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16 18: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阅读题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阅读材料:首先,要选择一篇有深度、有启发性的阅读材料,以便在作文中有所发挥。
2. 理解文章主旨:在写作之前,要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观点和论据。这有助于在作文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提炼关键信息:在阅读过程中,要关注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中心论点、重要论据、论据之间的关系等。这些信息将为作文提供有力支撑。
4. 明确写作目的:在写作之前,要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是表达对文章的认同、质疑还是批评。这有助于在作文中保持观点的一致性。
5.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作文,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6. 引言部分: - 简要介绍阅读材料,如作者、标题、内容等; - 提出自己的观点,如认同、质疑或批评。
7. 主体部分: - 分析文章的主要观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 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或知识,对文章进行解读和评价; - 提出对文章的疑问或补充,如作者的观点是否合理、论据是否充分等。
8. 结尾部分: - 总结全文,
自从进入了二〇一八年,无论是在学校或者家里还是网上,听到和看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然开启!那么我想问问,今天你阅读了吗?
要说语文科里什么最重要,那可能所有的人都会说是写作文和阅读理解。如果把作文比喻成小怪兽,那我在这条打怪的道路上可谓是手无寸铁。可老师说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和作文这只小怪兽交朋友,这样它才会带领我们走进另一个有趣的世界。
记得从一年级开始,对看图写话我就没几次弄清楚图中所表达的意思。用当时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我的看图写话完全牛头不对马嘴,都到了春秋不分的地步了。读三年级要求学生写短文时,我每次作文还没开始写就已经害怕了。有了害怕因子作怪,笔尖在空格子里点出很多芝麻点,可就是写不出来字。从那时候起最害怕的考试科目就是语文,每次到最后老师要收试卷了,我还在咬着笔头冥思苦想构造作文里的情节。
后来到了高年级我也还是不擅长现场写作文。每次考完语文,试卷一收上去,我就忐忑不安,感觉自己刚才写的作文跑题了。平时老师布置的家庭作文,我都不能一次性完成。总要先在草稿纸上写一遍,再反反复复涂涂改改,直至稿纸上被画得面目全非才往本子上抄。而考试就绝不可能让我有这个修改的时间,所以总觉得写作文时力不从心。好像什么都想写,什么都能写,可每次一到考试,老师平时教的所有写作方法和技巧全忘了。
我一直都比较喜欢看课外书,喜欢书中描写的各色各样的人物。书中描述的世界令我向往,常常让我心生许多感慨。当老师告诉我,阅读能提高写作能力,能提升自己,这让我对阅读多了更多的兴趣。以前以为爱看书就是会阅读,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终于明白爱看课外书并不代表就会阅读,阅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老师告诉我们,阅读要带着目的性去读。阅读一篇文章,可以试着把自己摆在作者的位置上。一边阅读还要一边做笔记,要找出文章里的好词好句。还可以试着写出自己对这遍文章的理解,这种方法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如果把看课外书比作走马观花,而阅读则是把我带入作品中去和书中人物交流。我用老师教的阅读方法去看书,摘抄书中的好词好句。对于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我会当场就拿起工具书把意思弄明白,还会把解义也一并写在我的阅读笔记里。我还在书中不明白的地方作标记,然后找老师或者同学寻求答案。我常常试着通过阅读这些文章进入作者描写的优美环境里和作者对话。我还可以通过阅读写下我对它们的观点,好的文章返回去重复看几遍也不厌,反而每次都能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阅读带我进入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我跟着作者对书中的各色人物都有了自己的理解。
在我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的书有:法国作家懦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这篇著作是其代表作之一的《八十天环游地球》。书里的主人公是位英国绅士,名叫福格。这本书里讲述了福格和他的仆人要在八十天内环游地球一周。他们在路途中遭遇到各种艰难险阻,路经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太平洋等地。一路上福格表现机智、勇敢,十足的绅士派头,遇事冷靜执着、运筹帷幄。终于在八十天内完成了别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为自己赢得了幸福!而作者在介绍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知识的同时,还以强烈的正义感和人道主义精神对各种野蛮、落后、愚昧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批判和鞭挞。通过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也绕地球走了一圈,并对很多地方的风土人情很是向往。
还有他的另一本科幻小说《地心游记》,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德国科学家李登布洛格教授受前人萨克努森一封密码信的启发,偕同侄子阿克赛和向导汉斯,进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旅行。他们一路上克服了缺水、迷路、风暴等各种苦难,终于在一次火山爆发中从西西里岛的斯德隆博利火山回到地面。作者在这本书里脑洞大开,巧妙地将幻想与科学结合。整部作品穿越时空,悬念重重,动人心魄,让读者体验了神秘的地下世界,沉醉于作者的美妙幻想之中,带给我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在我看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后,对这本书的作者海伦·凯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特意去书城买了《海伦·凯勒自传》这本书,在书里她详细的阐述了她不平凡的一生。一个在世八十八年,却有八十七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孤绝岁月中的弱女子。长期生活在黑暗中的她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她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她有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接受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难。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最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海伦·凯勒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哑人,她自强不息,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我被她不畏艰难,执着进取的伟大精神所震撼,她也成为了我最钦佩最喜爱的作家……后来,我还给这两本书各写了一篇读后感,其中《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在《光明教育》杂志上刊登发表。通过阅读,我增长了不少知识,它丰富了我的思想,提高了我对生活的认识。
我没有活泼跳脱的性格,容易留给人一种沉闷的印象。不擅长与人交流,更不善于表达自己。有一天我站在窗前,两只手撑在窗沿上,闭上眼睛想像自己正身处大花园之中。感觉风儿吹起我的发丝和它一起舞蹈,在我的耳边呤唱。我仿佛看到花儿扭着细腰踩着猫步缓缓向我走来,在我面前仰起小脑袋或展颜欢笑或皱眉扮鬼脸。一切都是那么真实,真实到我能清楚地看见它们调皮脸蛋上的脉络。用手指戳一戳那如婴儿般娇嫩的脸儿,指尖上传来的温度使我灵机一动,写下了属于我的第一段文字。
我的老师看到后鼓励我写作,她说:“文字可以表达语言所表达不出来的东西和情感。”她教我用文字与人交流,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我开始了我的文字创作。当我的考场作文被老师拿到班会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宣读并表扬时;当我在暑假写的日记系列文章《快乐暑假 如诗如画》在南方教育报数字报和深圳少年派公众号上报道时;当我写的文章在教育杂志和报纸上刊登时。看到自己写的文字变成铅字,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我在欣喜之余,也深深地感谢那位把我带入阅读和写作这方宝地的老师,感谢阅读带给我的触动和改变。
从一个写三四百字的作文都恨不得咬坏三支笔头,把脑袋敲得起包,到今天能写几万字、十几万文章的我。阅读带给我的改变显而易见。可能有人会说:“你这哪里是写文章?你这纯粹就是碎碎念,整篇说的都是废话……”也许吧,文章写出来不一定就会有人看,也不一定就会有人喜欢。但我依然觉得这是一种很大的进步,我觉得文章首先是写给自己看的。
现在的我还是会每天抽半个小时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还是会每天坚持做一页阅读积累笔记。也会用半个小时写一些文字,有时收获很多,可也有只言片语的收获都没有的时候。但我对写文字的热情依然高涨,还有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有时一首小诗歌我要很多天才能完成,有时一篇文章从写好标题到完稿,可能要半个月之久。停停顿顿,很多时候为了避免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尴尬,每次接着写时都要把前面的重新看一遍。但总归是在学习之余完成的作品,我觉得这也能算得上是一种意外之喜吧。
没有阅读的日子,我的生活是黑白电影,爱上阅读后,我的世界成了七色彩虹。语文与阅读触动了我的写作按钮,让我感慨。也带我在文字的创作世界里寻找自信,发现自我!
【作者简介】
李思琪,笔名:求知的小果,深圳市李松蓢学校九年级四班学生,深圳市光明区作协会员,光明区儿童议事员、记录员。获2019年深圳市“新时代好少年”提名奖和深圳市“模范少年”称号;2018年入选“百名深圳小诗人”, 曾获第三届和第四届深圳市青少年文学创作大赛初中组一等奖等多次省市区级征文比赛中获奖,文章《妈妈的便签》被学校拍成教育短片,多家省市媒体采访报道,2020年2月20日登上学习强国深圳学习平台;多篇文章在省、市、区级刊物上发表,多次被各大新闻媒体报道。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