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16 10:59
写作核心提示:
题目:中考复习中思想品德科目的注意事项
在中考复习的过程中,思想品德科目作为一门重要的文科科目,不仅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为了在思想品德科目中取得优异成绩,以下是一些复习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明确复习目标
1. 理解考试大纲:熟悉考试大纲,明确考试范围和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 确定复习目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复习目标,如提高分数、巩固知识等。
二、掌握复习方法
1. 系统复习:按照教材顺序,对思想品德科目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确保知识点的全面掌握。
2. 分块复习:将知识点划分为若干模块,逐一攻克,提高复习效率。
3. 强化练习:通过做历年真题、模拟题等,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查漏补缺。
4. 联想记忆: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记忆效果。
三、注重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
1. 关注时事政治: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了解国家政策,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
2. 培养道德品质:在复习过程中,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
3. 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心国家大事,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四、合理安排时间
1. 制定复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
暑假即将来临,孩子们享受假期的同时,要时刻注意安全。近日,湖北省教育厅发布《2025年幼儿园暑假安全温馨提示》和《2025年中小学暑假安全温馨提示》,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
2025年幼儿园暑假
安全温馨提示
1.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引导孩子不共用毛巾、杯子,不随意用手揉眼睛,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好孩子的健康监测,如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2.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定期通风换气,不随意把室外不清洁、未消毒的物品带入室内,垃圾分类投放。
3.不让孩子食用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饮食,少吃冰冻饮食,不暴饮暴食,少吃高盐、高糖、油炸、熏制食品。不采摘、购买和食用不认识或来历不明的野生菌类。
4.引导孩子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5.孩子应时刻在家长的视线与监管范围内,不把孩子单独留在室里、车内,不让孩子在无成年人陪同情况下外出活动。
6.不让孩子独自或结伴到马路边、水边、建筑工地等危险区域玩耍,防止交通、溺水等事故。
7.做好家庭阳台、平台等区域的安全防护。教育孩子不向楼下抛东西,不攀爬阳台、门窗或其他高处,谨防摔伤、坠落。
8.及时排查家中电线、燃气管道、电器、刀具及其他器械安全,防止触电、烫伤、煤气中毒、器械伤害等事故。
9.将易燃、易爆、易碎、有毒、锋利或其他对孩子身心有不良影响的玩具、物品保管好,不让孩子接触。教育孩子不随意把东西放进嘴、耳、鼻、眼中,不随意把东西套在头上和脖子上。
10.家中药品妥善放置,不让孩子随意触碰。不让孩子沉迷手机等电子产品。
11.教育孩子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外出时,和孩子一起遵守交通规则、乘车规则,注意交通安全。教育孩子不逗打猫、狗等动物。教育孩子外出要警惕车辆视觉盲区。
12.教育孩子不让其他人看、触摸、拍摄自己的隐私部位。
13.教育孩子不接受陌生人的食物、礼物,不把家庭信息告诉陌生人,被陌生人强迫带走时大声呼救并跑向人群密集处,与家人走散时应留在原地不动或向警察求助。
14.教育孩子熟知自己的姓名、园名、家庭住址及家长的姓名、电话、单位,遇到意外会求助,会表达清楚。
15.根据国家“双减”政策要求,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请以实际行动予以支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2025年中小学暑假
安全温馨提示
一、做好健康管理
1.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坚持良好卫生习惯,垃圾分类投放。做好孩子的健康监测,如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2.不吃“三无”食品,不吃未清洗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少吃高盐、高糖、油炸、熏制食品。不采摘、购买和食用不认识或来历不明的野生菌类。
3.确保孩子充足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
4.选择安全运动项目,坚持适当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充沛的精力。
二、严防溺水事故
5.不在江河湖塘等水边、亲水平台、工地水坑等区域玩耍、嬉闹。不捡拾掉入河道等水域的物品,不在江河湖塘边洗手、洗东西、抓鱼虾、抓青蛙等。
6.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7.发现同伴溺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不盲目手拉手或下水施救。
三、确保出行安全
8.关注天气预报及安全预警信息,学习安全知识,出行前采取必要防范措施。不在暴雨、雷电等天气环境和易发泥石流、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环境逗留、玩耍。孩子外出时,家长要知晓去向、内容、同伴和返回时间,加强安全提醒。
9.教育提醒孩子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到公共场所首先关注安全出口,讲秩序、不拥挤,服从指挥,避免踩踏,外出要警惕车辆视觉盲区。
10.未满12周岁不骑自行车,未满16周岁不骑电动自行车。不坐超速、超载、酒驾、毒驾、疲劳驾的车辆,不坐三轮车、农用车等无客运资质的车辆,不顺搭陌生人的车辆。
四、平安快乐度假
11.针对高考、中考毕业的孩子,注意孩子可能出现的无节制玩乐、紧张焦虑、悲观自责等不良考后状态,有针对性地教育、提醒、疏导孩子正确看待考试,注意兼职安全、旅行安全,不私自结伴出行,保持科学的作息时间。
12.树立科学家庭教育观念,遵循素质教育理念和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孩子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健康身心,促进其全面发展;尊重个体差异,理性确定孩子成长目标;多尊重多理解,加强平等沟通,讲究教育方式方法。留守儿童家长应定期与孩子保持联系,给予关心关爱。
13.正确使用电、气,做好家庭消防安全。教育引导孩子不购买、不携带、不玩耍“萝卜刀”、激光笔、低俗手办等存在安全风险或易引起暴力等不良行为倾向的玩具产品和学生用品。
14.不欺凌他人,不抽烟、喝酒、打牌、吸毒,不参与迷信、邪教、传销等活动,不沉迷手机、网络,不去网吧、酒吧以及歌舞娱乐场所,自觉抵制色情、暴力游戏。认识滥用含依托咪酯“上头电子烟”等新型毒品和“笑气”(又称一氧化二氮)等非列管物质的严重危害,注意防范“提神”“减肥”“不上瘾”“无毒害”等名义的引诱吸毒骗术。
15.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不轻信网络信息,不传播谣言,不与陌生网友见面。
16.根据国家“双减”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含线下和线上)。请以实际行动予以支持,指导孩子合理安排假期生活,切实减轻培训负担。
17.根据国家关于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要求,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产生文身动机和行为的,应当及时劝阻,不得放任未成年人文身。请以实际行动予以支持,教育和帮助孩子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认识文身可能产生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理性拒绝文身。
18.倡导文明风尚,注意亲子沟通,多与亲朋好友交流,积极参加健康的文体活动、志愿服务及其他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为孩子选择夏令营、游学等暑期活动,要认真了解主办机构相关资质,签订有效合同,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
来源 | 湖北省教育厅微信号
来源:微言教育
河南省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以下简称“试题”)立足“两考合一”实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依标命题,强化课程价值、育人价值和导向价值。
一、落实根本任务,强化课程价值试题立足新时代,关切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凸显政治性、思想性、时代性、人文性,强化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价值。例如,第1题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即将到来的契机创设情境,引用习近平署名文章中的内容,展现中国积极有作为,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的责任担当,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第20题以国外游客的视角展现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成就,引导学生与世界深度互动,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沉浸在试题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跳动脉搏,震撼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中国力量。二、严格依标命题,深化育人价值试题严格以《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体现《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落实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评价建议的要求,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1.聚焦课程目标,培育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程围绕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试题从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层面全面考查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第17题通过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增强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第20题第(2)问考查学生探究与建构的能力,第21题第(3)问考查学生用辩证的、发展的、全面的、联系的观点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整合课程内容,提升思维品质在全面考查课程内容的前提下,试题以主题为引领,结构化地整合课程内容。例如,第14题以班规产生的过程创设情境,聚焦人际交往主题,融合了七年级上册师生交往、七年级下册在集体中交往以及八年级上册维护与改进规则的内容,引导学生多维度思考问题;第21题借助“体重管理”任务,融合珍爱生命、时间管理、心理调适、劳动教育等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建构跨教材单元的知识体系,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3.紧扣学业质量,实现评价育人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试题紧扣学业质量标准测评学生学业成就。例如,第14、15、21题紧扣学业质量标准“能够尝试化解青春期烦恼,采取正确方法面对成长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自我管理,敬畏生命,热爱生活”的要求,培育学生的道德修养、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第5、6、19题紧扣学业质量标准“具有宪法法律至上的观念,能够正确认识和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的要求,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三、引领教育教学,突出导向价值学业水平考试对教育教学有高度的导向作用。通览试卷,试题的立意、情境、任务高度契合,体现综合性、开放性、应用型、探究性,能够有效引领教育教学,促进“教-学-评”一致性,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育人。1.以评促教,引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试题情境来源于真实生活,任务多角度、多样化,重思维、育素养。例如,第11、13、14、15、17、19、21题情境均为学生生活中的真实经历,能够引发学生共鸣,引出真实问题;第1、3、5、9、18、19、21题任务从价值判断、归纳推理、演绎推理、辨析等多角度进行设置;选择题题肢、非选择题任务均内生于情境,高度一致。这有效引导一线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任务驱动、高阶思维、主动参与、真实体验、深度学习、素养提升的教育教学。2.以评促学,引导学生注重全面发展在本套试卷中,没有偏难怪题,不考查机械性记忆的内容,试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强,素养考查立意鲜明。例如,第5题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法治观念;第7题通过省情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第20题通过国情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作答这样的试题,能使学生逐步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调动高阶思维,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实现真学习、真成长。3.以评育人,引导教学明晰育人方向试题立足核心素养的考查,以明确的育人逻辑和育人思维指导教学由育分转向育人,明晰育人方向,转变育人方式,实现育人实效。例如,第19题引导学生在权利受到侵犯时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权,第21题引导学生培养自立能力,指导学生由做题转向做事、做人。总之,这套试卷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命制、体现高度育人价值,不仅能够科学考查学生的学业水平,更能够引领我省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方向、促进广大学生健康成长。(作者系河南省实验中学张敏)匠心独妙铸就精品
春风化雨立德树人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