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如何写《比赛摔跤观后感》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16 20:26

如何写《比赛摔跤观后感》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比赛摔跤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观后感要围绕比赛摔跤这一主题展开,可以从比赛过程、选手表现、摔跤技巧、比赛精神等方面入手。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观后感需要有明确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引言:简要介绍比赛摔跤的背景,如比赛时间、地点、参赛选手等,引起读者的兴趣。 - 主体:详细描述比赛过程,包括选手的表现、摔跤技巧、比赛精神等,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进行分析。 - 结尾:总结全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并提出对摔跤运动或比赛摔跤的看法。
3.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 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 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保持文章的正式性。 -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4. 观点明确:在文章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如对比赛结果的看法、对选手表现的评价等。
5. 情感真挚:观后感要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你对比赛摔跤的热爱和关注。
6. 注意细节:在描述比赛过程时,注意捕捉

速滑女孩马子惠—摔倒了也不能放弃

2020-2021年度北京市青少年短道速滑联赛第一站,U8组500米四分之一决赛。8岁的马子惠在发令枪响后刚出发就不慎摔倒,但她没有犹豫,爬起来就追了上去,在鼓励声中紧紧咬住,成功弯道超越,最终她进入决赛夺得了该项目的冠军。视频发到网上之后,赢得了网友几百万的点赞!来听本台记者齐良博制作的专题,速滑女孩马子惠—摔倒了也不能放弃!

齐良博

北京体育广播双奥之声记者

北京丰台8岁女孩马子惠的一段视频,近日在社交媒体中持续发酵,获得超过百万网友的点赞。

视频素材是上个月2020-2021年度北京市青少年短道速滑联赛第一站,U8组500米四分之一决赛,马子惠在起跑时摔倒,之后迅速爬起来追赶,并最终反超完成夺冠。

小小的奋力追赶的身影,让网友们既感动又心疼。

22号晚上,记者在丰台南宫国际冰上运动中心见到了正在训练的马子惠,谈起自己的那次摔倒后迅速追赶,并最终反超的比赛经历,小子惠表示:“我摔倒了,因为冰刀插冰碴里了。心里没有什么感觉,教练说过,摔倒了不可怕,只要自己去努力、去拼,拼到最后听到铃声响了,最后一圈的时候,我们就拿出双手、摆臂、去追。每场比赛都对我很重要,我都是要去认真地完成”

马子惠

马子惠现在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从5岁开始学习轮滑,6岁正式上冰。作为丰台区短道速滑队的一员,马子惠每周二到周五晚上都要进行两个多小时的冰上训练,每周末还要与队友们一起封闭训练两天。

马子惠的母亲—孔璐璐

子惠的妈妈孔璐璐介绍,从5岁开始学轮滑起,孩子就表现得异常执着:“她一开始是学习轮滑,然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张教练,就介绍来滑冰了。目前她自己觉得还可以,有时候就是比如说家长可能说让她休息一天,她自己还不愿意。一开始学轮滑的时候就是抱着让她锻炼身体去的,小时候也经常生病,现在身体好多了,她比以前就是做什么事更能坚持。”

回忆起小子惠摔倒的那场比赛,子惠的妈妈表示:“心疼肯定是心疼,但是从她站起来往前追的那一刻,我就挺欣慰的。她刚一摔倒的时候,其实我也挺紧张的,然后等她站起来往前追的时候,我就一下子就放松了,就不管她能不能拿到名次,只要她肯往前追,她知道往前追、知道拼,我觉着这就是一种胜利,也是一种收获。”

马子惠的教练—张瑞

在教练张瑞的眼里,马子惠不仅非常热爱滑冰,更是一个意志品质很坚强的孩子。“这个孩子从来到我们队以后,无论是从训练中还是从平时生活上,我都觉得是一个非常努力非常刻苦的孩子,因为她在我们一周5天到7天的训练当中,几乎没有缺席吗,我觉得她这一点做的也是非常非常棒的。”

小子惠的逆转胜并非偶然。对一个年仅8岁的小女孩而言,冠军或许并没有那么重要。但如此幼小的年龄,在摔倒后,没有哭泣,也没有放弃,而是选择立马起身继续比赛,尤为可贵。小子惠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体育的精神无处不在。即使不在职业赛场上,只要坚守自己内心中的那份执着,那么就会有无限的动力。

丰台区短道速滑队

谈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马子惠说到:“我爱滑冰,我会滑出更好的成绩。我有一个很大的愿望,这个愿望是能进入冬奥会,然后为国家争光。”

马子惠(左一)

来源: 北京体育广播

“摔”出来的兄弟姐妹情

第十四届全运会女子自由式摔跤57公斤级冠军荣宁宁正在和新疆摔柔中心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一起训练。(记者陈彦仿摄)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陈彦仿)11月22日,在新疆摔柔中心男子自由式摔跤馆里,本届全运会女子自由式摔跤57公斤级冠军荣宁宁和搭档叶斯波拉提·依格勒克正在练习。

摔跤虽说是一项个人运动,却少不了团队合作,每个成功队员的背后,都有着一位默默无闻的陪练。21岁的叶斯波拉提·依格勒克就是荣宁宁的陪练。

在相互成就、相互陪伴中成长

荣宁宁并不愿意把叶斯波拉提·依格勒克称为“陪练”:“他像是我的弟弟,更准确地说,我们是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叶斯波拉提·依格勒克体重61公斤,接近荣宁宁参加比赛的级别。男选手力量大,他们更能够模仿出赛场上对手的角色。所以,荣宁宁的训练都是由男运动员配合完成的。

“他们速度快,耐力好,黏合度强,这正是我需要找到的感觉。”荣宁宁说。

“能拿到此次全运会冠军,荣誉簿上也有他们的名字。”荣宁宁说,让她特别感动的是,她参加完奥运会,在天津隔离后训练,叶斯波拉提·依格勒克和队友阿力木江·库万就直奔天津,开始给她当陪练,每天被无数次重重地摔在垫子上,第二天仍然精神满满继续被摔。

之后,叶斯波拉提·依格勒克又跟着荣宁宁去西安备战全运会。“我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希望师姐能一举夺冠,为家乡争光。”叶斯波拉提·依格勒克说。

“我们是在相互成就、相互学习、相互陪伴中成长。摔跤运动员在摔跤垫上、在摔跤队这个集体中,有了更深的感情,成为了一家人。”荣宁宁说。

正如荣宁宁所说,训练队已然成了他们第二个家。运动员们从12岁起进队,直至退役,在队里,他们一同走过了花季和雨季,从少年变为青年。

一个有158名队员的大家庭

新疆摔揉中心,是个有158名队员的大家庭。荣宁宁所在的女子摔跤队有23名队员。

从入队第一天起,主教练曹国民就是这些姑娘们的家长。从2002年女子摔跤队成立,曹国民带出了世界杯冠军戴世菊、世界冠军荣宁宁、亚锦赛冠军帕丽哈……她们都像自己的女儿。

“帕丽哈最爱哭,还总是想家,为了能让她安心训练,我就把她的爷爷接来,和我一起住在宿舍。白天她的爷爷在场边陪她训练,和她一起吃饭。”曹国民说。

帕丽哈父母去世得早,5岁起就跟爷爷一起生活,12岁来到队里。在曹国民的悉心培养下,除了拿到亚洲锦标赛冠军,帕丽哈还拿到过世界杯第二名、全国锦标赛冠军等众多荣誉。

女子摔跤队队员陈佳伟性格像男孩子,从小就倔,很崇拜曹国民。

“他给我们又当爹又当娘,我们生活的点滴他都放在心上。让我特别感动的是曹教练和大师姐戴世菊清楚地记得我们每个人的生日,每年生日,他们都会给我们买生日蛋糕,全队队员为我们送上生日祝福。”陈佳伟说。

为了缓解孩子们的思乡情,每隔一段时间,曹国民都会买很多肉和菜,请队员们去家里,大家一起动手,各民族的特色美食摆满餐桌。

一个月前,新疆摔柔中心女子摔跤队里,新进了19名来自新疆各地州的摔跤选手。经过一个月的磨合,她们消除了陌生感,相互帮助、相互照顾、相互学习。

老队员荣宁宁、帕丽哈、陈佳伟就成了这些小队员们的助理教练。她们把所学所获毫无保留地传给小队员。

曹国民说,这就是摔跤队的传统,不论你头上有什么光环,都要延续“传帮带”的精神,和队里一起培养出更多出色的优秀队员。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