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部队微腐心得体会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17 16:28

部队微腐心得体会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部队微腐心得体会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部队微腐现象及其危害。可以围绕微腐现象的定义、表现形式、危害以及对策等方面展开。
2.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在正文部分,可以按照微腐现象的定义、危害、原因、对策等顺序进行论述。
3. 事实依据:在论述微腐现象时,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使论述更具说服力。可以引用部队中的真实案例,或从新闻报道、学术研究等方面获取相关资料。
4. 语言表达:作文的语言要简洁、准确、生动,避免使用口语化、模糊不清的词汇。同时,要注意文章的文采,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5. 观点明确:在论述微腐现象时,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既要指出微腐现象的危害,也要提出解决微腐问题的对策。观点要鲜明,论述要充分。
6. 举例说明:在论述微腐现象时,可以通过举例说明来增强说服力。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贪污腐败、滥用职权、违反纪律等,进行详细阐述。
7. 分析原因:在论述微腐现象时,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如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个人道德败坏等。分析原因要深入

勿以“腐”小而为之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力度空前,作风建设日渐深入,基层官兵切身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军取得的可喜成果。

值得警惕的是,在一些基层单位,司空见惯的“潜规则”少了,“微腐败”的“变异”依然存在。如有的侵占官兵权益小拿小收,有的请假休假优先安排关系亲近的战士,有的安排官兵给自己及亲友办私事,有的借用部属家庭用车个人私用,有的授意战士网购亲友开办的网店商品等等。

绊人的桩不在高,腐败的事不在小。“微腐败”涉及金额数目不大、程度轻微,“易感染”的人群多、范围广,大部分是打着人情、习俗、礼节的幌子,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导致长期存在于基层官兵日常生活中,成为易反复发作的顽症痼疾。久而久之,聚“小恶”为大患,腐蚀内部关系,影响军心士气,消解部队战斗力。

涓流不绝,溪壑成灾。“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坚决纠治发生在士兵身边的“微腐败”,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需要把准脉搏、对症下药,标本兼治、驰而不息。

着力纠治官兵身边的“微腐败”,必须坚持预防为先、防重于治的原则,把党风党纪和风气教育纳入基层日常教育,消除官兵侥幸心理、跟风心理、疑虑心理,切实打牢依法办事的思想基础。同时,加大警示教育力度,常念法规“紧箍咒”,及时学习上级下发的违规违纪问题通报,将通报中的问题作为反面教材,引导官兵认清“新常态”,切实在思想上打牢“防腐墙”。

对于“微腐败”行为,尤其是乱用“小权”问题,必须零容忍、严执纪、真纠治,彻底斩断其滋生蔓延的“变异链条”,以严明的纪律抓风气、树导向。同时,注重抓好建章立制,重点围绕事关基层官兵切身利益的事项和基层易发的不正之风,对适用范围、对象以及标准等要点逐一认真研究,拿出实在管用的措施办法,修订完善各项制度规定,形成长效机制。

根除“微腐败”,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示范带动,真正做到讲党性、重原则、正品行,不以“下不为例”乱开口子,不给“微腐败”机会余地,使“惯例”变“新风”,营造遵纪守法、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随笔 | 动真碰硬治“微腐”

“中国审判”可以订阅哦!


文 | 施义春


文化墙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 摄影 袁定波


干部作风是人民群众评价党风的“晴雨表”。“微腐败”大多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看似微不足道,却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破坏了党风政风,辜负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


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让群众在反腐“拍蝇”中增强获得感。


“微腐败”就是典型的“苍蝇”腐败,涉案人员往往职务不高、权力不大,腐败形式可能就是收一两瓶酒、吃一两顿饭、拿一两张卡,却能掐断人民群众利益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比如,河北省围场县杨家湾乡务本堂村主任卢某虚报冒领退耕还林补贴2.9万元用于村务接待和家庭支出,引发群众上访;四川省彭州市综合执法局执法大队骆某在收受某企业老板两条“中华烟”后,纵容其违规堆放污染物,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生活和城市卫生,造成恶劣影响。此类案例由于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老百姓的感受更为真切,反感情绪更为强烈。


“微腐败”虽“微”,但其毒不亚于鸩,其害不啻于虎,若熟视无睹,必将出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严重后果,贻害无穷。因此,必须动真格惩罚、整治。


思想上动真格,不对“微腐败”存有微幻想。长期以来,部分基层干部认为“微腐败”无伤大雅,无非就是吃些便饭、拿点小礼、收些小钱而已。其实,这些细微的权力寻租,损害了群众利益,触犯了党纪国法,动摇了党的执政根基。广大基层干部必须从思想上肃清误区,经常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刻慎初、慎微、慎独、慎欲,自觉在思想上筑牢防腐拒变的防线。


制度上动真格,不给“微腐败”留有微空间。基层“微腐败”既有顽症痼疾,又有隐形变异,各级基层党组织要自觉查摆管理制度存在的漏洞,全面检视突出问题、靶向治疗,管住“微权力”、守好“钱袋子”、严防“吃拿卡要”,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点。纪检监察部门要把监督关口前移,突出抓问题处置向抓早抓小转变,及时把“微腐败”消灭在萌芽状态,不断压缩“微腐败”生存空间,切实把制度的牢笼扎实、扎紧、扎细,打通监督制约的“最后一公里”。


监督上动真格,不让“微腐败”得以微处理。在部分地区,有些基层党组织和纪检部门对“微腐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蝇蚁之害”长期存在,蚕食百姓利益。纠治“微腐败”,要充分发挥执纪监督问责的利剑作用,让监督“长牙”“带电”,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使监督在平时、严在经常,不给“微腐败”可乘之机,切实堵住监督管理漏洞。


寸土写清廉,有权莫要贪。惩治“微腐败”,不但要有重典治乱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更要有燕子垒窝的韧劲,决不让“微腐败”成为大祸害,真正打通反腐败斗争“最后一公里”。



本期封面及目录

《中国审判》杂志2021年第5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267期


编辑/孙敏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