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16 17:02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莲花开落的读书笔记作文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确定作文的主题,即莲花开落所蕴含的哲理或寓意。例如,可以探讨生命的轮回、人生的起伏、内心的净化等。
2. 深入阅读:在写作之前,要充分阅读相关书籍,理解莲花开落的内涵。了解莲花的生长过程、莲花的象征意义以及莲花开落所代表的人生哲理。
3.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书笔记应该有清晰的结构。可以按照以下顺序进行组织:
a. 引言:简要介绍莲花的背景和象征意义,引出莲花开落这一主题。
b. 主体部分:详细阐述莲花开落所蕴含的哲理或寓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莲花的生长过程:描述莲花从种子发芽到绽放花朵的过程,体现生命的成长与变化。
- 莲花的象征意义:分析莲花在各个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纯洁、高尚、智慧等。
- 莲花开落的人生哲理:结合莲花开落的过程,探讨人生中的起伏、挫折、成长和感悟。
c.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莲花开落所蕴含的哲理,并提出自己的感悟。
4.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a. 词语运用:选用准确、生动的词语,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b. 句子
第二次去一座寺院。是所居城市的郊外寺院。我没有任何的宗教信仰,去往此地,只是因为那里静。
寺院僻远,荒寂,略显破落,未有修缮,空幽不闻人语。天空斜飘着濛濛细雨,寥寂庭苑雾气茫茫。徐徐经过的潮湿凉风里,梵乐流水般淙淙,听闻令人内心空明。
石阶悠长,花开得静好。风起来又落下去。人在风里,会忘记所有的前尘往事,又会想起所有的前尘往事。
看了荷花,折了荷叶,采了莲。在一处池塘边的深绿浮萍旁边坐了很久,看雨飘落在水面上荡起小小涟漪。
认真观视了刻于坚硬高大石柱上的竖行经文。一个字一个字的默默读下来,手指轻抚过清凉石碑上的凹陷字迹。那一刻,未俯下身做任何祈祷,也不期待获得加持。
沿途经过一小片花圃。隔着疏落篱笆,折下一朵白色栀子花别在辫梢。香气浓郁的肥厚花朵,花瓣白得令人心慌。
很多断壁残垣和损坏了的石刻石塑,杂乱堆积在僻静一角。旁边盛开着野花,爬山虎蔓延而茂盛。雾气弥漫中,一些石刻雕像和坟墓,共同被安排在一大片有水的堤畔。水边树木森郁,篱笆上有青藤缠绕,开着零星粉白花朵。旁边潮湿松枝特殊的香气静静弥散。
看着那片墓,心里想,逝去的人安歇于此,应该早已经获得了释然和平静了吧?他们是否已经放下了一切。
经过莲花台。一尊异常高大的镀金佛像高高端坐上面,他俯视着世人的面容无畏而深远。
天色渐晚,拜谒的人们悉数散去。寂静寺院里香灰冷烬,几无人影。悠扬的梵音歇了。在一片紫红色并蒂莲前驻足凝望了许久,看到透明水波中,被风微微吹皱的自己戴花的倒影。
三个多小时的时间,轻轻走动。间或择一偏僻处石阶坐下小歇,未曾发出任何一丝惊动声响,未说一句话。
在长长摇晃的悬木吊桥一端,默默观望一座古旧凉亭的赭红色飞檐,斜着插入它上面的潮湿天空。檐后逸出一根繁花树枝,雪白枝条在风中柔软颤动。
认真看了花,想了一些事情。尔后离去。在黄昏五点多的落雨时分,慢慢走着离开了寺院。
那是一年的六月末。
中新社台北1月27日电 题:“莲花开落”——送别林清玄
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孔任远
65岁的林清玄走了,如其作品《莲花开落》,莲花在雨后悄然凋零。
27日在佛光山台北道场举行的告别式上,这位知名作家的亲朋好友,从海内外前来,与他告别。
现场,林清玄的遗像置于鲜花之上,戴着帽子的林清玄左手靠着椅背,侧身微笑望着前方。
近日逝世的林清玄,1953年出生于高雄旗山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出身清贫,他小学时以阅读为乐。中学在台南学习期间,他边求学边写作、向报社投稿,也曾出海捕鱼,当过码头搬运工,在屠宰场兼过职。大学毕业后,在《中国时报》等媒体任职。
图为告别式上播放林清玄生平介绍影片。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摄
告别式现场资料显示,林清玄20岁出版第一本书《阳园已唱千千遍》,21岁出版《莲花开落》。此后他作品不断,成为台湾最高产作家之一,曾连续十年位列台湾“十大畅销作家”。
32岁时,林清玄辞职、入山闭关读佛经三年。他曾表示,文字就像女人化妆,最好的妆是看起来像没化。他不断自我训练,通过每天大量写作,强化文字掌控力。
1月27日,林清玄告别式在佛光山台北道场举行,这位知名作家的亲朋好友,从海内外前来,与他告别。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摄
曾为林清玄出版38本书的台湾九歌出版社总编辑陈素芳表示,林清玄的文字轻盈有味,不修辞不装饰。他写作后期融合佛教思想,撰写菩提系列,开创台湾佛教散文热潮。
《中国时报》近日报道称,上世纪90年代,台湾经济起飞,正是需要“心灵粮食”的年代,林清玄生活化的文字很能贴近读者心,使得他的读者群很广。
进入不惑之年,处于事业高峰的林清玄一度因婚姻问题招致读者不满。他持续写作,以《生命中的龙卷风》等作品回应读者。
祖籍福建漳州,林清玄近20年来频繁往来于两岸之间,到访过大陆数百个城市。
谈两岸文化交流,他曾表示,两岸交流,走在最前面的应该是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传统下的作家,我们共同的理想就是去创作包容力更强的文化。”
据介绍,他的作品《与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鞋匠的儿子》等入选大陆语文教材,《阳光的味道》还曾入选大陆高考试题。
告别式现场,摆放着天津华文天下图书有限公司等两岸各界机构、人士致赠的花篮。
图为两岸各界致赠的花篮。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摄
据台湾媒体报道,林清玄因心肌梗塞,走得很突然。他曾在作品《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中提到,“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至少还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情。如果要过快乐人生,就要常常想那一二成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的不如意所打倒。
告别式上的生平介绍影片中,林清玄的女儿追忆父亲时提到,“你说,文学是你的翅膀,你靠着文学走向远方、走向世界”。
在台北佛光合唱团演唱的《浮生若梦》等歌曲中,林清玄的亲朋好友,默默地鞠躬、告别。(完)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