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精心挑选《美国的崛起读后感》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17 07:26

精心挑选《美国的崛起读后感》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美国的崛起》读后感的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读后感要围绕哪个主题展开。可以是美国的崛起原因、崛起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崛起对世界的影响等。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需要有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引言:简要介绍《美国的崛起》这本书,以及你对这本书的总体评价。 - 正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你的观点,如崛起原因、崛起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崛起对世界的影响等。每个角度可以分段论述,使文章更有层次感。 - 结尾:总结全文,重申你的观点,并展望未来。
3. 论证充分:在论述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书中的内容和自己的知识储备,对观点进行论证。可以引用书中的具体事例、数据、观点等,以增强说服力。
4.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表达不清的情况。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5. 独立思考:在写读后感时,要结合自己的观点和思考,避免仅仅复述书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展现独立思考的能力。
6. 深入挖掘:在论述过程中,要深入挖掘书中的内容,挖掘出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或观点。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具

美国的崛起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本文摘自《世界历史十五讲》之第八讲一一美国的崛起及其世界影响(文字略有删改)

美国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英国的殖民地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大国,继而演变成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是如何崛起的?有何特点?其世界影响是什么?尽管对这些问题已有很多探讨,但仍然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本文重点讲述美国的发展情况即美国的崛起及其世界影响。

一、美国崛起的过程

美国的崛起,从历史演变的过程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从殖民地到独立(1815年之前)、工业革命和西部开发(1815年到1870年)、大企业时代(1870年到1970年)。大体上第一阶段是商业资本主义阶段,第二阶段从工业化开始到工业化完成,第三阶段的大企业时代则是工业资本主义的鼎盛阶段

(一)从殖民地到独立(1815年之前)

美国脱胎于欧洲尤其是英国的殖民地。欧洲在美洲的殖民探险活动最初的直接目的是掠夺金银。英国于1585-1586年在罗阿克岛建立第一个殖民地,又于1587年建立另一个殖民地。由于没有金银,缺乏生活条件和手段,这两块殖民地未能维持下去。1606年伦敦弗吉尼亚公司和普利茅斯弗吉尼亚公司获得特许状,募集私人资本,成立合股公司。前者于1607年在詹姆斯顿建立第一个永久殖民地。由于仍旧没有找到黄金,伦敦公司便改变策略:分配土地,自耕自种,这样掠夺性的商业殖民向垦殖型农业殖民转变。同时还招徕工匠扩大殖民地的经济活动。这使英国的殖民活动具有开发性特点,从而培养其殖民优势。1612年殖民地开始引种来 西印度群岛的烟草,并使之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到1732年,英国已相继建立13个殖民地。

由于环境和建立的背景不同,位于今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中部殖民地和南部殖民地出现各自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南部将种植园制引入,种植烟草、水稻、蓝靛和糖料作物等向外出口。由于劳动力十分缺乏,南部种植园先使用白人契约仆役,从1619年起引入非洲黑奴。一些大种植园几乎完全自给自足,提供大部分物资和劳务,并满足在教育和宗教方面的种种需要,形

成种植园奴隶制。新英格兰则是另一种情况。殖的土地分成"镇区",后逐渐称之为"镇",移民们在其中建立居点。一个新村庄常常成为新城镇的中心。新英格兰人多来自伦三岛,聚居在城镇里,政治生活活跃。农场主要集中于比较僻的内地。新英格兰出口鱼干、鲸油蜡烛、牲畜和林木产品部殖民地先是荷兰殖民地,后被英国夺取,其居民中有很多非国移民。这里的人是典型的拓荒者,随边疆的扩展向前移动部殖民地出口小麦、谷物和面。大西洋沿岸分布着很多城市,其中贸城城市,另外还有波士顿、纽约、查尔斯顿和纽波特等。这些城市是当地的政治中心。经济贸易发达,与外部联系广泛,社会文化生活丰富。

英属北美殖民地对国际市场比较了解,注意寻找和培养比较优势。农产品是重要的贸易物,既在各地区之间流通,还输往不列颠、爱尔兰和西印度群岛以及其他海外市场。烟草在出口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稻米是列第二位的重要出口商品。1750年后发展到南部殖民地的小麦、玉米、其他谷物以及面粉,也是重要的出口产品。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工商业发展受到英国政府的限制。如1699年英国下令禁止殖民地成衣的出口。1732年禁止殖民地出口帽子。1750年和1757年禁止铸铁的生产。殖民地由于市场狭小和分散,加上缺乏劳力和资本,制造业落后,需进口绝大部分工业品,但有一项例外,就是造船业。英国劳动力成本低,又有资金优势,但造船材料需进口,尤其是原材料的运输耗费很大。而新英格兰原料丰富,可就近取材。这一优势不仅抵消了高工资的劣势,还使新英格兰的造船业成本仅及英国的2/3。大量工匠流向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的造船工业发展起来。早在1660年,英国就开始购买在波士顿和查尔斯顿制造的船只。到殖民时期末期,英国人所拥有的船只约1/3在大陆殖民地下水。

由于当时环大西洋三角贸易发达,殖民地航运业迅速成长,其收益仅次于烟草出口。早在1700年,除开捕鱼船,新英格兰的船只数就已超过2000艘。到1768年,新英格兰每年航运收入29.6

万英镑,中部诸殖民地16.5万英镑,南部为9.4万英镑左右。

由于特许规定公司有治理全权,殖民地具有较重的民主色彩。居民只缴纳自己立法机构批准的税收,也就是说在帝国范围内享有一定程度的免税权。后来,英国加强了对殖民地的管理政治上,英国强行实施一些新政策,加强控制,力图使美洲臣民"尽他们的义务和建立对合法权利的真正观念""。经济上,增加殖民地的税收,以减少英国的债务负担和补充其实行扩张所需的费用。这一切和殖民地发生尖锐的冲突。殖民地的要求可概括为"无代表不纳税",就是说要自己在政治上掌握经济控制权。殖民地把英国的各种法案﹣-1764年的《糖税法》、1765年的《驻军法》和《印花税法》以及1767年的《汤森税法》称为"不可容忍的法令"。最后冲突不可避免。从1775年开始,经过多年时断时续的战争,北美殖民地最终取得胜利。

自独立战争开始以来,立国问题就提上了议事日程。立国过程十分复杂,可分成4个步骤:第一步把分散的殖民地变为联合的殖民地;第二步把联合的各个殖民地变为独立邦;第三步把自由独立之邦变为邦联;最后是把邦联升级为联邦。美国在短时间内经历了这几个变化,完成了政治上的独立。1787年制定并于1789年生效的宪法将重要的权力交付给联邦。政府掌握的权力受到限制,它只能按照既定的成文宪法行事。具体而言联邦政府

合同义务执行的任何法律;调整州际贸易;处理外有合同义务执行的任何法律;调救洲目,处理外交 EI 发展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独立后,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障碍是国内市场既分散又小,而国际市场因国外竞争处于萎缩状态。这是因为:其一,再享受英国的某些优惠待遇,甚至受旨在垄断英国和殖民地的贸易、限制殖民地的经济发展的英国《航海法》的约束。歧视性关税,使美国与他国的直接贸易大受影响。其二,海运业,尤其是新英格兰各港口的运输业务受到沉重打击,相关的造船、保险代理等需求减少。面对这些情况美国开始开辟新的贸易渠道,同时积极发展国内贸易和小规模制造业。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55-1804年)大刀阔斧,采取系列措施:1791年《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主张以补贴和保护关税鼓励制造业;《1792年货币法》确立美元为货币单位,并于1794年在费城设立国家铸币厂;偿付外、内、州债,创立合众国第一银行。前一项促进美国民族工业的诞生和发展,后两项为新国家确立良好的信誉,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

独立后的调整、新政府的建立和欧洲发生的战争对美国经济有一定促进,首先体现在人口的增长。在1790年,美国约有392.9万人。1800年达到530.8万人。到1810年,达723.9万人。1820年,达到963.8万人。平均每年人口增长达3%,主要是自然增长,因为那时移民很少。这个时期内,在美国鼓励和宣传农业技术革新的组织系统不断发展,这既说明技术革新机会增加,又说明农业生产力可能得到提高。

到独立战争前夕,殖民地社会经济已有相当发展。海上经济一直是重要的经济部门,包括有造船、航运、捕鱼及一些附属工业和服务业。木器业、铸铁业和其他行业也在逐步发展。到1758年,马萨诸塞有4所切割工场,41所冶铁场,14座炼铁炉;康涅狄格有几座制企泥板工场和精炼铁工场。还有普林西比奥炼铁场,巴尔的摩炼铁场。在18世纪末期,美国的造船和航运业以及初级产品都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总体上看,殖民地经济繁荣,具有浓厚的商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的特点。殖民地经济同间内也仍然如此。英国的贸易和金融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很长时间内也仍然如此。

欧洲爆发拿破仑战争(1799-1815年)期间,美国利用自己的中立国地位,与交战双方贸易,把经济发展和国际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国际贸易和造船业出现短暂繁荣,东北部4个海港迅速成长。以波士顿为例,在1810年人口达43000人。该市有24家蒸酒厂和酿酒厂,6家炼糖厂,以及制绳厂、玻璃制造厂、锻铁厂和铸铁厂等。同样,查尔斯顿等也因棉花贸易繁荣起来。此时棉花取代烟草和稻米,成为美国最大宗出口商品。糖、咖啡、胡椒和可可是重要的转口贸易商品。但是战争结束后英国商品涌入,美国经济的短暂繁荣很快中断。

当战事在欧洲进行的时候,由于各交战方都禁止中立国船只停靠敌国港口或敌国的盟国的港口,这影响了美国的海运业。美英矛盾加深。1806年,美国国会通过《禁止输入法》,禁止某些英国货物进入美国市场。1807年杰斐逊总统(1743-1826年,1801-1809年任总统)颁布《禁运法》,规定美国船只只限于沿海贸易。这一措施刺激了美国制造业的发展,新工厂在新英格兰和中部各州普遍建立。新英格兰早期的制造业主要是加工当地和来自西印度群岛和路易斯安那的农产品。铁产量增加,美国人用国内生产的粮食酿造啤酒和威士忌,用进口糖蜜酿造朗姆酒,以减少对国外产品的依赖。英国工业革命此时传到美国,到1809年出现87家棉花加工厂。1813年卡波特·洛厄尔联合其他富商 建立新式纺纱厂。与波士顿比邻的林恩城已成为美国巨大的制鞋业中心。1815后英国商品再次涌入,很多小工厂倒闭,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厂存在下来。这为美国后来的发展准备了条件。(未完待续~工业革命和西部开发)

 


 I

美国的崛起及对世界影响(续)



本文摘自《世界历史十五讲》之第八讲一一美国的崛起及其世界影响(文字略有删改)

美国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英国的殖民地,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大国,继而演变成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是如何崛起的?有何特点?其世界影响是什么?尽管对这些问题有很多探讨,但仍然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

(一)从殖民地到独立(1815年之前)……(上篇)

(二)工业革命和西部开发(1815-1870年)

独立后,发展成为这个新兴国家的当务之急。美国一方面进行大规模的领土扩张,引发声势浩大的西进运动。据统计,从1803年到1867年购买阿拉斯加,美国领土共增加了2719987平方公里(其中,2300000平方公里是通过1846-1848年对墨西哥的战争获得)。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开始起步。交通革命、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构成这一时期美国发展的主题。

1776年7月4日美国正式宣布独立时,只有200到300人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进入西部地区。到18世纪末,西部地区的人口已达到222000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1820年上升到27%,1850年为45%,到1870年达到53%,超过东部地区。从19世纪初期起,美国的经济中心开始西移,首先表现为农业生产中心的转移。本来在殖民地时期大西洋沿岸农业生产比较发达,中部殖民地素有面包殖民地之称。独立以后东部农业仍占有优势,但随着西部的移民开发,东部的农业优势被取代。1800年农业总产值为2.36亿美元,1860年达到15.76亿美元。1860年全国总人口为3144万,而同期粮食产量高达3096万吨,平均每人将近1吨。在1815年有7%的人口在城镇,80%的人口从事农业。到1865年城市人口达到20%,农业劳动力下降到占总劳力的一半。大量人口移居西部,使用先进的约翰·迪尔发明的钢犁和塞勒斯·麦考密克发明的收割机,增施肥料,选用棉花、玉米和小麦新品种,实施有效的农场管理,使美国成为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农业生产国。西部的经济开发促进了美国农业生产的高涨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随着农业的发展,国内地区间的经济分工形成,各地区间商品交易活 跃, 国内市场发展到空前规模。到南北战争前夕,以东北部的工业品、西部的农牧产品和南部的棉花为主要交换内容的国内统一市场的框架已形成。

19世纪上半期,公路、运河和铁路都有很大发展。当时航海运输发达,而陆地运输落后。举个例子,19世纪初,1吨货物30英里的陆地运输费用相当于横跨大西洋4600英里的费用。1790年后开始出现收费公路,后来出现收费桥梁,私人投资,私人管理,私人受益。兰开斯特公路以石头为地基,砾石为路面,全长62英里,花3年时间完成。其经济效益、建筑结构、投资方式和管理形式成为公路建设的典范。1818年从马里兰州到弗吉尼亚州惠灵顿市的州际公路建成。到1821年4000英里的收费公路将东部沿海城市连在一起。1790年约翰·菲奇制造第一艘汽船,1807年罗伯特·富尔顿发明实用的汽船。1825年伊利运河通航。到19世纪40年代,美国修建了13条大型运河,总长达3300英里。1830年由于公路、轮船和运河的发展,美国经济活动的范围扩大,而交通运输费用也大大降低了。到1860年水上运费下降到1815年的6%。最大的变化来自铁路。1828年从巴尔的摩到俄亥俄铁路投入运营。到1840年敷设3328英里铁路,1850年达9000英里。50年代又有22000英里投入使用。单19世纪40年代约2亿美元的铁路投资就相当于前40年对公路、运河和汽船的投入。由于铁路的兴起,从1830年到1860年间铁路运费每吨英里下降了50%。

1790年塞缪尔·斯莱特仿制阿克莱特式水力纺纱机,建立了第一座现代纺纱厂。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引起织布业的技术革命,纺纱和织布合并在一个工厂进行。所有工人集中生产,用水或蒸汽作动力。专职管理人员组织生产过程,从事销售和融资工作。到19世纪30年代在棉纺织业中确立了工厂制度的统治地位,同时毛纺织业也开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到1860年也确立了工厂制的领导地位。轻工业部门广泛采用机器生产增加了对机器的需求,加快了钢铁冶炼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1819年宾夕法尼亚的冶炼厂开始仿照英国使用烟煤炼铁。1834年鼓风炉传人美国,无烟煤成为主要燃料。1840年蒸汽鼓风炉被广泛使用。1850年使用焦炭。通过这些改进,到1850年,钢铁冶炼部门初步确立了工厂制。

美国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部件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大批量生产同规格的产品,随便选用哪一个同规格部件,所装配成的东西是一样的。这就是可替换部件的思想。它有两个好处:其一,不用在各部件的镶嵌和安装上花费劳动;其二,大大减少修理的工作量。当时美国国内市场的发展为标准件产品提供相当规模的销售市场。"由于劳动力的代价昂贵促使人们采用可替换部件,而超过一定水平的国内市场又使得这样的专业分工程度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在工厂生产的组织形式上也出现新的方式。在辛辛那提的猪肉屠宰和罐头工业就出现了以最有效地节约劳动力为标志的流水生产线。

1860年生铁产量达84万吨,钢为1.2万吨,以此为基础,机器制造业也迅速发展。到60年代初具规模。从1815年到1860年,美国制造业生产的产品增长了大约12倍,总产值增长了约8倍。到1860年工厂达14万家左右,产业工人131万人,资本额达10亿美元。增加值达8.5亿美元。工业化在地域上以东北部为主,东北部占工厂数的52.7%,占资本数的68.6%,占工人数的71.5%,占增加值的68.1%。其次,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1839年约为17%,1844年约为21%,1849年约为30%,1859年约达32%。

在1860年前美国对外贸易一般入超。从外贸依存度来看,此时期美国靠内需推动经济发展,国内市场所起作用甚大,美国自己的工业品满足不了需要,须从英国大量进口。我们一方面可从进出口的结构中看出来,1821年美国进口商品中有2/3为工业品,出口商品有85%为食品和粮食。另一方面从国际支付和外债情况看,19世纪美国是资本流入国。从1790年至1860年有41年是逆差,最大逆差为1836年达到622万美元。1815年至1818年、19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是输入资本的高峰,尤其是1830年以后对外负债稳步上涨。1815年负债9400万美元,到1860年负债达37900万美元。英国和德国是主要的债权人。19世纪初,英国出口商以赊销的方式贷给美国人大量短期贷款。

美国财政部长罗伯特·沃克在其1847-1848年的财政年度报告中指出:"我们的产品价值超过30亿美元。我们的人口每23年增加1倍,我们的产品在同一时期增加3倍。在30亿美元产品中,出口只有1.5亿美元,28.5亿美元留在国内,其中每年至少有5亿美元在合众国各州之间交换。"1861年至1865年的内战使南北方统一,把南部纳入全国的经济体系。北部、西部和南部气候不同,自然条件千差万别,这三大区域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产业。东北部制造业发达,西部生产粮食和肉类,南部生产棉花和其他大宗作物。北部向西部和南部提供工业品,西部为北部提供粮食和工业原料,南部主要提供棉花。这种专业化,培养了各自的比较优势,也使美国的区域经济格局逐步形成。


西部开发和工业革命相互促进。在1815年80%的人口居住在东部沿海地区,到1865年多数美国人不是居住在原来的13个州,而是生活在西部地区。沿海城市仍然是美国最繁华的地方,纽约人口超过100万,费城约50万,这些沿海城市靠发达的贸易繁荣,其制造业基础也在扩大。一些内地城市如芝加哥、辛辛那提、路易斯维尔和匹兹堡等也位居全美大城市之列。随着西部的开拓,美国工业中心西移,正是这种制造业西移的趋势,使美国的工业产值在19世纪70年代里逐步超过农业。在五大湖区形成新工业区,由于本质上仍然是东北部核心地区的扩大,又与东北部工业区连成一片,在美国经济史上通常称之为东北部﹣﹣五大湖区工业带。

注意利用外资,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在美国革命时期,就曾对内对外发行公债。美国独立后,其经济发展与欧洲的资本尤其是英国的资本有很大关系。到19世纪30年代后,美国进口商转向英国银行寻求贷款。而美国政府也开始向外国投资者发行债券。第一合众国银行和第二合众国银行的大部分资本都是从外国投资者手中募集的。1813年各州发行的1.71亿国内改良债券中外国投资者购买了8600万美元,当年外国人持有的公私债券达2亿美元。1854年美国仍占英国对外投资的25%左右。1853年所有美国铁路债券的1/4为外国投资者所有。大量外国资本流入美国有助于弥补其逆差,也促进工业部门的发展和棉花业的扩张。1781年到1830年最为显著的变化是注重资金流动性的商业银行的发展。到1836年,共有700多家银行, 所发行的钞票和贷款总总额达到两亿美元,平均每人十多美元。1830年后提供七限较长的贷款的储蓄银行的存款额从约1000万美元上升到1.5亿美元。资本市场在美国发展起来。未完待续(三、大工业时代~1870一1970年)本文内容来自于《世界历史十五讲》之第八讲~美国的崛起及其世界影响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