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19 03: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蛙的读后感600字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确定读后感的主题,即你对这本书或文章中的蛙所传达的信息、情感或观点有何感想。明确主题有助于使文章更有条理。
2. 突出重点:在600字的篇幅内,要突出蛙在文章中的关键作用,如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等。避免泛泛而谈,确保重点突出。
3.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应有明确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文章内容,主体部分分析蛙在文章中的作用,结尾部分总结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4.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错别字。同时,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5. 分析深入:对蛙在文章中的表现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 蛙的形象特点:分析蛙的外貌、性格、行为等,探讨其象征意义。
b. 蛙在故事中的作用:分析蛙如何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
c. 蛙与其他角色的关系:分析蛙与其他角色之间的互动,探讨其象征意义。
d. 蛙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分析蛙在文章中所代表的深层含义,如自然、生命
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1955年2月,山东高密人,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写作中心主任。2012年10月,成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978年莫言开始文学创作,1981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开始展露自身文学天赋。伴随着1980年代一系列乡土作品的崛起,莫言因作品中充满着“怀乡”、“怨乡”等复杂情感,同样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自1981年发表处女作以来,莫言先后著有长篇小说《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十一部作品,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欢乐》等二十余部作品,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冰雪美人》等八十余篇作品,另外莫言还创作出多部话剧、电影、影视剧本,主要作品更是被翻译成三十多种外文。
多年创作让莫言获得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大奖、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美国诺曼华语文学奖、中国茅盾文学奖、韩国万海大奖等国内外多种奖项。2012年10月,诺贝尔评审委员会将当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并称赞其“以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记载和当代社会现实融合在一起”。2020年7月,莫言出版了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的第一部作品——中短篇小说集《晚熟的人》。
出版于2009年的《蛙》,由四封长篇书信和一部九幕话剧组成。小说全篇以第一人称“我”为叙事视角,以建国6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变化为背景,讲述了山东高密东北乡生育发展的变化过程。
小说以日本作家杉谷义人来到高密县与小说主人公“我”,即蝌蚪畅谈文学开篇。在结识蝌蚪的姑姑之后,杉谷义人鼓励将其姑姑的感人经历,创作出一部优秀的作品。于是受杉谷义人的启发,“我”以姑姑一生的精彩经历,创作出一部话剧,并以书信的形式将姑姑的故事,优先给予杉谷义人欣赏点评。小说正是在杉谷义人与“我”的书信往来中,逐步完善形成。
《蛙》一书中介绍“我”的故乡有一个传统习俗,即生下孩子后,取名习惯以孩子身体的某个部位或器官取名,孩子长大后有人会改换文雅一点的名字,但也有人选择不改。“我”的姑姑名叫万心,其父曾是胶东军区八路军地下医院的医生、革命烈士。因为她父亲的缘故,姑姑曾有过一段被关在当地日军大牢里的经历。新中国成立后,姑姑继承父业,成为乡里的一名医生。可以说姑姑是天生的妇产科医生,自20世纪50年代起,姑姑先后接生过上万个孩子,大家对姑姑精湛的医术赞不绝口。
不同于旧时的接生方法,姑姑运用新方法接生,第一个孩子是陈鼻,“我”则是姑姑接生的第二个孩子。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姑姑骑着自行车跑遍了高密东北乡十八个村庄,接生了1600多名婴儿,并在接生第1000名婴儿的日子里,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姑姑年轻时曾有过一个空军飞行员的对象,一家人为此自豪无比。但后来这个空军飞行员驾机叛逃到了台湾,曾经风光一时的姑姑深受打击,自己事业也受阻,心情低落,甚至差点自杀。
20世纪60年代初,历经三年饥荒后的农村开始出现生育高潮,姑姑因为精湛的医术,成为高密东北乡远近闻名的妇婴名医。自1965年开始,急剧增长的人口导致掀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计划生育高潮。此时的姑姑已经是公社卫生院妇产科主任,坚决响应号召,迅速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男扎”节育行动。对于节育行动,多数村民对不理解、不配合,甚至到处闹事。“文革”开始后,姑姑被当成“牛鬼蛇神”一样进行批斗,受尽屈辱。
文革后,即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迎来了计划生育的第二个高潮。恢复工作后的姑姑,响应国家号召,继续书写感人肺腑、惊心动魄的生育故事。一次姑姑为了动员一个生育过三个女儿、却怀了第四胎的女人去卫生院做人工流产时,不幸被女人的丈夫打得头破血流,而那个女人更是因为大出血而失去生命。
此刻的“我”,已在部队荣立三等功,并喜欢上了仙鹤一般漂亮的王仁美。举办婚礼那天大雨倾盆,已经当上县政协常委的姑姑来参加婚礼。王仁美向姑姑要能生双胞胎的灵丹妙药,受到姑姑的严厉批评,姑姑告诫一定要遵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结婚两年后,女儿出生,但不甘心只生一胎的王仁美没多久又怀上了。为了躲避流产,王仁美藏在了自己的娘家。但是万万没想到,姑姑带着阵容庞大的计划生育工作队开进村里,威逼王仁美做流产。不理解姑姑行为的人,开始骂姑姑是土匪。姑姑也从受人敬仰的医生,逐渐变成了一个万人唾骂的妖魔。
但为了计划生育,姑姑还是想办法把王仁美逼了出来。“我”所在部队的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和姑姑一起劝说,望王仁美理解国家政策。无奈之下,王仁美只能爽快地接受流产手术,结果却不幸因为大出血死在了手术台上。突如其来的悲剧,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姑姑更是被“我”的岳母用剪刀刺在大腿上,鲜血直流,但姑姑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决心却丝毫没有动摇。随着国家市场经济搞活,“我”的小学同学陈鼻成了村里的万元户。他的老婆王胆因怀了第二胎,而一直躲藏着,直到临产时,企图乘着一张竹筏逃到外地生产的王胆才被发现。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追逐后,姑姑的计划生育队在河上追上了逃跑的王胆,结果致使王胆羊水破裂,虽成功生一个女婴,但王胆却不幸死去。
王仁美不幸死后,姑姑做媒,我娶了姑姑的助手小狮子。岁月匆匆,时光荏苒。经过二十多年的计划生育,国家终于控制住了人口暴增的局面。“我”和小狮子也退休回到了故乡,此时故乡悄然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变,高密东北乡胶河两岸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大开发。诸多熟悉的人,也发生巨变。小学同学袁腮开办了牛蛙养殖场,王胆的哥哥王肝成了泥塑艺人秦河的助手,姑姑嫁给了一位老实的泥塑艺人郝大手。发誓终身不嫁的姑姑,刚被宣布退休的那天晚上,喝醉了,摇摇晃晃地往家走,结果走到了一片洼地。在月光下,蛤蟆、青蛙呱呱地叫着。姑姑想逃离那些蛙叫声,但蛙声追逐着她。她一边嚎叫一边奔跑,最后遇上了郝大手。正是这次偶遇,改变了姑姑对于婚姻的观点。退休之后,姑姑对生命,尤其是对婴儿和胎儿生命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晚年的姑姑对生命生发出了中国传统母亲式的大悲悯,并且表现出一个乡村医生对神秘生命的沉重思考。她把想象中的那些她引流过的婴儿形象描述给丈夫,通过丈夫的手,捏成泥人,祈愿用这种方式来弥补她对那些没能来到人世的婴儿的歉疚。与此同时,姑姑也用她那双善于接生的手参与着各种各样的接生。
发生了巨变的故乡,“我”在一家名为“堂吉诃德”的餐馆遇到了落魄潦倒的陈鼻。当年英俊的陈鼻,此时头顶光秃,衣着古怪,装扮成了宛若骑士堂吉诃德,拿着话剧演员的腔调,在餐馆里招徕客人,但是因随身带着一条寸步不离的癞皮狗,所以并不讨人喜欢。陈鼻的两个性情高洁的女儿——陈耳和陈眉,曾是本地最美丽的姐妹花,有一年她们到南方一家毛绒玩具厂打工,结果一场震惊全国的火灾,陈耳被烧成焦炭,陈眉烧毁了面容。致使家乡再无这对美丽的姐妹花,种种变故使陈鼻变得疯疯癫癫,甚至想带着他的狗一起寻死。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变化和商品经济的突飞猛进,一些超生的方式也越来越令人惊叹。在高密东北乡,袁腮以牛蛙养殖公司为幌子,实则组织一批“代孕女”为那些想要生男孩的人代孕。与小狮子结婚多年,却未有生育的“我”,万万没想到被年逾五旬的小狮子耍花招,将“我”的精液注入一个“代孕女”体内,并使其怀孕,而这个“代孕女”恰恰就是在南方毛绒玩具厂烧毁面容的陈眉。五十多岁的“我”,竟然糊里糊涂又要做父亲了,况且陈眉与“我”简直是乱伦。“我”曾想找出办法让怀孕数月的陈眉做药物引产,但因年轻时引产曾断送了妻子王仁美的性命,成为了“我”一生心中最深且永难忘怀的伤痛。然而跟一位老同学倾诉内心纠结后,心理上慢慢接受了现实。“我”甚至把陈眉所怀的孩子,想象成王仁美曾经怀的却不幸在手术台上夭折婴儿的投胎转世。
小说中“我”是一名小有名气的剧作家,当生活中的许多事件和“我”要创作的剧本中的故事纠缠在一起时,“我”已经分不清剧本中哪些是纪实,哪些又是虚构,而写作只是当成了“我”的一种赎罪的方式。小说最后是寄给杉谷义人的剧本,里面“我”把前面的叙述延伸到了如梦如幻的话剧舞台上,荒诞之中融合了诙谐、戏谑、调侃、反讽、嬉闹等多种风格,让小说叙述更加丰满充实。在剧本中,生下孩子的陈眉因为孩子被抱走而精神失常,到处寻找自己的孩子,甚至闯进公安派出所去诉冤。“我”一家子给代孕生的孩子办满月宴席时,陈眉突然闯进来抢走孩子,跑进一个以民国时期县衙大堂为背景的电视戏剧片拍摄现场。经过“县长”一番颇具讽刺意味的断案后,孩子重回小狮子的怀抱。
出版于2009年的《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巨著。小说围绕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小说以高密东北乡为故事发生地的背景,其实熟悉莫言作品的人,不难发现,高密东北乡在莫言作品中经常出现。其实这个地方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属地,而是一个泛指意义上的区域。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类似加西亚.马尔克斯笔下的“马孔多”,多篇作品共同构成了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宇宙。
《蛙》以建国60年以来农村生育史为背景,小说中的姑姑宛若计划生育国策推行之初,数万计划生育干部的缩影。小说中大量有关接生的篇幅描写,其实无一不将小说主题指向“生命”二字,从书中人物的名字到故事情节,再到刊物的名称均是再为孤独的生命鸣唱。这种寓言象征式的写作手法,也彰显出小说关照生命、歌颂生命、敬畏生命的基调。小说中作者运用的寓言象征结构形式,正是展现了生命主体的内在精神,融合了作者心里的经历、记忆、情感等复杂的情绪。
对于亲历疯狂年代、热血时期的每一个人,与其说是有情感的个人,更不如说是毫无自主的机器,所有的言行举止均不能用简单的“好坏”、“善恶”来形容,书中的“姑姑”同样如此。作为一位技术精湛的妇产科医生和计划生育的前线执行者,“姑姑”对待生命、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但在原则和时代的冲击下,“姑姑”自身的善良逐渐被挤压变形。一手托起生命,一手却沾满鲜血,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她为国家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特殊的方式,书写了一代人的无奈和悲哀。
书中的“我”,作者取名“蝌蚪”,正是青蛙的最初形态。而书中“我”的不同人生变化,恰巧反应出不同时代的人生价值观,宛若由“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我”虽然不是妇产科医生,但身处特殊时期,却同样被残酷的现实无情击碎。没有选择制止与抗争,而是默默选择隐忍,变相地成为了“帮凶”,虽受到“世俗的眼光”,却顺应了那个特殊时期的潮流,进一步彰显了同时代人的懦弱与无奈。
莫言将小说取名《蛙》,其实有些多重寓意。第一,“蛙”代指“娃”,暗指计划生育本身其实就是要控制“娃”的出生率,这也是一部与此相关的小说;第二,“蛙”代指“哇”,“哇”是新生儿的哭声,暗指计划生育扼杀了众多娃娃的生命,人们听到“哇哇”的哭声,也由爽朗灿烂变成了凄惨空旷;第三,“蛙”代指“娲”,众所周知女娲神话中是创造生命的女神,然而计划生育却不断扼杀新生命,仿佛是对一个时代的严肃拷问。
书中特定历史印痕的记录,荡气回肠,波澜不惊。全书回信与话剧的完美结合,彰显了莫言对生命的敬畏与膜拜情结向更纵深处推进,让整部小说更加富有意味和张力。
透过事物背后的事物,不难发现,莫言的作品虽是感性的,然作家内心却是理性的,思索着历史、民族、人类不断转移、提升、扩大其文学视野,因而拥有了不竭的创作活力。发现事物的本质,学习不同学科的重要道理,其实我们也能发现属于自己的不一样的艺术生命。
《生死疲劳》、《红高粱》、《丰乳肥臀》、《百年孤独》
作者:汝城县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 朱孝狄
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自然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莫言的作品《蛙》就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
《蛙》为莫言重要作品,写作于2009年,作品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作品反映了我国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该书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朴实的文字落脚于中国社会的一隅。2011年,莫言凭此作品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莫言取《蛙》这么个书名,有着深刻的含义,首先“蛙”和“娃”,“蛙”跟造人的“女娲”的“娲”读音相同,其次,青蛙和叫声和孩子的哭声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再者,“蛙”和“娃”都是动物。作者借用“蛙”来表现生命。以“蛙”为书名,极有隐喻意味。
小说《蛙》结构新颖而独特,采取写信的方式来铺成。小说的五个部份,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信的附件构成。前四封信附有关于当了50多年妇科医生的姑姑的长篇叙事,当中也包含了剧作家蝌蚪本人的生活故事;第五封信则附有一部关于姑姑和蝌蚪的话剧。这是一部将书信、话剧巧妙地融合为一体的小说,这种表现形式,拓宽了小说艺术表现空间,是具有开创意义的艺术尝试。《蛙》是一部小说,但又不仅仅是一部小说,它融合了书信、话剧等各种艺术形式,书信体的使用,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在表现方式上,这部小说是作者把故事讲给给杉谷义人先生,是两个人的对话,但这部小说,读者不是杉谷义人一个人,而是众多读者在阅读莫言跟杉谷义人的对话,这种表现形式,把所有的读者置于阅读一个人写给另一个人的信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把读者拉入现实之中。
莫言的《蛙》是一部写实主义作品,是农村社会生活的写照,它以姑姑为主线条,描写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至本世纪初山东高密东北乡老百姓的生生息息。这部小说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作为乡村女医生的姑姑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的形象。姑姑在作品中是一个既令人尊敬,又遭人讨嫌的人物。在五、六十年代,她是农村接生员,从事接生工作,一生接生婴儿近万名,剧作家蝌蚪、小说中重要人物陈鼻就是由她接生来到人间。十里八乡,无论多么困难的分娩,只要她一到场,都会转危为安,甚至就连母牛难产,都请她出马,比如说作者蝌蚪家的母牛就是她接的生。那时候,姑姑是四里八村妇女的大救星,活菩萨,万目景仰的“送子娘娘”。到了八、九十年代,国家实行严厉的计划生育国策,姑姑因为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中只有原则性,缺少灵活性,一下子变成了天怒人怨,人神共愤的“杀人魔王”。她在落实计划生育措施的过程中,导致张拳的老婆耿秀莲跳河身亡,蝌蚪的老婆王仁美引产失败而大出血去世;袖珍美人王胆被她追赶时生下女儿陈眉后命丧黄泉。作品中的姑姑就是当年无数个乡、镇计划生育工作者的缩影,作品中为了传宗接代而冤死的耿秀莲、王仁美、陈眉们,就是那个年代无数个被强制采取计划生育措施的育龄妇女的生活写照。本人出生于农村,是那个时代的过来人,亲身经历过计划生育的年代,既亲眼目睹过诸如“跳河者捞上来结扎,喝农药者洗胃结扎,上吊者解绳结扎”“打出来,压出来,流出来,就是不能生下来”“该流不流,扒房牵牛”“宁可血流成河,不可超生一个”等血腥的标语;也亲眼目睹过邻居因躲避计划生育,家中房屋被计划生育工作队拆毁,财产被没收的事件;还亲眼目睹过那些不愿做结扎术的适龄已婚妇女被数位乡镇计生干部连拉带扯,抓着胳膊拎着腿弄上汽车,一路颠簸强行押送到乡镇卫生院做绝育手术的情景,至于因违反计划生育牵连父母,兄弟姐妹的事更是屡见不鲜见。有人说《蛙》是在揭国家计划生育工作的家丑,但是《蛙》是文学作品,是小说,是小说就要反映现实,超越现实,莫言能够秉笔直书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历程,体现了作家的使命感,令人敬佩服,何况现实中农村的计划生育现状就是如此。
莫言笔下的《蛙》中,人物取名别出心裁,以人身体部位和人体器官取名,以五官取名的有陈鼻、陈耳、赵眼、陈眉等;以内脏取名的有万心、王肝、王胆,吴大肠等;以四肢取名的有王脚、李手等,以身体其它部位取名的有袁脸、陈额、肖上唇、肖下唇等。莫言给小说中的人物这样取名,独具匠心,赋予了人的生命力,人物形象活了起来。
莫言笔下的《蛙》,语言风趣、幽默。作者在描写姑姑的男朋友王小倜驾驶技术高明时写道:“在他出事之前,他每次在我们村子上空进行演练时,都会做出一些令人赞叹的动作。当时,我们说他驾机俯冲到我们村东头的西瓜地里,伸手摘了解个西瓜,一抖翅膀又钻上了云端”;在描写姑姑得到艾莲即将生产的消息时写道:“当时村支书袁脸的老婆正在胶河边洗衣服,她亲眼看到姑姑从那座狭窄的小石桥上飞驰而过。一条正在小桥上玩耍的狗惊惶失措,一头栽到了河里”;在描写剧作家翁蝌蚪的母亲难产时写道:“奶奶到院子里拿了一个铜盆,提在手里,站在炕前,用擀面棍子敲打着,像锣鼓一样,发出’当当’的响声。奶奶一边敲一边吆喝:出来吧—出来吧—你老爷差你去送鸡毛信,再不出来就要挨打了”并说“小孩子都喜欢看热闹,听到敲锣打鼓还能不出来看?”“姑姑后来说,她象拨萝卜一样,把我拨了出来”;在写王肝摊上的娃娃有生命力时写道:“有的生动活泼,有的安然沉静,有的玩皮滑稽,有的憨态可掬,有的生气噘嘴,有的张口大笑“”秦大师的泥娃娃,每当月园之夜,都能闻苗起舞,一边跳一边拍巴掌一边嬉笑“这些幽默恢诣,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体现了作者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字功底。
《蛙》写感情纠结也写得很好。小说既写了秦河对姑姑的忠诚,也写了陈鼻对王胆的呵护,王肝对小狮子的单恋写得尤为感人。十二年的时间,王肝给小狮子写了五百多封情书,因为信全被姑姑扣下,直到小狮子嫁给剧作家蝌蚪,王肝也没有收到小狮子的只言片语。尽管如此,王肝依然痴痴地写下去,从第一封写到第五百多封,这是怎样的痴情啊!头发蓬松,塌鼻方口,满脸粉刺的小狮子,在王肝的眼里竟然是“小狮子真美啊!”就是这么一个其貌不扬的灰姑娘,让王肝在她的名字上吻了上百遍,让王肝远远地看见就激动地眼含泪花浑身颤抖,让王肝恨不得跪在地上,抱着她的脚,仰望她的笑脸,让王肝情愿跪在地上亲吻小狮子留下的脚印。当他得知小狮子嫁给万足之后,他没有痛不欲生,反倒很冷静地说:“爱情就是生一场重病,现在病好了!”
小说《蛙》也无情地揭露了人性的丑恶和扭曲。肖下唇的父亲肖上唇是粮食保管员,家中不缺粮食,看到别的孩子吃煤,肖下唇脸上带着蔑视的神情;肖上唇在“文化大革命”中结扎一身轻,无所顾忌的糟蹋很多女红卫兵;县委书记杨林在批斗中被打,受不了,就胡乱承认姑姑和他有多次性关系;纠察队员用脚踩在姑姑的背上,摆出一副英勇无畏的样子;姑姑的同事黄秋雅被剃了个阴阳头,丑陋而恐怖,黄秋雅在姑姑的对立面鼓动和协迫下,揭发了姑姑与叛徒王小倜秘密联络的罪证,并诬陷姑姑多次去县城与县委书记杨林姘居,并且还怀了孕,流产手术是她亲自做的;杨林在批斗中被打,承受不了,就胡乱承认姑姑和他有多次性关系;矮小敦实的女红卫兵,手提二只鞋子,一只挂在杨林的脖子上,一只挂在姑姑的脖子上。
小说《蛙》部份内容有淡化日本侵略历史的嫌疑。剧作家蝌蚪在信中对杉谷义人讲:“您代表已经过世的父亲向我的姑姑、我的家族以及我的故乡人民谢罪,您正视历史的态度,敢于承担的精神,使我们深深受到了感动”“侵华日军军官中,确有许多如中国电影所表现的那种穷凶极恶,粗暴野蛮者,但也有如令尊那种文质彬彬,礼貌待人的。”众所周知,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是无尽的灾难,他们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谈何文质彬彬,礼貌待人;在对待侵华历史的态度上,日本教科书上至今绝口不提侵略中国的历史,对南京大屠杀更是一直持否认态度,日本的右翼势力一直在供奉摆有侵华战犯神位的靖国神社,根本谈不上谢罪。对于剧作家蝌蚪这种观点,本人不敢苟同。
作者|朱孝狄
摄影|李杰宏
编辑|欧阳介
申明丨如需转载请到公众号后台留言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