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军人拜年观后感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17 00:56

军人拜年观后感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军人拜年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作文的主题,即围绕军人拜年的场景和感受展开,可以着重描写军人的精神风貌、军人家庭的生活状态,或是军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2. 结构安排:一般来说,一篇作文应该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在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军人拜年的背景和意义;在主体部分,详细描述你所观看的军人拜年场景,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在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
3. 语言表达:在作文中,要运用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语言,将军人拜年的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注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4. 内容充实:在描述军人拜年场景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 军人家庭的生活状态:描写军人家庭在春节期间的欢聚时光,以及军人父母、子女对军人的关爱和思念。
b. 军人的精神风貌:通过军人拜年的场景,展现军人的忠诚、勇敢、担当等品质。
c. 军民鱼水情深:描述军人与民众的互动,展现军民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d. 对国家和人民的祝福:通过军人拜年,表达对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祝愿。
5.

【铁兵诗词】看《军营大拜年》有感

原创:赵厚发

正月初四的上午

我打开电视机调频道

综合一套正在播放

《军营大拜年》节目


作为曾经当过兵的人

这档节目自然吸引了我

解放军文艺骑兵队

雪域高原行程三千里

沿途慰问兵站哨所及

守卫西藏边防的所有官兵

那一个个可爱的战友

那一双双动情的眼神

那一张张黝黑的脸庞

那一首歌一支曲一段舞

一条洁白的哈达

男兵和女兵

演员和战士

开怀会心的笑容

亲密而热烈的拥抱

一起包饺子舞篝火

节日气氛温暖了寒冷的冬

哪怕只剩一个人她们

也会献歌献舞献上一台精彩演出

每一次每一回都是震撼心灵之举动


浓浓的年味深深的祝福

送上一份牛年新春的礼物

是啊,他们是战士是英雄

是高原骄子雪山劲松

是戍边卫国的钢铁长城

是藏汉人民心中

最可敬可爱的人啊

他们用生命热血

写喜玛新篇敲雅鲁洪钟

他们长年驻守边防

风餐露宿日晒雨淋

发扬"三不倒”精神

克服高原缺氧条件差

生活艰苦等重重困难

他们舍小家顾大家

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守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

有的兵站哨所一俩人俩三人

仍坚守岗位枕戈待旦

数着星星过日子

陪着牦牛度春秋

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他们心里有爱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他们身后有强大祖国作后盾

他们周围有藏族同胞当亲人

不觉苦不觉累不觉寂寞和孤独

坚守十几年几十年能够善始善终

他们远离父母久别妻儿

怀揣梦想和信念

总是活在诗与远方的浪漫中


我观看着思考着联想着

仿佛又回到军营回到铁道兵生活

我跟随镜头同喜同乐感同身受

也不知不觉流下感动的泪水心潮涌

一个老兵听主持读妻子的信

当听到做爸爸了的喜讯而激动万分

一个战士收到未婚妻求爱信和礼物

猛一回头看到从直升飞机

走下来穿着婚纱的爱人时

意外惊喜相拥而泣

当众亲吻示新婚甜蜜

那一场景令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还有一位八十三岁藏族老兵

听到女战士唱《洗衣歌》时

想起当年的十八军而老泪纵横

此时此刻多少熟悉动听的军歌

又浮现在脑海迴响在心中

不献青稞酒不献酥油茶也不献哈达

唱上一首心中的歌献给亲人解放军

金珠玛米亚古嘟扎西得勒

有了你,人民才能安享太平和幸福


东南西北兵军营大拜年

一辆军用面包车载着文艺小分队

在崎岖天路的雪域高原缓缓行驶着

同样将我的情感和思绪也带向那遙远的地方

来源:老兵原创之家公众号

责任编辑:梦醒|编发:铁友

笔底万丈豪情 从边关春联品读戍边军人“清澈的爱”

笔底万丈豪情 心中万里河山

——从边关春联品读戍边军人“清澈的爱”

日土机务站官兵在海拔5000多米高原向全国人民拜年。

铁列克提边防连官兵攀上巡逻点位,让国旗在山巅飘扬。

阿里某边防连官兵雪中巡逻。

高原战士写的春联。

坐标:南沙永暑礁

坐标:北疆三角山

坐标:西藏甘巴拉

坐标:内蒙古某执勤哨

坐标:西藏昆木加

坐标:东海某舰艇

坐标:南疆神仙湾

坐标:北疆库克他乌

军人自有军人的情怀,边关自有边关的年味。

今天是大年初二,《中国边关》专版给您拜年!此时此刻,品读戍边人笔底的一副副春联,犹闻一曲曲“大风歌”。

与诗歌一样,对联是汉语最优美凝练的表达形式。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对联应时应物应景而写,沿袭循例,亦有不同的称谓。

比如,悬挂于楼堂庭院楹柱上的,厚重端庄,谓之楹联;时逢春节,姹紫嫣红,笔底之联亦染尽春色,当然就叫——春联。

春联是诗,韵律笔墨间率性飘逸地标识着戍边人的精神高度。

春联是志,浓墨重彩中表达着新时代边防军人的光荣与梦想。

春联是心,字句词语里延伸士兵青春与使命相连的心灵轨迹。

——编 者

是的,春天是一个动词。

尽管南北纬度相差50度,使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在同一时刻,呈现出不同的季节、气候状态。但是,这并不妨碍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至、次第展开,绚兮烂兮地把祖国大地涂抹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无边春色。

然而,无论在哪一个纬度,都可以看见我们的官兵护卫春天的身影;无论在多么遥远的边关哨所,都会有一副副春联上摇曳着花团锦簇的春光。

“大地山河生笔底,九州人物出豪端。” 春联的叠韵酬唱,可以有一百种模式、一千种写法,但在雄关屹立的边防前哨,戍边人却有着自己的书写和表达。

一副副充盈着士兵心、男儿志的对联,或狂书风雪哨所,或张贴大漠营盘,或写就热带丛林,或走笔万顷碧涛……较之于名士俊耆的精雕细琢、曼卓风雅之笔,或许恰如棉布之于绫罗绸葛、柴扉炊烟之于钟鸣鼎食。但是,它们以独树一帜的审美价值张扬着军人的凛凛个性,意气风发地挥洒着边关男儿胸中的文化江山。

热血青春唱大风

“江汇于此,路始于此,海通于此。”黑龙江省同江边防线上,有著名的“三江口”自然壮景,有百年通商口岸的历史遗址,更有各族人民奋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岁月烽烟……

虽然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还没有到来,寒风冰雪依然遒劲威严,但边防一线的街津口哨所,营门的一副春联却引得人们驻足赏赞。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春天故事,官兵自有官兵的美学解读,当代戍边人的豪放风骨亦尽情地蕴含其中——

看一座哨所,固守三江,四方春色我来守;问几许男儿,戍卫百里,一身担当称风华。

横批:热血青春。

仗剑为文,壮歌春天。也许就写作技巧而言,联中的词与韵皆有可斟酌之处,谈不上什么超逸神骏。但一气呵成此联的年轻哨长诗兴犹酣,话语里那叫一个自豪:古人常说“诗言志”,我们边防军人随兴寄情创作的对联,为什么不能叫作“联言志”。

好一个“联言志”!且看年轻的戍边人是怎样抒情言志、笔纵豪意的。

狮子为吼虎为啸,各有各的威严。边防军人的志,从来都是黄沙百战穿金甲、沙场点兵射天狼。雪岭丛林、高原沙漠、蓝天海洋……由于各自据守阵地的地理位置、山川风物不一样,笔下借景抒怀之“景”,当然也就观山阅水各具特色。譬如,伫立于东海万顷波涛中的嵊泗岛,有一副刻在礁石上的对联,就是在飞溅的浪花中注疏卫国戍边之志的。

还是在20世纪50年代,我军掀起了干部下连当兵的热潮。开国将军许世友来到东海前哨的嵊泗岛,成为某海防连的一名普通列兵,留下许多佳话,大家至今津津乐道。同时,将军临别时写给连队的一句话,成为官兵们苦练保卫海疆本领的激励之言:“瞪大眼睛,保卫好祖国东大门。”

潮起潮落间,官兵们换了一代又一代,将军的这番话语始终是连队的决心与誓言。后来,年轻一代的官兵涌出一个新想法:咱们给将军笔力遒劲的题词配个掷地有声的下联,来个老兵新传岂不更好?一呼百应后,你言我语间,一副虎虎生威的对联便出现在连队——

瞪大眼睛,保卫好祖国东大门;攥紧铁拳,笑问谁敢兴风作浪。

横批:威镇海疆。

没有对祖国的热爱,就没有立志边防的信念。同样,没有对大自然之美的追求,就没有对山河之爱的深情。在边关看到的许多对联,笔底慷慨激昂之间,又以风雅之句、婉转之词,清韵脱俗地观照出新一代边防官兵的青春美韵、英雄风姿。

用山俊秀、水苍茫来描述内蒙古伊木河边防连的驻地一点不为过。这个位于祖国版图鸡冠顶端的连队,背靠大兴安岭,眼望额尔古纳河,风景的优美浪漫自不用说。由于国家关于保护森林和自然环境的一系列政策,这里方圆百里无村镇无居民,年轻官兵驻扎于此,难免有几分寂寞冷清。但是,他们在这僻远艰苦的环境里干出了响当当的成绩,获得的诸多荣誉表彰令前去采访的笔者赞叹不已。但更让我倾慕的,是他们在淡泊繁华中扎实践行强军梦的胸襟,远离喧哗却坚持放飞青春的风雅。连队那副对联写得真好——

山水清歌,吟疆土之美,千秋往事涌心头;男儿仗剑,卫国运之盛,纬武经文唱大风。

横批:义胆丹心。

无须用华丽之词去夸赞,但细读放吟,心头总是为之一热,因为里面不仅蕴含着戍边人情感的深度,而且包容着他们的精神志向对物质世界的思维和回应。

梵高说:“在自然界中,我处处发现感情和灵魂。”完全可以借用这句话来评说边防官兵的快意手笔,透过那质朴真挚的每一对每一联,都能够发现和解悟新时代戍边人的感情和心灵。

万里国境线延伸到了辽阔的南部边疆,便归属邻近的几个省区管辖。在广西和云南交界处,有一座大山将桂滇两省区隔开在山的两端。两个连队各自依山扎营、遥遥相望。虽然他们番号几经变更,上级不同、隶属关系不同,但有一点却完完全全地相同——保卫祖国边疆的使命与责任。

朝夕相处,并肩战斗。在保卫边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他们成为热血战友、铁打兄弟、最佳拍档。各自上级来连队,都一定会去另一个连队看看;但凡逢年过节喜庆事,跨省联欢聚会也是标配……一来二去,上级机关和当地老百姓,都习惯地把他们称为“兄弟连”;驻地的那座大山,也由此得名“兄弟山”。

所爱越山海,青春共此生。休闲时听官兵们唱歌弹琴,那些新潮时尚的曲调在边塞流淌着无尽的浪漫。但是,有一首老歌却始终是他们共同的最爱:《战友战友亲如兄弟》。爱就要抒怀,于是,他们将歌中的意韵写成同样一副对联,贴在两个连部门口——

兄弟山下兄弟连,血浓于水战友情,保卫边疆肩并肩;钢铁边防钢铁兵,肝胆相照使命重,强军征途心连心。

横批:战友加兄弟。

边关雄魂载史笔

对自然界而言,春天是一个季节。但对历史而言,并不是所有春天的来临都是纯粹的自然现象。边疆的历史从来都是国家历史的见证者,边防线上的一副副春联,总是通过意节铿锵的顿挫韵律,在赞美大好春光的同时,将那些沧桑凝重的历史融入军人的使命中。

“零丁洋里叹零丁”,这是深深嵌入岁月的忧患记忆,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泣血绝唱,以特殊的价值承载而成为千古名句。当年押送文天祥的船,由外伶仃洋经过。而在这片海域,与之相对应还有一个内伶仃岛。

在忧患重重的近代史上,这个丰饶优美的海岛竟然成了不设防之地。英国侵略者侵占海岛后,毫无廉耻地以此作毒贩子们屯集、转运鸦片的基地。今天,这里已经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守护海岛的边防官兵从来没有忘记那段蚀骨之痛。在边防哨所的门上有一副写于几十年前的对联,大家每年都将其重新抄誊张贴,年年岁岁、铭心而记、警示后人——

叹伶仃,故园泣血,愧对开荒拓土祖先深恩;爱伶仃,江山如画,不负民族伟业志筑铁壁。

横批:保我河山。

登岛那天,小雨如泪,伫立在对联前脸上的雨水都是热的。这是一副透着怆然悲壮之情的对联,但在满腔的愤慨中同时写下了军人的刚毅,这不屈的刚毅中凝聚着尊严,这高昂的尊严里蕴含着历史淬炼出来的坚韧与力量。

有一部电影叫《红河谷》,说的是1904年,英国为了“打开西藏大门”,派出侵略军以卑劣凶残的手段入侵西藏江孜的历史。“红河谷”当然是虚构的地名,但影片中讲述的古城堡、大峡谷等战斗,却是历史的真实。一座屹立在风雪中的“江孜宗山英雄纪念碑”,记录着西藏军民以命相搏的边疆保卫战。

雪白血红的历史可以拍摄成电影来讲述,但侵略者的铁蹄不可能再践踏高原雪域。江孜边防连把这样一副对联贴在训练场边,酣畅淋漓地表达着新一代戍边军人的历史观——

一部“红河谷”,用声光影像记录百年侵略者屠刀横行妄称“日不落”;一座“宗山堡”, 以枪炮硝烟宣誓今天戍边人披坚执锐挽弓“射天狼”。

横批:雪域壮歌。

当然,穿过时间隧道和历史场景,雄浑边关前留下的不仅是悲怆的回声,同样也有壮怀激烈的呐喊。

19世纪初,英帝国主义者武装抢占了我国云南怒江的片马地区,企图将高黎贡山山脉近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其殖民版图。然而,当地的守备军队和各族人民同仇敌忾,用简陋的武器与侵略者展开了数十年烽燹抗争,终于夺回了祖先开垦的故土家园。

新中国成立后,在堪称“军事遗址”的高黎贡山关隘 “片马丫口”,我军边防部队派出一个排镇守这个常年风雪弥漫的边关要地,戍边官兵用忠诚和勇敢创造和续写着新的光荣。1963年,国防部授予他们“钢铁哨所——风雪丫口排”的荣誉称号。当年除夕风雪夜,周恩来总理亲自打电话到哨所拜年的故事,成为边防官兵永远的骄傲。

这样的哨所当然要有属于自己的对联,读这样的对联怎能不让人心头一颤——

勇无双,忠无双,片马丫口众壮士誓死抗敌英雄千古绝唱;苦不怕,险不怕,钢铁哨所好战士立志国防扎根风雪边疆。

横批:好山好水好男儿。

既然对联是应时应景之作,边防线上东南西北各个哨所的对联自然也是百花千朵齐放、各呈地域风采。可有一点却出奇的一致——所有对联里看不到一点楚泽行吟悲情愁绪,一丝孤吟怨怼的惨淡风月。

一位老边防一笑解题:有个军语叫“兵要地志”,边关者,利刃坚甲据隘道、高墙筑垒扼雄关之地。唯有铁板铜琶的“破阵子”,仰天长啸的“满江红”,才配得上这边塞要地。

新疆伊犁有一个边防连队驻守在“自古兵家必争之地”,其名字让人有种“穿越感”——黄旗马队。这个约130多年前就已命名的哨所,至今仍是大比例尺军用地图上的重要点位。当年清八旗中的正黄旗一支马队在这里安营扎寨,因而得名。正黄旗属八旗中的贵胄,可见这一段边境的重要。今天,边防部队延续这个百年老哨之名,称为黄旗马队边防连。

登临残留的烽火台、瞭望台遗址放眼望去,哨所左面是茫茫沙漠,右面的万亩浩浩芦苇荡。乘坐连队新型的边防巡逻车一路烟尘,遥想前尘往事、要塞沧桑,万千感慨不知从何说起。待返回连队,读到当门一联,直抒我之胸臆——

百年老哨,马队纵横威风凛凛历史烽烟卓然乃史;万里雄关,车轮驰骋锐不可当强军固防灿然新篇。

横批:山河雄魂。

剑犁和鸣写山河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祖国的壮美河山、家乡的锦绣田园,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带给边疆 “富而美”、“强而盛”的日新月异巨变,让边防官兵在时空叠影间,写作激情和灵感奔涌。对祖国的深爱挚情,对家国山河的一往情深,成为他们挥笔撰联时充盈着春天风韵的底色。

绿色情怀早逢春。在云南边疆的澜沧江上,一座国家级的水电站雄踞在峻险壮阔的大峡谷间。这里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糯扎渡。在当地拉祜族语中,“糯扎”即英雄。在拉祜群众眼中,电站的建设者和守卫者们都是英雄。

对于电站的守卫者——武警某中队官兵而言,在这个没有硝烟枪炮的阵地上,更多的时候他们都是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但是他们知道,守卫脚下的绿水青山就是在创造金山银山,包括澜沧江流域在内的边疆大地,已经历史性地告别了延续千年的绝对贫困。这其中,就有电站守卫者的贡献。

于是,当云水盘桓间迢递来浓浓春意时,大坝的执勤哨位的门上贴出了新春第一联——

往事越千年,一江碧水一串明珠片片光明送富裕,脱贫奔小康;高峡出平湖,一座大坝一群士兵代代青春献边关,忠诚铸钢枪。

横批:山水卫士。

对这一副充满阳光灿烂般光明感的对联,完全可以不吝赞扬之词,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更巧妙的是上下联开头皆借用了领袖的诗句,成为全联的点睛之笔。

在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喜讯如扑面春风传来时,品读此联更是有一种“秋水文章不沾尘”的憬悟。出自对江河和水电站的环保要求,水坝水库一带相当封闭,官兵们总是笑称自己“隐居山水间”。但是,祖国富强边疆发展的使命感,过滤了官兵们种种情绪的杂质。对联横批的“山水卫士”堪称点睛之笔,弦歌雅意间衡量出年轻的士兵们富民强边守卫者的高尚情怀。

广西边防竹山港,被称为“中华之端”——中国陆地边境线和海岸线,皆始于斯、终于斯。1890年,当时的主政者与外国官员签署了“界约”,并于此立碑。按顺序编号,成为“一号界碑”耸立之地。

百年斑驳界碑留下的不堪记忆俱往矣。今天,昔日的芦苇海滩已经成为忙碌的海港码头,大西南通往东南亚的黄金通道由此起航;古老的界碑、公路零公里起点、北仑河入海口等景观,无一不是熙熙攘攘的旅游者“打卡”之处。

驻守在这里的哨所官兵所写对联,有海洋有陆地,有历史有现实,有豪迈气魄亦有风流潇洒——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陆地,但见海滔滔路浩浩一号界碑见证百年兴衰;一肩担强边一肩担富民,且听风阵阵旗飘飘万里边防书写千秋盛举。

横批:海天一色。

一切故事莫不是时间的故事,戍边人既是千年边疆史诗的主人公,同时又是历史风云的记录书写者。

“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云南边疆的一片红土地,是许多军人记忆犹新的保卫边疆的战场。如今,昔日步步惊心的雷场已然成为稻黍飘香的丰饶土地,人头攒动的繁华市场。

那些见证、参与、创造了这一段战争与和平历史的边防战士,最有资格评说剑犁和鸣的边关发展史。春风拂边关,一联续日月。在麻栗坡的老山边防连,战士们挥毫迎春,将硝烟铁血尽收笔端——

何惧雷场生死须臾间,沙场豪情我以我血荐轩辕;唯愿山河静美千秋事,边关万里喜看稻黍千重浪。

横批:强边富民。

已将身心酬社稷,江山壮丽催诗笔。与诸多名对名联名句相比,边防哨所一副副春联,朴拙如黍麦、本色似土地,实在只是一些无名之作。然而,书写于祖国春风杨柳间,镌刻在雄峙边关国门上,边防军人笔底春联中蕴含着的忠诚之心、清澈的爱,难道不就是传世之作、大美之联吗?!

(图片由陈武斌、刘晓东、乔宇飞、冯亚坤、张子轩、徐嘉宁、薛浩、樊超、梅志峰、胡勇华、李荣荣摄 作者:郑蜀炎)

来源:解放军报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