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怎么写《立春读书笔记》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0 05:01

怎么写《立春读书笔记》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立春读书笔记作文是一种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作业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在撰写立春读书笔记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确定主题:首先,要明确立春读书笔记作文的主题,即所选书籍的核心内容和主旨。主题可以是书籍的整体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2. 理解内容:在动笔之前,要仔细阅读所选书籍,全面理解其内容。包括了解故事背景、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为作文提供丰富素材。
3. 突出重点:在作文中,要突出书籍的重点内容。例如,可以着重描述书中某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某个情节的转折点、某个主题的阐述等。
4. 结合自身:在读书笔记中,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和感悟,对书籍中的内容进行评析。这样可以使作文更具个性化和深度。
5. 结构清晰:作文要有明确的结构,包括开头、正文和结尾。开头要简洁明了,引出主题;正文部分可以分段论述,每段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结尾要总结全文,呼应主题。
6. 语言表达:在作文中,要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使文章更具可读性。注意以下几点: a. 选用恰当的词汇,避免口语化、生僻词; b. 注意句子结构,使文章富有节奏

立春节气,赏析杜甫的​《立春》

立春(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译文

立春日春盘里装满了细嫩的初生蔬菜;忽然回忆起在西安洛阳两京的光景正是寒梅绽放的时节。

两京高门大户把青丝韭黄盛在白玉盘里,经纤细女子的手互相馈送。

流落他乡,巫峡长江又如何能够入得我的眼;我这杜陵远客,因战乱不能归乡,不由得悲从中来。

今生尚不知安身之处在何处?叫儿子为我找来纸张题写了这首诗。

注释

1.春盘:古代风俗,立春日以韭黄、果品、饼饵等簇盘为食,或馈赠亲友,称春盘。帝王亦于立春前一天,以春盘并酒赐近臣。

2.两京:指唐代的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

3.高门:高大的门,旧时指显贵的人家。

4.行白玉:行,赐予。古代立春前皇帝会向大臣赐春盘。

5.纤手,意思是指女子柔细的手。

6.青丝:借指初生的韭菜。

7.巫峡:巫峡自巫山县城东大宁河起,至巴东县官渡口止,全长46公里,有大峡之称。

8.那:通“挪”,移动。

9.杜陵: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 杜陵。杜甫因祖上曾居于此地,为官长安时,也客居于此,故自称杜陵野老,杜陵客。

10.归定:停当;完毕。

赏析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立春诗。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

此时的诗人,由于战乱,不得归家,正客寓夔江。杜甫通过回忆在两京立春日度过的情景,对比当下客寓他乡,“漂泊西南天地间”的愁苦,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眷恋和对故乡的思念。

首联,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是说,立春日春盘里装满了细嫩的初生蔬菜;忽然回忆起在西安洛阳两京的光景正是寒梅绽放的时节。此联交代了写作的时间:立春日。并由立春日的“春盘”,忽然想起往年长安、洛阳立春时节的美好情景。这就为乡愁的深入,营造了氛围。

颔联,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是说,两京高门大户把青丝韭黄盛在白玉盘里,经纤细女子的手互相馈送。此联写出昔日京城庆祝立春的情景,与眼前寄寓他乡的萧条冷落形成了强烈对比。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评价道:忆两京,全从春盘生菜触起。故三、四句述两京之盛,只用盘菜形容,不须别作铺张,而太平气象如见。杜甫写太平气象,一为怀念,二为对憧憬,希望再逢明君,重回开元盛世。

颈联,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是说,流落他乡,巫峡长江又如何能够入得我的眼;我这杜陵远客,因战乱不能归乡,不由得悲从中来。此联,诗人又从回忆里出来,面对眼前巫峡和滚滚的寒江,不禁悲从心来。“杜陵远客不胜悲”,这一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一切情绪都笼罩在这“悲”字中。

尾联,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是说,今生尚不知安身之处在何处?叫儿子为我找来纸张题写了这首诗。“此身未知归定处”一句,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悲苦处境,与上句“不胜悲”形成了很好的对应关系。

纵览全诗,不难看出立春日杜甫的愁肠百结,他忧国忧民,希望祖国重回盛日,希望没有战乱,自己也能回到自己的家。但这些都如寒江一样,一去不复还了。

幸好,我们生在新时代,生在和平年代,在国际疫情肆虐时,可以在平安的新年里,度过一个美好温馨的新年。

新年到来之际,在这里祝愿大家平安幸福,心想事成!

作者:严勇,文学硕士。中宣部学习平台“每日鉴赏”专栏作家。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学员。已出版文史集《泰州史话:运盐河边的城市》,散文集《读书旅行》、随笔集《风韵泰州》。发表文章五百余篇。现为报社编辑。

《乡居生活笔记》之立春

2月3日,正月初五,立春。万物苏萌山水醒。

家里的水仙花开了。满屋清香。

新春佳节,除了贴对联、贴福字、挂灯笼,岁朝清供也是必不可少的。古人的岁朝清供,品类繁多,有文玩、奇石,有书画、盆景,有佛手、灵芝,有松枝、竹枝、梅枝,都是些清雅物件。这一习俗延续到现在,案头清供以时令鲜花为主了,譬如蜡梅、水仙、金橘、天竹果、蝴蝶兰等等,少了些风雅情趣,却也多了些喜庆年味。

每年冬至前后,我都会种上几株水仙,这一习惯保持了二十多年。水仙是极好侍弄的,种球雕琢整形后,置于精美的盆钵,以清水滋养,以阳光慰藉,四十天左右,沁人的芬芳便会在你不经意间降临。而这时恰逢春节,玉叶金蕊,丽质幽香,将陋室装点得亮丽生辉。

除了水仙,家里还供了一串天竹果。年前在村子里散步,被墙角几丛红艳如霞的植株所吸引。那是南天竹。株形优美,枝条纤细,枝头缀满红艳艳、沉甸甸的果实,像玛瑙一般晶莹剔透、饱满圆润。心中不由大喜,连枝带叶剪了一串,回家稍作修整,插进了绿釉胆瓶。冬季百花凋残,屋子里供上这几样艳丽的花木,平添了几分喜气。

村子里年味甚浓。广场周边的大树牵上绳索,挂满了大红灯笼,家家户户贴着对联和福字,有几家还按老习俗,贴上尉迟恭和秦琼的画像。小孩们衣着鲜艳,在广场上嬉闹,几个半大小子喜欢恶作剧,时不时地点燃几只鞭炮,专往人多处扔,看女孩子尖叫着惊起,便得意地哈哈大笑。

阳光正好,隔壁几家在门口支起小桌,玩起“斗地主”。三四人端坐,五六人围观,出牌的慢条斯理,轻言细语,观战的却在一旁大呼小叫。输赢不大,一元的硬币叠成一摞,五元十元的纸币陈列在前,输的不燥,赢的不喜,一派市井乡野自得其乐的朴拙。

这样清闲的日子并不多,过不了几天,他们就要下地的下地,返城的返城,一天接一天地忙碌起来了。

有几户开始做午饭了,鱼肉的香味传出老远。烧的是柴火灶,炊烟里有草木的气息。

村里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打火灶、燃气罐,但不少人家在后院加盖了小厨房,砌了柴火灶,逢年过节的,煨个汤、卤个菜,也就派上了用场。昨天村主任家请春客,鸡汤就是柴火灶煨的,味道的确鲜美得多。

村主任姓刘,85后,为人敦厚、实诚,平日里与我交往甚多,时不时送我些育好的菜苗,还有自家种的莲藕、虾塘里摸上来的鳝鱼。来而不往非礼也,家里多出的水果、糕点什么的,我也时常送他一些,初三那天,还特意拎了两瓶酒给他拜年。隔天他便邀我和妻子到家里吃饭。陪客是曹师傅两口子,与他年龄相仿,两家人一向走得很近,是村子里为数不多的几个青壮年。曹师傅是开小货车的,大嗓门,性格开朗。媳妇是江夏本地人,在附近的厂子里打工,长得挺俊俏。我打趣说,曹师傅你蛮有本事的,怎么追到的?他不无得意地说,是她追的我。一桌人都笑了,包括他媳妇。这话我信,曹师傅身材修长挺拔,五官棱角分明,偏偏有一对微微卷翘的长睫毛,刚毅中带了点俊秀,妥妥的帅哥一枚。又说起村里略有些痴呆的女子,年轻时追他的趣事,一桌人笑得更是开心。

今天我家也请春客,妻子早早备好菜肴,只等佳客上门了。闲来无事,我俩在前院燃起炭盆,烤上几只红薯。“烤”字其实并不准确,如果架在明火上炙烤,红薯外皮焦黑,里面却还是生硬的。得用细火余温慢煨,时不时地翻动,才会变得外焦内软,溢出金黄色的糖汁。现代生活追求高效、便捷和洁净,但终究落于下乘,真正值得玩味的物什,都得有足够的闲心、耐心和精心。

想起在一位好友家品茶的经历。朋友深谙茶道,是正儿八经拜过师学过艺的。她家里有一整套的茶道器具:古朴小巧的风炉、铸铁水壶、建盏,橄榄炭、装炭的篾篓,夹炭的火筷,竹枝做的茶拨……青篾扇在炉口缓缓扇动,炭火燃烧的香味扩散开来。差不多半个时辰,水终于咕噜咕噜开了,水汽将壶盖轻轻掀起又落下,屋子里响起细小清脆的咔嗒声和气鸣声。一壶茶泡开,用上了金木水火土风六种元素,仪式感十足。茶是陈年老白茶或老熟普,经文火慢煮,清香四溢。品一口,浑身通透空灵。

我爱饮茶,茶道却是学不来的,归根结底,缺了几分静气。今日得闲,也尝试着用铁壶煮了几片普洱,但没有风炉,也没有橄榄炭,用电磁炉作了替代。不一会儿,茶开了,红薯也变松软了,各种香味交织在一起。柴炭的香味,烤红薯的香味,水仙花的香味,普洱茶的香味,扑面而来的人间烟火气。

午后,客人们陆陆续续地到了。几个武汉的朋友,嫌城里没个过年的氛围,特意买了烟花爆竹,跑到乡下来过节。寒暄过后,几个牌瘾大的,迫不及待地凑了一桌扑克,另一拨人到地里摘菜,不一会儿就拎回几大兜,有苏州青、茼蒿、洪山菜薹,厨房里用上一些,剩下的分拣成几份,让客人们返程时带上。

日头落下,妻子张罗着开席了。席间笑语纵横作,杯觞络绎飞,沉寂已久的屋子,难得的热闹了一回。

酒足饭饱,喝喝茶,扯扯闲篇,天也就完全黑下来了。一伙人兴致勃勃地出门,到广场上燃放烟花。都是大型礼花,后备箱装得满满当当。几名男士排兵布阵,将它们分散安放在广场空地。我率先点燃了一只,只听一声尖啸,金红色火球冲上夜空,在云端炸成万千流星。紧接着,所有烟花相继燃起,呼啸声、爆炸声此起彼伏。村里人都被吸引过来了,广场四周挤满黑压压的人群,母亲护着孩子的耳朵,情侣们相互依偎,老人们也远远地朝这边张望。每个人都仰起脖子,看着一条条光带刺向天幕,然后突然炸裂,化作七彩光影,犹如浴火重生的凤凰抖落翎羽,又散作满天星雨。孩子们在尖叫、欢呼,大人们发出惊叹,焰火点燃了夜空,也映亮了一张张笑脸。看着这些笑脸,我满心欢喜。这场视觉盛宴,是对村民们辛劳一年的犒劳,也算是一个寄居者诚挚的答谢。


广场上升腾起白烟,空气中弥漫着火药的气味。夜空中无数朵鲜花绚丽绽放,又缓缓凋落。

欢乐时光总是短暂的。不久,烟花散尽,热闹不再。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