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手把手教你写《冒险小虎队的读后感》,(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0 06:11

手把手教你写《冒险小虎队的读后感》,(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冒险小虎队》的读后感作文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理解故事内容": - 确保自己对《冒险小虎队》的故事情节有深入的理解,包括主要角色、故事背景、情节发展等。
2. "明确写作目的": - 写作之前,明确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表达你对这本书的喜爱、学习故事中的品质,还是对某些情节的反思。
3. "组织文章结构": - 确保文章有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 - 引言部分可以简要介绍《冒险小虎队》的基本信息,引起读者的兴趣。 - 主体部分详细阐述你的感受、想法,可以分点讨论。 - 结论部分总结全文,重申你的主要观点。
4. "表达个人感受": - 结合个人经历,表达阅读后的真实感受。 - 举例说明故事中哪些情节或角色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5. "深入分析": - 分析故事中的主题,如勇气、友谊、责任等。 - 探讨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如何影响你的价值观。
6. "适当引用": - 引用书中的具体语句或情节来支持你的观点,但要注意不要过度引用,以免影响文章的流畅性。
7. "语言表达": - 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

三字经读后感精选12篇

  三字经读后感1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礼貌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经典的语句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不论是在道德品质、文化修养上都会受益匪浅。虽然,在这本书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不足之处,不正是要我们这些具有开放性思想的中国人去改变、探索吗?每看一篇,我都会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

  嬴政,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在许多人心中他同时也是个暴君。可我觉得他只可是是一个顺应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生活逻辑的人物。他为了统一中国,加强训练精兵。虽然,每一个训练,对于士兵来说都是一次生死抉择,但这么残酷的训练却为日后统一中国做了奠基。统一中国后,他虽然残暴,但从此国泰民安。我们此刻身处这个完美的社会主义,不是要感激秦始皇吗?

  时光流逝,有些东西会被遗忘,但有些东西却被传承下来,《三字经》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保留了下来。她是中国古代礼貌中的精华,也为中国古代礼貌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三字经》这坛窖藏千年的美酒,愈久弥香,在新时代的今日,教化人心,必将永远地散发出醉人的芳香。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本好书就是一个良师益友”,让我们静下心来,捧起书,在淡淡的的墨香中与哲人会面,与良友交谈,增识长慧,开悟人生。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爱书,读书吧!

  三字经读后感2

  《三字经》是我小的时候爸爸送给我的礼物。那时候我读这本书只是觉得那些句子琅琅上口,非常好记。当我成为一名小学生后再重新读《三字经》时,发现书中藏着很多道理和奥秘。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短短的十二个字告诉我一个道理:人在出生后本性都是善良的,只是因为后来处于不同的环境、受到不同的教育才会出现差异,有了好与坏、善与恶的区别。“孟母三迁”是为了给孟子寻找一个好的环境、让他接受正确的影响,使孟子最终成了一名伟大的人。我们也应该和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向他们学习,让自己成为一名品行端正的人。

  我读这本书学到的另一个道理是:一个人从小就要努力学习。“玉不琢、不成器”,人也一样,如果不学习,不懂得知识和道理,就不能成为有用的人。古人读书时可以做到头悬梁、锥刺骨,今天我们虽然不用采取那样的做法,但是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刻苦精神。苏洵二十七岁才开始发愤读书,他后悔自己用功太迟,这是古人给我们的训诫。“幼不学、老何为”,我应该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有所作为。

  《三字经》还教会我要孝敬父母,尊老爱幼。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们现在都有优越的生活条件,但这都是爸爸、妈妈每天辛苦工作为我们创造出来的,因此我们应该多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下班回家后可以多一些休息的时间。

  《三字经》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需要我去学习。今后,我要用这本书中的道理来鞭策自己,在人生中走正确的路,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

  三字经读后感3

  寒假期间,我重新读了《三字经》这本书。爸爸说,《三字经》是我国的文化经典和精髓,阅读它可以学习古文化,增长知识,增加涵养,从中汲取智慧。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经》只用三个字,就让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书中的每个故事、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这是我阅读《三字经》里的几句话。这几句讲的非常好,它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过错。老师如果教书不严厉,那是老师的懒惰。小时候不学习,将来长大想学也不行了。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长大后回报自己的父母与老师。

  特别是读到:“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时。”我真的很感动,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顺父亲,夏天为父亲摇扇子,冬天给父亲暖被子。而现在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自以为是。所以我们更要好好学习黄香的高尚品德,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

  《三字经》不但是一本书,还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我们要向这些优秀的古人学习,

  学习他们克服困难、勤奋学习的精神,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字经读后感4

  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开始教我读《三字经》,但那时我仅仅是作为口头禅,背背而已,不能深刻了解其中的含义,而且也只会其中的几句。真正开始读《三字经》还是到了三年级上半学期,老师把它作为一项作业布置下来。当时心里真的觉得老师太可恶,把这种无用的东西当作业,又深奥又难背。

  于是乎,每一天读几句《三字经》就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每一天早晨,巷子里总能听到我朗朗的读书声。爸爸对《三字经》十分崇拜,他教我背诵的方法也很管用。渐渐地我喜欢上了《三字经》。因为它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熟读三字经,便知天下事”。其中一个个小故事,便成为我成长过程中的指路明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三迁》的故事让我对父母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多了些感恩的心;“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黄香温席扇蚊》的故事让我明白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让梨》的故事使我懂得谦虚才能使人伟大;“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悬梁刺股》的故事又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深知不付出艰辛的劳动,永远不可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三字经》,你就像一位的老师,感谢你让我看到了自我的不足。你就像一盏明灯,成为我人生的导师。我将把中华传统的美德中华传承、延续下去。同时期望我们所有的小朋友,能够在《三字经》的指引下,天天进步,健康成长。

  三字经读后感5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叫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三字经》通俗易懂,是自宋朝以来历代对儿童的启蒙读物,一直广为流传。

  这本书里讲了许多经典的历史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早年丧父,家境十分贫寒,只能住在破房子里,居住的房子正好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学着哭丧,孟母很着急,就搬家到了市集。但旁边有个肉铺,小孟子又学着剁肉,孟母更着急了,就又搬家到了学校附近,这次他受到了学习氛围的熏染,变得彬彬有礼。这让我知道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另一个给我印象很深的故事是:黄香温习。东汉时有一个叫黄香的人,他母亲早故,和父亲相依为命,家里很穷。夏天,由于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的缘故,晚上的温度很高,他担心父亲睡不着,就把枕头扇凉快了;寒冬腊月,天寒地冻,他就先睡下,温暖了枕头和席子,让父亲能够安寝。这个故事让我感悟到做小辈的应该对长辈孝顺,并努力付诸于实践当中。

  三字经还讲了从伏羲到元朝的历史间发生的很多故事,我非常喜欢,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发人深思,建议小朋友都来读一读这本书哦。你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

  好书伴我成长,看了钱文忠解读《三字经》,让我懂得了许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真是开卷有益呀!

  三字经读后感6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提起这《三字经》的学习,还得从上幼儿园开始,偶尔会依依呀呀的跟老师读几句完全不懂的《三字经》,上一年级才算正式的吟诵了经典,那时经过半个学期的诵读,在学习之余,我随同学们把《三字经》背的熟熟的,背得多了,对内容也就懵懵懂懂。可对它的理解还是从生后中的小事中有所感悟。

  记得那次在姥姥家,妈妈把洗好的的水果分给我们三个孩子,妈妈是最后一个分给我的,而且特别小。我有些不高兴了,就对妈妈说不想吃。妈妈一眼就看出我的心思,她把我拉过身边来,耐心地说:“儿子,《三字经》咱们白学了,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说的是什么意思来的?难道你忘了?”我摇摇头说:“没有忘,可是……”。妈妈拉过我的手,轻轻说:“儿子,如果你来分你要怎么分?”我语塞了,也脸红了,是啊,经典学了怎么不用啊?于是,我低下头轻轻说:“小的留给自己。”妈妈拍拍我的头,高兴的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从那以后,我懂得了谦让。

  通过诵读《三字经》让我学到了很多道理。“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告诉我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慢慢来。“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使我明白人小的时候不学习,长大了就什么都不会,有什么用呢?从而激励我珍惜每分每秒的时间来刻苦的好好学习!“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实礼仪。”让我懂得我们从小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三字经》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伴随着我成长,它是我成长的好朋友。

  三字经读后感7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刚出生时,光着身子,不会说话,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力,只能任人“摆布”,吃喝拉撒自己都说了不算,还能做什么“恶事”?虽然每个人家庭情况不尽相同,是否是良好基因也不得而知,但是大家的基本情况是差不多的,都是7、8斤肉,都是家里的“香饽饽”,看着如此可爱的婴儿,谁能觉得这是令人厌恶的事情呢?因此,我们认为最初人性都是善良的,都是纯洁的。后来,随着成长环境千差万别,有人含着“金钥匙”出生,从一开始就好吃好喝,没有经历人事冷暖,而有人从小就历经磨难,能长大成人都不容易,加之受教育程度不同,没有改变自己人生道路的机会,势必会造成性格、思想、格局方面的差异。最终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让“观众”产生好与坏的感觉和区别。

  其实,仔细想想,没有选择是一件挺可悲的事情。是否想来到人世间自己说了不算,同样更没有选择家庭出生的权利;小时候需要父母照顾,吃穿是现成的,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欢;后来懂事了,知道自己喜欢吃什么,玩什么了,也不是完全自由;再后来上学,即使到大学毕业,能有多少人是自己选择的工作,多少人知道自己真正喜欢哪个行业?只有经历了才知道吧,再后来结婚、成家,不知不觉年纪大了,等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的时候,发现需要承担的责任更多了,需要考虑的方面也多了,还有勇气去选择吗?

  一开始,每个人都一样,都是善良的,为什么后来会有善恶之分?谁又能定义善?恶?一直随波逐流是“善”吗?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是“恶”吗?

  三字经读后感8

  今年上五年级的我,读过很多书,有《父与子》这样幽默好玩的;也有《冒险小虎队》这样推理,让人思考的;更有启迪人生,让我懂得做人道理的,今天我写的就是让我懂得做人道理的“千古第一奇书”——《三字经》

  《三字经》相传为宋人王应麟所做,从南宋起就被广泛用作蒙学教材,直到明末清初。它包含了广博的内容,即讲教与学,又讲礼仪规范。它是我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本书。全书一共380句,结构严谨,文字简练,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读完《三字经》,真的能够感觉它开启了人们的智慧,能够深入到一个人心灵的最深处,能培养一个人的优雅的性情和敦厚的性格。所以《三字经》是千古第一奇书”非常恰当。

  《三字经》包含的内容很广泛,有教人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也有劝人学习的。我最喜欢的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司,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它的意思是,狗能为人们守夜,鸡能为人们报晓,而人生在世,倘若不努力学习,混混噩噩,对社会无用,连鸡狗都不如了,能称的上是人吗?蚕吐丝为人们织成绢帛,蜜蜂给人们酿蜜,一个人如果不好好学习,不为社会做贡献,那就连动物都不如了。这几句话用简单的词语表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人要励精图治,发奋图强。不要游手好闲,贪图享受,因为这样的人连物都不如。

  虽然这是古代的文字,但是对我们想在也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读了《三字经》使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也明白了妈妈让我背诵三字经的良苦用心。虽然现在我只能背过二分之一的内容,但是我却学到了很多。我会坚持下去,把整本《三字经》都背会,也希望朋友们有时间也读读这本书。

  三字经读后感9

  《三字经》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的精华,也是我们中国人的国学。《三字经》三个字为一句话,一段共有四句。《三字经》主要是写人的善、恶、学、孝、礼、仪,它是一本很有教育意义的书,它教育我们要爱国爱校,亲师爱友,勤于读书……它教会我们太多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最经典的台词:“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几句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意思是:人生下来,天性都是好的,只是后来由于各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形成的生活习惯不同,才使人们的性格不同。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它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特别是读到:“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时。”我真的很感动,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顺父亲,夏天为父亲摇扇子,冬天给父亲暖被子。孔融四岁时就懂得把大个儿的梨让给哥哥吃,自己就吃小的。而现在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自以为是。所以我们更要好好学习黄香和孔融的高尚品德,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书中的:“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让我明白了小时候不好好学习是不应该的,那样老的时候就不会有所作为。俗话说的好:“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使我知道了玉不经过雕刻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皿。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知道做人的道理。

  读了《三字经》里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感悟到了其中的含义和道理,也坚定了自己的学习态度。我要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字经读后感10

  我有一本《三字经》,它陪伴了我很久很久,那是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时,妈妈给我买的,我还记得那时我还不认识字,每天睡觉前总喜欢缠着妈妈给我讲里面的故事,真是百听不厌,一直到现在我还是很喜欢。

  我最喜欢的有其中几段: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一段讲的是学生受教于家庭和老师,如果主观不努力,致使学业无成,这是不应该的,少年时代学习不努力,日日复年年,待白了少年头就会一事无成。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这一段讲的是人首先要懂得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多读书,以博学问,丰富知识,自然就会少说错话,少做错事。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这一段讲的是夏朝的开创者禹称禹王,商朝的开创者汤则称汤王,加上周朝的文王、武王,史称“三王”。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这一段讲的是狗守夜,鸡报晓,禽畜都有可取之处,而人为万物之灵,岂能碌碌无能。自古圣贤全都学而有成,如果不读书,那么最终必然成为庸人,连鸡犬都不如,又怎能称的上“人”呢?

  每一次看这本《三字经》,都让我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书不仅教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里面还有很多古人发奋图强的故事以及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每一次读我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三字经读后感11

  有一本书,它深深影响了我,让我从一个懵懂的小孩转变成一名有知识、有思想的小学生。那本书就是——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别看这就短短的几句话,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的意思是:人刚生下来都很善良,天赋也相近,只是后来个人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同,才会使习性的差距变大,如果对孩子不严加管教,孩子就会不再善良了。母亲就曾经给我讲过与这个有关的故事。

  故事情节大概是这样的:有一个孩子,长得很可爱,母亲总喜欢把他抱到邻居家去玩。有一次,他无意中把邻居家的一根绣花针带回了自家。母亲知道了后了,说: “孩子,你真聪明,还知道把这个拿回来”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于是,他渐渐的就养成了拿别人东西的习惯。长大后他成了一个小偷,一次犯了大案被抓了,将要被处死。在执行的前一天,小偷要求再见母亲一面,母亲泪流满面地跑过来,小偷说要亲一下母亲,母亲同意了。小偷凑了上去,一口把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母亲骂她不孝,他说到:“母亲,当我第一次拿别人家里绣花针的时候,你要是能告诉我那样做是不对的,今天,我就不会走到这个地步。母亲,我恨你!”

  我们小孩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接受家长和老师好的引导,就有可能走上歪路,变成一个对社会有害的人。这就是三字经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同学们要谨记啊!

  三字经读后感12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谁都会背上那么三两句,可其中做人的道理却要用一生去体验。人出生时,原本纯洁善良,只是后天的修养不同,才出现了百态人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我才悟出了“心之变,德之变,德之变,行不同,行不同,果相异”的道理。

  纵使世态炎凉,但要心存感动;纵使淡漠无助,但要有信仰支撑。因为这个世上不仅仅只有坚冰和烈火,也不仅仅只有冷漠和笑颜,更重要的是它有无数颗热情跳动的心。大地因为有了万物才生机昂然,大海因为有了波涛才汹湧澎湃。如果每个人都怀揣感恩之心,这世间就多了温暖少了冷漠,如果每颗心都有信仰,希望才会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幼不学,老何为。”感恩的心、信仰的心要从小培养,记得我们小学时,虽没读过《三字经》,但是老师和父母用点点滴滴的平凡举动让我们明白了要关爱他人。我生活在航空城,在朴实的环境中逐渐懂得了“孝于亲,所当执”。那时,只要突然下雨,我和小伙伴们都会带上雨伞,结伴去工厂的大门口等待父母们下班,马路两旁,黄黄的油布伞像一颗颗磨菇绽放在雨地里,给父母们带来感动。如今,独生子女很少会想到关心父母,把长辈们的爱当成了理所当然,这是不是人性教育的一种缺失呢?!《三字经》说得好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小鸟因为有了天空才会展翅飞翔,小草因为有了雨露才会欣欣向荣。人的学习不光是数理化,最根本的是学做人的道理。伴着爱成长固然重要,但懂得爱、付出爱是人性的光辉所在,正所谓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从小学会爱,长大了才会爱祖国、爱工作、爱事业、爱社会,才会用一颗真切的心、一份饱满的爱去装扮一个姹紫嫣红的世界。


如果这个故事能拍出来,一定很好看

1998年,李雷5岁。

他们这批被称作“90后”的人,似乎从出生就不太一样。走过了国家比较动荡的年代,他们这代也被称作“出生就开始享福”的人。

不过李雷不知道自己哪里幸福,他赶着下楼找李华弹玻璃珠扇啪叽,他都被李华赢走一饼干盒了的玻璃珠了,妈妈说都输光了也不再给他买了。

除了弹玻璃珠扇啪叽,他们还经常玩抓人、丢沙包,家旁边小学的土操场特别大,从最西边跑到最东边要很久,学校的学生们已经放学了,整个操场都是他们的。

玩累了被妈妈领回家,妈妈一边拍着他身上的灰一边骂道“你再把衣服搞这么脏就再也不给你洗了!”他即使被骂了也开心,今天他赢了李华十五个玻璃珠!

回家后,爸爸窝在沙发里看电视,电视里放的是83版的《射雕英雄传》,里面那个叫黄蓉的大姐姐长的特别好看,他觉得是他见过最好看的人。

妈妈端着水果来到客厅一块看电视,爸爸跟妈妈说:翁美玲可惜了。

李雷不懂爸爸在说什么,就是觉得电视剧好好看,他将来也想当大侠,那天晚上他甚至都忘了跟爸爸抢电视看《大风车》。

2000年,李雷7岁。

李雷上的小学就是家附近的那所,同学都是一块长大的朋友,上学好像也没什么不一样。

最不一样的就是放学后不会像以前在操场上疯玩儿了。妈妈说学习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给他报了英语、奥数、书法、钢琴、舞蹈班。他也不明白为什么他一个男生要去学跳舞。

没有辅导班的日子还是特别幸福的,因为回到家能赶上看《灌篮高手》或者是《足球小子》。

暑假也要被妈妈据在家里学习写暑假作业,学校给他们规定了暑假必备读物,要写读后感的。于是他小学六年拥有了一整套的《淘气包马小跳》、一整套的《冒险小虎队》和一整套《哈利波特》。

他记得马小跳的死对头是路曼曼,最喜欢的女生是班花夏林果,夏林果是学芭蕾的;他也清楚记得《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那会儿也偷偷拿着筷子,对着家里的花盆念叨过“呼神护卫”。还有《冒险小虎队》里面的解密卡,要转到一定角度才能看到隐藏的字。

三年级的时候他已经不看《大风车》了,校门口的冰淇淋店放的是最流行的日本动画片,《哆啦A梦》、《圣斗士星矢》、《中华小当家》、《蜡笔小新》.....他一天有一块钱的零花钱,基本都要贡献在这里,五毛钱一个冰淇淋,剩下还可以买包“臭干子”,一下午都可以呆在那儿,直到妈妈把他拎回家吃晚饭。

后来他迷上了游戏机,超级玛丽、魂斗罗、冒险岛这些基本款他都通关了,每次要买新的游戏卡,妈妈都会说“你看我长得像不像游戏卡?”。李雷和妈妈的对垒总是以他失败告终,最后悻悻然说自己去李华家写作业,其实是俩人跑去学校门口的小卖部跑四驱车。

那一年李雷已经不太和爸爸抢电视了,两个人会一块看《曲苑杂坛》、《非常6+1》,爸爸喜欢王小丫,他崇拜李咏。他心中最好看的人,也从翁美玲变成李若彤了。

2003年张国荣因为抑郁症去世,电视上铺天盖地都是“巨星陨落”的新闻,李雷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大街上放的都是《当爱已成往事》。他依旧不太懂,就记得那天电视里没有《曲苑杂坛》和《非常6+1》了,放的都是香港电影。

2006年,李雷13岁。

上了中学之后,认识的同学走了一半,李雷也学会了夹着尾巴做人,就是偶尔还会把武侠小说夹在课本中间,偷偷摸摸地看。然后假模假式地跟后桌争论,到底是金庸厉害,还是古龙厉害。当然,他更看不上同桌韩梅梅看得那些《最小说》、《花火》和《天使.COM》。

那个时候班级上的女生要么喜欢东方神起、Super Junior,要么喜欢F4、飞轮海、棒棒糖,下课的时候也总在聊什么“道明寺和单均昊到底谁更帅”“江直树到底喜不喜欢袁湘琴”。

李雷只是觉得女生有点怪,他不太懂那些偶像剧里面的男孩子有什么好喜欢的,他还是觉得乔峰、郭靖、杨过更帅。

后来他发现,自己虽然不喜欢道明寺,却对韩梅梅有了特别的感觉,他第一次听懂了《简单爱》。从此李雷的MP3中多了好多情歌循环播放,从周杰伦听到林俊杰、王力宏,每一首歌,他都觉得在唱自己。

2009年,Micheal.Jackson去世,全世界的歌迷陷入悲伤之中,李雷单曲循环了Micheal的歌很久很久。他觉得有些难过,这是他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永远的告别”。

2010年,李雷17岁。

站在成年分界点的李雷有些迷茫,看着桌上做不完的王后雄和“五三”,他不知道自己努力学习是为了什么,也不知道考上大学会有什么不一样。高考誓师一百天的时候,才真正有了紧张的感觉,老师说,多考一分甩掉千人,李雷不想成为被甩掉的人。

查成绩那晚是李雷有记忆以来最忐忑的一晚,成绩还算过的去,没想到在报志愿时出了岔子,爸爸妈妈非让他学金融,说商科好找工作。可他觉得计算机听起来更有意思一些,梗着脖子念了才知道,和电脑有关的不一定都有趣。

但好在大学的日子是有趣的,每天和室友要么网吧开黑,要么在寝室开黑,从魔兽世界到英雄联盟,直到现在听到“欢迎来到召唤师峡谷”,依旧会怀念那段热血沸腾的日子。

每到考试前几天才突然发现自己该会都没学,蹲在图书馆恨不得立刻把重点都复印在脑子里,那时求的不多,能过就好。

2011年,乔布斯去世了,李雷看着手里的iphone 5感慨了很久,他也很想去为乔布斯献一只花。

今年是2018年,李雷25岁。

他已经在职场浮沉,十一长假的时候他回到了小学的那个操场,发现操场已经变成塑胶的了,而且真的不大,几步就走完一圈了。

他想起小时候被迫看书写读后感的童年,满是啪叽、游戏、动画片的记忆,然后发现,自己好像很久没读完一本书了,英雄联盟的好友名单也有好些很久没亮过了。

2018年3月14日,斯蒂芬·威廉·霍金去世。

2018年8月15日,《樱桃小丸子》的作者樱桃子去世。

2018年9月11日,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老师去世。

2018年9月28日,中国内地摇滚乐歌手臧天朔去世。

2018年10月25号,著名央视主持人李咏去世。

2018年10月30号,金庸老先生去世。

1

2

3

4

5

6

网上都说90后也成为失去的一代了,但李雷知道,其实我们一直在失去,只是长大了,才明白了什么叫“失去”。明白了,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渐渐和熟悉的一切,一一告别,时光如水,岁月无情。

这个李雷,是你,是我,是每一个学着接受失去的90一代。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