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17 16:29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三字经》读书笔记的400字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读书笔记要围绕《三字经》的哪个方面展开,如人物、故事、思想、价值观等。
2. 结构安排:一篇400字的作文,一般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简述《三字经》的背景和主题,中间部分阐述你的观点和感受,结尾总结全文。
3.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a. 词汇丰富:使用恰当的词汇,使文章更具文采。 b. 句子通顺:注意句子结构,使文章读起来流畅。 c. 修辞手法: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4. 内容充实:在作文中,要充分展示你对《三字经》的理解和感悟。以下是一些建议: a.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三字经》中的哪些内容对你产生了影响,以及你是如何将这些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 b. 分析人物形象:对《三字经》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价值观等。 c. 总结思想内涵:概括《三字经》所传达的思想观念,如孝道、忠诚、诚信等。
5. 突出重点:在作文中,要突出你的观点和感受,使文章
家中藏书不少,许多都是相伴多年的“老友”。今日特意翻出这本《三字经》,和大家聊聊我与它的阅读故事。
国学经典《三字经》封面
选择《三字经》,源于一份为人父母的未雨绸缪——孩子尚幼时,我便购入了不少国学典籍。想着,既可作亲子共读启蒙书,也可为家庭教育引入经典指导,更期待孩子稍长后自主阅读。此外,我自己也未曾系统读过,正好借此机会补习一下传统文化课。
本书是胡媛媛编写的全彩注音版(长江出版传媒湖北美术出版社,2025年7月第1版),称之为“亲子启蒙的贴心良伴”并不为过。
图书编排很用心:全文以四句为一段,结构清晰,便于诵读记忆;每段下方紧跟注释和译文,能及时扫除理解障碍;更妙的是段落间穿插相关传统小故事,用生动事例阐释道理,大大提升了趣味和理解深度。
书籍本身也令人满意:纸张厚实,偏黄护眼;书皮封塑,经久耐磨。四年来,我反复翻阅,全书依然保持不错的新净度,质量非常可靠。
国学经典《三字经》内页纸张和排版情况
翻阅《三字经》,那些简洁的三字短句,常让我惊叹老祖宗留下的处世智慧与为人之道。它们如蒙尘的珍珠,静待我们拂拭以重现光华。随手摘录几句,与大家共赏: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P11)
—— 道尽父母教育之责与师长授业之严,这不仅是古训,也是对家校共育的朴素提醒。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P14)
—— 孩童时期,亲近良师益友,学习待人接物的礼节,是奠定一生品格的基石。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P18)
—— 做人第一要紧的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其次才是增长见闻、学习知识技能。它清晰地道破了“成人”与“成才”的先后次序。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P44)
—— 了解古人如何从《小学》这样的启蒙读物开始,打下知识与礼仪的基础,才能明白“循序渐进”的真谛。
国学经典《三字经》名句展示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P102)
—— 历史这面镜子,浓缩了无数治乱兴衰的密码。读史的意义在于:明得失、知更替。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P103)
—— 学习之道,贵在“口诵心惟”。既要出声朗读以加深记忆,更要用心思考领会其意,且贵在朝夕坚持。
幼儿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P133)
—— 幼年是学习的黄金期,成年后当有所作为。为自己立下远大志向:上可报效家国,下能惠及百姓。
这些句子,简洁如诗,却蕴含着“教育、伦理、勤学、历史与处世”等穿越时空的价值,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咀嚼回味。
面对这本国学经典,我选择了慢读。不求阅读速度,但求深度理解与内化。四年时光,我用五遍阅读法,细细品味,每一遍都有新的启发与感悟。
第一遍:通读明意。
如同探索新大陆般,逐句逐段理解含义,梳理故事脉络,掌握故事脉络,评估全书价值,判断是否值得反复研读。
第二遍:诵读感韵。
此时,书上的拼音成了最好的向导。引导我放声朗读,感受古文特有的节奏与韵律之美,在声音的流动中体会古汉语的魅力。
读书要讲究:口而诵,心而惟
第三遍:背读思理。
边读边尝试背诵,在记忆的过程中,进一步梳理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逻辑,进而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背诵全文。(很多人会选择抄书,如果不是练字,我一般不会抄读,因其耗时易分心。)
第四遍:亲子带读。
这本书本就怀着为孩子而读的初心,因此我的收获自然要传递给他。于是,每天的送学路,就成了我们专属的“移动课堂”。骑着自行车,我背诵一句,稚嫩的童声便跟着复诵一句。寒来暑往,春去秋来,车轮丈量着路途,朗朗诵读声浸润着时光,《三字经》的智慧,就这样悄然刻进了孩子的脑海。
送学路上的亲子带读时光
第五遍:温故知新。
时间如流沙,记忆会模糊。正因如此,过段时间,再翻开书页,逐字念读,反复背诵,在字句间加深理解,巩固所学,让经典常驻心间。
我与这本《三字经》的故事,远未结束。待孩子能自主阅读时,“讲读”将是充满惊喜的新篇章。我会和他一起交流,探讨每一句背后的历史典故、人物故事。
让古老的文字在孩子心中真正活起来,激发他独立思考的火花;让《三字经》里的智慧与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灯火,在代际间温暖传递。
与孩子一起慢慢读好书
在这个信息爆炸、追求速成的时代,“慢读”一本《三字经》,看似不合时宜,却恰恰是一种珍贵的回归。它让我们在琅琅书声中,触摸到文化传承的脉动;在亲子共读里,播种下品格成长的种子;在古老智慧间,思索现代生活的得失。
慢慢读好书,读出生命的厚度。这趟与《三字经》同行的旅程,于我,是重温经典的沉淀;于孩子,是启蒙智慧的开端;于文化,是涓滴成河的传承。
一起来感受慢读的力量吧。
您和孩子有过共读经典的温暖记忆吗?在快节奏生活中,您如何看待“慢读”的价值?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故事和见解。
此回,抄至五十三至五十四页,简述我国殷商王朝的历史。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此抄内容关于我国殷商王朝历史。殷商王朝共三十位帝王,共计六百四十四年。
注解说到:商汤姓子,名履,契(音:Xie,四)的十四代孙。(契:商的始祖,是帝喾(音:Ku,四)的儿子。而帝喾是黄帝的曾孙)。汤释放夏桀,登天下位。建都西亳(今偃师市西),国号曰商。“以水德王,地统丑正”。释放前朝囚犯,改立年号曰祀。其子太丁未立,外丙在位二年。仲壬四年。太甲继位,有三年悔过之说。沃丁继位任用为贤能。太庚、小甲,之后是雍己。太戊注重修养德行,商朝王道复兴。仲丁迁都嚣,传位外壬。外壬时期,“子弟争位,乱延九世”。河亶甲立为君王,都城复迁相。祖乙继位,迁都耿,贤君。沃甲、祖丁、南庚,无事可考。阳甲登位之时,世风日下,诸侯已不庭拜。盤庚之时,迁都亳,改国号为殷,商朝王道再度复兴。至小辛、小乙之时,商王朝再度衰落。武丁承位,殷商王朝又迎来一位贤德的君主。祖庚、祖申、廪辛、庚丁、武乙、文丁、帝乙等先后登位,之后是纣王,商朝彻底覆灭。纣王独宠妲己,刑炮烙于中坚,剖剜人心于贤良,致使人神共愤;诱捕西伯侯,因之,武王有孟津之会。
我国古代有一部神化小说《封神榜》,正是依据这一时期的历史从文学的角度创作而成。由于这个原因,我国殷商、周王朝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口口相传,几近脍炙人口,而成妇孺皆知的神化故事。
文学创作不同于历史纪事,它会根据基本历史脉络细化情致、心理、场景和事件等等。因此,欲习历史,必读《左传》、《史记》,而不可以文学作为考据。而《封神榜》作为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学瑰宝,将武王伐纣的历史描写得大气磅礴。亦是一部值得推荐的蒙学文化书籍。
2022年3月15日 哈尔滨 文道小居
#每天微习惯打卡##读书打卡##金粉社区##抄书打卡##每日读书笔记#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