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19 16:3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元曲读书笔记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你的读书笔记主题,是关于元曲的整体评价、某位元曲作家的作品分析,还是对元曲某一方面的探讨。明确主题有助于你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和写作。
2. 了解元曲背景:在写作之前,要对元曲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代表作品等进行深入了解,以便在作文中更好地展示你的知识储备。
3. 选取经典作品:在元曲众多作品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等。这些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4. 分析作品结构:在分析元曲作品时,要注意其结构特点,如曲牌、韵律、节奏等。通过分析作品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艺术手法。
5. 探讨艺术手法:元曲在艺术手法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如对比、夸张、象征等。在作文中,要详细阐述这些艺术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并分析其效果。
6. 结合时代背景:在分析元曲作品时,要关注其时代背景,探讨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民族矛盾等问题。这有助于提高作文的深度和广度。
7. 举例论证:在论述观点时,要结合具体作品进行举例论证,使
初习栽花养园,通常会做两个动作:一不停地买花,二不停地买书。叶子黄了,花苞落了,就去翻书。花谢了,花又开了,书也成堆了。
几年下来最多翻阅的是周瘦鹃的散文集《花木丛中》。书中109篇小品文,谈栽花种树盆景造园,谈与花有关的时令民俗,虽千字文,容量却如河海纵横,不仅足以解决花艺“小白”于四季轮转时的钝感和迷茫,而且教人与花为伴,尚美生活。但凡花间困厄不明所以,最先请益,往往开卷便豁然明朗。
“瘦鹃”笔名,1910年即名动沪上,其后文名卓著,身份多重,是专栏撰稿、小说作家、翻译家、编剧、刊物主编。年近四十岁,周瘦鹃搁笔上海,买宅地于苏州,取名“紫兰小筑”,自述“花木之癖,深入骨髓”,“大张旗鼓来搞园艺”,栽花种树研究盆景,五年之后,“紫兰小筑”和盆景作品在园艺界声名远播。
合于用,是《花木丛中》可作为园艺栽培指导书的第一好看。前半生写小说,后半生以小说家的笔力记录花草,作家和植物学家合体,用的是科研态度,行的是考据功夫。如“迎春花是一种小型灌木”“凌霄为藤本”“枸杞原是两种植物的名称”“水仙是多年生草,生在湿地”“紫薇是落叶亚乔木”“樱桃属蔷薇科的樱属,是落叶乔木”,至于一种植物有多少别名、别号、民间俗称,一种下面有多少属,古时又有多少品种,都一一记写在籍。“牡丹有鼠姑、鹿韭、百两金等别名”“好女儿花”即凤仙花,婪尾春即是芍药。想必作家手边是有一本植物大词典的。
说翻盆,“譬如春季翻盆,秋季冬季也可翻盆,好几十盆大大小小的梅桩,在开过了花之后,必须一一剪去枝条,由磁盆或紫砂细盆中翻入瓦盆培养,换上新泥,施以肥料。”说浇水,“夏季赤日当空,盆土容易晒干,尤以浅盆为甚,甚至一天浇一次还嫌不够,要浇两次、三次之多。春秋两季,阳光较弱,不一定天天要浇;冬季更为省力,只须盆面发白的浇一下好了。”说修剪,“修剪工作以春秋两季最为相宜。”这三样都是养花基本功,堪称园艺新人的教科书。
合于时。《花木丛中》通篇都讲此园艺真谛。按节气作文,花开一朵,文开一篇,顺应四时节气而行。开首第一篇写《迎春花》,迎春花实在不入当今家庭园艺人的法眼,周瘦鹃却说其与梅花一样耐寒,合于江南冬日。立春前后,园子里若有迎春,最先开出的金黄色小花就是冰雪下预示的春消息。初入园艺的“小白”,容易盲目追风,网络发达了,“网红”植物纷纷扰扰,都想搬回家来。我受《迎春花》启示,放下简慢之心,前几年在花市搬回一盆老本迎春花,如书中所示,“种在深盆中,作悬崖形,使它的柔条纷披下垂”。果然,立春前,天寒地冻里就疏疏落落开出黄色小花,并且是重瓣的,花型饱满像宝石一样,表现实在是华丽不俗。
到了农历二月,就写《梅花时节》;阳春三月,写《桃花琐话》;四月则是《山茶花开春未归》。一年之中,到什么时节有什么树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四月往后,书中写了牡丹、芍药五十余种花果树木。当园艺新手东栽一棵西栽一棵想入非非的时候,看看《花木丛中》心就安定下来,选上其中几株,顺着江南的物候,顺着太阳升落,好花才会遂了人愿,没有不开的道理。
合于美。当著名作家周瘦鹃成为爱花成癖的园艺家,植物之美邂逅文笔之美,花木别有一番精神,生长出文人气质,真正妙笔生花。作家引经据典,从唐诗宋词元曲明人笔记花木旧籍,到神话民间传说和掌故,信手拈来,古今融合,谈笑风生,腹中诗书如汩汩泉涌,不择地而出,不得了的学养,将百花的前世今生一并看尽了。字里行间除了花的生长,与花相伴而生的花盆花器,盆景制作,花园景致,精美不可方物,日子美不胜收。盆景是缩龙成寸之功,文章小巧精致却有海纳百川的容量,皆是杰作精品,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十分好读也耐读。这样的文章高手加园艺大师,其才华和勤力,令人感佩景仰不已。
《花木丛中》,三十二开本,如口袋书,1981年金陵书画社出版,封面题字是鼎鼎大名的费新我。其后20年间,陆续出版有作者的《花前琐记》《花前续记》《姑苏书简》《花花草草》,都值得园艺人一读。
刘翎 文/摄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赵小昭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
我们现在熟悉的许多成语、歇后语、俗语、俚语,如"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还有"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不打不相识"、"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等,都是出自《水浒传》。
很多鸡汤文里常说的美德"柔软是立身之本,刚强是惹祸之胎",是西门庆对武大郎的评价,以此获得潘金莲的好感;
还有常用于描写现实无奈的"不怕官,只怕管","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是林冲在娘子被调戏后说的。
曾经刷屏的"你那么好看,一定很贵吧"是西门庆逛窑子时说的。(《金瓶梅词话》)
水浒与三国西游红楼以及《金瓶梅》等都有关联。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和水浒作者施耐庵,传说是师徒关系,还有一种说法是罗贯中才是水浒的作者。不管真相是如何,水浒人物cos三国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水浒里有两个关羽。一个是"美髯公"朱仝,一个是号称关羽250代孙子的"大刀"关胜。
宋江"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这是他在悄悄咪咪地cos司马懿。
民间传说中的司马懿号"冢虎",就是盘伏在石冢中的猛虎,安静的表象下面是待时而起的野心;
《三国演义》"司马懿鹰视狼顾......"司马懿眼神像狼,宋江形态像狼。
宋江在白虎庄收了两个徒弟,一个叫孔明,一个叫孔亮。无他,唯名字像诸葛亮尔。
左边纶巾羽扇,文武双全的智多星吴用,他的穿着打扮像刚从诸葛亮身上扒下来似的。
林冲和张飞武器都是丈八蛇矛。《水浒传》第48回:"满山都唤小张飞,豹子头林冲便是"。
宋江的左右护法,守护中军帐的吕方和郭盛,两人都爱cos吕布。特别是吕方,连外号都叫“小温侯”。
《西游记》和《水浒传》有很多情节类似,比如上门女婿不满意,请个和尚来收拾(高老庄和桃花庄);
孙和武松,ID都是"行者",爱逞能和夸口的性格也相似。
可以想象,假如二者相遇......
《红楼梦》在宝玉听曲悟禅机那一回,薛宝钗点的戏是讲鲁智深的:
漫搵英雄泪,相离处士家。 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
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贾宝玉从这一段唱词里,悟了。
《中华小当家》里的鱼料理"真鲷大陆图"
不少人印象中,《水浒传》里可吃的只有"两斤牛肉",除此之外,就是孙二娘的人肉馒头、李逵的人肉烤串、清风寨的人心醒酒汤……
难怪童年经典《中华小当家》(又名《中华一番》,作者小川悦司)里的反派组织"黑暗料理界"就是继承了好汉们绰号的梁山火头军后裔。
实际上,吃鱼才是水浒里的大事。梁山两代领导人晁盖和宋江的命运都和吃鱼有关。
第一任老大王伦不让非梁山户口的渔民打渔。这事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晁盖吃不上到"十斤重的大鱼"。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宋江发配到江州,本地渔业大王张顺得知宋江爱吃鱼,"选了四尾大的"金色鲤鱼送他,宋江吃撑了,拉肚子差点脱肛。
一番折腾后,终于不拉了。这种大喜事本该普天同庆,可宋江在街上逛了2天,戴宗、李逵、张顺一个也没出现。
宋江很失落。于是就有了题反诗被判死刑,梁山全伙出动劫法场,宋江上梁山......
据学者罗尔纲考证,天地会(又名"洪门")的创立是取自《水浒传》的理想社会的。
它建立了一个"百万兄弟俱姓洪"、"洪家兄弟四海通"的洪门组织,实行了平等共和的体制,当发动起义时,还用《水浒传》来鼓动。
而清朝统治者和反对革命者则用禁毁《水浒传》和反《水浒传》的《荡寇志》来对抗天地会的起义。
在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唐伯虎与"左青龙右白虎"的教书先生初次相见,是以江湖"黑话"来自报家门。
"门前一对双花大红棍",指黑帮职位"双花红棍",源自《水浒传》最能打的武松,因他使用的是红棍"齐眉哨棒"。
《古惑仔》电影中"东兴"大哥骆驼的饰演者香港影星陈惠敏曾是社团14K(前身是反清复明的天地会"洪门")成员,他的职位就是有资格称为龙头的"双花红棍"。
1973年日本拍了一部26集的《水浒传》,日文水浒伝。导演舛田利雄根据施耐庵同名小说和横山光辉同名漫画制作。
除梁山泊在中国实地取景以外,其他在日本国内拍摄,据说日本当时为了拍这部片子花了6亿日元,还专门造了一条古街,类似横店,专门做了大量宋代衣服和兵器。
可能是对水浒传的精髓掌握不够,拍出来的效果离原著很远,让林冲当了老大,吴用和公孙胜合体。
人物造型更是天雷滚滚。
这个AV气质的是潘金莲
杨志变成了独眼龙
说好的光头和尚呢?
扈三娘这帽子,一不小心还以为是郭靖他妈
在水浒里,靠结拜上位最成功的是高衙内。
他本来是高俅的叔伯兄弟,一结拜就成了父子。
梁山好汉108人,在排座次时结拜成108个异姓兄弟。
这么一来,张顺和张横,解珍解宝等亲生兄弟,现在成了拜把兄弟;
孙二娘和张青、王英和扈三娘从夫妻沦为了兄弟;
最尴尬的是师徒关系的林冲和曹正,叔侄关系的邹渊和邹润,一结拜就成了平辈。
7、 武松的"二"
武松是个很"二"的人,他和"二"这个数字相当有缘。
他排行老二,人称武二郎。
他武器是"戒刀两口",打败蒋门神的绝招叫"鸳鸯腿",血溅鸳鸯楼后上二龙山落草。
直到他被砍了一只手,成为独臂,他终于大彻大悟,离开宋江,开始正式修行。
8、高手在民间?
武松玉环步和鸳鸯腿是周侗教的(《铁臂金刀周侗传》、《周侗传奇》、扬州评话《武十回》)。
除了他,水浒里最能打的卢俊义、林冲、栾廷玉等也是周侗的弟子(《说岳全传》),还有《射雕英雄传》中的"东邪"黄药师。
历史上确有周侗其人,人称"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北宋末年之武术大师,以善于箭术闻名。曾担任岳飞的教师。(《宋史·岳飞列传》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
其他能打的,如杨志、关胜、索超、鲁达等,皆武举出身或军队任职。
像打虎将李忠这类民间武术大师,他教出的徒弟史进,被科班出身的王进一棒就打翻。
李逵是吓人,不是能打,专业相扑手焦挺和燕青经常把他摔着玩。
So,水浒告诉我们:"高手在民间"就是个笑话。
水浒的人物语言的描写独具特色,如宋江以谦恭见长,每每自谓"小可宋江";军伍出身的鲁达、杨志等粗鲁,自称"洒家"(跟四川人爱自称老子差不多);村野莽汉李逵张口辄言"鸟"字......
王婆是开茶坊的老板,又是惯做牵头的马泊六(拉皮条的),能在茶行术话中不露声色地"开车",或明或暗,亦庄亦谐,极富于挑逗性和煽惑力。
西门庆道:"王干娘,你这梅汤做得好,有多少在屋里?"
王婆笑道:"老身做了一世媒,那讨一个在屋里。"
——"梅汤"一语双关,暗示西门庆自己在做媒方面的能力。
西门庆叫道:"乾娘,点两盏茶来。"王婆笑道:"大官人,来了?连日少见。且请坐。"便浓浓的点两盏姜茶,将来放在桌上。
——姜茶是以一些姜片做佐料,加上点糖,和茶叶一起冲泡而成。王婆暗示西门庆要想成好事,需心狠手辣。因为,西门庆又没感冒!
在喝姜茶的时候,西门庆问:"干娘,间壁卖甚么?"
王婆道:"他家卖拖蒸河漏子,热烫温和大辣酥。"
西门庆笑道:"你看这婆子只是风!"王婆笑道:"我不风,他家自有亲老公。
——"河漏子",元曲、笔记里做合罗、合饹、河捞,统称饸饹。源于蒙古语对荞麦的称呼"蒿乐",做法是有点像,没有"拖煎"的做法,即便是黑暗料理界都不可能既拖又煎;
大辣酥,源于蒙古语,亦作打剌酥,答拉孙等,是用牛羊血乳酿制的"浑酒"。当时的"浑酒"因为味道太冲,需要掺进水或者其他饮料才喝,而且既然是"热烫"酒,怎么可能"温和"?
王婆是在笑话他痴心妄想,这是激将法。
书中花费大量的笔墨,讲述潘金莲是如何掉入王婆和西门庆的"十面捱光计",和网上流传的"PUA"骗炮套路如出一辙:
#孔雀
术语叫做"展示面",打造高富帅的形象。
王婆让西门庆买布料,再请潘金莲来做衣服。趁机安利西门庆:"这个大官人,是这本县一个财主,知县相公也和他来往,叫做西门大官人,万万贯钱财,开着个生药铺在县前。家里钱过北斗,米烂陈仓...."
#冷读(初次见面猜测你的行为和心思获取信任)
这是为了和你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迅速的拉近关系,获得你的信任。
王婆找借口出去,留下潘金莲和西门庆独处。
西门庆这厮一双眼只看着那妇人。这婆娘一双眼也把来偷睃西门庆,见了这表人物,心中倒有五七分意了,又低着头自做生活。
#推拉(激起好胜心)
美女习惯了别人夸她,突然有个人说自己不好,反而能引起注意。
西门庆故意问潘金莲老公是谁,然后感叹,让潘金莲生出不平之心。
#服从性测试(请求帮忙)
过了几天,王婆又叫潘金莲去做衣服,西门庆又来了,潘金莲却没离开。
#近挪(牵手、撩头发等)
西门庆丢筷子,然后假装捡,其实在捏潘金莲的脚。
看似无意的肌肤接触,实际是偷偷占便宜,然后马上收手。既不会被当场抓包,又能测试女生的防范意识,如果对方没有反抗,就能更近一步的接触。
#洗脑(上床)
王婆说西门庆家妻妾成群,却没一个比得上潘金莲;西门庆也旁敲侧击说潘金莲嫁给武大是委屈了,而自己条件那么好却不能有她这样的娘子。
让潘金莲觉得是在追求自由,冲破婚姻的牢笼,丝毫意识不到自己已经被骗炮。
小说中写了有子女的有五人:朱仝、朱富、徐宁、张清、花荣。
水浒传是纯属虚构的小说,非要说有后人,那也就在小说里。
比如杨志是杨家将后人,而《射雕英雄传》里杨铁心也是杨家将后人,所以,杨铁心、杨过算起来就是杨志的子孙;
而郭靖是"赛仁贵"郭盛的后人,这是《射雕》里明确提到的。
《水浒后传》中的宋安平、呼延钰、徐晟、花逢春等"四小公子";《打渔杀家》中的萧桂英;《说岳全传》中的阮良、董芳、张国祥、关铃、韩起龙、韩起凤等等,都算是小说圈里的水浒后人,反正都是虚构。
至于什么"历史上的武大郎",其实是某旅游景点编造出来的宣传噱头。(详见错漏百出的「史上真实的武大郎、潘金莲」考证)
那个去武大郎故里道歉的"施耐庵后人"——尽管学术界大部分人把施耐庵看成是《水浒传》作者,但施耐庵有无其人,哪一个是写《水浒传》的施耐庵,他是什么地方人等,目前的说法有多种,而每一种都各自有其出处和证据,同时又存在空白、不足,各界学者们还在研究、考证。
如果姓施就能替施耐庵道歉,那我分分钟代表赵官家消灭你!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