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17 05:14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国防心得体会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主题明确:首先,要确保作文的主题明确,围绕国防这一核心展开。可以结合个人经历、所见所闻,阐述对国防的理解和感悟。
2.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作文,结构要清晰。可以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安排:引言(引出国防主题)、正文(阐述个人观点和体会)、结尾(总结全文,强调国防的重要性)。
3. 内容充实:在正文部分,要结合实际事例和个人感悟,阐述对国防的认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国防意识:谈谈自己对国防的认识,如何树立国防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b. 国防建设:分析我国国防建设的现状,包括军事、科技、经济等方面,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c. 国防教育:探讨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开展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意识。
d. 个人行动: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如学习国防知识、关注国防动态、参与国防活动等。
4.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尽量使用规范的书面语。同时,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5. 观点鲜明:在阐述个人观点时,要明确立场,观点鲜明。可以引用权威观点、历史事实、政策法规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自己在战略研究道路上的几点心得体会。
警惕知识的碎片化
战略研究非常强调整体性、全局性,强调研究的整体、宏观和长远。战略研究人员要非常警惕知识的碎片化。这是在今天信息爆炸时代对我们非常大的一个危害。什么叫知识的碎片化?
一是高度发达的现代媒体。现在资讯媒体发达,手机、网络、微博等等,每天都会接收巨大的信息量,导致大家无所不通、无所不能,都成了万金油,所有问题都能讨论,都能评价,但所有问题都没有深入。这是当前的一个现象。这种现象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是一种素质的提高,但对专家而言则是致命的。
二是应注意智力的不稳定性。智商高的人,兴趣广泛、爱好挺多,思维重点经常飘移。知识的碎片化与智力本身没有问题,但智力向多方面扩散时,就会像光线那样。激光高度聚焦可以穿透钢板,而手电筒的光线发散,只能照射十几米远的距离。所以智力的不稳定性也导致知识碎片化,值得我们警惕。
三是利益的诱惑和利益的驱动。我们今天有大量的科研课题、项目,有的有利、有的有名。大家接手各种各样的课题后将课题分成若干章节,每个人承担其中的一部分,最后组合起来完成一个大的课题。这样一来就容易导致研究不能系统深入,也导致我们知识的碎片化。
以上这些因素造成大家成系统、成整体的知识缺失,是战略研究人员所必须注意的一点。
由量变到质变
量变导致质变。我们都在期待跨越式发展,越过一个阶段达成更大的成果。但量变的阶段是无法逾越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充分量的积累,就无法达成质的发展。这一积累的步骤是无法跨越的。就像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史学是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恩格斯也讲,我们只知道一门科学就是历史科学。
我认为,在战略研究中,历史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战略研究能否深入,一是看历史,二是看哲学。当前战略研究出现浅薄化倾向的主要原因,一是历史功底不足,二是哲学功底不足。
我们经常研究美国,以美国为例。1946年乔治·凯南8000字的长电,主导了美国半个世纪的政策走向,遏制战略由此产生。凯南这种战略思维所奠定的外交政策一直持续到苏联垮台,美国始终奉行凯南提出的“遏制战略”。凯南也由此被称为“遏制战略之父”。
乔治·凯南
今天虽然苏联已经垮台,但“遏制战略”并未完全消失,美国依然用“遏制战略”对付中国。凯南做为一名驻苏联大使馆的代办,地位并非显赫,但正是由于他进行了大量的思索积累,对苏联的历史、人文、社会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有着深厚的史学积累,才取得战略研究的成功。
凯南于2005年去世,美国《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破例同时在头版刊登凯南的大幅照片报道,获此殊荣的,此前仅有里根一人。两家报纸对凯南一生的评价是“冷战时期美国顶级的战略家”“构筑美国外交政策的圈外人”。凯南一生没有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但其战略研究一直主导了美国自二战结束后到苏联垮台的外交政策,这就是战略研究的深入。
苏联垮台后,美国又出现一位战略大家——亨廷顿,他提出“文明的冲突”理论。“文明的冲突”刚提出时受到诸多批判,但9·11事件后,很多人都接受了这种观点。尽管部分人还不同意此提法,但文明的分裂已成事实。这种理论将会延续很长时间,美国完成了战略思想的前后接替。凯南、亨廷顿们有着深厚的史学功底,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一个问题,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思想来源。
亨廷顿
今天美国的优势绝不仅仅是武器装备、信息化方面的优势,在战略研究方面也有着重大优势。这些优势是必须为我们所警惕的,我们在缩小与其技术差距的同时,还须注重缩小战略研究的差距。在这方面,国防大学和军事科学院责无旁贷。
宁静致远、淡泊致远
像凯南、亨廷顿这样,能把战略研究做到如此境地,达到足够的远,就需要足够的静、足够的淡。我们今天是个浮躁的社会,人本身也很浮躁。在面对诸多利益诱惑的时候,很难做到足够的淡泊。能否做到静、淡泊,是决定思维能否远的重要前提。
现在一个不太好的现象是,我们的学历越来越高,但真正能静下心做研究的越来越少。这就导致研究只能忙于应对眼前,而缺乏长远的思考判断。
持之以恒
世界上怀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无成的天才也十分普遍。智力并不能决定最终的成功,只有毅力和决心才能使人真正具有价值。曾国藩用人就强调一点“恒”,不在乎一个人能有多大能力、能有多聪明,而注重一个人能否持之以恒,把一件事从头做到尾,有始有终。这就是对一个人决心和毅力的考察。
一个人有决心有毅力,就要耐得住寂寞。我个人总结,越是喧闹越是寂寞,越是孤独越是丰富。这需要一种自我的超越,不计名利得失,耐得住寂寞。我评副高46岁,正是这种对利益的不计较,才成就了今天的我。如果对利益斤斤计较,对什么都进行完美的算计,那么人生道路上翻船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因为你无法超越自我。
人与人的差别非常小,体力脑力间的差别非常小,但微小的差别却造成巨大的差异。微小的差别是指积极的心态和消极的心态,但最终导致的是成功与失败。其实人与人都一样,能否获得最终的成功,恒心、定力是决定因素。
最后用三句话来结束今天的分享: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
我们研究要汲取天地之精华,不吃糟粕,需要我们自我识别精华与糟粕。
内心的光明若失去了,黑暗是何等之大。
——《圣经》
今天经常有人对社会不满,对待遇不满,发各种牢骚。人的内心都有一盏灯,如果那盏灯熄灭了,就会牢骚满腹,而最终也将一事无成。
只要少数之中的少数,优秀里面的优秀,不肯坐以待毙,这个民族就总有希望。
——抗战时期地质学家丁文江
研究战略的人,就应该是这少数之中的少数、优秀之中的优秀,不管别人怎么样,我自持之以恒。
(编辑:张 驰)
主管|国防大学政治工作部主办|国防大学政治工作部宣传处
监制:吴江根总编辑:罗金沐
主编:陈飞
值班编辑:卢继键 曹舒雅
邮箱:gfdxwx@163.com
(作者:李全庆 四川省委党校第29期中青班学员,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机关党委书记、党组成员)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