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如何写《课时费合同》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16 20:14

如何写《课时费合同》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题目:撰写课时费合同应注意的事项
随着教育培训行业的蓬勃发展,课时费合同成为教师与培训机构之间常见的合作形式。一份规范的课时费合同不仅能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还能促进合作关系的稳定发展。以下是在撰写课时费合同时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一、明确合同主体
1. 合同双方应明确标注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确保合同的有效性。
2. 教师应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培训机构应具备合法经营资质。
二、详细约定课时费标准
1. 明确课时费的计算方式,如按课时、按月、按学期等。
2. 明确课时费的具体金额,包括基本课时费和额外课时费。
3. 规定课时费支付方式,如现金、银行转账等。
4. 规定课时费支付时间,如每月、每学期等。
三、约定课时安排与调整
1. 明确约定每周或每月的课时数量,确保双方权益。
2. 规定课时调整流程,如教师请假、培训机构调整课程等。
3. 约定课时调整后的课时费计算方式。
四、明确违约责任
1. 教师违约责任:如无故缺课、教学质量不达标等。
2. 培训机构违约责任:如未按时支付课时费、擅自调整课程等。
3. 约定违约金的计算方式和支付方式。
五、

培训机构的口头承诺与合同不一致,遇到纠纷怎么办?


案例要旨

在选择和购买教育培训服务时,通过订立书面合同,对重要的合同条款进行明确约定,不仅能更好地约束双方行为、保障自身权益,也能为将来的纠纷解决提供充分依据。故对于消费者而言,不盲目相信教育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的口头承诺、关注合同重要条款的内容、必要时及时变更合同或依法解除合同、不贪图便宜购买自己不需要的课程等,都有助于减少教育培训服务的交易风险,避免相关纠纷的产生。

案情概要

岳某于2014年购买了海淀区某早教中心的早教课时包96课时,2018年春节在没有接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该早教中心门店停止营业,后经拨打门店门口通知上显示的电话时,工作人员答复,其课时包2016年就过期失效了,不再赔偿。岳某认为,2014年10月其购买课时包时早教中心没有强调过课时失效的问题,课时失效的条款极其不明显地印在协议背面,没有人提示根本不会注意到。之后其曾在2015年至2017年先后办理过停卡手续(打电话告知工作人员即可),停卡时间约为17个月左右。在问到有效期的问题时,门店工作人员说有效期不用在意,到期后会督促顾客使用完所有课时,而且第一个孩子用不完的课时第二个孩子可以继续使用。故早教中心现在不予退费,没有充分理由。在多次与早教中心交涉无果后,岳某无奈将早教中心诉至法院,要求其退还剩余课时费12444元。


裁判理由

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的《早教课程销售协议》系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且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故应为合法有效,双方当事人均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义务。协议中明确约定,甲方必须在协议规定期内完成所有课程,一旦课程有效期截止,未结束课程将失效,且协议不得转让,在没有乙方的书面同意下,不得由协议规定以外的其它人完成此协议内的课程。岳某虽主张早教中心工作人员承诺协议可由第二个孩子继续使用,且无需延期,但其未就该承诺内容提交任何证据证明,故本院对此不予采信。在岳某不能举证证明其在2017年12月份确实在早教中心上过课的情况下,本院对岳某所提交网页截图上显示的截止日期予以认可,也即本案协议的截止日期经顺延后为2017年10月31日。现岳某在合同期限届满后要求早教中心退还其未上课时的课时费之诉请,缺乏事实与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


法官提示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各种教育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培训内容、合同种类花样繁多。面对多样的选择,一些消费者未能从自身实际需求出发,盲目选择课程,并盲目听信教育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的口头承诺和宣传,最终让自己承受了交易风险。为避免产生因合同履行障碍引发教育培训合同纠纷,建议家长们在与教育培训机构订立合同时,务必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重要的合同条款不能遗漏。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双方当事人均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各自义务。因此,不管是从事前约束行为的角度,还是从事后解决纠纷的角度出发,合同在民事交易活动中的地位都不容忽视。对于教育培训合同而言,一些重要的合同条款必须要进行明确约定,例如:培训费用的金额及支付方式、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场所、培训所要达到的目的、培训是否附有期限等等。在如今大部分教育培训机构都采用格式条款或格式文本订立合同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上述内容一定要仔细审核,如果存在缺失或者相关约定明显不利于己方,那么应当主动提出并坚持要求修改。只有写入合同、进行了明确约定的内容,日后才能成为行使权利的有利保障。

第二,当出现影响合同履行的重要情况时,应及时通过变更协议或者依法解除合同的方式,避免自身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实践中,各种客观情况的出现可能导致接受培训一方不能再按照约定继续履行合同,比如说:居住地址的迁移、突发重大疾病、学习需求发生重大改变等等。此时,接受培训一方应及时与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沟通协商,或者通过变更协议的方式延长培训期间、改变培训地点、更换培训内容;或者通过解除合同,退还部分培训费用。切忌不要盲目相信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的口头承诺和保证,任何对合同履行内容的变更都应当以事后可以证明的方式进行。

第三,自身需求最重要,切莫贪小便宜吃大亏。教育培训也是一种服务,因此选择服务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需求第一”。不是所有的商品都有七天无条件退货的保障,也不是所有的服务都能够不满意随时退。因此,选择之前一定慎重考虑,培训内容是否确实为自身的实际需要。此外,现在很多培训机构通过办卡优惠、赠送课时、买一送一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多购买服务、多交纳费用。但一旦遭遇经营困难或资金断裂,很可能再无法继续履行合同义务,并一走了之。故为防止因培训机构突然倒闭、被迫更换经营场址带来的维权困境和维权成本,建议家长们对于确实需要的课程也可以尝试“少量多次购买”的方法,也许学习成本会稍微大一些,但省去了不必要的交易风险。

第四,对于附期限的合同,务必重视履行期限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满时失效。因此,如果与教育培训机构订立的合同中附有履行期限的约定,那么消费者一定要对该期限给予特别的重视,务必在期限届满前行使相应的权利、完成培训内容,否则期限届满后未完成的课程或者未享受的服务将面临无法主张退费的风险。

(配图来源于网络)

“预付款消费”风险丨培训课程与宣传严重不符,课时费能退吗?

暑假期间赵先生给儿子报名了国学培训课程,培训机构承诺如对课程不满意且未上满五节课,可无条件退款。就这样,赵先生与培训机构签订了培训合同。两次课后赵先生觉得课程质量与宣传时存在较大差异,随后与机构协商退款。因与培训机构协商退款未果,赵先生将培训机构诉至法院,要求其退还剩余课时费并支付利息。海淀法院经审理后判决培训机构向赵先生退还培训费用28000元。


案情简介

赵先生决定让儿子利用暑假培养课余兴趣。在朋友的推荐下,赵先生找到一家培训机构,并与培训机构签订了培训合同。合同约定,由培训机构向赵先生的儿子提供30节国学课程,每节课学费1000元,共计3万元。培训机构承诺,如上课不满意,且未上满5节课,可无条件全额退费。

然而,陪儿子上过2节课后,赵先生发现,培训机构提供的课程内容、质量与其推销课程时宣传的差距极大,课程与当时承诺的明显不符,存在虚假宣传的情况。因此,赵先生决定不再继续上课。因与培训机构协商退款未果,赵先生将培训机构诉至法院,要求其退还服务费28000元并支付利息。

培训机构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未到庭应诉。



法院审理

法院经审理认为,赵先生向培训机构支付了培训费用,约定由培训机构向赵先生的儿子提供国学课程培训,双方都应该依据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现赵先生主张授课内容与该培训机构推销宣传内容严重不符,且该公司承诺上5节课之内不满意可全额退费,因此要求培训机构退还培训费用,在没有相反事实及证据的情况下,法院根据现有证据对赵先生的诉讼请求依法予以支持。关于利息,由于并无合同约定,法院不予支持。最终法院依法缺席判决培训机构向赵先生退还培训费用28000元。



法官说法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经营者提供服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本案培训机构提供的服务与宣传明显不符,赵先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请求对方退还相应课时费。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