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推荐《白痴读书笔记》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19 08:59

推荐《白痴读书笔记》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撰写关于《白痴读书笔记》作文时应注意的事项
正文:
《白痴读书笔记》作为一部经典文学作品,其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寓意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在撰写关于《白痴读书笔记》的读书笔记作文时,以下事项应予以注意:
一、明确作文主题
1. 确定作文的核心观点:在阅读《白痴读书笔记》的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核心观点,如对主人公性格的解读、对作品主题的把握等。
2. 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围绕核心观点,挑选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如从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成长历程、社会环境等方面展开论述。
二、梳理作品脉络
1. 理解作品背景:在作文中,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进行简要介绍,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2. 梳理情节发展:对作品中的主要情节进行梳理,明确故事的发展脉络,为后续论述奠定基础。
三、深入分析人物形象
1. 把握人物性格:对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如勇敢、善良、坚韧等,并举例说明。
2. 分析人物关系:探讨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亲情、友情、爱情等,以及这些关系对人物性格发展的影响。
四、挖掘作品主题
1. 确定作品主题:在阅读过程中,要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如对人性、社会、人生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一书,历时两年我终于看完了

我还记得当年是看了丹青老师的《文学回忆录》一书,文中木心对陀氏极为赞赏。当时我就埋下了一颗要读陀氏的种子,没多久就买了这本入门级的《白痴》。天啊,那还是21年12月的事。

接下来的数个月也可能只是一个月,我看到了中段,后来就放弃了。当时放弃的原因现在记不清楚,但是不外乎:

(1)读外国名著总觉得有一层文化壁,怎么读怎么不顺。我读《基督山伯爵》也是,看了个开头就不想看了。

(2)外国名著最困扰我的是人名,尤其是这本书,人物还都是很长的俄罗斯名字,人物还繁多,真的不容易记住谁是谁,很影响阅读体验。当年我不喜欢看《红楼梦》也是这个原因。

(3)外国长篇小说里的文化活动,常见事项跟常见的中国小说很不一样,比如大段大段的舞会和聚会环节。

有这三个缺点,为什么我还是坚持看到了一半,也就是300多页。因为有两个优点我太喜欢了。

一是主角梅诗金公爵的描写。他看起来不善言辞,甚至身体抱恙,但是他能一下子说出事物的本质,大段大段的叙述,都能体现出这个人物身上的博大和智慧。这引起一个结果:一是书中几乎所有重要角色,都是从一开始看不起他,但后来变得尊重他,佩服他。

他敢说,他真实,他跟这个世界的世俗不一样,但他收获了几乎所有人的尊重。

二是我这次再看序言,才找到这个适合形容的名词,“复调”手法。之前我没读过一本书是怎么写事件,怎么来推动情节发展的。诚然公爵是小说主人翁,但是每一人都在跟公爵作心灵上的交流。公爵有一种奇特的能力,能让我能完整的表达出自我来。所以这本书,是由很多段交心对话构成的,这让这本书变得很真诚。

再回来这次重读计划,我就是清理照片时发现这本书买了两年了,居然一直没读完。便下定决心在23年的最后一周,完成这个未竟之事。

看的过程第一个难题就是时隔一年多,前面的情节我几乎忘光了,人物更是很难对得上号。甚至在写这篇文之前,我花了半小时想写一个主要人物介绍,但没找到对应的我认为做的好的资料。

为什么我能读完下半本?说起来还是因为上面说的一和二的优点。这两个优点,也许才是这部书真正的能量和力量来源。

看到最后一章的时候,我对梅诗金公爵也是生气的,他怎么能抛下那么可爱率直的阿格拉雅,又跟那个“疯女人”在一起。他还能说出两个都爱之类的话,我没有看懂但我大为生气。可能是因为我听过古龙小说的关系,我认为梅诗金公爵身上有李寻欢的影子,而阿格拉雅无疑就是李寻欢的孙晓红,可惜了这一对天作之合。

最后的结局我没能看明白,不知道为什么罗果仁还是杀掉了那个疯女人,为什么公爵直接变成了“白痴”而不是去找阿格拉雅去解释,他明明相信,只要他去解释,阿格拉雅是能了解他所做的一切的。故事的最后,我认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对这三个人而言,加上罗果仁就是四个人。

坦白地说,这部书我没有完全看懂,翻了一些资料,才知道这本书写得那么深,关于当时的俄国,还有宗教的描述上。与我而言,最大的成就就是,时隔两年,我终于成功的读完了第一本陀氏的书。

#读书#

#读书笔记#

#推荐好书#

#名著#

#陀思妥耶夫斯基#

“从今往后,咱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杨绛与钱钟书的旷世情缘

“快去看热搜,微博又爆了!”

听到这话,不用多想,也知道是娱乐圈里谁的感情又有了变化。

分手原因、出轨实锤、离婚声明……娱乐圈镜头里的塑料CP、周围人的分手案例,让我们对爱情直呼:

“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可现实中有这么一对夫妻,他们的爱情是那样的纯粹、令人羡慕。

一位是学贯中西的文学大家钱钟书,一位是温婉大气的名门才女杨绛。

1932年春天,他们第一次见面。

钱钟书说:“我没有订婚。”杨绛:“我也没有男朋友。”

一段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就此展开。

对于妻子杨绛,钱钟书说: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接下来的故事,他们用一生的时间来守护对方,生活中的爱与痛让他们紧紧相连。

即便生离死别,可挚情难断。

从牛津留学、结婚生女,再到经历动荡、身染重病,生活的磨难很多,也让他们对彼此更珍惜。

他们能相伴度过患难岁月,也不会被平淡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淡化了感情。

杨绛会为了钱钟书自学打针,不善烹饪的钱钟书会为了杨绛化身厨师。

钱钟书是个“笨手笨脚的生活白痴”,但每次闯祸都会有杨绛帮他善后。

而女儿钱瑗的出生也为他们的生活平添许多乐趣,被杨绛称作“最杰出的作品”。

三个人就这样走过了一段温情满满的旅程。

可生活不是偶像剧,也会有生离死别和悲欢离合。

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女儿钱瑗已于此前先他们而去。

“从今往后,咱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

杨绛在93岁高龄时写下散文集《我们仨》,回忆一家三口63年来的快乐、艰难、爱与痛的日子,平凡又温暖的笔触,牵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深处。

本期93越读会,93主持人畅薇就将为你精读这本感动无数人的散文随笔:

杨绛“先生”,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她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

杨绛的文字韵致淡雅,独具一格,更难得的是,当她用这润泽之笔描写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时,拥有不枝不蔓的冷静,比那些声泪俱下的控诉更具张力,发人深省。

《我们仨》这本书就像一个老人,静静地坐在那里回忆曾经的生活。

整本书情节没有太大的起伏,可字里行间透露着温情,却又夹杂着苦涩,让人欲罢不能。

“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

——杨绛《我们仨》

长按下方海报加入93越读会

收听《我们仨》完整精读

我们能从书里感受到爱的伟大力量,也能理解爱情的深刻意义。

好的爱情,不是完人和完人的结合,而是理解与珍惜以后的相守。

它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或是距离的远近而有所改变,因为我们彼此的心永远连接在了一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