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16 22:1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龟的思想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作文的主题,是赞美龟的坚韧不拔、长寿、智慧,还是探讨龟与人类的关系等。主题应具有深度和广度,便于展开论述。
2. 结构清晰:作文应具备良好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龟的特点,正文部分展开论述,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
3. 内容丰富:在论述过程中,要充分展示龟的思想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龟的生存智慧:龟在自然界中适应能力强,能够应对各种恶劣环境,展现出其生存智慧。
b. 龟的象征意义: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吉祥、长寿、智慧的象征意义,可以结合具体事例进行阐述。
c. 龟与人类的关系:龟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从龟的药用价值、观赏价值、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论述。
d. 龟的启示:从龟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人生启示,如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低调做人等。
4. 语言表达:作文应使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同时,注意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使文章更具美感。
5. 引用典故:在论述过程中,可以适当引用与龟相关的典故、诗词、成语
《汉字解密》暑假补习班开课啦!
厌倦了枯燥的试题?打开电视,和字点儿一起来场汉字之旅吧。
生物课,我们可以到丛林里捕捉鸟兽虫鱼。
烹饪课,系上围裙玩转油盐酱醋。
艺术课(鼔琴书画),拿起画笔、架上琴,躁动起来。
数学课,鸡兔同笼、老鼠打洞,一起来解古代的趣味数学题。
思想品德课,聆听儒家传承千年的美德(仁义礼智信)。
这个夏天,和字点儿一起享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智慧套餐吧!
“龟”在甲骨文中是个象形字。画的就是乌龟的侧视图,上部是头,左边是两只脚,右边是背,背上有花纹,是个典型的象形字。“龟”的本义就是指乌龟,引申指龟甲。
金文的“龟”字是乌龟完整的正面背部图,四只脚都画出来了,尾巴也比较明显。
小篆的“龟”字跟甲骨文比较接近,也只画出左边两只脚,不过尾巴比较长,整体上整齐化了。隶书和楷书繁体的“龟”字跟小篆一脉相承,只是笔画更加简洁化和线条化了。
楷书简体的“龟”只保留繁体大致的轮廓,笔画的简化幅度很大。
很多人都以为甲骨文只刻在龟甲上,其实甲骨文不仅仅只是刻在龟甲上,一些兽骨上也刻有甲骨文,这类兽骨主要是牛的肩胛骨。那么古人为什么热衷于将文字刻在龟甲上呢?从材质上来说,龟甲坚固不易磨损,还可以移动,在那个没有纸张的年代,容易保存。从文化上来说,我国古人对龟类是崇拜有加的,龟被人们看作是吉祥如意、先知先行的动物,《礼记·礼运篇》上说:“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在所谓的“四灵”之中,麟、凤、龙都是非现实存在的神话动物,只有龟是现实存在的爬行动物。
古人相信鬼神,大事小事都求神问卜。乌龟代表着长寿,因为人们敬畏死亡,所以不免对龟产生崇拜之情,用龟甲来占卜。他们把龟甲拿到火上烤,根据烧裂的纹路来判断吉凶。记载占卜事情的文字,用刀刻在龟甲和牛的肩胛骨上,这就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最早成系统的文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数量最多、系统完备的文字,它记载了我国商朝、周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
古人认为乌龟是灵物,因此不少重要的东西做成龟形。汉代的时候,高级官员印章,它的印 钮雕成龟形,那么这种雕成龟形的印钮就叫“龟钮”,那么印钮为龟形的印章就叫“龟印”或者“龟章”。武则天做皇帝的时候调动军队时所使用的兵符也做成龟形,就称为“龟符”。因为拥有龟印是做官的象征,因此辞去官职就叫“解龟”。又因为最高级别的官员所用的印章是用黄金铸造的龟钮官印,称为“金龟”,所以女子的丈夫位居高官,就称为“金龟婿”。
冬天我们的手受冻开裂了,会叫龟(jūn)裂;大旱的时候,小河干了,河床开裂了,也叫龟(jūn)裂,前面的一个字都可写作龟。按今天的说法,这个龟千万不要读ɡuī,要读jūn。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开裂为什么可写作龟裂?二个是这个“龟”字一定要读jūn,不能读ɡuī吗?其实,古代学者关于表示开裂意义的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明代的大学者方以智在《通雅》这部词典当中考证说,西晋史学家司马彪认为手开裂称龟,是因为裂开的纹路像乌龟甲壳上的纹路,按照这种说法,开裂称龟是因为比喻产生的词义引申,因此,方以智的意见是,这个意义可以读ɡuī,不必改音。有些学者则认为,这个龟不读ɡuī,应读jūn,是“皲”的通假字。这个“皲”左边的军队的这个军表读音,右边那个皮表示皮肤开裂。古籍中就借用“龟”字表示“皲”字的意思。我们今天采用的是后一派学者的意见,统一要读jūn。
视频加载中...
湖北电视教育频道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系电话:13995532120
溯源君,一切来路皆可追。
中国人吵起架来,骂人词汇之丰富恐怕在世界上也是排得上名的,尤其喜欢将各种动物牵扯进来,飞禽走兽无一幸免。龟就是其中之一,它在吵架词汇中被赋予了极强的杀伤力。
骂人“龟儿子”,等于问候对方“你不行”,这可是极强的侮辱。“缩头乌龟”是形容某人做事畏首畏尾,“王八(蛋)”指那些没有廉耻、行为不端的人,“龟”在某种程度上还与被戴绿帽子具有内在联系。
要知道在早期古代,龟可是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为四灵之一,一度成为氏族的图腾,且深受皇室喜爱,与金钱、地位相挂钩。现如今,龟却成了被取笑的对象,究竟它是怎么一步步走下神坛的呢?
01
神坛上被崇敬的龟
原始社会中人们见识到龟的耐饥长寿、水陆两栖、盔甲防身等特征,将之视为神物。因此,在早期自然崇拜中,龟成为若干氏族所崇拜的图腾,根据文献记载黄帝氏族就是以龟为荣,把龟的图案作为本氏族的族徽。
妇好墓出土甲骨,陈雪/摄
上古时期,龟不仅是人类崇拜的图腾,还被认为具有某种神秘力量。
殷商时,龟成为尊贵的占卜神器,代表天意。大到行军打仗,小到女人生孩子,都要事先求神问卜。当时专门设有“龟人”官位,来指导人们烧龟甲判断凶吉,并在龟甲上刻下占卜的内容,由此还产生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此外,龟的身价极高,造型优雅的龟壳千金难求。秦统一前,龟壳上的盾牌被当做货币流通,楚国专门还铸造了形似龟壳的鬼脸钱。
龟鹤寿齐花钱
汉以后,“龟”深入皇家世族,成为门第高低贵贱的重要标志。
汉代的皇帝生前祭祀、出行,设有龟旗,赐予儿子们的金印上有“龟纽”。皇帝死后,祖庙中设有“龟室”,把神龟和先皇神灵牌位并列。
北魏孝明帝更是改年号为“神龟”,以龟为帝王年号,可谓空前绝后。
龟在唐宋时期地位达到顶峰。贞观年间,七品以上的官员“服龟甲双巨十花绫,其色绿”,绿色的“龟服”是七品象征,而五品及以上官员则可以佩龟,死后赐以龟趺碑即龟驮碑。龟字也常常被人用来作为名号,如李龟年。宋代的大书,也会以龟命名,如《册府元龟》。
02
失去神学色彩后落入泥潭
在龟的崇高地位不断加强的同时,它所依赖的根基也在缓缓动摇。
前面说到的龟作为占卜工具,实质上来源于人们对天的神力的坚信,对未知事物的恐惧。随着社会的发展,神权思想的衰落,不少人开始质疑天意、鬼神的存在。春秋时孔子教导学生“子不语怪力乱神”,荀子坚决否定鬼神存在。秦汉之际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是喊出人定胜天的口号。
北魏时,人们开始用龟比喻渺小之人。唐宋时期,龟被赋予胆小怕事的含义,“人言君畏事,欲作缩头龟。”从外形看,龟整日把头缩于壳中,且行动缓慢,的确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胆小。
但总体来说,龟在宋前还是具有较高的地位,有褒有贬,以褒为主。龟地位的跳崖式下滑,是从元代开始的。
在元明两国的国史中检索,几乎找不到以“龟”作为字、号的人物,这在唐代是不可思议的。元代所有官员的官印为八思巴文和三台直钮,前代的龟纽印被取代。
龟纽印
龟不仅在宫廷中地位一落千丈,在民间更是臭名昭著。元代杂剧《鲁大夫秋胡戏妻》第四折说“如今且学乌龟法,只是缩了头来不见人。”直言乌龟胆小怯事。同时,元代也最早把龟比喻为纵妻行娼之人。到了明清,《金瓶梅》、《孽海花》等小说普遍把家中妻子偷汉的丈夫叫做“缩头龟”。
因为元朝为异族,他们根本不存在龟的信仰,不渴求龟的力量,反而认为龟蛇是毒物。更重要的是当时南宋的臣民中,一些抗元的主站派,会崇拜龟,比如陆游,就取号“龟堂”。因此,元代统治者是断然不会将龟视为神物的。
神权思想的下滑,龟的生理特征,再加上异族入侵,共同将龟推向了泥潭。
03
龟与侮辱性词的关联
一直到我们现代,龟和坏事仍紧紧联系在一起,如开头提到的“龟儿子”“王八(蛋)”“缩头龟”。
那么龟和这些不好的含义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
(1)“龟儿子”与性无能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说龟自己没有雄性,必须和蛇相交来繁衍后代,为龟成为无能、胆小的代名词埋下种子。
龟头的伸缩行为与男子性器官的活动非常相似,两者形状也类同。
龟缩头的生理特征跟男性性器官的生理变化建立了联系,于是“龟与蛇交”、无法自产后代的认识就被安放到了那些无能、懦弱的男子身上。
(2)缩头龟与绿帽子
古代娼妓因职业特殊,常与其他男子有染。作为娼妓的丈夫,不得不忍气吞声,低人一等。这些卖妻行娼的男子早期常戴着绿头巾,用以招揽客人,人们远远地望见那一团绿色,便知晓其身份,渐渐地绿头巾成为妻子有外遇的男人的象征。
龟的头上恰好有一道似头巾的环形绿纹,又因常年生活在潮湿的地方,龟壳也泛着绿光。而这些男子的性格特征又符合“龟”喜缩头胆小的生理特性,“缩头龟”与“绿头巾”就有了关联。
(3)“王八(蛋)”等的詈骂
《史记》中记载了八种名龟,第八龟就是“玉龟”,“王八”的“王”是“玉”字的衍文,故王八成了龟的别称。“王八(蛋)”具有侮辱内涵的原因众说纷纭。
一说是龟无雄性,与蛇交配产生后代,故为“杂种”,给龟定下不好的基调,那么它产的蛋也就具有了辱骂味道。
另一种说法是根据谐音,与古代道德标准联系起来,认为“王八”就是“忘八”,指的是忘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败坏之人。
龟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多重意义,从神物到俗物再到詈骂之物,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其实在龟看来,这些都与之无关,不过是世人强加罢了。
参考文献:
刘兆元.中国龟文化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刘兆元.论中国龟文化及其扭曲.寻根,1997(06):4-11.
刘洁,李丽.从汉字看由灵降俗的龟文化.衡水学院学报,2020,22(02):117-121.
邓希雯.符号学视角下的中国龟文化.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8(11):90-94.
盛律平.龟崇拜变异的原因及其社会基础分析.群文天地,2012(18):169-170.
撰文/编辑 滕贤慧
光明日报“文化溯源”融媒体工作室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华文化溯源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