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16 05:29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茶花女心得体会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作品主题:首先,要深入理解《茶花女》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包括爱情、道德、社会阶层、命运等。只有充分理解作品内涵,才能写出有深度的心得体会。
2. 分析人物形象:在作文中,要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玛格丽特、阿尔芒、阿尔芒的母亲等。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在故事中的成长和变化。
3. 结合自身经历:在写作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茶花女》这部作品对自己的启示和感悟。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具个性化和真实感。
4. 注意结构安排:一篇好的心得体会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一般可以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安排:
a. 引言:简要介绍《茶花女》这部作品,以及自己阅读这部作品的原因。
b. 人物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阐述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c. 主题思想:结合作品主题,谈谈自己对爱情、道德、社会阶层、命运等方面的感悟。
d. 自身经历: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茶花女》这部作品对自己的启示和感悟。
e. 总结:对全文进行总结,再次强调作品对自己的影响。
5.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力求使文章
“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终爱我的证据外,我似乎觉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的眼中就会显得越加崇高”
这句充满纠结和矛盾的话,来自一对情意相投的恋人,
由于误会,他们一生彼此伤害,相爱相杀,最后一个香消玉殒,一个悔恨终生,最终也没能走到一起,
但因为有爱情,他们生虽相离,死却无法相忘
大家好,今天为大家带来小仲马的作品《茶花女》,给您讲述一段因误解而错过的爱情
作者:小仲马
茶花女名为玛格丽特,这称呼源于她对茶花的钟爱
一个月有三十天,玛格丽特二十五天戴白茶花,五天戴红茶花,除了茶花,没人见过她戴过别的,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于是,玛格丽特便有了这个外号“茶花女”
在巴黎,茶花女极为出名,每逢有新戏剧上演,玛格丽特要么作为嘉宾参演,要么作为观众看剧,总之场场必到,
每逢外出,玛格丽特必要坐到精心装扮的豪华马车上,夏天一身淡雅的长裙,冬天则是一身厚实又保暖的皮毛衣服,
从车上款款而下的瞬间,既像清纯欲滴的白茶花,又像摇曳生姿的红茶花,因此,追求她的人数不胜数
作为全巴黎最著名的交际名媛,玛格丽特生活奢侈、挥霍无度,常常为充面子,而为华而不实的东西一掷千金,
因为这,她不仅自己欠下巨额债务,围绕在身边的情夫们,也都纷纷破产,
如今只剩下一个十分富有的老伯爵常年供养她,原因是玛格丽特的长相酷似老伯爵生病故去的女儿
一天,青年阿尔芒便在一家玛格丽特经常光顾的精品时装店门口撞见了她,
当时的玛格丽特,头戴一顶意大利草帽,身着白色的花边长裙,显得古朴又典雅,周围的人正啧啧称赞,
阿尔芒也看傻了眼,他从没见过一个女孩能把这么简单的装束,穿出高贵的古典来,
立刻就像被钉在了地上一样无法动弹,他痴痴地看着橱窗里的女孩选购东西,又不情愿地目送这女孩坐上四轮马车离开,
直到那抹身影消失在视线里,阿尔芒才向店铺的伙计打听出了女孩的名字:玛格丽特
几天后,阿尔芒跟着几个好友去剧院,恰好有一个名为加斯东的朋友认识玛格丽特,阿尔芒马上请求加斯东将自己介绍给对方
见到玛格丽特的时候,阿尔芒紧张得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傻小子,
为此还受到了玛格丽特的捉弄,但他真诚直率的言语却给玛格丽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久,玛格丽特因为常年无休的应酬和纵欲过度,患上了严重的肺痨,
原来日日缠着她的情夫们,一个个选择了离开,幸好有老伯爵不计代价的供养,才使得玛格丽特在一年多没有营业的境况下,不至于无钱看病
尽管如此,当她病情痊愈再次返回巴黎时,还是欠下了不少债务,
为了让奢华的生活得以继续,玛格丽特不得不遵循老伯爵定下的监视和定期探望的规定,以获取对方的经济援助,
即便这样,她还是捉襟见肘,所以,玛格丽特又违心的接受了N伯爵的不时探望,只因为对方出手阔绰
一天晚上,同样是和好友加斯东一起,阿尔芒在剧院中老伯爵的包厢里,见到了刚刚病愈的玛格丽特,
“尽管她带着面纱,我也不用望着她就认得出来,尽管这样,当我知道是她的时候,便无法抑制内心的狂跳,似乎那离别的两年和离别带来的种种后果,只要碰一下她的衣衫,刹那间便会烟消云散”,
此时她正孤零零的一个人,坐在诺大的包厢里,脸上带着被病魔袭击的痛苦,嘴角也没了那满不在乎的微笑,
虽然已经四月份了,但她穿的还是冬天的棉衣
阿尔芒心中疼惜,便趁着老伯爵给玛格丽特买糖果的空挡,跟着玛格丽特的女友布吕丹丝进了她的包厢,
在加斯东的提议下,他们约定晚上拜访玛格丽特
当天晚上,加斯东再次介绍了阿尔芒,玛格丽特便想起了他们初见时,阿尔芒被自己捉弄的情景,立刻对他有了好感,
玛格丽特马上欢呼雀跃起来,身上又重新焕发出了茶花女原本具有的迷人光彩
阿尔芒觉得:
“在这个女人身上,尚有一种纯真的品性,看得出她在放荡的生涯中还保持着内心的纯洁。她的眼睛里不时闪射出渴望的光芒”,
于是,在这个晚上,阿尔芒倾诉了自己的两年相思之情,而玛格丽特则把后门的钥匙偷偷交给了他,他们两心相知,定下了永远的情意
就是这样一把钥匙,开启了一个烟花女子一生无悔的爱情,
让玛格丽特在经历了凉薄的的人世之后,依旧选择相信这个世界,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灵魂统统交给深爱的阿尔芒
但这世最坚贞无悔的爱情,也通常包含着巨大的忍耐和牺牲,这其中,女子往往扮演着悲情的角色
他们情定终生之后,玛格丽特一边为自己和阿尔芒的未来默默做着谋划,一边又不得不因债务和N伯爵等人周旋,
为了将爱人和那些逢场作戏的情夫们区分开,玛格丽特除了让他付两人一起外出时的小开销外,就不肯再多花阿尔芒的一分钱了,
甚至还为了阿尔芒推掉了巴黎奢华的聚会,和他一起来到乡下,打算在这而租一栋大房子,过最简朴的生活
但尚不成熟的青年阿尔芒,并不能完全体会玛格丽特的心情,
他每每看到爱人同N伯爵在一起,就要大闹一番,怀疑玛格丽特只爱慕虚荣,完全否定对自己的真心,
甚至不惜写绝交信给对方,逼迫玛格丽特做出最终选择,
直到玛格丽特卖掉了自己的马车、首饰和最爱的金丝披肩,打算用这笔钱和他一起去国外生活后,阿尔芒才安静下来,
真爱总因为太自私,而不得不相互妥协
玛格丽特因为爱情放弃了习惯的生活,在不停地改变,但巨额的债务,还是让她焦虑不安,
于是,知道情况的阿尔芒,便把自己在赌场上赚来的钱拿来补贴两人的日常开销,
还为了让两人更好地相爱,把自己母亲留下的巨额遗产悄悄转移到了玛格丽特的名下,期望能解对方的燃眉之急
但阿尔芒的这一举动很快就被身为律师的父亲迪瓦尔知道了,
他一路追到巴黎,又来到了他们暂居的乡下,在理清楚了儿子和玛格丽特交往的前因后果后,开始实施拆散他们的计划,
因为劝说儿子阿尔芒离开玛格丽特无效,迪瓦尔就果断写了一封信给玛格丽特,要求与她单独会面
玛格丽特信守承诺,支开了阿尔芒,但和一个律师父亲打交道,她注定不会赢。
尽管玛格丽特能拿出所有开销的票据,证明自己没有花对方儿子的一分钱,
但迪瓦尔还是请求玛格丽特离开自己的儿子,并表示为此他甘愿付一笔分手费
为了证明玛格丽特对爱情不忠贞,迪瓦尔还特意说了阿尔芒将母亲的遗产赠送给玛格丽特这件事,
玛格丽特虽然对这件事情毫不知情,但却无言以对
接下来,迪瓦尔又提到了自己的女儿,说她本来正和一个极有名望的家族联姻,却因为阿尔芒和一个妓女的相恋,致使对方顾惜名誉,解除了婚约
这个眼泪纵横的老父亲,只是想要告诉玛格丽特,如果玛格丽特和阿尔芒继续交往,他的前途就会毁于一旦,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玛格丽特为了阿尔芒的未来,最终含泪答应了迪瓦尔的请求:
从今往后,自己和阿尔芒一刀两断
有了决定的玛格丽特,为了让阿尔芒死心,会面一结束,就重新联系上了N伯爵,并从乡下返回了巴黎。
所以,当阿尔芒回到他们原先居住的乡村时,已经人去楼空,再也没有玛格丽特的身影了,
他便也当晚冒着大雨返回了巴黎,但没想到:玛格丽特已经离自己而去,重新回到她的那些情夫们身边去了
阿尔芒大怒,他觉得玛格丽特欺骗并背叛了自己,
所以,就故意找玛格丽特的好友做情人来羞辱她,用能想到的一切方式,在任何一个场合,刺激她,报复她,以此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但每次,玛格丽特都不辩解,只是沉默地将自己再次陷入病痛的身心交给阿尔芒,忍受着他的埋怨
没有人能在认定一生的爱情突然宣告结束时无动于衷,阿尔芒也是,
他的疯狂行为恰恰是他深爱玛格丽特的另一种表现,但对于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阿尔芒毫不知情
没多久,朋友他一起去另外一个城市公干,阿尔芒就带着对玛格丽特的愤恨,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巴黎
阿尔芒刚走,玛格丽特就在爱情的打击中病入膏肓了,她所有的情夫们都做鸟兽散,只有痴情的N伯爵愿意给她最后的帮助,
在剩余的日子里,玛格丽特贫病交加,她不得已当掉了所有首饰和衣服,
因为其他的财产已经被债主们一一查封,只等着她死后去拍卖,现在,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对阿尔芒的爱写成日记,留给他
所以,当阿尔芒心中莫名难安,再次踏上巴黎土地的时候,得到的是一本日记和玛格丽特的死讯,
他悔恨不已,可是为时已晚
从此之后,玛格丽特的坟墓前每天都有人送来一束茶花
这束茶花,它出自潮湿阴冷的墙角,却比任何一束花都更加向往阳光,
所以,它每天都努力一点,努力一点,可就在它碰触光明而娇艳绽放的刹那,却被无情的狂风吹断了花枝,又再次倒在阴暗的角落里,
这个世上有很多伟大的爱情,他们产生于生活中的卑微处境,凋落于命运的暴雨之中,
最后傻的用自己的生命成就一段永世不朽的爱情传奇,
就像这束茶花,即便渴望的阳光触手可及,却害怕自己身上黑暗的气息,玷污了阳光的高尚和神圣,而甘愿缩在角落里
很多时候,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都是因爱而生,所以一个人身上也常常会出现爱恨交融的场景,
他们虽然无法实现完全的融合,但却始终相生相克,
就像玛格丽特和阿尔芒,他们都固执地做着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事情,像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既不被彼此理解,可也难分对与错,
他们的爱情复杂如麻,但却从没脱离一个事实,那就是相爱相杀的行为背后,隐藏的是对彼此深深的爱,
有了这份爱,他们之间发生过的,那些难堪卑略的事情,也都变得圣洁而高贵了
但这份因为误会而成就的圣洁和高贵,虽然令人难忘,永世不朽,却真心希望能够少一些,
只愿这世上,人与人之间能再多些宽容和沟通,不要让猜忌和误解而导致的茶花之叹再现,也不要让因爱而产生的悲剧重演,
因为,不甘心错过而产生的念念不忘并不值得被羡慕,彼此理解而成全一生一世的感情才最该被珍惜
一个人心中没有爱情的时候可以满足于虚荣,但一旦有了爱情,虚荣就变得庸俗不堪了。---《茶花女》
《茶花女》是法国著名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讲述了交际花玛格丽特,与青年阿尔芒之间的爱情故事。小说中,玛格丽特虽是一位为爱奋不顾身的痴女,但却也是巴黎声色场所无人不晓的交际花。
在这场不对等的恋爱关系中,玛格丽特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却换来了误解和侮辱。小仲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茶花女的故事,也通过玛格丽特的故事,想要告诉女人们:卑微的仰视,注定会以悲剧收场;“自私”的女人,才能拥有幸福的可能。
玛格丽特来自乡下,从小生活贫苦的她,初到巴黎时,迷失了自己,享受着男人们的“追捧”,过着“富足”的生活。尽管她表面上光鲜亮丽、令无数男人为其倾倒,但实际上,玛格丽特不过是风月场所里的交际花,一个靠卖笑为生,只供男人玩耍,而永远不会被男人娶回家的可怜女人。
因为玛格丽特总是随身戴一朵茶花,所以“茶花女”的名字便由此而来。原本茶花女以为日子会一直浑浑噩噩的过下去,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病,却让她萌生了爱的冲动。青年律师阿尔芒,对玛格丽特一见钟情,他出于一种爱的本能,默默关心着玛格丽特的身体状况,从不曾留下姓名,也不曾期盼得到任何回报。
然而,这样的举动,却深深地打动了玛格丽特。她为阿尔芒的痴心而感动,也对这份真挚的爱情充满了渴望。但交际花的身份,就像一扇打不开的窗,让他们的爱情永远看不到光亮。阿尔芒的父亲杜瓦尔,要求玛格丽特离开阿尔芒,并站在公序良俗,以及道德的制高点上,谴责玛格丽特的“害人”行径。
爱是成全,是不惜成为爱人的垫脚石,也要助爱人一臂之力。阿尔芒是玛格丽特的软肋,她不想因为自己,让爱人与家人决裂,甚至身败名裂。虽然玛格丽特也深知,一份真挚的爱情不容易,但是理智让她别那么自私。因为玛格丽特知道自己配不上阿尔芒,更不想因为自己,而耽误了爱人的前途。所以,她选择了退出。
在这场爱的脚力赛中,玛格丽特始终是卑微的。因为身份、阶级的关系,她一直在仰视阿尔芒,并一直感激阿尔芒能让自己体会到真爱。但她义无反顾地牺牲,却并没有换来阿尔芒的理解,而是遭到了阿尔芒疯狂的嘲讽和报复。甚至在玛格丽特香消玉殒的那一刻,身边都没有一个亲人。如果茶花女爱得不难么卑微,能在这段关系中,“自私”一点,或许她的结局也不至于如此凄凉。
诚如现代女性主义先驱,英国哲学家教育家玛丽沃斯通·克拉夫所说,人们和一个有理性的同伴共处时,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他们的关系不会是某一方的卑微服从,彼此会全心全意相爱,这种关系因为双方相互的尊重,而让彼此都保有自尊。
不幸在男女关系中,埋下了“卑微”的种子后,便得意地躲在暗处,看着世间男女,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因为“卑微”,而落入圈套,走向悲剧。而在玛格丽特与阿尔芒的恋爱关系中,这种“卑微”,在宗教伦理、阿尔芒的态度、以及玛格丽特性格的催生下,越长越大,以至于最后,玛格丽特被压得无法喘息,从而走进了自我牺牲的困局中。
·在宗教人本主义的影响下,玛格丽特不得不卑微服从
这种婚姻既没有贞洁做基础,也没有宗教可依靠,也没有家庭可以当作归宿。
这是阿尔芒的父亲杜瓦尔,要求玛格丽特离开阿尔芒时说的话。在当时那个遵从基督教文化与人文道德的社会里,交际花是罪恶的灵魂,是不配拥有幸福婚姻的。而杜瓦尔作为社会普遍道德观念的代言人,以阿尔芒的前途当作砝码;以善良正义的名义,迫使玛格丽特让步。
顶着不被认可、被轻视的交际花身份,玛格丽特永远也无法与阿尔芒平起平坐。而这一点,玛格丽特从一开始就知道,所以才会一直感激阿尔芒的爱,才会被杜瓦尔的指责,戳中了痛点。本着基督教文化,崇尚自我牺牲,和忍让博爱的主旨,玛格丽特决定牺牲自己,去成全爱人。
所以,她做了逃兵。然而,她的放弃却并没有得到阿尔芒的理解,在诋毁与报复中,卑微的玛格丽特,只得默默忍受。因为卑微,所以玛格丽特一直处于弱势,阿尔芒不过是仗着玛格丽特爱之深,才能如此肆无忌惮地伤害她。
·从阿尔芒对玛格丽特的态度中,看出他们缺少平等的尊重
你要我保留我的虚荣心来满足你的虚荣心,你想保持我过去的奢侈生活,你想保持我们思想上的差距,总之你不相信我对你的无私爱情,不愿不相信我愿意和你同甘共苦。
这一段是玛格丽特卑微的控诉,她深知自己与阿尔芒之间,是不平等的,更无法在这段感情中,得到尊重和信赖。在阿尔芒的心里,年轻漂亮的玛格丽特,是身份的象征,拥有她可以赢得面子。虽然他对玛格丽特的感情是真挚的,但这只是出于男人对交际花的喜爱。对阿尔芒来说,玛格丽特不过是,呼之即来,挥之则去的“物品”。
阿尔芒也并不相信,交际花会为了爱情,而放弃虚荣的生活。所以,在这种不平等,且无法相互信赖的爱情关系中,玛格丽特始终无法与他平等地对话,他们的爱情,也虚幻得经不起任何风浪。而玛格丽特与阿尔芒诀别,重操旧业后,阿尔芒的诋毁和报复,又一次证明了阿尔芒的“居高临下”。
阿尔芒不能接受,被“物化”的玛格丽特抛弃了自己,所以他不问缘由,也不顾及昔日的情分,像泄愤一样,将自己心中的怒火,报复在玛格丽特的身上。说到底,阿尔芒的爱太过廉价,而玛格丽特却卑微地将它捧在手心,才会给了阿尔芒伤害自己的机会。
·玛格丽特的性格,让她甘愿在爱里,做一个卑微者
我爱你爱的简直连我自己都不能相信,我们会幸福的,我们要安静的生活,不要和那种使我现在感到脸红的生活告别。
玛格丽特虽然出生在农村,但她善良美丽、拥有一颗纯洁的心灵。在巴黎,为了能活下去,她成了烟花之地的“商品”,供男人消遣。虽然她深知,男人们都是逢场作戏,但是她内心,却还是渴望能得到一份真挚的爱情。
当她遇到痴心的阿尔芒时,玛格丽特内心爱的火焰,被点燃。爱的越炽烈,她就越想要不顾一切。于是,她放弃了一切,与阿尔芒私奔到乡下。为了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玛格丽特宁愿变卖资产,去维持生活;为了能与阿尔芒长相厮守,玛格丽特宁愿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然而,玛格丽特的委曲求全,却还是无法得到爱人的信赖。
在一段不平等的恋爱关系中,悲剧总是会不请自来。两个人在一起,不应该是讨好和宠爱,而应该是基于平等立场上的携手并进。玛格丽特爱得卑微,所以她的结局只会更加卑微。
玛格丽特爱情的悲剧,虽然离不开社会背景、宗教伦理的限制,但玛格丽特为爱摆出的卑微姿态,却也加速了悲剧的进程。玛格丽特卑微的仰视、自我牺牲式的成全,不仅没换来真挚的爱情,还让她在后半生,受尽了侮辱和折磨。其实,生活中也是一样,不是爱得越卑微、付出得越多,就越会幸福。反倒是那些“自私”的女人,更容易在爱里,拥有话语权,更容易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
辣妹维多利亚就是这样一位“自私”的女人。当初,贝克汉姆的事业如日中天,他希望维多利亚能安心在家做个全职太太,但维多利亚却因为“自私”,而拒绝了贝克汉姆。她说:我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不能为你放弃它。
所谓的“自私”,就是比起取悦别人的牺牲,我更愿意关注自己的需求。所以,贝克汉姆在西班牙,效力皇家马德里时,维多利亚留在了英国,继续发展自己的事业;贝克汉姆返回英国时,维多利亚又为了在时尚圈站稳脚跟,将公司开到了美国。
作为妻子,维多利亚是“自私”的,因为她不顾丈夫、不管家庭。但是,作为女人,维多利亚的“自私”,却让她获得了与丈夫平等对话的权利。不光是在贝克汉姆与助理绯闻满天飞时,她不必担心自己因平庸落后,而出局;还能在丈夫隐退成家庭主男后,继续凭借自己的能力,过着富足的生活。
维多利亚说:“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勤劳工作的人,一个精明聪慧的生意人,而不是丈夫身边的花瓶。过去我只是有名,现在,我是真的成功了。”
她的确做到了,她再也不会被物化,更再也没人会把她当成花瓶。终于,她按照自己的想法,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自私”。如果她像玛格丽特一样,一味地成全爱人,卑微地仰视,那她或许早就变成了满身赘肉的家庭主妇,被丈夫身边的莺莺燕燕,搞得焦头烂额。所以,女人还是要“自私”一点,因为这样,才能拥有好运。
约瑟夫·坎贝尔说:“人这一生,最大的权利就是做自己”。
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为了迎合别人,变成了自己不认识的人。因为丢了有趣灵魂的你,既没有了魅力,也没有了竞争力。一番折腾后,只能将命运送到别人手上,等待出局。
而“自私”的女人则不同,她们任何时候,都懂得关照自己的内心,重视自己的需求,她不卑微、不服从,而是靠自己的力量,给自己打造出了一个,可以与男人平等对话的舞台。
所以,女人还是要“自私”一点,这样幸福也会来得快一点。但愿每个女人,都不会像玛格丽特那样,卑微地在爱里深陷;而是像维多利亚那样,做自己的女王,赢得幸福美好的人生。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