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挑选《读书笔记 禁毒》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0 01:15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撰写禁毒读书笔记时应注意的事项
在撰写关于禁毒的读书笔记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确保内容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同时符合正确的价值观和宣传导向:
1. "主题明确":
- 确保读书笔记的主题是围绕禁毒这一核心展开,避免偏离主题,确保每一部分内容都与禁毒有关。
2. "内容充实":
- 在笔记中详细记录书籍中的关键信息,包括禁毒的历史背景、毒品的种类、毒品的危害、禁毒的法律政策以及成功案例等。
- 结合自身理解和现实情况,对书中内容进行拓展和深化。
3. "观点正确":
- 强调禁毒的重要性,传播正能量,反对任何形式的毒品使用和毒品交易。
- 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
4. "逻辑清晰":
- 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笔记内容,如按时间顺序、按重要性排序等。
- 确保段落之间过渡自然,条理清晰,便于读者理解。
5. "引用规范":
- 对于书中引用的数据、案例、观点等,要注明出处,尊重原作者的知识产权。
- 使用规范的引用格式,如脚注、尾注或参考文献。
6. "情感真挚":
- 在笔记中表达对禁毒工作的支持和敬意,对毒品受害者的同情和关爱。
- 通过真挚的情感感染读者,引起
禁毒笔记——温暖
庆阳市公安局西峰分局南街派出所 朱立鹏温暖两个字,读起来便让唇齿间暖意盎然,温热恰好,甜淡适宜。人生于世,有谁不渴望温暖?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让人内心无论在哪个季节,都可以繁花似锦,暖意氤氲。你不是太阳,但可以发出比太阳更温暖的光芒。我们是有温度的禁毒人,在吸毒人员帮教管理的路上温暖前行,捧一颗心来,让吸毒人员感觉到世界的温暖,重拾希望。“谢谢你,我儿子因为吸毒都没亲戚上门了,你还带这么多东西来看望我们,我一定会把儿子管教好的……”2020年元旦,我们禁毒民警第一次走访慰问吸毒人员李某家属时,其母亲张阿姨激动地说。
民警在工作中了解到,2004年,年仅26岁的李某受人引诱染上毒品,被强制隔离戒毒。后在转入社区康复期间,又开始复吸,为了购买毒品,李某变卖家中财物,向亲友多方借贷。李某妻子多次劝阻无效后于2012年选择离婚,老父亲也因李某屡教不改而积郁成疾、郁郁而终。年老多病的母亲张阿姨与李某19岁的女儿租住在简陋的出租房,全家依靠国家最低生活保障维持生活。2020年,李某社区康复结束后,生活消沉,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和社会闲散人员勾肩搭背,有重新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险。“扶贫先扶志,帮教重帮心。”记得刚开始接触禁毒工作时,教导员曾对我们说过——只要付出真诚、踏实、责任,就能做好禁毒工作。此后两年多来,我和同事本着“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的帮教宗旨,像结了亲一样,成为李某家的常客。2020年5月,经我和同事多方努力协调,积极安置李某在一家货运公司就业,有了每月5000元的收入,李某开始有生活的目标,树立起了重新回归社会的信心。后李某因工作性质需要经常外出,有一段时间因疫情长期无法回家,为使李某安心工作,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我和同事多次前往李某家中走访慰问,以聊天、拉家常的方式,了解李某家人生活、就业等家庭情况,耐心听取和记录他们的实际困难和意见,送上大米、洗涤剂等生活用品,帮助其母亲整理家务、打扫卫生,并积极宣传禁毒知识,指导家属以正确的方式开展帮助和教导,帮助其戒断毒瘾,树立信心,融入正常生活。2021年5月份,全民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进入关键时刻,有一天接到社区工作人员韩大姐的电话,声称李某的母亲未接种新冠疫苗,电话关机。听到这个消息,我立即与韩大姐一起赶到李某家中,听到敲门声的张阿姨伴随着呻吟声给我们开了门,原来张阿姨近期风湿病痛厉害,一直没有缴纳电话费,更无法接种疫苗。针对老年人无智能手机,行动不便的特殊情况,我驾车和韩大姐一起帮助张阿姨在卫生服务中心接种了新冠疫苗,进行核酸检测。10月份,疫情形势再次严重,我们禁毒民警再次前往李某家中,送去了消毒液、酒精、口罩等防疫用品,询问其近期家庭医疗、就业等生活情况。考虑到张阿姨一人独居生活,年老多病,身边无人照顾,2022年1月,我积极联系就业服务局,帮助李某女儿在本地医院就业,既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也可以就近照顾张阿姨。
温暖的光芒散射出去,也会有光折射回来。2022年3月,李某家属将一面写有“真心为民办事,倾心为民解忧”的锦旗送到西峰公安分局南街派出所,对我们禁毒民警多年来对其家庭的关心和帮助表示感谢。我们禁毒民警的工作能被帮教对象及家属肯定,我备受鼓舞,而对李某的帮教经历,仅仅是我7年来禁毒帮教的110余名吸毒人员的一个缩影。吸毒人员是害人者,是受害者,也是我的病人。只要我们禁毒民警坚持以诚待人,用心感化,让吸毒人员感受到这个世界是温暖的,才能重新回归社会。努力做一束光,点亮自己,照亮他人,温暖他人。
无毒家园,从身边开始——第一师甘泉派出所的禁毒笔记
毒品是社会的毒瘤,危害个人健康、破坏家庭幸福、侵蚀社会安宁。禁毒工作不仅需要法律的铁腕,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让我们跟随兵团第一师金银川垦区公安局甘泉派出所民警辅警的脚步,看他们如何贴近职工群众生活,将禁毒的种子播撒在社区的每个角落,筑牢全民防毒的安全防线。“咚咚咚”,清晨的阳光洒在社区楼道里,民警小刘敲响了张阿姨家的门。递上禁毒宣传手册后,小刘指着图片问道:“阿姨,您认识这种植物吗?”“是大麻!上周你们同志刚讲过。”张阿姨肯定地。
长期以来,民警们在走访中加入禁毒宣传,用拉家常的方式,向职工群众讲解毒品危害。从传统毒品到伪装成“跳跳糖”“奶茶”的新型毒品,民警会在走访宣传中耐心解答职工群众问到的每一个问题。“原来毒品离我们这么近!”“这些东西竟可能藏在日常食品里,我得提醒身边人提高警惕了。”随着走访宣传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也加入到了全民禁毒的队伍中。
每逢巴扎日,总能看到“警察小店”前围满群众。警蓝招牌下,摆放着最新的禁毒宣传资料。听完民警的讲解,一位大叔主动上前交流:“这东西害人不浅,我拿些单子回去,给我周围的人都宣传宣传!”民警辅警穿梭在巴扎的人群中,俯身与商贩、顾客交谈。“娱乐场所要特别注意这个东西!”“陌生人给的饮品可不能接!”……实用的防毒知识在热闹的巴扎上传开,警民笑着交流的画面交融成一道独特的平安风景。“新型毒品是藏在我们身边的看不见的‘从校园走到学校周边,民警辅警抓住机会就会和孩子们用图片交流如何识毒,还教会他们如何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举报毒品线索,避免毒品侵害到身边之人。连日来,孩子们稚嫩而坚定的声音总在
民警耳边回响:“要做健康向上的好少年!拒绝毒品入校园!”
“原来这是毒品!不然我都以为是野草!”田间职工群众恍然答道。在地头,民警辅警把标有举报渠道的宣传单页放进职工群众下地带吃喝的手袋、提兜中,供他们歇息时翻看,真正从细处发力,在田间筑起防毒安全网。禁毒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也是一场需要全民参与的保卫战。从社区到校园,从田间到集市,一师公安民警辅警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真情传递信念,为"天下无毒"的愿景添砖加瓦。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构筑识毒、防毒、拒毒的铜墙铁壁,让健康生活的阳光照耀每一个家庭,让无毒社会的花朵绽放在每一寸土地。
审核:潘明春签发:王 琴微信ID:XJBT-POLICE兵团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