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19 06:31
写作核心提示:
题目:撰写师德读书笔记应注意的事项
在撰写关于师德的读书笔记时,以下事项应当予以注意,以确保内容充实、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一、明确主题,聚焦师德
1. 确定读书笔记的主题,围绕师德这一核心展开,避免偏离主题。
2. 在阅读过程中,关注与师德相关的观点、案例、理论等,为笔记提供丰富的素材。
二、结构合理,层次分明
1. 按照读书笔记的结构,分为引言、主体和结语三个部分。
2. 在主体部分,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如时间顺序、重要性顺序等,将师德相关内容进行分类整理。
三、内容丰富,观点明确
1. 在笔记中,既要引用原著中的观点,又要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提出自己的观点。
2. 注意引用原著中的案例,以生动形象地说明师德的重要性。
四、语言规范,表达准确
1. 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口语化、俚语等。
2. 注意语句通顺,避免出现语法错误。
五、注重细节,突出重点
1. 在阅读过程中,关注师德方面的细节,如教师的行为规范、教学态度等。
2. 在笔记中,突出重点内容,使读者能够快速抓住核心观点。
六、结合实际,提出建议
1. 将师德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分析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 针对
陈震老先生写的这本书首先打动我的是标题——做温暖的教育者。简短温馨的用语,却一语道破了教育的本质——植根在人性的土壤,植根于呵护心灵的花园。可是,我又觉得是一种呼唤,一种祈求,一种渴盼,一种鞭策,一种拯救。所以,他又刺痛着我,刺痛了我似乎已经沉睡了的教育情怀,刺痛了我每天奔波于冰冷的教育现实的苍白与迷惘。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是想起孔子这个教育家。
孔子和几个弟子谈人生理想。他的一个弟子曾点说,我的理想是,在大地开化,万物复苏的季节,穿上新做的春装,陪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再带上一批孩子,大家一起去刚刚开冻的沂水中,把自己洗涤得干干净净,然后沐着春风,让自己有一场心灵的仪式,然后,大家就高高兴兴唱着歌回去了。我只想做这样一件事。
孔子听了他的话,长长地感叹一声说:“吾与点也!”“与”,赞同。即是说,孔子的理想和曾点是一样的。这个理想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天地万物与心灵的和谐,充满人性的温馨与高贵。正因为如此,所以孔子才能安贫乐道,才能在活到老、学到老,才能性情耿直、敢于抨击。而文中所提到“爱心、真心、公心、慧心”,“教师的三宽”宽松、宽容、宽厚”,教师的教学三宝——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等,就是在告诉我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一个美丽的灵魂。
文中有许多教育思想也是与孔子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的。比如孔子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君子仁人。而本书中提出的“教育之根在于人性”。孔子提出的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教学方法采用“循循然善诱人”的启发式,要求弟子学思结合,举一反三等;提倡教师以身作则,师生教学相长等,在这本书中多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当然,根据教育现状作者在这本书中做了更为明确的阐述。比如关爱是要有能力的,教学为什么需要吸引力,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等等,都是可贵的教学思想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比如《教学之根在于悟性》说到:“教学说到底,就是要弄明白事物的规律、道理。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生领悟到所学事物的规律和道理,并能在实际中运用。这就是教学的成功。”一句话就把看似讳莫如深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准确地表达出来,让人有豁然开朗。
做温暖的教育者,是一种教育理想与情怀,也给我们教育一线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会多读经典涵养自己、多学习,多反思,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成为一个温暖的教育者的能力,向温暖的教育者的行列迈进。
自从上了班以后,发现自己的生活规律给全部打乱了。每次下班之后就不知道干些什么,无奈之中跑到书店去看看有什么书可以消磨时间的。在书店打转了很久,无意间看到一本《做温暖的教育者》这本书和我的工作很有像,应该说很符合才对!
依稀的还记得书上写的作者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形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面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我觉得要是我想做好我现在的本职工作,就应该和他学习,同样也要看看他的书,我想以后一定对我的工作会有一定的作用。
作为一名教育者,自己本身就需要具有一定的工作姿态,有一种寻求的境界。还记得书中的第一段写道:站在冬日的阳光下,倍感身体的温暖;躺在母亲的怀抱里,享受母爱的温暖;手捧一本书,触摸文字的温暖;观看陶妙如教授的讲座,感受心灵的温暖;学生进入校园,自然要得到教育的温暖。温暖是一种感觉,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温暖呢?
就是这么一段话,引起了我的兴趣,同时也感动了我。我在想,里面的指认公也是一位老师吗?就是一个个的问题,让我把这本书看下去。
教育教学是一项既简单又复杂的工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首要条件是教师应具有爱心。教育要用爱来温暖,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
书里说到了很多对教育和的建议,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形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努力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是有境界的。有得境界是教育自成格调、有的境界是教育才有生命力的、还有的境界是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总体来说,教知识,教心态,教方法,可以形成教育的三种境界。
刚刚我们说到的是我们的态度,下现在是书里给我的做法,或者说是给我们教育者提的建议。我们不妨来看看吧!第一,我们要低下身子看学生,不要认为自己比学生高明,其实我们有些时候比不了学生,我们时常犯自以为是的错误。不要要求学生十全十美,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讲一点世界上的奇不能只教学生本学科的知识,不要经常严厉地批评和威吓学生,可以批评学生做错的事情,但不要责骂学生。我认为,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只要老师低下身子与学生站在平等的地位,在学生的身上都能学到很多东西,老师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是相互学习的,学生是老师的一堂课,老师是学生的指向标。
第二,把微笑留给学生,把宽容留给自己。在学生的眼里,老师脸上的微笑是什么?老师的微笑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认同,就是接纳,就是鼓励,就是嘉许,就是赞扬。而在这之下,诞生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调皮,更是他们的自信,是他们对社会的感恩和自身胸怀的宽广。权衡利弊,微笑一下又何妨?我们不妨把微笑写在脸上,将微笑送给学生,让孩子多些自强与自立;多些爱他人,少些爱自己;多些宽容,少些狭隘;多些善良,少些丑恶相信在与孩子分享微笑的日子里,他们定会变的慷慨大方、充满自信、真诚善良、勇往直前!
我希望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去尝试做一做。我也希望能经过书上提出的意见,能让自己变的越来越好。在教育者的工作道路上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最后送你们文中的原文:做温暖的教育者,是一种教育理想与情怀,也是新时期对教育一线的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让我们一起努力,不遗弃一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树立起成长的信心,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收获,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精彩的童年。
读着陈震老师的书——《做温暖的教育者》,很受感动。我在思考,作为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不仅仅要做一个温暖的教育者,更要做一个智慧的研究者。
做温暖的教育者,需要我们在工作时,充满爱心、充满真心、充满公心、充满慧心。让我们的服务对象能真切感受到我们平等、理解的爱。这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而做一个智慧的研究者,则是我们每一个教研员应有的追求。
智慧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决定处理和发明创造的潜力。智慧的研究者,是指研究者在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决定事物并在实践中遵循事物规律、实现行为目的的过程中,始终以研究的心态参与其中,不断获得新的体验,得到新的认识,取得新的成果,与此同时增强并发展着自身的这种研究潜力。我想自己是一名从事幼儿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自己也在不断地提升属于自己的教育智慧,我感到成为智慧的研究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我终身的追求。
教研员的主要工作是开展高效的教师教育,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程研究与编制导论》一书中,斯腾豪斯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三条途径:透过系统理论学习;透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在教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教师的学习同儿童的学习一样,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验证、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新信息,从而建构整合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构成教育潜力的过程。斯腾豪斯的后二条途径都涉及“研究”。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是教师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超多的研究证明,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引领教师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个专业的教研员,要和一线教师组成学习研究共同体,和教师们一齐,用心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帮忙教师逐渐由新手型向成熟型、专家型教师发展。
要引领教师研究,就务必了解教师研究的本质和主要特征,我认为,教师研究的过程就是教育教学的过程,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教师研究是为了教育教学而研究,是在教育教学中研究。教师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专业自主”——对于教师个人来说,意味着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独立进行决定、决策。完整地说,“专业决策”是在工作中“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作为决定和行事的标准。决定即指一个人运用专业知识诊断、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思考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并评估行动及决定可能造成的长远后果的认知过程。”
每当想起这些,总感到职责重大,做智慧的研究者是我的长期追求。我要不断努力学习让自己逐渐成为智慧的研究者,也要带动全区的幼儿教师把做智慧的研究者作为共同的追求目标。
最近,我读了《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书中收集了作者从教30多年对为师、做人、教育感悟的153篇随笔,内容丰富,论及了教育的方方面面,而贯穿其中的,则是作者从生活中采撷教育智慧、在教育中追求人生的姿态,正是这种姿态形成了作者独特的教育观、教师观、教学观;举例生动形象,比喻独到精确,提出了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人生阅历和教育思想。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中进一步理解了教育的内涵。是啊,在信息量特别大的当今社会,在大力提倡教育走向书本的今天,书籍作为生活的一个载体已经成为我们生存、发展、进步的必需品,有了书籍才使我们的话语有了意义,让我们的存在有了价值。作为一名党员,应该把读书视为生活中的平常事、必做事、份内事,不需要任何理由,不作为任务安排,而应该自觉阅读,持之以恒地阅读,日积月累地阅读,整本著作地阅读,挤出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习惯,使读书成为我们主动自觉的行动,使我们的心灵充满书香。
回顾历史,但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是爱读书的人;再看看周围,那些明智的人也都是手不释卷的。显而易见,读书能提高个人素养,能明心志,能冲走灵魂中的沙砾。读好书有如品尝美味食品,细细咀嚼精心细读,细心品味,充分享受其味,充分吸收其养。朱永新教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其读书史。可见,书籍能浸染人的灵魂,书籍能陶冶人的情操,书籍能影响人的气质。书籍是人的精神营养液。读一些经典,与大家对话;读一些人文,陶冶情操;读一些喜欢的书籍,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读一点生活书籍,享受生活的多彩。读书是自己成长的必需,读书是精神成熟的必需,读书是修养高洁的必需。多读点书,即使你不能成功,也可以在失败的时候知道自己跌倒在哪里。我们不但要读专业的书,还要读政治的书;要读自然的书,要读人文的书,还要读科技的书;要读有文字的书,要读经典的.书,还要读生活的书。“每天读书”并不难,贵在坚持。长此以往,也许成不了“大气候”,但至少能成就“小气候”。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需要读书,在书籍的海洋里泛舟,品味生命的芳香;在精神的宇宙中徜徉,放飞人生的理想;在阅读的体悟中提升理念,更新自己的思想。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我们肚子里真的有文章,何愁好词佳句不来呢?读书,然后使其内化,也正是党员所要做的。书只读还远远不够,读书的同时还得“思考”,离开了深入的思考,所有的书都将是过眼云烟,如空气般触摸不到,更谈不到拿过来为我所用了。与书为伴,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充实!让我们享受读书的过程、读书的价值、读书的乐趣吧!
假期里,认真阅读着陈震先生的《做温暖的教育者》,全书近二十七万余字,文章一百五十三篇,从教育到教师再到教学,让我们深深感动的是先生对教育和教学的执着和热爱。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轻松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将带我们实现一个温暖教育的梦。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面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建议,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形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可以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可以愉悦身心、提升自己。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在浮躁与功利充斥当今社会每个角落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物质的富有与占有。”“教师的有品质的生活方式就不仅仅是一个个人抉择的私密问题,而是关乎他人的共域论题。”阅读则成了实现品质生活的核心。“阅读是我们美化心灵、愉悦身心、提升自己、影响他人,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阅读是我们坚守精神家园。”
“养鱼贵在养水,养花贵在养土,教育贵在温暖人心”,静静地合上书,让音乐继续,心中默默地祈盼,让我怀揣对教育的真心和爱心也在阅读、反思和实践中学做一个温暖的教育者。
每当我想起和学生们一起走过的日子,心中就会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激动,还有许许多多掺杂在一起无法用语言诉诸笔端的感觉。时光飞逝,三十三年,这一万多个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子,却使我的生活深刻富足,充盈着浓浓的爱意,无论是我付出的,还是我的学生回报的,饱含着的都是从心底流淌出的真挚的情意。
三十三年,给学生上过无数节课,但有一节课却让我记忆犹新,终身难忘,而且时时在我心中掀起波澜,撩拨着我的情愫。
记得那是四年前油菜收获的季节。那年的夏天来得特别早,天气十分闷热。我记得清清楚楚那一节课我是扶着楼梯,一条腿艰难地慢慢挪上去的。因为我母亲高血压从父亲的三轮车上一个“倒栽葱”,头着地,两只耳朵,嘴角血不停地往外渗。我忙拨打120寻求救援,在最短时间送到荆门市一医。因为送去的及时,母亲没有生命危险。我星期天在医院照顾母亲两天后,就让父亲照顾。回到学校,上完一天的课,放学后回家割菜籽。因为着急,加上田里有积水,有点带梗。我用力一砍,刚好砍到了膝盖骨。我简单地用创口贴包扎了伤口,忍着痛坚持把一块田割完了。晚上去看医生,医生说流血过多,怕坏事需消炎绞针。那一夜,我爬不了楼(因为我家在五楼)就在学校门房将就了一夜。第二天早晨,我踮着一只脚,用手撑着楼梯,来到了办公室。拿起备课本和教学课本走进了教室。
五月中旬,正是六年级复习备考的日子,我顾不得疼痛,在讲台上给学生评讲着试卷。我一只脚尖着地,把重心全落在另一只脚上。一会儿工夫,我就有点坚持不住了,显得与往常有些异样。正在这时, 一位极瘦极瘦的女生,搬着她自己的凳子,走上讲台。“老师,您坐。”声音极小又很害羞。“你把凳子给我了,你怎们做作业呢?”我试探着问。“我和同桌挤坐,也可以写字啊?”她抬眼看了一下我。此时,顿觉一股暖流涌遍我的全身,一种为人之师的幸福不由然充溢我的全身,我的疼痛感也似乎减轻了许多。“好的,谢谢你,万佳秀。”我接过了她的凳子,激动得叫出了她的名字。这个女生是我们班家庭最贫困的孩子。她父亲早逝,母亲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后来听说跟一个男人跑了)。家中就只有他们三兄妹。想到这,我不禁鼻子一酸,眼前仿佛又出现他们放学后因来不及做饭泡方便面勉强度日的情景。平时,他们没有衣服穿,是沙洋县义工联的阿姨们资助她们,是老师、同学及所能及地捐赠她们,是邻居无微不至地关心她们。忽然间,我觉得这个孩子长大了,变得懂事了,变得知道感恩了。我让这位女生回到了座位,双手撑着讲台,把我膝盖受伤的事告诉了他们。他们一个个被怔住了,随即我掀起裤腿,露出包扎后周围仍红肿的伤口。我顿了顿,抬眼看看静寂的教室,轻声对同学们说:“老师这节课就破例了,坐着讲这一节课。可以吗?”说这句话时,声音低沉而哽咽。话没说完,32个孩子异口同声:“老师,坐着讲。老师,坐着讲。”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我做了个暂停的手势,他们才安静下来。
于是,我坐在凳子上继续讲我没讲完的试卷。教室里好静,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只听见“沙沙”记笔记的声音。这一节课,孩子们没有了往日的窃窃私语,没有了平时的随心所欲,也没有了和同桌的交头接耳。全都是听明白老师讲解后的喜形于色,频频点头。这节课,学生们学习特别投入,我被学生的举动而征服。学生带给我的感动和惊喜,像一股股清泉,源源不尽,浸润着我的心灵,而我对学生的爱,也像阳光一样,透过罅隙,温暖着他们的心田。
这一节课,是我从教路上最难忘的一节课,也让我拥有了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感动,是教师最可贵的品质。一节课留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也可以让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发生细微的改变。我也要用我的满腔热情去对待我所做的在别人眼里看起来极其平凡的工作。
在以后的课堂上,我努力创建和谐课堂,尽可能地利用优质网络资源,利用班级视频展台,利用班级QQ群,让学生交流分享读书笔记,优秀习作,让学生找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因为我喜欢看中央电视一台董卿主持的《朗读者》,我说我打算在班级也开展一个《朗读者》活动,老师先抛砖引玉,我打算朗读的作品是我的原创《娘心如枕》,将孩子们朗读的热情推向了高潮。虽然这些做法与学生的考试关系不大,或者说在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效果,但我想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做好铺垫也是好的。
因为有位名人说,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孩子们在成长。何以为师德?我认为把简单的工作重复做,重复的工作认真做,认真的工作坚持做,而且尽自己所能去把它做到极致,这就是师德。
一节课给我的感触太多,想法太多,很想用最美,最华丽的语言来形容我的这些学生们,可又不知如何来描述。只想说:“由衷地感谢这群可爱的孩子,感谢他们把善良、友好、纯真的一切带到了我身边,同时,我也会倾尽所有,去关爱他们,教育他们。愿他们的美梦都能成真!”
(沙洋县曾集镇雷巷小学 蒋学兵)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