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17 00:18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时代楷模”的演讲稿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确定主题:明确演讲稿的主题,围绕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精神品质和时代价值展开。
2. 深入了解楷模:对时代楷模的生平、事迹、贡献等进行深入了解,以便在演讲中准确传达其精神内涵。
3. 结构清晰:演讲稿应具备良好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时代楷模的背景和意义;主体部分详细阐述楷模的先进事迹、精神品质和时代价值;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化主题。
4. 语言表达:运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使听众能够深刻感受到时代楷模的精神风貌。注意以下几点: a. 避免使用过于生僻的词汇和复杂的句式; b.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c. 适当运用故事、案例等,使演讲更具说服力。
5. 举例说明:在演讲中,通过具体事例来展示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品质,使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6. 强调时代价值:在演讲中,要突出时代楷模的时代价值,将其精神品质与当前社会热点、国家战略相结合,使听众认识到楷模精神的时代意义。
7. 情感
春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从智能机器人到虚拟画面,从嫦娥五号到天问一号,不仅节目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也是对全国观众的一次科普,展示了我国科技的最新成就和工匠们的辛勤付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为此,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弘扬工匠精神,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要求。倡导工匠精神,党员干部必须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将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一类人才进行培养,用来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并不断提高其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国的杰出工匠——鲁班,就精于木工,他创造了墨斗、刨子、钻子、锯子等工具,而至今日,中国的木器工艺,依旧世界领先。这就是工匠精神的无穷价值。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是党中央在基层的形象代言人,因此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应该能冲锋在前,大力发扬工匠精神,就没有什么攻不下的山头,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弘扬工匠精神,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倡导工匠精神,必先尊重工匠价值。各级党委政府要引导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真正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人才观念。新时代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一大批实践技能突出、具有娴熟技术、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高技能人才。弘扬工匠精神,党员干部要身体力行,树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工匠作风,力争在自己的行业追求新突破、追求新极致,不断创造新的业绩,致力于弘扬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为推动中国梦早日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弘扬工匠精神,是践行“创新中国”的现实需要。众所周知,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都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不断践行“创新中国”的内涵,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因此,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作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积极实践者、推动者,只有大力践行工匠精神,以“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敢于直面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敢于打破固有观念,冲破原有束缚,追求极致、追求完美、追求更好,才能进一步激发制度改革的活力,不断提升生产效率,最终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而在追逐伟大的中国梦中实现自己人生的最大价值。
“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这是因为工匠精神代表着新时代中国工人的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最好见证。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鼓足钻劲、闯劲、干劲,发扬工匠精神,敢于攻坚克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书写新的不凡,创造新的辉煌。(作者:肖水泉)
来源: 人民论坛网
“时代楷模”南仁东
南仁东是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天眼”巨匠,他为科学事业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用无私奉献的精神谱写了精彩的科学人生。中共中央宣传部2017年11月17日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南仁东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南仁东从壮年走到暮年,用尽半生做一件事,用科学魂浇筑大国重器。面对新的征程、新的使命,需要在知识分子中弘扬这种传统、激发这种情怀。南仁东留下的不仅是“天眼”这座有形的财富,还有许多精神上的丰富遗产。
书籍《中国天眼:南仁东传》写南仁东一生,并着力于写伴随着南仁东一生的“我和我的祖国”,他生于1945年,在新中国长大,是新中国培养的博士、科学家。他将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国之重器“中国天眼”。他去了,但他的故事将激励着千千万万的青少年继往开来,去创造自己的有益于祖国和人民的人生。
本书作者是国家一级作家、著名学者王宏甲,作者经过长时间的走访,在南仁东生前的同事、学生及亲朋好友那里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翔实生动,细节充沛。同时该书插入了10余幅珍贵照片,图文并茂。作者将南仁东的功业与贡献,放在整个人类天文历史上考察,视野开阔、纵横捭阖、大开大合。这种微著并重的写法,可谓独树一帜,气势磅礴,使得该书成为一部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长篇报告文学。
我与共和国同龄——7位人民院士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人民院士:我与共和国同龄》中的7位人民院士,生于1949年,在新中国长大,与新中国同龄,是新中国培养的科学家。他们与新中国的艰难曲折同呼吸、共命运。他们一生充满理想,所做的事业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
书籍聚焦姜德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著名光纤传感技术专家,现任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彭永臻(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首席教授 、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环境工程系主任兼水污染控制室主任)、邱冠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南大学党委常委,中南大学副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和生物冶金领域国家“973 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祝世宁(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固体缺陷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纳米科学技术指导协调委员会委员、总体专家组成员)、刘云圻(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苏义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中国科协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李玉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黑龙江大学特聘教授)7位与共和国同龄的院士,深入追索他们的人生历程和精神世界。这些出生于1949年的院士,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践行着人民院士为人民的神圣职责,他们与同时代的科研工作者砥砺前行,托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这群沉默却不平凡的英雄,立志科研报国,他们的人生际遇,与新中国的发展紧密相连;他们的奋斗历程,折射了新中国一路走来的艰辛与辉煌。他们怀抱对共和国的无限赤诚之心,一生与共和国同向而行,赓续着中国科学界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该书对此立体、全面而细腻地作了呈现。
一颗种、一座精神珠峰——党员钟扬
钟扬是科学家,是人民教师,是援藏干部,是科普大家,是研究生教育领导者……他的身上集合了多重身份,而无论何时何地,他的第一身份始终是——党员钟扬。2018年6月27日,中共中央追授钟扬“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钟扬的身上,拥有很多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社会所迫切需要的优秀品质。“入党以后,我要更加努力地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我会永远坚定自己的信念,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20多年前,他在志愿书中立下了自己的终身理想,此后一直忠诚而坚定地践行着,坚守着一个党员的本色。
《种子钟扬》是一部现实温度很强的作品,以钟扬的动人事例,完美诠释了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内涵。钟扬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建一艘种子的“挪亚方舟”。在高海拔缺氧地区,采集野生植物种子异常艰辛,科研道路也异常坎坷,但他数十年如一日,始终矢志不渝。在为国家生态安全事业奉献的同时,钟扬也实现了高贵的人生价值,生动诠释了何为“不忘初心”。
《种子钟扬》的作者陈芳是新华社高级记者,“十佳编辑”,全国“三八红旗手”;作者陈聪是新华社国内部中央新闻采访中心记者。他们在这本书中,生动而详实地呈现了钟扬这一新时代奋斗者的典型代表,表明了他是千千万万奋斗者的一个缩影。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梦想,无论多么遥远,总驻守在我们心底。创新的心永远无法平静。只要心在不断飞翔,路就不断向前延伸。”钟扬的这几句话,道出了千千万万奋斗者的真实心声。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新时代,我们要向南仁东、钟扬等优秀的时代楷模,向姜德生、彭永臻、邱冠周、祝世宁、刘云圻、苏义脑、李玉良等优秀的人民院士学习。爱国奋斗,不忘初心,让生命更加厚重和辽阔。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