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读后感600字初三》的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18 19:11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读后感600字初三》的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题目:读后感写作注意事项
在初三这个关键的学习阶段,阅读和写作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其中,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更是对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验。以下是一些写作读后感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1. "明确主题": - 首先,要明确读后感的主题。是围绕书籍的主题、人物、情节还是作者的写作手法来展开?确定主题是整篇读后感的核心。
2. "充分阅读": - 在动笔之前,要充分阅读原著,对书中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这样才能在写作时做到言之有物。
3. "结构清晰": - 读后感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 - 引言部分要简洁有力,引出读后感的主题。 - 主体部分要条理清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对书中的主题、人物、情节进行评析。 -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 -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现象进行讨论。 - 结尾部分要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观点鲜明": - 在读后感中,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这些观点应该是基于对书籍的深入理解和自己的思考。 - 避免泛泛而谈,要具体、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5. "语言表达":

戎鹏强:一生追求“正”“直”的人

戎鹏强伸出右手,从头到尾仔细地摸着刀杆,十几秒后,他又用左手抓起一把铁屑,反复查看,然后弯下腰,耳朵靠近正在运转的机床边,静静地听。这是他每隔10分钟就要重复的一套固定动作。

这套动作是用于制造火炮、坦克、军舰等武器上的炮管而必经的上百套工序之一。而就这一套工序,他整整干了37年。

戎鹏强是北重集团防务事业部502车间深孔镗工,被誉为“大国工匠”,业界称他“镗刀大王”。

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美誉,是源于他创造的“超长小口径管体深孔钻镗操作法”填补了国内空白。这对于一个仅仅上过初中的人来说,着实不易。

这个操作法主要是针对火炮身管内膛进行精镗,是确保火炮打击精度的关键工序。同时,这个方法也在国家重点实验装备、航天、航空发射试验装置以及电厂蒸汽传输、深井石油钻探等领域所用合金钢管的内膛精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口径深孔是看不见里面的,那么,如何在钻孔、挖孔和镗孔的工序中做到误差最小,技师的水平直接决定着加工精度。难得的是,戎鹏强却能把公差为0.02毫米的精度做到0.01毫米,也就是一根头发丝的七分之一,这在国内同行业中首屈一指。

“这么高的精细度你是怎么做到的?”记者问。

“主要靠经验,我的做法是‘一摸’‘二看’‘三听’‘四测’,然后就可以判断出每一道工序是否正常,从而把精细程度做到极致。”戎鹏强解释说。

内孔加工对技能要求极高,尤其是火炮炮管内膛加工,多为超长径比深孔,由于管体孔径小,根本看不到刀头在管体内的切削状况,加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这方面的知识在网上是无法查到的,又是军事机密,所以只能靠自己摸索。”通过几十年的摸索实践,戎鹏强终于练就了一手属于他自己的绝活儿,比如“摸刀杆”,只要他用手握住刀杆,通过感受刀头的震动,就能对加工进度做到心中有数;再比如“看铁屑”,只要他随意拿起一把铁屑,就能判断出刀的磨损程度。

戎鹏强告诉记者,做军工产品不能出一丁点儿差错,产品一旦到了战场,就事关战士的性命,甚至一场战役的成败。如果是因为炮膛的问题导致炮弹打不准,那就是天大的责任。

戎鹏强深知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所以不管他一天工作多长时间,他都不敢有一丝的疏忽大意;不管天气有多冷,他都不能戴着手套工作,否则感觉和判断就会出现偏差。

“那么,你就没出过一次偏差吗?”

“出过,1988年,也就是我进厂工作的第五年,因自己粗心,偏差了0.05毫米,整根炮管就报废了。当时特别难受,好几天睡不着觉。”戎鹏强懊恼地说。

“最后查出来是前道工序出了问题,但在我这个工序没有及时发现。前面出的错可以弥补,但我这儿出的错,后面就没法弥补了。”为这事儿,戎鹏强一直耿耿于怀。

自那以后,戎鹏强就开始做笔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数据,他都要工工整整地记在本子上,随时翻阅,随时琢磨。

之后的30多年时间里,戎鹏强加工过的特种钢管总长超过了20万米,但没出现过一次失误。

戎鹏强常说,深孔加工最讲究的就是出口要“正”,直线度要“直”。“正”“直”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相当难,但这两个字恰恰是我一生的追求,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做人方面。

人们常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在徒弟张杰看来,这话并不成立。他说:“我跟戎师傅十几年了,自始至终他都是手把手教我,丝毫没有一点儿保留。”

对此,戎鹏强的观点是,没必要保留,事业要发展,技艺就得传承。我今年54岁了,过几年就得退休,总不能因为我的退休,影响了祖国的国防事业吧。

在徒弟李国文眼里,戎师傅不仅技术精湛,还不计名利,就像一位父亲,时时处处想着他们。他举例说:“学徒在前三年只有基本工资,挣得少,但戎师傅就怕我们不够花,每年把自己一半的工工资给了徒弟,每个徒弟年均从他那儿得到2万元。”

3月24日中午,记者在青山区赛音道一号街坊一栋破旧的楼房里,找到了戎鹏强,这儿是他唯一的住房,76平方米。

这样的技术大师,住在这样的房子里,着实与人们的想象大相径庭。“没有企业来挖你走吗?”记者问。

“太多了,而且给的工资至少是现在的七八倍,但我不能走,我们是军工企业,祖国的国防事业需要我,企业也需要我,我干得又是很荣耀的职业,金钱是诱惑不了我的。”戎鹏强坚定地。

30多年来,戎鹏强在钢管中磨砺“正”“直”人生,这是他一生从未动摇的坚守——“永远不能走偏”。

30多年来,戎鹏强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兵器大工匠”“全国敬业奉献模范”“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100多项荣誉,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面对这些来之不易的荣誉,戎鹏强总是强调:“我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记者 刘向平)

李欣洁|感悟衡中精神,落实实际行动——观衡水中学有感

2019年10月25日至26日两天,东平高级中学三个年级部分师生奔赴以教育驰名全国的衡水,近距离感受衡水教育,学习衡水精神。走近衡水教育,一声声呐喊喊出了衡水的情;一行行脚印印出了衡水的艰辛;一天天坚守守出了衡水的本色;一个个创造造出了衡水的奇迹;这一切都不由自主感染了我们,震撼了我们。学习归来,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获得很大的启示,各班级积极组织开展了衡水学习交流活动,在全校掀起了学习衡水教育的热潮,衡水激情、衡水速度、衡水精神将在东平高级中学全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感悟衡中精神,落实实际行动

——观衡水中学有感

2019级1班 李欣洁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随学校赶赴衡中学习,大家都抱着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想法奔赴那块富有传奇色彩又神秘的华北土地。的确,我在这短短两天之中捕捉到了许多令人振奋的镜头。

分镜头一:进班听课,多彩活动

在第一天下午到达之后,我们前去衡水二中,进校园后我们被允许去实地参观体验他们浓郁的学习氛围,我去听了一节化学课,在课堂上,老师的声音抑扬顿挫,富有激情,同学们积极参与,大声呼应,尽管是下午的第一节课,却没有一个同学犯困、走神,在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对未知的热爱,整个美丽的校园被暖暖的日光笼罩。

在听完课程之后,我和同伴参观了他们的教学楼,原本我以为他们没有多少课余活动只是死读书,但其实不然,在他们的教室外面摆满了他们的作品,包括油画、书法。其中最让我震撼的是他们的英语书法,就像是课本上印制的一样,线要清晰整洁,不拖泥带水,整体清晰易读,这就是被外界所广为称颂的“衡水体”,其实对于“衡水体”原本是早有耳闻,但看见二十几张作品真真正正摆在眼中,那种震撼是不言而喻的。这同时也坚定了我要练字的决心,衡水中学的学生都如此努力了,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就像衡水二中的校训一样“超越永无止境”!

分镜头二:激情跑操

10月26日凌晨5:20,在天还没有完全亮起来,趁着月光,我们早早地在衡水二中门口排队等待,进入校园,我拉着同伴直奔操场,越靠近操场越听见一阵阵读书声,我心里越发疑惑,脚步如快。啊,还是衡水中学的同学们在跑操的空隙,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啊!只见他们双臂高举卷子,大声背诵朗读,月光披洒在肩上,他们像一位位慷慨激昂的斗士,在为高考准备一件件武器,他们目光如炬,神情坚定。突然,一声哨响,衡水中学的同学们折好卷子,迅速靠拢,形成一个矩形,跑操开始。他们前后不超过20公分,头肩相靠,整齐划一,大声地呼喊口号,只见他们喊到:“二中牛,二中第一,我们第一!”一阵阵传来口号是他们对于自己的自信,对于学校的信任,对于学习的负责!经过观看跑操,这同样启示我要利用好碎片化时间,不嫌苦不嫌累,多做卷子多刷题,正如那句话所说:通向清华北大的路是用卷子铺出来的!

分镜头三:衡水十三中“最牛”的晚自习在衡水十三中

晚自习的体验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三点:第一,在他们上晚自习之前,有一个宣誓,班长上前拍桌大喊道:“我没有靠山。”然后同学们大声宣誓,宣誓的内容让人心酸却又振

奋,名叫《强大自己》:

我没有靠山,自己就是山!

我没有天下,自己打天下!

我没有资本,自己赚资本!

这世界从来没有救世主,

我弱了,困难就强了!

我强了,困难就弱了!

活着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生活你给我压力,我还你奇迹。

二是衡水十三中同学们的自觉性,他们安静地上自习,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所学习的内容,教室里安静无声。当他们有问题,遇到不会的题时,就在走廊外面问问题,请教老师。在走廊上有专门设置的桌子凳子。这样既打扰不了教室内学生们的自习,又可以解决自身不会的题,一举两得。三是老师对于同学们认真负责的态度。我有幸进入高三的教室参观了一下,在后面的墙壁上贴着同学们的成绩单,每一张成绩单都有老师对于每个同学们的分析,以及做题技巧、方法、鼓励的话。字里行间包含着对同学们的期望与信任。经过两天的学习交流,我有很深的感触,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最后一句话送给大家:“自强者打不倒,自弃者扶不起!”希望所有人共同努力,奋发前进!愿你努力过后,满眼都是自己喜欢的东西。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