人容易,写事与物难。2024年散文关于事物的书写,数量与质量都有明显改观。此类作品往往灵光闪动,对物性的书写敏锐而深刻。
生活中发生的事,成为创作者记录时代很好的透视点和多棱镜。时代和社会在发展进步,有的甚至是翻天覆地的。2024年的写事散文既反映了个体变化,也是时代社会变迁的缩影。彭程的《小区记》以其居住多年的小区为中心,抒写周边人事的变化沧桑,是偏于个人的叙事。陈世旭的《藏地记忆》回望其西藏行,通过天路、天河、天居呈现西藏古今往昔的变化魅力,认为“青藏路就是飘在世界屋脊上的哈达”。沈俊峰的《鼓角梦》写三线建设年代皖东厂的变迁,其中既有风物、事件,还有人品,特别是一个时代的精气神。洁尘的《铁半城西二巷忆事》回忆了“我”的家属院、和孩子打架之事,也是关于人事变迁和人的成长的书写。
在时代社会的浪潮面前,既有崛起与成长,也有颓变与衰老,这才是辩证的,也是生命的自然形态。2024年的写事散文,真实地反映了这种生活的多样性和时代的复杂性。
对物的观照与细察,成为创作的一种新风尚。突破人的文学的限制,进入更博大丰富的物的世界,这是近些年散文的新趋势,2024年的散文则更进一步。
一是对历史之物的观照,如李晓君的《鸥波图》通过赵孟頫与管道升建鸥波亭颐养天年,画鸥波图以抒情志,反映身处乱世的艺术家的内在追求。其中,对于湖、水、波、鸟、风、光,特别是艺术作品《鸥波图》的细致描绘和精妙勾勒,可谓极尽用心、用力、用功之能事,于是,“物”被赋予能量与光泽,也带来身心俱轻的超然。
二是对鸟兽虫鱼、草木花卉的热爱,如杨文丰的《人鱼》写的是千姿百态的观赏金鱼,杜怀超的《柿子的隐喻》是写柿子生发出的各种意象,陈应松的《森林手记》是将森林中的万物生灵作为描绘对象,庞井君的《夜鸟声声忆旧园》描绘了杜鹃、东方角鸮等的夜鸣,李汉荣的《书虫之歌》是对寄生于书中的书虫的歌吟。
三是对一般物象的书写,如蒋蓝的《寸铁》写到寸铁、黑墨、铁钻、沙子、云雾、豹子等,可谓物象之集大全;张清华的《黑与白在同样古老的对峙中》描绘流浪狗猫、豹子、乌鸦、雪、白桦林等,内中有着诗意的形而上思考;杨献平的《怀居》展示了作者所居的各式房子,这是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透镜;苏沧桑的《声音之茧》关注芽、泉、水滴、蚕、钟等,并写出“海有心跳”。徐迅的《有人抖动着碧绿的丝绸》写其居所附近的森林公园,除了各种树木,还有丝绸般的感觉,“在公园蜿蜒的跑道上,我疾步如飞,感觉两旁的树林向我身后甩动,嗖嗖地,像有人抖动着碧绿的丝绸”。
万事万物,包含着深刻哲理。事有事情,物有物理,2024年的散文通过对于事物的书写更好地折射人生,令读者从中获得更多启发与体悟。郁葱的《生活记》中“我”坚持自己的做事风格,决不随波逐流,但为人信守承诺。为完成朋友嘱托,“我”竟几星期坚持去地摊找失之交臂的藏品。作品还写“物性”:“用汝瓷茶杯喝绿茶,时间久了,会发现茶器上面有一条暗暗的金线慢慢浸出来;如果用汝瓷茶杯喝红茶,会发现茶器渐渐有朱红线;如果用其喝普洱茶,慢慢会发现褐色的纹理;如果这几种茶一起‘养’这只茶器,也许渐渐浸出来的就是‘金丝铁线’。这些变化或者张扬或者细腻,或者无序或者均衡,总之出乎意料。”冯艳冰的《花神到我家》写花、女性、女孩子,以及女性心灵之美,文章透出委婉的纯粹美好。作品写道:“在童年的记忆里,随便一抬头,看到的星星月亮都自带玉兰花的香味。”王月鹏的《从大海到人海》写海,也写人,并以海写人。作品说:“把一艘船放到海上,把一个人放到船上,这时会更容易理解大海,也更容易理解锚。如果再加上风,加上雨,这种理解就会更深切。”“他们相信,有一种超越人的力量,存在于他们头顶的天空,也存在于他们跳动的心上。”这种由事物及人的彻悟是深透的。关于事物的散文,可以让读者超出人的局限,进入一个更广大的世界,感受天地间的启示。
如果说2024年的散文创作有何不足,那就是过于生活化、现实化,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对重大问题的关注、思考。在当今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重大问题不断涌现,新时代的散文理应更富有时代话语、社会话语、个人话语,更关注时代的脉动。因此,散文创作需要在保持紧贴地气、深入生活的基础上,拓宽创作视野,提升思想深度,经由现实生活的大地,飞向湛蓝深邃的天空,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和创作空间。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原副总编辑)
来源: 文汇报
《寸铁笔记》
蒋蓝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寸铁笔记》是四川著名作家蒋蓝近十多年来有意为之的“断片写作”的汇编,收录其思想随笔、读书笔记一百来篇,并按主题将全书分为“思的寸铁”“火与蛙”“箍桶匠与厚黑学”“话语的舌头”四辑。这四辑随笔贯穿了作者蒋蓝多年来对客观世界的深度思考,涵盖了历史、社会、自然、人生、中外文化等方面随想随感,其文广博深远,其言铿锵有力。
编辑推荐:
蒋蓝曾说:“散文、断片随笔、非虚构和诗歌四种文体是我存在的四种向度。”“散文是我对生活理解的写照;断片随笔是我的思想存档,是自我的钝刀切割术。”《寸铁笔记》即是蒋蓝最为看重的“思想存档”。
在断片的写作中,蒋蓝对于客观世界每一个现象每一种事物都直指核心,一刀见血。有别于他非虚构的写作,在断片随笔中,他观点更加犀利鲜明,思想更显深邃独到,文字则如寸铁般简短有力。
另外,《寸铁笔记》也是蒋蓝所做的一场文体和修辞的实验。断片本是起源于古希腊罗马的一种思想性文体。在过去十多年的创作中,蒋蓝一直努力尝试在断片的基础上,将思想与文体交缠。他的尝试是成功的,书中一篇《桶的畅想录》,获得了第十一届万松浦文学奖。除去文体,修辞也是本书的特点。如作者刻意营造“悖论化修辞”的句式,力求在均衡的结构和和谐的音韵中,厘清思想的经纬。
如作者言,“独立思想也许就是不合情理的,那么思想者手里的寸铁,就不仅仅是对刀的拟真,而是一种超级存在”,此为《寸铁笔记》书名的由来。
本书亮点:
★ 散文家蒋蓝最新力作
★ 于碎片化阅读时代应运而生的断片式写作
★ 文体与修辞的实验 思想与诗性的交缠
★ 作家蒋蓝的思想存档,写满哲思,体现其看待世界的价值基础
★ 创新的文体、锐利的修辞、诗性的语言
作者简介:
蒋蓝
诗人,散文家,思想随笔作家,田野考察者。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成都文学院终身特约作家,四川大学特聘导师、成都文理学院客座教授。朱自清散文奖、人民文学奖、《黄河》文学奖、中国报人散文奖、西部文学奖、中国新闻奖副刊金奖、四川文学奖、布老虎散文奖、万松浦文学奖、李劼人文学奖得主;已出版《成都传》《黄虎张献忠》《成都笔记》《蜀地笔记》《锦官城笔记》《踪迹史》《苏东坡辞典》等文学、历史专著。曾任文学期刊主持人、主笔、主编,现供职于媒体。
名家评价:
从这些短小的篇章里,可以看到蒋蓝灵光一闪的机缘是那么多,而且他不倦的思索和追逐,又是那样顽韧,以至于不肯放弃,不能丢下,最后把它们一一记录,成为一堆璀璨的语言宝石。
——张炜
精神体验里,偶尔会遭遇高危似的作品。比如读到蒋蓝《寸铁笔记》。这个阅读过程览尽峰峦,处处燃火。对这样峭拔凌厉的断片式写作的横空出世,早已异常期待。《寸铁笔记》为真正的断片式写作做了一次证明。
——贾柯
散文、随笔断片、非虚构和诗歌四种文体恰是我存在的四种向度,也可以理解为我的躺平。散文是我对生活理解的写照;随笔、断片是我的思想存档,是自我的钝刀切割术;非虚构则是我进入历史的一个言路,它展开了我所能深犁历史的极限;诗歌则是我独处之际的祷词,带有肃穆意味,我不会写流行的口语诗。一个人要逢人说软话,独自做硬事。我的写作因情绪季节性的不同而用力不同。
——蒋蓝
目录:
第一辑思的寸铁
寸铁3
黑暗首先从脚下升起7
为黑暗昭雪12
黑思想13
回光返照的黑暗19
黑与墨22
皴法的身体政治24
阴影的层次26
坦塔罗斯的痛苦28
孤独的梅香32
散步者35
有些孤独是温暖的36
醒悟过来的皇帝37
导师的眼神39
诗歌是中性的声音41
铁砧上的思想43
直到,我睡着了的时刻44
像缅怀死者那样去爱47
失眠注解49
失眠之书51
失眠之夜52
失眠之羊54
铁锅炒沙子55
梦中的多重镜像56
至纯之物60
云的变相61
云雾哲学62
蝉语64
豹子与骰子65
高与低66
藏在肺叶的声音66
拒绝离枝的果实68
一片树叶的深度68
树叶的背面70
北坡的植物71
山藤71
当梦升级为梦想的时候72
在南墙之下深情相拥75
形同路人77
姿势的仿灵学78
地铁站风景80
鹬蚌相争的解构之术82
姜太公钓鱼的几种变数83
寂寞中的冲杀85
拒绝游戏规则86
T型台与装卸跳板87
灵魂的镇纸88
为兔子钉上蹄铁91
超级谎言94
有限的梦94
平胸时代的异峰突起96
马虻与刺猬97
杀戮是一门手艺活99
所谓“至人无梦”100
“鱼肚白”的异托邦104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