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19 17:42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妈妈绘本读后感的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主题明确:确保你的读后感主题是围绕绘本中关于妈妈的元素展开,比如母爱、成长、亲情等。
2. 结构清晰:作文应具备良好的结构,包括开头、正文和结尾。开头可以简要介绍绘本的基本信息,正文部分重点阐述你的感受和体会,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对妈妈的敬意和感激。
3. 语言表达: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绘本中的画面和情感,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你的感受。
4. 举例说明:在作文中适当引用绘本中的具体情节,如妈妈为你做的某一件事,或是绘本中的某个场景,以增强说服力。
5. 情感真挚:真挚的情感是作文的灵魂,要真诚地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你的情感。
6. 观点独特:在阐述观点时,可以结合自身经历或感悟,使作文更具个性和深度。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注意事项:
1. 开头:简要介绍绘本的基本信息,如作者、出版社、故事梗概等。
2. 正文: a. 情感表达:描述你在阅读绘本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情感,如感动、温馨、思念等。 b. 具体情节:引用绘本中的具体情节,如妈妈为你做饭、陪你玩耍、教育你等,阐述这些情节给你带来的感受。
前些天刷到一位博主在做街头挑战,随机抓人写历年的高考作文,不接受挑战给100元,接受挑战并成功则奖励1000元。初看觉得有些意思,觉得博主只是在搞噱头,吸眼球,直到工地大叔的出现。
说实话当工地大叔选择接受挑战的那一刻,我这颗小趴菜是带着一丝轻视的。但当听完工地大叔的作文后,我觉得我实在是太不知天高地厚了,以貌取人太过肤浅。同时带着一分愧疚反复拜读了大叔的文章。
借用一位书评人的话,虽然大叔的作文中没有华丽的辞藻,高超的写作技巧,写我的母亲就只写我的母亲,但是同样能打动读者的心,引得“无数人”的共鸣。
读过大叔的作文,不由得代入其中,虽然我和大叔有少说30岁的年龄差距,但是也许30年后的我会与大叔有一些相似。
我的母亲已经六十有余了,我是家中幼子,母亲大我近四十岁,也就是说我是在我母亲快要四十岁出生的,母亲总和我们讲,为了挣工分,小时候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去捡柴火,每天吃的最多的就是红薯干、窝窝头、野菜。还在上学的时候总是觉得哪里会有那么苦的日子,总以为母亲是为了让我们勤俭节约而说的谎话,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就能够体会母亲说的那么话了。
母亲自从年纪大了以后,身体也是慢慢变差了,很多年轻时过度劳累积下的病灶也慢慢的浮现出来,我的母亲也是个大忙人,每天都闲不下来,就像我家的一块菜地也不闲着一样,总会在合适的时间种上应季的蔬菜,番茄,萝卜,白菜,黄瓜,四季豆等等。
我的母亲总是一声不吭的干活,哪怕是哪里磕了碰了也只会跟我们说没事没事,不管是小伤小病,都不当回事。直到前两年胸前长了一个疙瘩,一直没跟我们讲,总想着抹点药酒就能好,当时我心里就害怕,想着可千万别是肿瘤,可是呢,天不遂人愿,怕啥来啥,去医院检查后确实是肿瘤,还是恶性的,当时得知这个消息感觉天都塌了,我家精神支柱就是我的母亲,没有母亲,怎么还有家呢?好在确诊之后不久就做了手术,手术还算成功,可惜的术后恢复没有做好,元气大伤后还是干这样那样的农活,不听劝。去年复发了,但是麻绳专挑细处断啊,国庆期间不小心把脚踝摔骨折了,去检查之后才知道是复发了,但是因为不能同时治疗骨折和肿瘤,没办法只能推迟治疗,再然后就是今年总算是去大医院做化疗,目前在慢慢好转,希望我的母亲能慢慢康复。
“坟头上的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就像我的念想一样,总也断不了。我已经当了爸爸,也已经当了爷爷,但我已经三十多年没叫过妈妈了,我想着,等哪天我扛不动水泥了,就回村里挨着那堆土躺下,没准那时候,我再叫妈妈,她就能听见了。”
——节选自工地大叔的《我的母亲》
大叔写得很真挚。让人瞬间泪目。
自己现在38岁,还没有结婚。父亲65岁,母亲62岁。时常会有某一天失去父母亲的那种恐惧。一想到总会面对那天,就会很难受。
父母都是农村人,从小在农村长大,家里条件很差。小时候,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家种庄稼务农,带我和姐姐。那时候,条件真的比较艰苦,吃炖肉都会高兴好久。虽然条件差,那时候父母亲就坚持让我和姐读初中高中读大学。我和姐学习自觉,成绩较好,也算坚持的一个动力之一吧。父母付出了很多,也改变了我和姐姐的一生。虽然和没有大富大贵,也就平凡人一个。但要知道,九几年,零几年的四川农村,能上完初中的孩子都没几个。l
我初一下学期,来到了父亲打工的新疆,从此留在了新疆上学,考大学,武汉上完大学然后再回到新疆。姐姐也因为我那时候在新疆上学,家里人都在新疆,上了新疆的大学,毕业了留在了新疆,成家在了新疆,孩子也上初中了。我们一家人对于新疆的熟悉,已然比四川老家要更熟悉得多。
记得还是在哈密上高中的时候,有天晚上我写作业到晚上1点。突然听见母亲在厨房忙活,出去一问,原来她起来看见我房间灯亮了,外面月光也很亮,她以为天快亮了,就忙着做早饭。
也记得22年疫情封城期间期间,父亲突发急症,内心真的很恐惧,很害怕失去。那种只有亲身经历,听别人讲无数次也没法感同身受的心理路程,不足以完全用文字表达。
人越长越大,就越得面对失去,面对更多的失去。奶奶很年轻的时候就走了,生下来就没奶奶,没缘分。爷爷在我幼儿园时候走了,到现在依稀还记得爷爷喂我吃面条的画面,为数不多的印象。外公在我初一的时候走了,印象里,他瘦高瘦高,很有威严。外婆现在80多,在老家镇子的养老院,和十多年前脑溢血的二姨一个房间。身体状况也是每况愈下,还好三姨在养老院做工,还能对她俩有所照顾。
这些年,身边至亲里,二姨父走了,四爸走了,舅舅走了。他们还都正当年,本该有更好的可能,可有什么办法。运也好,命也好,也没法去怨恨任何人。都是农村人,真的是苦了一辈子,在走之前都是在忙忙碌碌,最后疾病来袭,享受不到大城市城里人那么优越的医疗条件,也没有大城市人那么良好的保障,也没有大城市人那么良好的经济基础。可有什么办法呢?
作为至亲的兄弟姐妹亲戚们,条件也都一般,大家也一万两万的凑。没有更好的结局。
四爸走,我陪着父亲回了老家,舅舅走,我陪着妈妈回了老家,最近好几次回老家,都是因为要别离,要送亲人最后一程。
人生啊,越长大,快乐越来越少,恐惧与不安会越来越多。
惟愿你我,父母亲人都能更长久的陪伴。皆能如愿。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