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16 13:02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95周年表彰讲话的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明确表彰讲话的主题,围绕庆祝95周年这一核心,突出表彰对象、表彰原因、表彰意义等。
2. 结构清晰:文章应具备良好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表彰背景和目的;主体部分详细阐述表彰对象的事迹、成就和贡献;结尾部分总结表彰意义,表达对未来发展的期望。
3. 语言表达:运用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突出表彰对象的特点和贡献。避免使用过于华丽、冗长的词汇,以免影响讲话效果。
4. 逻辑严谨:确保文章内容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在阐述表彰对象的事迹时,注意前后呼应,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5. 突出重点:在表彰讲话中,要着重强调表彰对象在某个领域或方面的突出贡献,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正能量和价值观。
6. 体现时代精神:结合当前国家、社会的发展形势,将表彰对象的事迹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 情感真挚:在表彰讲话中,要表达出对表彰对象的敬意和感激之情,使听众感受到真挚的情感。
8. 适度引用:在适当的地方引用名言、典故或相关政策,以增强讲话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9. 注意场合:根据表彰活动的场合和听众特点,
今天,“八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
向人民子弟兵致敬!你们是最可爱的人!
站在建军95周年凝望——
南昌城头惊闻枪响,鲜血染红湘江;井冈山上燎原星火,抗日号角嘹亮。
站在建军95周年凝望——
小小红船扬帆启航,中华巨轮乘风破浪;镰刀锤头的旗帜下,革命队伍越走越长。
今天,橄榄绿与藏青蓝迸发出喜悦的交响。人民公安脱胎于人民军队,人民警察的队伍里,有很多可敬可爱的身影从人民军队中走来,那是一个个响亮的名字,那是一个个闪光的坐标——
崔道植、印春荣、刘安、郭志龙、陆旭东、沈云如、孙超、郑兆瑞、索朗达杰、李涌、王永良……
从橄榄绿到藏青蓝,戎装换了,角色变了,你们忠诚依旧,你们可爱依旧!
又到子夜,普马江塘边境派出所。
一阵惊悸打破了满夜星辰的寂静,索朗达杰又一次在深夜憋醒。缺氧的感觉像一双大手扼住喉咙,耳边的制氧机“呜呜”作响,头痛,撕心裂肺的头痛袭向他。
普马江塘边境派出所位于西藏浪卡子东南部,平均海拔5373米。
普马江塘没有树。缺氧、高反、大风、寒冷……时刻挑战着这里的生命。
当初,派出所花了两年多时间才建起来,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干不了几天,就因极度缺氧撤离了。
2016年,索朗达杰主动要求到普马江塘驻守,一守就是4年。
每次巡逻,时任所长的索朗达杰都艰难地爬到海拔5600米的“高山之巅”,不时会在一块巨石上用红色颜料喷涂五星红旗和“中国”二字。索朗达杰喷了又喷、涂了又涂,直到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清晰可见。他用这种方式告诉世界:这是中国的领土。
有人问,戍边多年,你想要什么?索朗达杰顿了顿说,想要一面在天安门广场升起过的国旗,想在全国海拔最高的边境派出所亲手将它升起。
身在边关,人在高原。从橄榄绿到藏青蓝,移民管理警察澄澈的赤子之心从未改变。
孙超有着26年在新疆红其拉甫戍边的非凡经历。26年间,孙超与河北老家的父母妻儿长期分居两地。
2018年,原公安边防部队集体转隶,孙超作为坚守时间最长的老兵,本可以离开,他却不愿离开组织和红其拉甫。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孙超义无反顾选择坚守,帮助很多牧民靠养殖技术实现脱贫致富,因为在他看来,党组织就是家、牧民就是亲人。
在他的感召下,也有很多人选择了随队转改,脱下军装那一刻,很多硬汉哭成了泪人,只因你们对橄榄绿爱得深沉。
正如曾是一名老兵的“七一勋章”获得者崔道植所说:“我今年88周岁了,给我留的时间不多了,但如果党需要,我拎着包就出现场。”
从橄榄绿到藏青蓝,不变的是赤诚的信仰,是戍边卫国的忠诚。
“快回来!”呼喊声划破漆黑的长夜,照亮了群众“生”的方向,也成了山东青岛交警李涌奉献忙碌一生的最后“写照”。
去年10月3日凌晨,一名驾驶人涉嫌酒后驾驶,拒不配合酒精检测,从护栏空隙穿越至外侧,致半身悬空,随时可能坠落。
李涌深知涵洞桥坠落风险,上身探出护栏,一把抓住驾驶人,往上拖拽。辅警张成功立即冲上来,配合李涌紧紧抓住驾驶人的手腕。驾驶人脱离了险境,李涌却失去了重心,从护栏边翻落,不幸跌落到涵洞桥下排水沟处,英勇牺牲。
从施救的“不放手”到跌落的“松开手”,李涌将“生”的希望留给群众。
2005年,从部队转业参加公安工作,李涌的世界“一直车水马龙”。李涌离开了,但他的微博依旧那么“热闹”。群众觉得李涌没走,还留言说早安、道晚安。
现在,李涌的女儿也成了交警。她说:“爸,我踏上了您曾经走过的道路,看到了您曾经看到过的深夜,感受到了您曾经收获的感动,我会像您那样去战斗……”
是的,路口再也找不到你的身影,却又有千千万万的李涌延续这份向死而生的精神,守护万家灯火。
天津民警郭志龙在处置纵火警情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头部、胸部、双上肢多处严重烧伤;山东特警张保国奋力推开身边的同事,冲上前把发烟罐弹踢飞,瞬间被大火包围烧伤;宁夏辅警王永良在湍急的洪水中逆流而上,却再也没有回来……
“20年的坚持,20年的传承,让雷锋精神永放光明。”这是2021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这天,北京丰台民警刘安发的最后一条朋友圈。两天后,刘安突发心脏病,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后来,在刘安的遗体告别仪式上,社区来了很多人,有老人坐地铁来的,有年轻人骑电动车来的。有一对爷孙让人印象深刻,接受过刘安帮助的爷爷一边摩挲着孙子的手,一边指着遗像说“这是你刘安叔叔”,一老一少在刘安遗像前站了许久。人们仿佛又听到刘安30年前第一次到社区报到时做自我介绍:“我叫刘安,平安的安。”
1986年,结束军旅生涯,刘安成了一名人民警察。
“刘安有爱”,这是小区居民对刘安最普遍的评价。因为爱,从警34年,刘安帮助过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70余名,资助救助孤儿、困难学生28人;因为爱,刘安用陪伴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慰藉了一名又一名老人孤寂的心灵;因为爱,刘安在孩子们人生的至暗时刻投射出一束束希望的光,让他们不因困顿而彷徨,不因贫弱而不前;因为爱,刘安在抗疫期间喊出了“我是党员我先上”,保障社区“零感染”……
在刘安的字典里,仿佛没有“自己”这两个字。刘安资助需要帮助的人,经常自掏腰包购买广播器材和安防器材;刘安曾有两次提拔机会,可社区群众的恳求把刘安留在了社区民警的岗位上;刘安工作34年,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居民们都能在小区里见到刘安,有事儿给刘安打电话也随叫随到。
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装在心里。在你身上没有轰轰烈烈的破案故事,有的只是平平凡凡的爱民点滴。
正如红军战士有一条被子,也要把半条留给百姓。从橄榄绿到藏青蓝,你爱民的初心在人民公安队伍里赓续传承。
今年5月25日,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后,皮肤黝黑、个子不高、眼神坚毅的印春荣,站在人民大会堂外静默地看向远方,眼里写满山川江河。
他是出生入死的缉毒英雄,人民公安队伍里的“八一勋章”获得者。
人们耳畔仿佛听到了一首歌,“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江河”。
是的,从橄榄绿到藏青蓝,你们的伟大早已融入祖国的江河!
今天,“八一”。
站在建军95周年凝望,你们的故事依然被人记得,九州大地丰碑矗立。
站在建军95周年凝望,可爱的你们身着藏青蓝奋进新征程,再创平安中国、强国有我的灿烂华章。
听!向前,向前,向前!
作者:高莹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同道,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今天,我们相聚在良渚新校区,共同庆祝中国美术学院建校九十五周年。我谨代表中国美院向各位领导以及社会各界朋友们表达衷心的感谢。感谢远道而来的各高校代表,这次一共有42家国内高校、19家国外学术机构的同道于百忙中来此相聚,非常难得。尤其要感谢艺术界的各兄弟院校,多年来大家在艺术教育的道路上戮力同心,同舟共济,没有你们的倾力支持,就没有中国美院的今天,感谢你们。特别感谢亲爱的媒体朋友们,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国美的认同、关爱和倾力支持,正是因为你们,国美这些年里实现了多个意义上的影响力破圈儿,正是因为你们,国美才能用略有些任性的艺术行动向全社会、全世界发声。
最重要的,我们要感谢中国美院的全体师生、校友,感恩所有可爱可敬的国美人。三年前我说过,国美人不单只是在校的万余师生,也不限于近一个世纪以来我们培养的5万校友。中国美院是个学术共同体,更是个价值共同体,所以参与国美事业的都是国美人,认同国美价值的就是国美人。所有国美人,感谢你们栉风沐雨、兢兢业业的辛勤付出,感谢你们为学校发展、为艺术教育事业做出的卓越奉献。
中国美院的校庆日是4月8日,95年前的那一天,蔡元培先生做了语调从容却用意深远的致辞,他说:“要以纯粹的美来唤醒人心,就是以艺术代宗教。……大学院在西湖设立艺术院,创造美,使以后的人都移其迷信的心为爱美的心,借以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他说:“艺术院是纯为艺术的,有天才能创作的学生,一万不为多,一个不为少”。新世纪以来,在许江院长为代表的几届领导班子和整整两代国美人的协力开拓下,我们真地发展为一所万人大学,其规模之宏大、学科之齐整、专业之丰富前所未有,其社会参与度和公共影响力前所未有。虽然这十几年来,国美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然而我真正打心底里希望的是——我们的万名同学们能够做到蔡元培先生说的“有天才能创作”,能够以艺术创造为人生志业。
以艺术创造为志业,不一定是去做职业艺术家。这些年,我反复强调——不要只做“艺术界的艺术家”,要做“世界的艺术家”。艺术界只是一个美妙的小花园,花园外才有高山大泽、星辰大海、浩瀚壮阔,艺术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一种超越性力量,一种创造作品同时也改造世界的力量,一种使自我拔高一度、让眼前世界焕发生机的力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蔡先生希望艺术有助于“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这其中包涵着心灵建设与生活建设两个方面。
95年前,以林风眠先生为代表的国美第一代艺术群体,正是在元培先生的精神感召下,开启了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新篇章。他们于东西方文化交相激荡的大变局中,开辟出一条东西会通、艺理贯通的艺术道路。国立艺术院建校的第一年,就发起创办“艺术运动社”,形成了一个囊括全国精英的艺术群体,连北平的齐白石和被称作“民国第一怪才”到思想家朱谦之都位列其中。我们现在熟知的“国美四句教”——“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东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就是当年艺术运动社的宣言。这种主张、这种精神,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华彩乐章,对20世纪中国艺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5年过去了,学院创始的一代人依然会带给我们巨大的心灵回馈。身处新时代,走在“国美之路”上的我们,必须对建校那代人的精神有所承接,有所领受,有所发扬。
我们要承接那代人的文化使命。1928年10月,在《亚波罗》创刊号的一篇艺术檄文中,林风眠先生掷地有声地宣称:“我们要从提倡艺术运动入手,把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重新建筑!”在抗战的烽火中,第二任校长滕固先生的心愿声犹在耳——我们要“陶铸一个开物成务的世代,而使之绵延无极……”。这就是那代人的文化使命,因着这种使命,“国美之路”就是一条民族文艺复兴的继往开来之路。
我们要领受那代人的创新意志。一个世纪以来,学院几代人以宏阔的视野、开放的胸襟,在东西艺术的碰撞与对话中,为“创造时代艺术”打开了一个崭新的格局。他们会通古今中西,先秦、两宋、希腊、罗马无所不包,他们冲破传统藩篱,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诗歌、戏剧无所不至。他们从所有文化、所有文艺门类中汲取滋养,力图以现代艺术的表现性与思想性,使中国文化的伟大传统重获生机。这就是国美的创新意志,因着这种意志,“国美之路”就是一条中国艺术的自主创新之路。
我们要发扬那代人的教育理想。对蔡元培先生来说,美学、教育、伦理是建设现代中国的“三位一体”,美学是方法,教育是过程,伦理是基础,其目的皆在立人——于自我、社会、国家三个层次立人。而艺术,是贯通三者的立人之道。在林风眠那代人的理想中,教育不是自上而下的教化,也不止于专门人才之培养,而是通过艺术运动启迪人心、唤醒民众,推动社会进步,引导人心向上,是通过艺术去立人。这就是他们的教育理想。因着这种理想,“国美之路”发展出一条涵养德性、启迪心灵的立人之路。
在建校95周年之际,我们重新回顾建校一代人的文化使命、创新意志与教育理想,就是要重新开出一种风气,树立一种大胸襟、大格局,使我们的工作与百年前那些卓越的心灵感通、应和、激荡、焕发,让这条中国艺术的自主创新之路、涵养德性启迪心灵的立人之路、民族文艺复兴的继往开来之路能够薪火相传,含弘光大。
现在,这条“国美之路”延伸到了良渚——这中华五千年文明肇始之地,同样也是中国艺术的源头与开端。
新世纪以来,中国美院形成了一个新传统,逢“10”的校庆都于当年上半年也就是4月8日进行,着重回顾梳理学校自己的历史文脉;逢“5”的校庆则超出国美本身,探讨共同性、世界性的前沿命题。对我们来说,这每一次的相聚与行动,不只是为了庆祝,而是为了重新出发。
这次国美95周年校庆的主题是“到源头饮水,与伟大同行”。作为艺术家,我们要到源头饮水,只有追溯到文明生发之际,艺术才能汲取到开端的力量,才能体味到创始之气象。无论作为艺术家还是教育者,我们都要与伟大同行,我们要将人类文明史中最高明深邃的优秀传统,视作我们创作的命题、艺术的土壤、精神的根基。
最近这一周,国美团队火力全开。从“向达芬奇提案”到“新六艺论坛”,从“大道无极”到文明互鉴,从“来自世界的报道”到艺术通感……十余项高质量的学术活动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说实话,我们也搞得挺累。但是,这一切都值得,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探寻一个字——“通”。
“赵无极百年纪念大展”呈现的是这位现代艺术大师如何在东西方两大艺术传统之间融通,“艺术通感国际论坛”探讨在各种人类感官和不同艺术模态之间的会通,而“向达芬奇提案”则试图邀约列奥纳多-达·芬奇这位艺术家中最卓越的“通人”来到我们中间,成为我们的“同时代人”,与我们共同探寻21世纪的现象与观念,共同面对激进迭代的技术与现实,共同思考人类世的后果与愿景,共同探寻科学、技术与艺术的未来。
从11月6号开始的“新六艺”系列论坛,以“21世纪的文艺复兴人”作为开篇,则是希望与大家一起探讨:在这个新世纪,我们是否还能想象一个整全的人和整全的世界?在AGI也就是通用人工智能的时代,我们是否可能实践一种通人之学?学科分化、道术分裂,Liberal Arts这被普遍解释为博雅教育的古典自由艺术传统,是否还可以保持其内在价值?
朋友们,“通”是中国美院一直以来的坚持和本色,许江院长提出“哲匠精神”是追求“道艺兼通”,学校长期倡导的“四通”育人则是指“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通人”之关键,其一在贯通,其二在超越;因贯通而超越,也就是“吾道一以贯之”。这种“一以贯之”,正是今日博雅教育、通识教育忽略的关键问题。面对专业化分科所导致的心灵之日益狭隘化,人们求“博”,却疏忽了“通”;在跨学科、交叉学科的学术潮流中,人们追求“联通”“兼通”甚至“旁通”,却似乎忘记了“贯通”。惟贯通才能“一通百通”,其根本则是所谓“上通”——庄子说的“技进乎道”就是一种“上通”。
宋代理学主张,天理散于万物,又通过万物回到自身,所以格物能致知,所以理事能相应,这里导出的是“一以贯之”的知行之道。太史公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是“由史通易”的达道与大道。《周易·系辞传》里的“往来不穷谓之通”“推而行之谓之通”,都是在讲世界的无穷变幻以及变通、通达之道,所谓“变则通,通则久”,此处蕴含着中国人生生不息的自新之道。
21世纪,科技迭代如此迅疾,日常生活更是千变万化,艺术教育不只要善于应变,而且要能够“变-通”,更重要的是在变通基础上求达一种向上的贯通。今天下午的第五届中国艺术教育论坛,就将探讨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国美95周年,最核心的学术活动是“天问2023:文明互鉴”,其立意也是为了这种向上的贯通。这个项目的英文标题是Inter-World-View,既是“世界观的对话”,又是interview the world——跟这个世界谈谈,也就是“天问”。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我们发起了这样一场“教学-创作-行动-传播”四位一体的艺术行动,学校12支团队分赴世界各地,从禄丰恐龙墓穴到亚马逊丛林,从冰岛火山口到美国硅谷,从雅典到敦煌,从米兰达芬奇故居到日本桂离宫,从莫斯科工人俱乐部到延安杨家岭……,为的是去现场感知人类文明演进的隐微脉搏。今天晚上,我们将在这里聆听他们的汇报,这是一场“来自世界的报告”。另外,在21号工坊还有一个精彩的专题展览,在这里我专门大家去参访、指导。
Inter-World-View是一个长期计划,通过这个计划,我们尝试着在世界文明史的大视野中重新思考艺术教育的大本大源问题。这是一次后疫情时代的“学院行动”,更是一项朝向建校百年的“国美进程”。我们的目的是超越既有的艺术史与专业观念,再次打开艺术的视野和学院的关怀——以艺术的方式解读文明史,从文明史的高度理解艺术。通过这次“学院行动”,在不久的未来,我们或许可以拓展出一种新的艺术方式,召唤出一种新的教育愿景。
“天问2023:文明的互鉴”寻访世界地图
“天问2023:文明的互鉴”展览现场
在2020年哲匠奖的颁奖式上,许江院长发表了一篇感人至深的讲演,题目是《看好这棵树》。我知道他指的不只是哲匠奖。
在象山校区的山南,有这样一棵树,一棵大樟树。这肯定是象山校区最古老的生灵,见证过500多年的人间岁月,依然生机勃勃。在这大树之下有一块不起眼的石碑,上面镌刻着庄子《逍遥游》结尾的那段话:“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在象山的北麓还有一棵树,这是一棵杜英树。18年过去了,杜英树茁壮成长,它身旁已经形成一片郁郁葱葱的杜英林。十七年来,我们牢记嘱托,积极探索,开拓出一条具有全球视野和中国精神的艺术教育之路,将艺术发展成为一种扎根中国大地、助力社会创新的“有为之学”。
我理解,许院长说的树是复数的;他让我们守护的其实是这两棵树。大樟树代表艺术本体,发乎天然,归于自然,无用之用,得失在天,为己成人,存乎一心。艺术最根本的目的是“世界的发现与人的发现”,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人的保存与人的发展”。今天的艺术应该重新回归感觉之开发、世界之探寻,今天的教育应该能够安顿身心,进而安身立命……。这一切的关键都是要在这个大数据、人工智能、混合现实的时代里,重新建立起21世纪的“天人之际”。
一方面要“体现中国文化艺术研究和教学最高水平”,一方面要达到“世界一流”,这是极高的期许,也是巨大的动力和压力。要回应总书记的期许,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做到——激发中国文化的真实义,创造未来艺教的新格局。
所以我们来到良渚,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创始之地,筹谋未来设计再出发;所以我们开拓湘湖校区,创建中国艺术“国学门”;所以我们提出“到源头饮水,与伟大同行”,追溯正典、广纳博收,让文明史成为艺术创造的工具箱,让历代大师作为艺术教育的工作伙伴,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与古为新”。
各位同仁,身处新时代,我们不必厚古薄今。只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海纳寰宇古今,只要做到把握时代脉搏,感通人民之心,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不让古人、无愧时代的文化成就,孕育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璀璨花朵。我们全体国美人将与所有艺术界、教育界的同仁们一道,努力构建起中华民族文艺复兴的大格局,让中国艺术的伟大精神继往开来、感通世界。
在自然世界的最远处,宇宙的造化无穷无尽;在人类精神的最深处,创造的秘密生生不息。各位朋友,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艺术的方案,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繁荣作出文明的贡献。
各位同道,让我们一起上路——到源头饮水,与伟大同行!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