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人民币读后感》小技巧(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16 22:56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人民币读后感》小技巧(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人民币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你的读后感是围绕人民币的哪个方面展开的,如人民币的历史、设计、文化内涵等。明确主题有助于使文章更有针对性。
2.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在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人民币的相关背景,主体部分阐述你的观点和感受,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
3. 论证充分:在主体部分,要充分论证你的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a. 人民币的历史演变:介绍人民币从诞生至今的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意义。
b. 人民币的设计特点:分析人民币的图案、颜色、字体等设计元素,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c. 人民币在现代社会的作用:阐述人民币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d. 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的比较:分析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异同,以及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4.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a. 语言简练:避免冗长、啰嗦的句子,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观点。
b. 逻辑清晰:确保文章的论证过程具有逻辑性,观点之间要有明确的联系。
c. 修辞手法:适当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

数字人民币使用体验及感想

数字人民币是未来趋势,且已走进日常生活。本文简单聊聊数字货币使用及未来影响。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数字人民币(E-CNY)设计初衷是为了替代M0(流通中的现金,简单讲就是纸币)。这就决定了,他的应用场景重点是放在零售方面,是为了百姓方便,商家方便。搞明白初衷,对数字人民币定位就能有个大概的把握。


现在各大应用商店里已经都能够下载数字人民币APP了。用个人手机号注册,就可以有一个数字人民币(四类)钱包。钱包权限会随着身份认证信息的增加而变化,具体对应关系如下表:

先说使用体验。因为是替代M0,所以钱包里首先需要“有钱”。有两种方式往钱包里放钱。第一种是“充钱包”,这个功能相当于通过网上银行往注册的钱包里充钱。这过程就相当于从银行里面取出现金放到自己的皮夹里。

第二种是“转钱”“收付”。这两个功能实现数字人民币钱包和钱包之前的现金流通。相当于你把(自己的或者别人的)钱包里的现金放到自己的另一个钱包里。


(数字人民币)钱包有“现金”以后,我们就有两个选择,一是把“现金”存回银行,通过“存银行”这个功能实现(需把钱包升级到二类以上)。二是继续放在钱包里,有需要的时候再使用。这就保留了现金使用的一个匿名性。

以上,数字人民币设计实现了对现实生活中流通的现金(纸钞)替代。


数字人民币消费,通过“子钱包”的设计实现。需要在哪个APP里使用,就需要添加哪个APP为子钱包。目前主流购物APP如京东、淘宝、美团等都已支持数字人民币。以下为部分支持商户截图:

笔者猜测,这种“子钱包”的设计大概率是因为,整套系统架构的设计是以“钱包”为基础。也就是说,所有的“现金”归集是以钱包为标识。这种设计最大程度的还原了M0的交易场景。


最后谈几点感想:

1、对老年人,或者说对移动支付操作不熟悉的人群,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存在较大的壁垒。使用前,需要往钱包里放置“现金”的操作,就能把大部分不熟悉移动支付的人排除在外。就更谈不上后续的使用了。所以,数字货币的使用人群,大部分是年轻人。好在,我国移动支付已经推行了很多年,数字人民币支付习惯已经上有一定的接受基础。


2、近几年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力度会加大。当前数字人民币还处于初级阶段,除了前几年政府发放了几波数字人民币红包,吸引了一部分人用数字货币,后面就没有太大的动作。细心的人会发现,各大银行和主流消费APP一直有在合作,通过发放优惠券的方式,推动数字人民币的应用。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率为4.8%,二季度包括4月(疫情防控),大概率数据不会太好。而全年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的目标是5.5%。可以肯定的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下半年要出台更加积极的刺激手段。消费是最健康也最能自我实现的一个方向。数字货币有天然的消费属性,有比较好的政策结合点,适合大力推广。


3、数字人民币大规模应用的基础。首先需要有大量的“电子钱包”来接受“电子现金”,数字人民币的注册使用人数需要达到一定数量级,才能够让这个体系运转起来。其次是使用习惯。目前就单从电子支付层面上说,数字人民币没有优势。移动支付进过几年的优化,已经非常方便。如果没有相关的鼓励措施,很能让用户放弃移动支付选择数字人民币支付,形成规模效应。因为后者的使用需要进行注册、充钱、设置子钱包等一系列操作,支付期间页面还需要跳转多次,相对繁琐。数字人民币推广可吸取当年银行为对抗互联网移动支付推出的银联线上支付的教训。


4、数字货币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是个综合国力问题,基础在军事力量。既然替代的是M0现金,那么是否使用这种现金本,质上是一个选择问题,概念就像离岸人民币。在全球化大市场,人员流动自由,人民币信用基础优良,零售行业才能有所表现。所以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当然,如果一旦行成那样的应用规模,去数字人民币化也会异常困难。一是在于彼时数字人民币的应该规模,二是在于它渗透到的是每个人的生活。


以上就是我对数字人民币的使用体验及一点感想。欢迎后台交流讨论。

洪钧:何谓“强势人民币”?——读一尘老师文有感

读一尘老师在昆仑策发文《强势人民币是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障》,我认为这种说法从意识形态上是正确的,但是,作者没有对何谓“强势人民币”进行说明。我谈一下我的粗浅理解。

我理解,所谓强势人民币,并不是在所谓国际金融市场上自由流动的人民币,不是可以自由汇兑的人民币,不能从汇率的角度评价人民币是否强势。

我理解的强势力人民币,有以下四点:一是货币发行和流通控制权,完全掌握在中国政权手中的人民币而不是所谓央行手中,由主权银行承办人民币存款、结算、支付业务,使用人民币对商品进行定价。二是人民币的发行,取决于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需要,与外汇储备无关,与任何“锚”都无关。三是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有结算、支付、计价资格和权利的人民币,争取到人民币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结算支付资格和权益,则国际贸易也才有可能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支付。四是由中国主权银行和金融机构负责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支付业务的人民币,原则上讲,不能由美元霸权的金融机构承担人民币结算、支付业务。

也就是说,人民币的主权必须完全掌握在中国政权手中的人民币,是独立自主的人民币。独立自主的人民币才可能是强势人民币,政权才有足够的办法让人民币强势。

这样的人民币,就成了中国政权用于分配各行业劳动力、平衡各行业阶层利益分配、形成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建设发展重点、动员全国人力物力的强大工具,简单说,也就是组织领导经济建设的工具。这样的人民币,因为发行、流通、结算、支付权利掌握在政权后中,所以,政权才有可能让其强势。

当前的情况是什么呢?当前的情况是,在中国金融市场不断膨胀、中国金融开放、金融国际化、金融市场化的政策条件下,在“畅通国际国内金融资本流动渠道”的大政策之下,外资大量涌入中国金融市场,人民币并不是由中国政权控制的主权人民币,人民币的发行、流通控制权、结算支付权、计价权并不掌握在中国政权手中,很大程度上还掌握在中国的银行体系和外资特别是美国金融资本手中。人民币在中国对外贸易中,还没有争取到充分的结算、支付、计价资格和权利。中国对外贸易很大比例并不用人民币结算、支付,而是用美元结算支付。承办中国对外贸易结算支付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也不全是中国主权银行,还有外资、合资银行,特别是美资金融机构。更有甚者,中国银行体系也是“合资”的,含有美国金融资本的大量股份。美国金融机构,比如高盛、摩根、贝莱德、先锋领航、桥水、瑞银、黑石等,与中国主权金融机构“一视同仁”,同样承担了人民币发行、流通、存贷、结算、支付、投资和基金、理财、信托、股票、证券、保险、再保险等金融业务。这样的人民币,当然是不独立的,是主权特征和政权特征都有残缺的人民币,是中国政权不能完全掌握和控制的人民币。所以,这种不独立的货币,是带有殖民地性质的,在相当程度上是美元的代用券。

由于人民币发行、流通、结算、支付、计价权益未能保证由中国主权控制,所以,中国政权无力、无法让这样的人民币强势。中国商品、劳动、服务等出口,也不支持人民币的国际信用,而是支撑了美元等外国货币的国际信用。中国强大且先进的工业、劳动、服务未能用于支撑人民币的国际信用,这是人民币无法强势的根本原因。

人民币的强势,能表现在人民币的汇率上吗?不能。人民币是否强势,不能参照美元的做法。强势货币,并不一定在要国际汇兑市场上表现强势。在所谓的国际汇兑市场(其实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的货币市场),社会主义国家的货币,可以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在一定范围、特定情况下进行一定数额的货币兑换。但不必完全参与到这个所谓的国际自由市场,也决不能允许人民币与资本主义货币自由兑换!因为,资本主义的货币是不稳定的,其发行方式与社会主义的货币也是不同的。某种意义上讲,资本主义的货币都是不同程度的假币。我们社会主义的真币,不能与资方的假币自由兑换,必须“洁身自好”!人民币是否强势,当然不能以人民币的汇率高低而论。当前情况下,人民币在所谓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表现,也不能表明人民币的信用情况。相反,人民币由于可以随意离岸,定价权也不在中国政权和中国主权银行手中,人民币国际汇总市场汇率与人民币的信用是否强势,没有关系。

在没有收复人民币发行、流通、结算、支付等主权权力之前,谈人民币的国际信用是否强势,是没有根基、没有意义的。

关于如何让人民币强势,我想我还是重提一下毛主席时代人民币“强势”的历史经验。1970年5月,春季广交会上,中国对英、法、西德、瑞士提出,中国对其商品出口,必须使用人民币结算、支付,并由中国银行承办相关业务。这些国家的商人,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还是同意了。不过,我们在汇率上,给其提供了较优厚的条件,让他们不吃亏。此前,中国对香港、澳门贸易已经试用人民币结算、支付,对越南的援助,已经采取人民币记账。此后,中国对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贸易,也开始采用人民币结算、支付,并由中国银行承办相关业务,坚持了“人民币不出国门”的原则。中国方面还有三个原则:一是坚持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二是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三是人民币的兑换价格,由中国政府决定。这是因为,西方货币信用不好,贬值严重,非常动荡,如果人民币不随时调整汇率,中国会吃亏。

老实说,我认为,关于如何打好金融战,我们国内还是没有理顺,有些杂乱无章,这很危险!

【相关阅读】

一尘:强势人民币是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障


(作者系昆仑策特约评论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