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19 06:15
写作核心提示:
题目:读书笔记银行的注意事项
随着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读书笔记已经成为许多人学习和工作的重要工具。建立个人读书笔记银行,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还能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力。以下是在撰写读书笔记时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一、明确笔记目的
在开始撰写读书笔记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笔记目的。是为了梳理知识体系、提高阅读效率,还是为了撰写论文或报告?明确目的有助于后续笔记内容的组织和整理。
二、选择合适的笔记工具
根据个人喜好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笔记工具。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笔记工具包括纸质笔记本、电子笔记本(如Evernote、Notion等)等。纸质笔记本便于携带和翻阅,电子笔记本则具有搜索、整理和分享等功能。
三、做好笔记分类
为了方便查找和整理,建议将笔记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 阅读书籍:记录阅读过的书籍名称、作者、出版信息、主要内容和心得体会。 2. 知识点整理:将书籍中的重点知识点、理论、公式等进行整理和归纳。 3. 读书感悟:记录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启发和思考。 4. 相关资料:记录与书籍相关的其他资料,如论文、案例、视频等。
四、保持笔记简洁明了
在撰写读书笔记时,应尽量保持简洁明了。避免长篇大论,重点突出。以下是一些简化笔记的方法:
1. 使用关键词:用简短的关键词概括
这可能是你们见过最朴实的金融笔记——没有顶尖投行的光鲜Title,只有真实的学习轨迹:
接下来我会陆续将自己学习阶段抄录的金融学课外笔记汇总,整理到这里。
为你搜罗那些学校不会教你的金融学知识......
日历买股法&炒股四季歌
以日历买股法和炒股四季歌作为第一篇笔记的内容,是因为二文中没有繁杂的公式技巧,内容较容易理解,且二者都是通过挖掘A股市场季节性与事件驱动的板块轮动规律,在特定时间窗口结合政策、资金、行业等因素,形成择时策略框架。在接触金融学初期给笔者提供了很多思路,虽部分内容已不适用,但还是分享给大家,供大家自行分辨。
二者在很多地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核心支撑点包括:
季节效应:一季度(尤其是2-3月)市场情绪最亢奋,统计显示2月、11月赚钱效应最佳
资金周期性:年底结算导致12月资金收紧,历史数据显示涨少跌多(33年中仅15次上涨)
政策窗口:1月布局年报预期,3月埋伏区域政策(如两会主题),7-8月消费旺季驱动
具体操作时关注板块如下:
1月 农业股、高送转、年报预期 :中央一号文件预热期,年报披露倒计时,历史数据显示1月涨跌概率各半(34年数据17涨17跌),若1月下跌往往预示全年操作难度加大了
2月 家电、消费电子、食品饮料 :春节消费旺季+流动性宽松窗口
3月 两会板块区域经济(新疆/海南/川渝)、养老概念: 两会政策红利释放期
4月 年报板块、重组板块
5月 旅游板块
6月 次新股、科技题材 :年中资金调仓换股,高风险偏好主导
五穷六绝:防御性板块(食品饮料)占优
7月 半年报板块、酒水饮料板块
8月 商业零售板块、酒店板块
9月 航空航天板块
10月 有色金属、农产品期货 :秋收旺季+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窗口
9、10月走势较大概率同步,金九银十:周期股(建材/机械)修复行情
11月 医疗板块、酒类板块、互联网传媒板块
12月 低估值蓝筹(银行/保险): 机构排名战尾声,防御性配置需求上升,资金结算压力导致机构内斗(如竞品基金相互砸盘),需回避高位抱团股
2011版炒股四季歌
冬炒煤来夏炒电,五一十一旅游见,
逢年过节有烟酒,两会环保新能源;
航空造纸人民币,通胀保值就买地,
战争黄金和军工,加息银行最受益;
地震灾害炒水泥,工程机械亦可取,
市场商品热追捧,上下游厂寻踪迹;
资源长线不败地,稀土萤石锗钼锑,
偶尔爆炒高科技,超细纤维石墨烯;
重组向来都无敌,定增注资也给力,
牛市买入大蓝筹,弱市你就玩玩ST;
年报季报细分析,其中自有颜如玉,
高送转股先潜伏,每逢四月涨积极;
国际股市能提气,我党路线勿放弃,
赚钱有道勤动脑,股友致富献秘籍。
2025版炒股四季歌
冬炒绿电夏储粮,季报预增抢先机;
两会聚焦新质产,黄金军工防黑犀;
高送转需看毛利,注资定增查账底;
莫追共识明牌局,量化抬轿速撤离;
附赠:常见的事件驱动信息汇总一览如下:
1. 国际政治事件驱动
总统选举周期:
美国大选年(尤其第三年)美股超额收益显著,科技、国防等政策敏感板块活跃度提升;
地缘冲突:
军工(航空航天、船舶制造)、黄金(避险属性)、能源(油气供应扰动)板块短期爆发。
2. 宏观经济政策联动
美元贬值效应:
受益板块: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提升)、家电(海外订单增长);
受损板块:航空(燃油成本上升)、造纸(进口木浆涨价)。
美联储降息预期:
跨境套息交易逆转引发资金回流新兴市场,北向资金加速流入A股消费蓝筹与科技龙头。
3. 国内政策窗口映射
两会行情:
区域经济(自贸区/西部开发主题)、养老产业(人口政策)、环保(碳中和议题)获超额收益;
产业政策刺激:
双碳目标驱动新能源(光伏/风电)与电网设备板块;
数字经济政策催动TMT(云计算/AI芯片)爆发。
4. 消费周期事件催化
大型赛事(世界杯/奥运会):
啤酒(销量增长预期)、体育用品(品牌营销)、传媒(转播权概念)短期热度攀升;
节假日效应:
春节前家电、食品饮料(礼赠需求)领涨;
国庆黄金周旅游、航空(出行预订量激增)提前反应。
5. 自然事件冲击
极端气候灾害:
基建(水利/电力抢修)、医药(防疫物资)、农业(农作物减产预期)脉冲式行情;
公共卫生事件:
在线教育、云计算(远程办公需求)逆势走强,交运、餐饮承压。
6. 金融市场制度改革
注册制扩容:
券商(投行业务增量)、创投(项目退出渠道拓宽)受益,ST股估值重构风险加剧;
北交所改革:
专精特新小盘股(20万元门槛下调引散户涌入)呈现超额收益。
提示:自2011-2020年间,按季节规律在对应月份持有相关板块,月度胜率达58%-67%(如4月布局高送转股平均收益9.2%),但2022年后部分规律失效,如春节前白酒板块连续两年下跌,新能源政策红利期缩短至3个月内。受机构量化策略提前布局(热门题材平均被抢先埋伏23个交易日)等原因影响,所以以上策略需配合技术面+基本面验证,历史虽会重演但历史规律不等于未来必然。本文仅作为抛砖引玉。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