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小学英语的教学理论》的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17 07:59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小学英语的教学理论》的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小学英语教学理论作文写作注意事项》
在撰写关于小学英语教学理论的作文时,以下事项应予以注意,以确保文章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论述有力:
一、明确作文主题 1. 确定作文的核心观点,围绕小学英语教学理论展开论述。 2. 明确作文的目的,是探讨某种教学方法的优劣,还是分析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二、深入分析教学理论 1. 介绍所讨论的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分析该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 3. 结合实际案例,展示该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三、论述教学理论的优势与不足 1. 阐述该理论的优势,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等。 2. 分析该理论的不足,如实施难度、适用范围等。 3. 提出改进措施,使教学理论更加完善。
四、结合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1. 分析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2. 对比分析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与教学理论的关系,探讨如何将教学理论应用于我国小学英语教学。 3. 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促进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五、注重作文结构 1. 开头部分:简要介绍作文主题,引出下文论述。 2. 主体部分:分段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

楼玉桃

摘要: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与实施,广大英语教师聚焦“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Unit 5 My Clothes为例,通过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一体化,展示“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思路和具体实施策略。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评三者之间本质上的一致性,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倡导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教育部 2022)。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指以单元教学目标为统领,规划系列教学活动,并实施单元持续性评价的有机统一,凸显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教学评价三者的融合,协同发挥育人功能。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评”设计理念,教师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明确单元主题,创设教学内容,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构建单元整体目标,根据单元不同语篇内容设计丰富的学习活动和评价标准。下面,以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Unit 5 My Clothes为例简单说明。

一、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一)组建单元整体教学内容

英语课程六要素共同构成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容基础,其中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教育部 2022)。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确定单元主题。

1. 根据语篇内容,确定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主题是My Clothes,由三个语篇构成:语篇1是谈论根据不同场合,合理地搭配服装;语篇2是谈论根据不同需求整理服装;语篇3是佐姆(Zoom)DIY改造旧衣服变成新衣服去参加化妆舞会。

2. 遵循学生认知特点,提供语言学习策略机会

分析学情是确定学习起点的重要手段,主要涉及学生对于主题的认知基础、生活经验、语言水平和态度价值观(王蔷、刘莹、钱小芳,等 2023)。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归纳、总结、思考能力,也具备一定的用英语表达想法的能力。通过本单元前面课时的学习,虽然学生已经知道生活中常见衣物的名称,并能用“This is ...;That is ...;These are ...;Those are ...”句型介绍物品的归属,但是运用得并不熟练。学生有一定的共情能力,通过课堂学习可以适当提升人文情感。教师用不同的tips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并掌握阅读策略,提升其阅读能力。

3. 创立单元主题框架,实践单元育人目标

“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包含诸多要素,是一个育人的系统工程,该工程强调过程,凸显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并通过课堂活动得以落实,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王蔷、李亮 2019)。本单元的主题是 My Clothes,主要通过学习服装类名词进一步学习特殊疑问句和物主代词,同时学习一般疑问句和名词所有格的运用。本单元由三个子主题构成:了解不同场合穿不同的服装,养成整理服装的习惯,培养DIY旧物改造的劳动观念。第一个子主题学习安排两个课时,第二个子主题学习安排三个课时,第三个子主题学习安排一个课时(见下图)。



在“了解不同场合穿不同的服装”子主题学习中,学生在第一课时通过体育教师询问帽子和靴子物品归属的内容;在第二课时展示埃米(Amy)和萨拉(Sarah)购物的场景,并会用句型“I like that /those ... ”表达自己的服饰喜好。在“养成整理服装的习惯”子主题学习中,学生学习三个课时的教材语篇内容,即如何细心地整理服装,从而认识到学会自主整理的重要性。在“培养DIY旧物改造的劳动观念”子主题学习中,第六课时的故事语篇聚焦佐姆自己动手制作服装,培养旧物利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三个子主题呈螺旋式上升,提升学生对自我管理的认知。

(二)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指学生参与单元学习活动后,运用结构化知识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获得预期学习结果(张宏丽 2023)。教师应“依据单元育人蓝图实施教学,构建由单元教学目标、语篇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组成的目标体系,使学生逐步建构起对单元主题的完整认知,促进正确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教育部 2022)。教师应本着可持续性、可检测性和综合性的原则,基于发展核心素养制订各项目标。

单元目标如下:(1)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提问有关衣服的问题并能做出相应的;(2)学生能用“I like ...”句型表达自己喜欢的衣物和简单描述自己所喜爱衣物的性质;(3)学生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句型询问和衣服的归属;(4)学生能用表示颜色的词形容自己的衣物,运用正确的单复数句型描述衣物;(5)学生能在语境中理解生词pack和wait的意思,能简单地写出自己为夏令营整理衣

物的过程;(6)学生能读懂Story time趣味故事,同时能体验佐姆动手制作服装的成就感,培养旧物利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单元目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简单的提问有关衣服的问题,到表达自己所喜欢的衣物和简单描述自己所喜爱衣物的性质,到自己为夏令营整理衣物的过程,再到体验佐姆动手制作服装的成就感,培养学生旧物利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基于单元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教师要以目标为统领,在教学过程中边学边评、边评边教,突出教、学、评在单元整体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系统性、动态性和整合性(李亮 2018)。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教师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例如,为了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提问有关衣服的问题并能做出相应的,完成单元目标(1),教师设计了失物招领的对话活动。首先,让学生猜一猜这些服装是谁的;其次,让学生说一说服装为什么放在桌子上;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在对话表演中体验人物的情感,通过失物招领体会不同场合穿不同衣服的主题意义。

(四)基于“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理念,在学习活动中建立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同时“应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使评价全面、准确、灵活”(教育部 2022)。本单元采用课中评价、课后作业评价和单元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有过程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将本单元主题结合生活实际,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本单元以“写一写自己为夏令营整理衣物的过程”为主要任务,通过六个课时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场合穿不同的服装,养成整理服装的习惯,培养其DIY旧物改造的劳动观念。通过本单元的自评活动(见下表),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会自主整理的重要性。



自评表有必做和选做两个部分,除了必做的三个任务外,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他两个选做任务,提升自主管理能力。教师将“英语学习章”作为评价奖励,不同的任务领取不同的学习章,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自评活动。学生得到的英语学习章可换成学习卡,到学期末时可在三色卡超市兑换自己喜欢的礼品。

二、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施

课堂是实践“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重要场所。以本单元第五课时为例,简单说明“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策略。

(一)研读语篇,定位学习重点

本课时的子主题是“学习整理衣服”。语篇主要讲述在夏令营结束时,萨拉在收拾自己的衣物时发现床上的帽子不是自己的,她猜测是埃米的。教材通过萨拉细心地整理衣物,让学生认识到学会自主整理的重要性。本课时语篇以萨拉的日记为主,主要生词是pack和wait,学习重点是用“This is ...,These are ...,Is this ...”等句型询问和衣服的归属。

(二)基于学情,定位学习难点

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总结、思考及用英语表达想法的能力;知道生活中常见衣物的名称,并能用“This is ... That is ... These are ... Those are ...”句型介绍物品的归属,但是不熟练;有一定的共情能力。本课时学习难点是学生能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完成读后练习,并学会自主整理。

(三)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明确本课时目标和活动

“学”主要体现为基于教师指导的、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系列语言实践活动(教育部 2022)。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制订课时目标,在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观察其预期学习结果是否达成。本课时目标如下:

目标 1:学生能够在图片和教师的帮助下读懂文本,并能按照意群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文本;(学习理解)

目标 2:学生能够在语境中理解生词pack和wait的意思;(学习理解)

目标 3:学生能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完成读后练习;(学习理解)

目标 4:学生能够在阅读埃米收拾衣物的拓展语篇后完成相应的练习;(应用实践)

目标 5:学生能够简单地写出自己为夏令营整理衣物的过程;(迁移创新)

目标 6:学生能够通过语篇学习学会自主整理。(迁移创新)

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通过“Match the clothes with the owner. Know the colorful activities in the summer camp.”让学生对夏令营有更深刻地了解,同时激起其对夏令营的向往之情,为后面的pack for the summer camp作铺垫。通过“Read and tick.” “Read,underline and choose.” “Listen and follow.”三个活动帮助学生读懂文本,达成课时目标1、2、3。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通过Amy packs clothes拓展文本阅读,为学生读后续写的练习作示范,达成课时目标4。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让学生在课堂上选择2—3件衣物简单地写一写整理的过程,随后通过完整的短文告诉他们课后如何对文章进行充实和完善,达成课时目标5、6。

(四)观察学习过程,实行课中课后多元评价

本课时活动中除了教师的口头评价外,教师还在活动推进过程中积极开展学生自评和互评,将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坚持评价的素养导向,有标准、有任务、有示范、有评价。

1. 学生自评

在Sarah pack clothes环节,教师设计了“Read and tick:What clothes are mentioned?”活动。在学生快速阅读并完成练习后,教师核对答案,让他们根据自评标准“每对一个,获得一颗星”完成自评。在Amy pack clothes环节,教师设计了“Read and fill:Read and help Amy finish clothes list.”活动。在学生完成后,教师核对答案并让他们根据自评标准“全对获得三颗星,选对3—4个获得两颗星,选对1—2个获得一颗星”完成自评。

2. 教师评价与生生互评

在We pack clothes环节,教师设计了“Draw,choose and write.”活动——Let students draw 2 or 3 clothes that are suitable for the trip and write them down。教师呈现评价标准:书写正确三颗星,书写美观三颗星,书写规范三颗星。教师先评价一个学生作为示范,接着让同桌之间互评,将所得的星星涂上颜色,完成互评。

3. 延续课堂作业

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不仅强调目标导向、整体设计,而且强调反馈调节。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的作业结果,发现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批改和辅导(王月芬 2021)。

在“Draw,choose and write.”活动后,教师设计了Know how to write it better环节,通过完整的短文呈现,告诉学生课后如何对文章进行充实和完善,让家庭作业真正成为课堂的有效延续。教师的有效示范给学生提供了参考范文,有利于调动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提升其作业的准确率,增强其英语自信心。

“教—学—评”一体化是落实《课程标准》的必要途径。一线教师应以课堂为主阵地,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探索和实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年级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活动,构建多元评价标准,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评价他们,促进其终身发展。

引用文献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亮. 2018.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践——以高中英语项目式教学为例 . 中小学教师培训,(10):62-66.

王蔷,李亮. 2019. 推动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意义、理论与方法 . 课程·教材·教法,(5):114-120.

王蔷,刘莹,钱小芳,等. 2023. 义务教育英语学科“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为例 . 基础教育课程,(6):45-47.

王月芬. 2021. 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张宏丽. 2023.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英语教学目标设计 .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1-5.


(本文首次发表在《英语教师》2023年第17期)

情感调节赋能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情感调节赋能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印紫莱

摘要:概述情感调节的含义。介绍情感调节的分类及五种情感调节策略。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探索情感调节赋能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即选择合理教学情境调节情感、认知重构优化课堂评价、分层教学与注意分配相融合。实践证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调节策略,能为学生和教师创造和谐、健康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保障教学顺利开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英语;情感调节;策略探究

引言

教学作为一种情感实践,对教师在专业能力和情感调节上提出了高要求。教师的情感状态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率。课堂教学是人与人之间知识、技能和情感的流动。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情感影响学生的学习,课堂教学的推进也影响教师情感的变动。师生情感的塑造和调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塑造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构建师生情感共鸣、合作的课堂。这样的课堂能使师生关系默契,教学活动开展顺利,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端正其学习态度,还能提高教学质量。下面,从工作场景出发,分析小学英语教师可能会出现的负面情感,探究情感调节策略与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策略,并结合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为教师提供教学思路和参考。

一、情感调节的含义

克拉申(Krashen 1985)提出情感过滤假说,他认为“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起着过滤作用,会直接影响语言习得,这些因素会构成心理障碍,使语言材料无法到达大脑中的语言部位”。当人的情绪受到压抑和阻碍时,人的认知活动就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学习能力、运用能力、表达能力和感知能力都会受到限制,从而使人的潜能和创造力难以得到发展,学习效率和能力低。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情感,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和营造合理的情境和氛围,借助情感和学习内容的关联,深入理解学生的情感,才能通过调节教学情感发挥其对语言课堂的促进和支持作用。

格罗斯(Gross)提出情感调节(emotion regulation),指“个体对具有什么情感,情感何时发生,如何进行情感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Gross 1999)。情感调节不但包括降低负面情感的影响,而且包括对正面情感的维持和增强。教师掌握恰当的情感调节策略,克服消极情感,激发积极情感,对顺利开展教学和进行教学改革有重要作用(冯秀娟 2023)。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借助情感调节的支撑,帮助构建合理的课堂情境,塑造需要的教学情境和氛围,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课堂学习效率。

二、情感调节的分类及情感调节策略

情感调节策略对于直接帮助教师提高情感调节的能力及优化课堂教学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格罗斯将情感调节分成两大类,即先行关注情感调节(antecedent-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和反应关注情感调节(response-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前者指在情感出现前就给予情感干预和管理,后者发生在情感出现后(Gross 1998)。

在此基础上,格罗斯进一步提出五个具体的情感调节策略,包括四个先行关注情感调节和一个反应关注情感调节。四个先行关注情感调节分别是情景选择(situation selection)、情景修正(situation modification)、注意分配(attention deployment)和认知改变(cognitive change);一个反应关注情感调节是反应调整(response modulation)。情景选择指通过接近或回避特定的人、地点或者物品进行情感调节,即人的情感与所处的环境有紧密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设置的学习情景能帮助学生调节情感,构建适当、合理的学习情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情景修正指修正所处的情景以改变其对个体情感的影响。注意分配指使注意力集中于一个话题或任务,或者离开原来的话题和任务,以达到调节情感的目的。认知改变指从根本认知入手,改变情感的性质,用来降低或者增强情感反应。反应调整指情感被激发后,对情感进行干预以降低情感的反应表达。前两个是针对外在情景做出改变以达到情感调节的作用,后三个是针对个体的主观意志和能动性进行情感调节。

在科学情感调节理论的支持下,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探究情感调节策略和课堂教学的融合方式,从而优化教学和促进教学。

三、情感调节赋能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教学作为一种情感实践,教学过程和环境的变化能给小学英语教师带来多重体验,包括喜爱感、成就感、幸福感、压力感、焦虑感及愤怒等(韩昕、古海波 2023)。从教师的专业性出发,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一直是学校、教育界关注的重点,但是教师的情感状况得不到关注、对教师情感的忽视导致其情感表现的片面化、消极化。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元认知能力和自主规范能力较弱,很容易受到教师情感的影响。因此,教师的情感调节工作是保持工作活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能力不可缺少的一环。

(一)选择合理教学情境调节情感

根据格罗斯提出的情景选择和情景修正的情感调节策略,人的情感会随着周围情景的变化而变化。教师既可以运用该策略保持个体积极向上的情感,避免消极情感,又可以给予学生群体正面反馈,从而构建良好积极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此之外,通过改变情景调节教师情感的方式带来优化课堂的思路,即立足教学内容,构建生动、真实、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不断调节情感,运用情感和环境氛围推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课堂参与度,还能塑造其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真正构建知识和能力并行的高效课堂。

例如,在讲授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时,教师构建运动会的学习情境,要求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选择比赛项目。教师在此学习情境中进行情感调节,为学生展示头戴鸭舌帽、手拿篮球的运动少年的教师形象,情感表现为轻松向上、阳光自信,同时进行课堂提问:“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教师的情感调节对学生产生了影响,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呈现出阳光四溢的运动和表达氛围,促进其语言运用和课堂实践,从而保障课堂顺利进行。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模仿Fun time中的对话内容,和同伴一起根据实际情况创作新的对话并进行展示。在该教学环节,学生保持沉静、稳定的情绪,思考语言、组织语言和运用语言。教师进行情景修正,为学生构建中场休息的情景,这不但与教学主题息息相关,还帮助师生进行情感调节,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细致组织,最终完成学习任务。

在这两步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情景的塑造和修正进行情感调节,通过个体的情感影响学生,营造合理的学习氛围,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构建活力课堂、实践课堂和思维课堂。

(二)认知重构优化课堂评价

将认知重构运用于学科教学意味着教师面对消极事件时,通过改变对该事件的认知方式,从根本上给予该事件积极评价,摆脱负面情绪。小学英语教师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直面很多消极负面的事件,如学生学习上的问题、家长配合力度不够、与同事在工作上的摩擦等,这些负面事件会让教师产生负面情感,从而影响工作、教学和个体身心健康。以学生学习为例,如果教师执着于学生未达成学习目标,学习成果不过关,那么其负面情感就很难消除,甚至会将消极情感传递给学生,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消极和负面情绪。基于情绪情感的策略,教师要重新认知学生的学习问题,从根本上改变对消极事件的情感本质,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其形成乐观、正面、积极的情感。将认知重构的情感调节策略与课堂评价相融合,能提高教师的元认知水平,使他们发现情感对学生、个体和教学的影响,从而及时修正认知,推动教学顺利进行。

例如,在讲授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Unit 4 Hobbies的Story time时,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中不同人物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理解文章大意,调用有用信息问题,并完成文章的思维导图。教师提问:“What does Liu Tao like doing?”学生:“He like play football.”教师追问并提醒学生注意动词形式,学生给出:“He like play table tennis.”学生两次都没有修正句子中的三单时态和like doing的固定搭配。教师此时的情感处于失望、焦急、生气的状态,认为学生上课走神,没有认真听讲,很容易将负面情绪渲染到课堂中,造成课堂氛围低落、严肃,最终造成“哑巴课堂”。这时,教师需要运用认知重构进行情感调节,把学生的学习问题归结为“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有难度,讲解还不够透彻,或者学生对之前的知识点有所遗忘”,从而对学生给予鼓励,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并且在课后给予特别关注,询问他们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在本堂课教学中,教师通过认知修正及时调整个体情感,适时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表达欲,对活跃课堂氛围有显著作用。

(三)分层教学与注意分配相融合

注意分配指教师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个特定的话题或任务,或者将注意力离开某个话题或任务以达到降低情感或者促进情感的目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会面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不平衡的情况,如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较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较强,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运用语言的能力不足等,导致其课堂学习结果有一定的差别。如果教师对不同学生设置相同的学习目标,以同样的学习结果关注每一个学生,就会导致教师出现焦虑、失望、等消极情感,学生也会失去对学习的信心和热情。因此,想要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根据其学习能力和语言水平进行分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特定的学习目标,在考查其学习成果时将注意力放在个体所需要达到的特定目标上,调节焦虑、失望、缺少自信等消极情感,调节课堂氛围,构建真正的个性化教学课堂。

例如,在讲授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的Story time时,教师设置驱动性学习任务:理解文章内容并分角色诵读。部分学生在分角色诵读方面仍然存在问题,此时教师通过注意分配调节个体情感,要求这部分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简单问题即可,至于分角色诵读可以在之后的学习中再做要求。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将注意分配放在不同的学习目标上。

在本堂课教学中,教师做好情感调节,既能个性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水平,又降低了教学带来的挫败感,从而提高了工作幸福感。

结语

由于小学英语教学环境复杂多变,加之小学生缺少元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教师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和情感变化。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掌握合适有效的情感调节策略,可以保持身心健康,同时能影响学生的情感,从而保障教学顺利开展,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引用文献

冯秀娟. 2023. 线上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的情感调节策略探究 . 语言与文化研究,(2):107-112.

韩昕,古海波. 2023. 小学英语教师情感调节策略探究 . 小学教学研究,(25):8-10.

Gross. 1998. Antecedent-and response-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Divergent consequences for experience,expression,and physiology .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74(1),224-237.

Gross. 1999. Emotion regulation:Past,Present,future . Cognition & Emotion,13(5):551-573.

Krashen. 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 . London:Longman.


(本文首次发表在《英语教师》2025年第1期)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