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怎么写《感悟人生的读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16 04:41

怎么写《感悟人生的读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感悟人生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主题:首先,要确定你的读后感要围绕哪个主题展开。感悟人生是一个较为宽泛的主题,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人生价值观、人生意义、人生哲理、人生经历等。
2. 突出感悟:读后感的核心在于感悟,因此要突出你的感悟和体会。在文章中,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对书中的观点进行阐述和反思。
3.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有清晰的结构。通常,可以按照以下顺序进行组织:引言、正文、结尾。
- 引言:简要介绍所读之书,包括作者、书名、主要内容等,引出你的感悟。 - 正文:分为几个部分,分别阐述你的感悟。每个部分可以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用具体事例或名言警句进行佐证。 -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你的感悟,并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4. 语言表达:读后感需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你的感悟。以下是一些建议:
- 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 运用丰富的词汇,使文章更加生动。 - 注意句式变化,使文章富有节奏感。
5. 引用恰当:在文章中,可以适当引用书中的观点、名言警句等

青未了|三读《人生》有感

第一次读《人生》是在大一的下学期。和同学到成都市的图书市场闲逛,看到了《路遥文集》。基于对路遥的崇拜,买下了那本(1.2合卷)。黄褐色的封面,发乌的纸张,蚂蚁一样的字体密密麻麻,应是盗版。它有六百多页,包括《人生》和部分短篇。文集放在枕头旁,油墨气息特浓,一有时间我就趴在床上仔细阅读。几个爱好读书的同学知道后,早早地定下了阅读的顺序,生怕我要把书“独吞”了一般。那时年轻,眼睛也好用,虽然字体小,印刷粗糙,可一点也没有影响我们阅读的兴致。

初读《人生》,那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的景物描写,欢喜忧愁的人物心理,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人性善恶的展示,朴实无华的文字,吸引着我,也纠结着我的心。我惋惜高加林,同情刘巧珍,厌恶耍伎俩的高明楼和马占胜,轻视那个对爱情的轻薄的黄亚萍,仇视公报私仇的张可男的母亲。伴着文字,随着情节,我有惊喜的时刻,也有叹息的时候,闭上眼睛,眼前都是小说里的画面。初读《人生》,读的是一个故事,一段过往,是故事里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再读《人生》,是十几年后。从书店买回了一本正版的《人生》和一套《平凡的世界》。当晚,打开塑封,一股久违的书香扑面而来,我便迫不及待地进入那曾经熟悉的情景和情结当中。高加林从小学教师到社员的意志消沉,带着一股犟劲儿想从土地上证明自己的那份隐忍,又从普通社员成为县委宣传干事的那股干劲儿和兴奋,再到成为社员的那种心酸和落魄,他,每一步都走得似乎有些突然,却又在情理之中。刘巧珍 ,一个一直都深深爱着高加林的农村姑娘,一个金子一般的姑娘,她的心是滚烫的,她的爱是真挚的,她的情是无私的。巧珍,她敢于选择,有着纯洁的真善美,她用自己的爱成全着心爱的人。生活没有十全十美,但都值得我们去珍惜,一步步去努力,得到也许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只要努力了就问心无愧。

前些天,我在一个旧书摊上又见到一本七八成新的《人生》。当我第一眼看到那本书时,竟带着几分惊喜,于是毫不犹豫地收入囊中,因为那本旧书,我又一次进入那个曾经让我喜忧参半的故事当中。这次阅读,我的心是静的,一字字,一句句,生怕错过每一个字词,谈不上精读,可是特别用心。我想,手捧一本书,是阅读,更是品味一段岁月,品尝那段岁月中一个个人物的酸甜苦辣。我更觉得,捧着的不仅是一本书,而是一种岁月对我们的凝练和馈赠,更像是一次自我生命的历练。这次的阅读中,我放下了对高明楼、马占胜的嫉恨,没有了对高加林人生起落的喜怒哀乐,因为那就是活生生的现实。可是,刘巧珍对高加林的那份爱恋依然触动着我的心,那无语的大马河桥曾经见证了巧珍美丽的开始,也同情着她的悲伤,那大马河流淌的河水呀,恰似巧珍对加林奔流不息的爱。

第三次的阅读,似乎读懂了一个人物,他深深地打动着,就是德顺老汉。他有着执着的爱,有着大地一般的情怀,有着沧桑的生活经历,有着一颗火热包容的心。当高加林因为失落在土地上疯一般地劳动时,是他拽住加林那双磨起血泡的手,告诫他对待生活要充满希望,万不能耍二杆子脾气;当他看到加林和巧珍偷偷相爱时,竟高兴地眯起了眼,情不自禁地唱起了信天游,吐出了一辈子藏在心里的话,那句“我死不了,她就活着,她一辈子都揣在我心里……”竟让我的眼睛湿润了;当高加林抛弃巧珍与黄亚萍热恋时,德顺老汉又一次出现在他的面前,一句句掏心窝的话语,要竭尽所能想挽回加林一场人生的败局;当加林被撤职,心灰意冷地走到村头时,又是德顺老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一句句朴实又富含哲理的话语教导他,开导他,给他指明人生之路,给他讲明为人处世的道理。德顺老汉,是小说每个节点的关键人物,他包含了长辈对晚辈的那份宽容、爱惜和永远的期望,他就是那亲爱土地,给予平和和永远,给予温暖和希望,给予对后辈生活的勇气。加林虽然又回到了高家村,又回到了广阔的田野,可是他有文化,有梦想,又年轻,关键是还有个越来越好的国家政策,如果故事发展下去,我想加林要么是《平凡的世界》的孙少平,要么就是孙少安,他们都是奋斗者的影子,用拼搏和努力书写着自己的人生。

有的人用笔书写文字,有的人在用心创作,更有一种人是在用生命执笔。路遥先生就是用自己的生命诠释文字要表达的精神,不论是《人生》还是《平凡的世界》都是我的挚爱,值得我一读再读!

(胡付营 山东邹平人,文学爱好者,滨州作协会员,本文部分图片选自网络)

壹点号 春意盎然,萍水相逢

《人生》读后感

多年前,走马观花式读过路遥的诸多作品。前夕,在公司工会的职工小家书屋,借来中国当代作家路遥先生的《人生》这部成名作。带着一种自省的心情,怀着对路遥的作品的敬仰,再次重读路遥的《人生》。

读完后,合上书,脑海中还浮现着《人生》中一幕幕动人的画面。什么是人生呢?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读着这本书,总会联想到自己的处境。

我认为人生就是在你这一生中面对的种种选择,以及做出选择之后,所付出的代价以及所承担的后果。无论对错成败都无可厚非,也正是在种种选择中,才有了感悟人生,收获经验的机会。

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方式。灯火辉煌是幸福,小富即安也是幸福;高朋满座是幸福,孤芳自赏也是幸福;高歌猛进是幸福,走走停停也是幸福。

人生小说高加林在考不上大学后,从县城回到农村当了民办教师。这样的一名优秀民办老师,被高家村支书高明楼用权搞掉,让高考落榜的儿子高三星顶替高加林当上了民办老师。期间,高加林接受不了此打击,愤怒到了极点,在家吃睡一个多月,把心里的怨气发泄在自己的父母身上,使两个老人担惊受怕。

高加林在山穷水尽时遇到了善良朴实的刘巧珍,虽然她没有文化,但是她很崇拜有文化的人。她用一个农村女孩的温柔、关心、体贴,使高加林慢慢走出阴影。刘巧珍对高加林的爱,是真诚的、至深的、纯真的,甚至可以牺牲一切,包括生命,让他在悲伤痛苦之余感受到了爱情的幸福。

本以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却又柳暗花明又一村。高加林的叔父高玉智回家看望哥嫂时,已经被从新疆调回,在地区当了劳动局一把手。马占胜则是县劳动局的副局长,他陪同高玉智到高加林家探亲时,为讨好劳动局一把手——高玉智,心生一计,决定要把高加林的工作安排好。可见,这个干部的活动能力有多强,手段有多花样,他是怎样会经营权力、讨好上级的一个人。

高加林通过马占胜瞒着上级领导,瞒着做了地区劳动局长的高玉智,没有通过组织程序一手操办,硬是把高加林从高土地上弄到县城做了记者。高加林都头和脚分不清,云里雾里就拿起铺盖进了城,做了干部,开始了他的梦想之路。

走后门回到县城当了县委通讯干事的高加林,遇到了高中同学黄亚萍,黄亚萍的真心表白,让高加林心生涟漪,在巧珍和黄亚萍之间摇摆不定。高加林选择黄亚萍,并不是单纯地选择爱情,为了爱而奋不顾身。而是把爱情当做跳板,带着远走高飞的个人野心,和彻底甩开底层命运的愿望接受了黄亚萍的追求,选择和刘巧珍分手。

高家林知道巧珍的爱是真挚的、热烈的,但选择巧珍,一辈子将离不开县城,失去了去广大天地施展抱负的机会,仿佛看到了人生的终点。但选择黄亚萍,可以跟着她去南京,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最终,高加林选择了黄亚萍,抛弃了巧珍。

当爱情成为人生路上的一个砝码,天平必将向人性自私的一面倾斜,高加林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抛弃了真正爱他的巧珍,爱情成了他人生事业的垫脚石,注定他的爱情不会太长远,也不会修成正果。

从农民到县委通讯干部身份的转变,看似高加林的人生迎来了山花般的灿烂,其实却是个美丽的陷阱。高加林是清楚的,他之所以能走出农村,完全是靠叔父权力的影响。因为走后门使他丢掉了教师的岗位,又因为走后门,他成了通讯干部,生活在一瞬间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由于高加林破坏了张克南与黄亚萍的婚姻,张克南的母亲与其说是履行一个国家干部的职责,不如说是打击报复高加林,直接举报了高加林走后门安排工作。县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人员查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系马占胜为了讨好高玉智,一个人所为,因而他被调离劳动局降职处理。高加林叔父也打来电话,要求开除高加林工作,哪里来哪里去。

从省城培训回来的高加林,意气风发,畅想着无限的未来,对未来的生活更有信心了。但是老景的通知像一记闷棍,重重地砸在了他的头上。张克楠失去了黄亚萍,自私而霸道的母亲,得知高加林是走后门当上的通讯干部,一封举报信,告到了县纪委,高加林的干部身份就此取消。

什么人生理想,什么无限未来,都像肥皂泡般破裂,一切都是虚妄,高加林又回到了人生的原点。可是他又回不去原点,巧珍已经嫁给了马栓。活生生的现实给他上了一课,虽说很残酷,但这都是高加林好高骛远,自卑自私,一步步把自己推向难堪的境地。

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当现实的残酷与时代的脉搏交织,无关对错,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做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

与其说《人生》讲述了高加林作为一个农村知识青年为命运奋斗却又被命运戏弄的悲凉人生,还不如说《人生》真实地记述了那个年代农民阶层所处的卑微社会地位和无奈的社会环境,映射出不公正和不平等的时代现实,敲打着每个人的社会良知,这也是这部作品的意义所在。

高加林的两次人生悲剧宣告结束。马占胜利用手中权力,第一次是把无权无势的高加林民办教师开除了,导致高加林几近崩溃;第二次马占胜为了讨好上级领导,把高加林安排进县城做干部,这个走后门无组织无程序的行为表面上是为高加林办好事,实际上在高加林的人生路上埋了一个大大的炸弹,把他自己与高加林炸得血肉模糊。

可以说,高加林这一形象是所有盲目地追求人生理想的青年的缩影,他的悲剧具有警醒意义。正如路遥在小说中感叹的,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高加林有能力获得更好的事业发展,但社会阻挡了他的脚步,在这时候,他应该更加清醒地面对生活实际,脚踏实地走下去,等待柳暗花明的一天,可惜,他等不及这一切,莽撞地跳下深渊。这似乎对高加林来说是公平的,既身受走后门之苦,又得到了走后门之利。

人生就是这样跌宕起伏,其中有许多的岔路,不要因一时的人生低谷而丧失自信,也不要自认清高,看不起他人。在平常的生活中,要把值得珍惜的抓在手里,而不是见异思迁。

来源|“路遥文学馆”微信公众号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