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19 18:31
写作核心提示:
《萧萧》读书笔记作文注意事项:
1. 理解作品主题: - 在写作之前,首先要确保自己对《萧萧》这部作品的主题有深刻的理解。这包括作品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社会背景的反映。
2. 分析人物形象: - 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他们在故事中的成长和变化。注意不要只描述表面现象,要挖掘人物背后的深层原因。
3. 注意情节结构: - 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注意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和逻辑性,以及作者如何通过情节来推动故事发展。
4. 研究社会背景: - 结合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探讨小说中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社会意义。
5. 写作结构安排: - 在写作读书笔记时,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安排。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 -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作品的基本情况,如作者、作品背景等,并点明自己的观点或写作目的。 - 主体部分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按照人物、情节、主题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 结论部分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并简要评价作品的价值。
6. 引用与论证: - 在分析过程中,要适当引用作品中的具体
氟 fluorine
化学元素,元素符号F,原子序数序数9,原子量18.9984032,属周期系ⅦA(或17族),卤素。
1.简史
1886年,法国化学家H.穆瓦桑将氟化钾溶解在无水氢氟酸中进行电解,制得单质氟。元素英文名来源于其主要矿物萤石()的英文名fluorite。
因为氟的制备非常困难,所以氟的研究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真正开始,氟化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才发展起来。
2.存在
自然界不存在游离状态的氟。氟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72%,重要的矿物有萤石、冰晶石()、氟磷酸钙()。自然界中只存在一种氟的同位素,即氟-19。
3.性质
常温下,氟为淡黄色气体,有刺激性臭味;熔点-219.66℃,沸点-188.11℃,密度1.695克/升(15℃)。
氟原子的电子组态为。在氟的化合物中,氟总是呈-1氧化态,与氟结合的其他元素则是正氧化态,而且常常呈最高的氧化态。氟离子体积小,容易与许多正离子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例如氟硅酸盐()、氟铝酸盐()、氟铁酸盐()。
氟是电负性最高的元素,氟分子的解离能小,氟和其他元素的结合能大,因此氟的反应能力很强。
氟的化学性质最活泼,除氦,氖、氩外,氟能同所有的元素化合,生成相应的氟化物。氟甚至可以和稀有气体氪、氙、氡发生反应,生成、、和等。在低温下,单质氟能与溴、碘、硫、磷、砷、碳、硅剧烈反应。
氟还能与水、氨以及许多有机化合物反应。氟与水反应时,水被氟氧化,生成氧、臭氧、过氧化氢和过氟化氧等。
氟能从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中置换出氯、溴、碘,也能把溴酸盐氧化为高溴酸盐。
氟与烃类发生难以控制的快速反应,常用惰性气体或氮气稀释氟以控制这类反应。氢被氟取代可形成含氟烃和氟化氢。
4.制法
通常用电解无水氟化氢-氟化钾体系制备。也常用等氟化物分解制备少量氟。单质氟以压缩气态或以液态(用液氮冷却)储存在镍合金的容器中。
5.应用
单质氟主要用作氟化剂,以制取各种有用的氟化物;制备制氯氟烃(CFC)类化合物;在原子能工业中,利用和扩散速度的不同来分离同位素铀-235和铀-238;制备高稳定性的聚四氟乙烯工程塑料;能作火箭燃料的添加剂,使其燃烧时放出的能量更高;单质氟与液体氧或活性氟化物混合使用,有很多的工程上的优点。
6.安全
单质氟具有刺激性,能强烈刺激眼、鼻、口腔、气管等的黏膜。若吸入较多,则会严重中毒,甚至死亡。因此,在制备和使用时需佩戴安全眼罩、防毒面具和长臂手套。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第7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
喜欢《红楼梦》的人,必有游历大观园的雅兴,即便知道那只不过是曹雪芹笔下的太虚幻境;钟情于李白诗歌的人,必有身临天姥山的强烈愿望,即便知道那只不过是谪仙人的一丝残梦;而对于迷恋《纳兰词》的我,多么想漫步于词人用文字搭建的渌水亭边,沐浴在那漫天感伤的词“雨”,闭上眼睛,用心灵去感受那如落花般凄美的词章。
初见纳兰容若之名,乃是在梁羽生先生的《七剑下天山》,小说中的纳兰容若是位“手摇纨扇,儒冠素服,飘飘若仙,玉树临风”带有忧郁情怀的少年公子。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纳兰容若虽然是开在明珠相府的“人间富贵花”,为什么却愿做一片“冷处偏佳,别有根芽”、随风漂泊的雪花呢?纳兰容若早期接受的儒学思想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是其心灵苦闷的根源,而当侍卫的扈从生涯却煎熬着他的心灵,父子间的志向不同,更是让他苦上加苦。再加上他自幼身患寒疾,这种病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这样他的性格中就平添了几分多愁善感。
泡上一壶“岩骨茶香”的东水山茶,燃起一炉檀香,我手中捧着一卷《饮水词》。袅袅升腾的香烟中,仿佛有一位高贵而眉宇间略带忧郁的风度翩翩才子向我走来,他一遍又一遍地吟诵着“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声音幽怨,如泣如诉,充满了无奈与叹惜之情。
无独有偶,同为纳兰容若悼亡词的代表作《金缕曲》,一字一咽,血泪交溢,语痴入骨。不仅极哀怨之致,也显示了词人的情真意切,以上两首词可以直追苏东坡的《江城子·记梦》。
自是天上痴情种,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容若一生为情所困,终身未能畅心如意。他一生中有过婚恋的女人共有五位:一棵开在深宫的紫色丁香——初恋情人表妹“谢娘”;一株灿烂而短暂的合欢花——元配夫人卢氏;两把秋天的扇子——官氏与颜氏;江南盛开的空谷幽兰——红颜知己沈婉。五位女子,在他的词中或喜或悲,若痴若醉,若即若。叹也好,泪也罢,都无非是一个“爱”字在作怪。
如果说李煜的词就像国画中简练放纵的写意笔法,只寥寥几笔便形神兼备。那么纳兰词便如精勾细描的工笔画,一丝不苟,曲尽其妙。我爱苏轼词的豪迈旷达;爱晏几道词的浓挚深婉;但我更爱纳兰词,因为它集豪放与婉约于一身,刚柔并济,形神兼备。与晏几道的《小山词》相比,《纳兰词》的内容则更加丰富,既有婉丽清凄的爱情词,缠绵悱恻的悼亡词,又有雄浑苍凉的边塞词和寄托深远的咏物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容若的348首词中,我最喜欢的是这首《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而“人生若只如初见”又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虽然是整首词里最平淡的一句,但它却又是感情最强烈的一句。这一句让我有“返朴归真”的感觉,又似佛家所说的“刹那便是永恒”意境。邂逅意中人的惬意,如诗似梦,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佳人的一颦一蹙,一言一笑,犹如吹面而来的杨柳风,沐浴爱河的清波。心中那只不安份的小梅花鹿,似一团慢慢升腾的火焰,燃起了那无边无际的憧憬。初识是一种美好的时光,然而相处久了就会产生矛盾,当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时,什么“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什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什么举案齐眉,只不过是空话一句。初见惊艳,再见依然,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当爱情渐行渐远,蓦然回首,人面已经不知何处去了,只留下红泪轻浥的桃花。爱情也好,友情也罢,如果能保持始终如一,生死不渝,那该多美好啊!
同为清初三大词人,陈维崧提倡“豪放”,朱彝尊追求“清雅”,而纳兰容若却独创“主情”的独特艺术观念。纳兰词的最大魅力在于“感情真率”,《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上片写塞外行军的奇特风景,下片抒发刻骨的思乡之情,酣畅淋漓,不假雕饰,浑然天成。《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作为纳兰词中经典当中的经典,更是集中体现了纳兰词的四个特点:真情、自然、追忆和伤心。
茶已淡,香将尽,而纳兰容若你的影子在我脑海中竟挥之不去: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的无奈,“我是人间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的惆怅,“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的哀怨。读着这些凄美的词,让我感动,心痛,不忍卒读。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不知何时,我已“泪湿春衫袖”。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