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读书笔记卢沟桥》小技巧(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19 18:01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读书笔记卢沟桥》小技巧(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读书笔记《卢沟桥》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作文的主题,即通过阅读《卢沟桥》这本书,你想表达什么观点或情感。是想要揭示卢沟桥的历史意义,还是想表达对英勇抗敌的敬佩之情,或是反思历史教训等。
2. 理解背景:在写作之前,要对《卢沟桥》这本书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包括作者、出版时间、主要内容等。这样有助于你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为作文提供有力支撑。
3. 概括内容:在作文中,简要概括《卢沟桥》的主要内容,包括故事背景、主要人物、情节发展等。这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文章的梗概。
4. 分析观点:在作文中,分析作者在《卢沟桥》中表达的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历史背景、人物形象、情节安排、语言表达等。注意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使观点更具说服力。
5. 情感表达:在作文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表达对《卢沟桥》这本书的喜爱之情,或是对历史事件的感慨。情感真挚,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6. 结构清晰:作文要有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卢沟桥》这本书,正文部分分析观点和情感表达,结尾部分总结全文

《铭记“七七事变”》(随笔)作者:许许向上

铭记“七七事变”

(随笔)

作者:许许向上

七七事变如眼前,热血冲天卫河山。2025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爆发88周年。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是日本继“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继续和发展,也是中国全面抗击日本侵略战争的起点 。七七事变是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铭记历史,不是延续仇恨,而是自我警醒、奋强和传承:勿忘国耻、感恩先烈、捍卫和平、代代自强。随时敢粉骨,护我家国福。兵民是胜利之本,图强是安福之本,团结是万代之本。让小暑的炎热与铭记历史的赤热共同燃烧,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炎黄子孙是伟大的民族,华夏儿女是代代奋进的队伍,龙的传人是永不言败的胜利者。今朝追赶震宇寰,最是平凡映霄汉。

2025.07.01.



大使随笔 | 从卢沟桥到佩列沙茨大桥,中克民心相通之桥历久弥新

来源:人民日报国际

位于北京市西南的卢沟桥被不少西方人称为“马可·波罗桥”。有史学家考证,马可·波罗13世纪时出生于亚得里亚海的科尔丘拉岛,即今天的克罗地亚境内。马可·波罗青年时随全家到中国经商,元大都城郊华美的卢沟桥让他赞叹不已。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写道:“(永定)河上舟楫往来,帆船如织。它们运载着大批的商品。河上架有一座美丽的石桥,这也许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大石桥。”这些生动的文字为西方人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户。

我担任中国驻克罗地亚大使后,不止一次经过佩列沙茨大桥。这座由中国企业按期高质量建设的大桥长2440米,帮助克罗地亚实现了连接南北的夙愿,展现了中国速度和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堪称两国合作的典范。

连接中国和克罗地亚的,除了卢沟桥和佩列沙茨大桥,还有不断巩固的政治互信之桥。1992年5月13日,中国同克罗地亚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0年来,两国高层保持密切沟通,为中克关系发展指明方向。中克关系始终保持高水平,友好合作、互利共赢始终是双边关系发展的主旋律。两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政治互信稳固,相互支持彼此利益关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良好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两国繁荣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中克两国的互利合作之桥日益宽广。30年来,经贸合作始终是中克关系的“压舱石”。双方携手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涵、提升合作质量,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1992年,中克双边贸易额约4000万美元,2021年达到23.2亿美元,30年增长近60倍。从高端手机到小商品,中国制造受到克罗地亚消费者的普遍欢迎。中国公司投资承建的塞尼风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每年能够提供约5.3亿千瓦时清洁电力,契合了克罗地亚能源绿色转型的发展战略。同时,中克在农业、数字、创新、卫生等领域合作也稳步推进,双方优势互补,合作潜力巨大。

中克两国的民心相通之桥历久弥新。30年来,中克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加深。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两国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体现了患难见真情的友谊。2019年,中克成功举办文化和旅游主题年活动,中国赴克旅游人数超过30万人次。萨格勒布大学孔子学院深受克罗地亚人喜爱,学习汉语成为该国年轻人的新风尚。克罗地亚是体育强国,“格子军团”在中国声名远扬。北京体育大学的数百名学生和运动员曾在克学习训练,克罗地亚一些体育教练也到中国执教。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卢沟桥和佩列沙茨大桥将中克两国的历史与现实连接在一起。中克建交30年的经验表明,虽然两国相距千山万水,但只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搭建更多互信合作友谊之桥,就能跨越山海之远,走出互利共赢之路。

(作者为中国驻克罗地亚大使,责编:杨一、王海林)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