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0 09:4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老天会爱笨小孩》的读后感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理解主题": - 首先要深入理解《老天会爱笨小孩》这本书的核心主题,即关于成长、教育、天赋与爱的探讨。 - 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比如对于“笨小孩”的关怀和鼓励。
2. "个人感受": - 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谈谈这本书对自己有何启发。 - 描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如感动、思考、反思等。
3. "内容分析": - 分析书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故事背景。 - 讨论书中的关键事件和转折点,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你对主题的理解。
4. "观点表达": - 明确自己的观点,比如对于书中所传达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的认同或批判。 - 用具体的例子来支持你的观点,如书中人物的行为、作者的观点等。
5. "语言表达": - 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使文章表达清晰、流畅。 - 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保持文章的正式性。
6. "结构布局": - 开头部分简要介绍书籍的基本情况,如作者、内容等。 - 主体部分围绕个人感受、内容分析和观点表达展开。 - 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自己的观点
4.8分,刘德华真的失手了!
《热血合唱团》,这部由刘德华主演的治愈系电影上映四天,票房2590万,豆瓣评分4.8分。
这部讲述一群“废柴学生”通过参加热血合唱团计划,通过音乐找回自我,实现逆袭的电影,赢在了主题,却败给了品质。
网友在热评中写道:
“强行煽情,尴尬到脚趾蜷缩。”
“华仔再用力也带不动这部合唱团版《逐梦演艺圈》。”
“中规中矩,一星多加给刘德华的努力”
说起来,刘德华与导演关信辉、编剧张佩琼的缘分要追溯到4年前的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
当年,关信辉和张佩琼这对黄金组合的上一部作品《可爱的你》创下了4500万港元的票房纪录,还斩获了金像奖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五项提名。
典礼现场,刘德华与《可爱的你》中的五个小女孩一起携手亮相,画面十分温馨,也成为彼此之间合作的起点。
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在新片中延续温暖治愈的风格和对教育主题的探讨。刘德华不仅亲自担当主演,还兼任影片监制。他旗下的电影公司梦造者娱乐也是出品方之一。
遗憾的是,这部《热血合唱团》并未延续《可爱的你》的水准,也成为刘德华近四年来评分最低的作品。
作为演员,没有人质疑刘德华的实力和勤力,但作为老板,刘德华一路走来却不少磕磕绊绊,既有《疯狂的石头》《桃姐》《打擂台》这样的口碑之作,也有不少质量平平,入不敷出的遗憾出品。
连刘德华自己都坦言:做老板从数量上看是赢少输多。
是时运所致,还是性格使然?当真是偶像易作,老板难当?
1 “学费”
学生时代,刘德华家里靠经营杂货店和冰室为生,从小心里就装着一本“生意经”。
冰室附近恰巧是坚城片场,通过帮工、送外卖的机会,少年刘德华就曾近距离接触到冯宝宝、曹达华、石坚等一众明星。
中学毕业后,他如愿进入无线艺员训练班,随后与梁朝伟、黄日华、苗侨伟、汤镇业组成“无线五虎”,主演电视剧《神雕侠侣》创下62点的收视纪录,一时风头无两。
到了续约的档口,刘德华与无线却暴发矛盾:无线想跟他续约五年,但刘德华却担心这份合约会被剥夺自己接演电影的权利。
这场风波以双方闹掰,“无线五虎”破裂告终。刘德华也付出了角色被换、被雪藏400天的巨大代价。
也许是从那时起,刘德华真正萌生了做老板的念头:要把命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1988年《旺角卡门》
1991年,刘德华创办天幕电影公司,这在当时是个创举,因为只有两个演员曾开过公司,一个是他,另一个是李连杰。
天幕的开山之作是大咖云集的《九一神雕侠侣》,这部构思清奇的现代都市版武侠片卖出2000万港币,成功回本,也让初当老板的刘德华喜不自胜。
带着爆棚的野心和信心,刘德华启动了《战神传说》项目。
请来洪金宝、程小东、元奎等五大导演组成导演和武指阵容,他本人也与梅艳芳、张曼玉、钟镇涛共同加盟,立志要拍出一部巨星云集、动作一流的古装巨制。
然而,这一看似强大的班底实则带来的是风格的混乱和高企的成本。缺乏对市场的正确估量,刘德华还一路追加投资,搭建宏大的皇陵景观,甚至请来了一头真实的虎鲸出演,成本据传高达6000万港币。
王晶曾如此评价刘德华的天幕公司:“这是一家满足自己的公司,并不是做生意。”
果不其然,影片上映后口碑惨淡,票房仅1240万。再加上那几年天幕投资的《九二神雕侠侣》《天长地久》《天与地》等多部作品无一盈利。到了1995年,公司亏损高达4000多万。
《天长地久》
为了偿还债务,在接下来的五年间,刘德华只得无休止地工作和拍片,一年最多连拍过十多部电影,其中难免有不少不愿回首的“烂片”。
很多人后来用刘德华代表作《无间道》中的经典台词揶揄这段经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诚然,刘德华交出了一份沉重的“学费”,但在做老板这件事上却越挫越勇。
2 “伯乐”
2002年,重新出发的刘德华创办了映艺娱乐影视公司,投资重点也从商业片转变为扶持亚洲新导演作品和香港本土电影。
一早做演员时,刘德华就曾有感于许多没有背景,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新导演空有好剧本,却四处碰壁,找不到投资。所以,他自掏腰包拿出2500万港币,推出“亚洲新星导”计划,支持来自亚洲各地的六位年轻导演拍摄长片作品。
这一举动曾引发香港电影圈的不解,不少人说他是在赔钱赚吆喝,砸钱作秀。但刘德华看中的是这些新导演身上的“生命力”,“他们没有考虑老板喜欢什么,而是考虑观众喜欢什么。”
刘德华曾反思,《战神传说》等作品失败的部分原因是自己混淆了投资人和导演的身份,在创作中介入过多。于是,他给这些新导演以足够的自由,仅在成本控制和可行性上加以引导。
这六位新导演中,就有如今名声大噪的“鬼才导演”宁浩。
在2005年的香港影展上,刘德华看到宁浩拍摄的《绿草地》,非常欣赏,对他说:“你是有拍商业片的潜质的。”
刘德华主动提出拿出500万(最后为300万)资助宁浩拍片,没有任何附加要求,拍什么类型都可以。
拿着这笔钱,宁浩创作出《大钻石》的剧本,用了四个月改编,最后就成了他的成名作《疯狂的石头》。
《疯狂的石头》在当年卖出2350万票房,也彻底改写了宁浩和主演黄渤等人的命运。
宁浩一直感念刘德华的知遇之恩,在其后的作品中都以各种形式感谢刘德华。
积累了一定资源和经验后,他也创办了“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以自己的方式扶持新导演。
这一计划培养出了路阳、文牧野、申奥等青年导演,也推出了《绣春刀2》 《我不是药神》《受益人》等力作,将这份薪火相传延续下去。
去年的年度票房冠军《流浪地球》片尾,也有特别鸣谢刘德华先生的字样。这是因为最初是宁浩将影片版权交给了郭帆,并在拍摄中提供了大量帮助。
没有刘德华便没有宁浩,没有宁浩或许就没有《流浪地球》,郭帆便选择用这样的方式感谢这位“伯乐的伯乐”。
除了宁浩和《疯狂的石头》,“亚洲新星导”计划的其他作品如林子聪的《得闲饮茶》、何宇恒的《太阳雨》等虽然口碑过关,票房都相对惨淡。
这一计划对于低潮期的华语电影的造血意义,远远超过了其给“老板”刘德华带来的商业价值。
“就是因为电影业不景气,我知道很多幕后工作人员没工开,也有很多新导演,他们没有任何机会。既然我有能力,便来试一下为大家提供一个开工就业的机会,也给一些新导演一个发挥的机会。”刘德华说。
3 “笨小孩”
“老天自有安排,老天爱笨小孩。”
在外界眼中,刘德华也许是天王巨星,但内心深处他依然是那个钻石山贫民区长大的“笨小孩”。
在香港电影相对艰难的时期,刘德华站出来,扶持了大量香港本土电影和影人。
很多人不知道,《无间道》的剧本曾不被电影公司看好,从3000万跌到了2200万,是刘德华以自己的片酬向老板打包票,“如果亏本就亏我的片酬。”
刘德华曾说:一个成熟的市场,不仅需要卖座的商业片,还要有其他的作品。于是,他几乎不计成本地支持了很多香港本土电影和电影人,最有名的两部都是金像奖最佳影片,一部是《打擂台》、一部是《桃姐》。
《打擂台》是林家栋的监制处女秀,启用了两位新导演加上一票“过气”打星,并不具备卖座的潜质,更多的是对香港传统功夫片的一次怀旧和致敬。
项目最困难的时候,是刘德华注资800万元,才让这场“功夫梦”得以继续。最终,票房上,“刘老板”输得一败涂地,但从口碑上,《打擂台》却为他赚回一座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杯。
刘德华没有遗憾:有人笑我们用了很多以前的演员,说“刘德华不是一个生意人”。对,我是有感情的,对一些可能让我有感触的事情,我还是会投入。
怀着同样的心态,当许鞍华把《桃姐》剧本递到他面前时,他也毫不犹豫地出钱又出力,支持这个同样令他感动不已的道地香港故事。
许鞍华曾对他表露过想转拍商业片的意愿,他回道:“你本来是鸟,你不要学游泳,你不是鱼。”
凭借《桃姐》,刘德华收获了第三座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杯。他在颁奖礼上说:“我想这次拿奖最大的原因,是我对香港电影的付出,可能大家在这方面给我加了很多分。”
的确,陈嘉上曾这样评价刘德华:“刘德华需要好好保护,他爱电影这个事业,真的是在用心做电影,把赚来的钱投资给新人新戏。”
仅从做老板的成绩来看,刘德华远不如成龙、许冠文、王晶、周星驰那样成功。就像公司名称梦造者一样,他更像一个理想主义的梦想家,凭着感性的直觉投一些与自己有缘的项目。至于成本控制、宣传发行这些生意经,并非他的长项。
作为圈内有名的“好人”,刘德华的很多选择是人情使然。
江志强说:刘德华是香港电影圈“借”出去最多的人。业内人碰到剧本上面的瓶颈或者投资不够,总会来找刘德华,刘德华也总能出力的出力,能出钱的出钱。
冯德伦拍《侠盗联盟》,临时被男主角放鸽子。刘德华不仅投钱还空出自己的档期,去给朋友江湖救急。
张卫健投资不善,濒临破产。刘德华帮他解决债务问题,还投资他的电影《齐天大圣孙》。刘德华对他说:“学到就要教人,赚到就要给人嘛。”
曾有导演告诫刘德华,要想把演技或者作品保持在相对统一的水准,你真的要非常非常自私才行,但“性格原因”总让他困于情义,接下一些让他日后失望的项目。
的确,这就是刘德华。我们相信,在当初决定投资并参演《热血合唱团》这样一个商业属性不强的香港本土题材时,他亦曾满怀“热血”,也尽职尽责地贡献了精湛的表演。只是影片最后的品质有太多不在他的掌控之内。
片中的那首插曲《谁能明白我》也是“老板”刘德华的心声:怀着爱与恕的心,充满梦想的笑匠,用歌声,用欢笑,来博知音的赞赏。
分享、赞与在看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好朋友
作者:袁秀月
制图:余铮浩
“所谓人类的历史不过是一部男人和女人的生活史.在人类的英雄史诗中,主角一直由男性充当;而在人类的悲剧舞台上,女性则始终是主角。”
这一历史现象不断上演,不管是古代小说还是真实历史中,女性从没停止诉说自己的悲剧。
犹如我们今天的主角,蔡文姬。
蔡文姬,本名琰,别字昭姬。她的父亲是东汉文学家蔡邕,汉代最后一位辞赋大家,在朝在野都负有盛名。
作为蔡邕的女儿,蔡文姬也从小博学多才,擅长音律。据说6岁时,蔡邕夜里弹琴,不巧弄断琴弦,她马上就能听出是第二根琴弦。蔡邕以为是女儿是碰巧,故意弄断一根琴弦考她,结果蔡文姬又准确地指出,断的是第四根琴弦。
如果蔡文姬生活在今天,也是名门才女,前途无量。只可惜,她生活在诸侯割据、战乱频繁的东汉末年。
被时代裹挟的蔡文姬,一生都在经历别离。
第一次别离
蔡文姬的童年并不安逸。光和元年(178年)七月,蔡邕因遭人诬告,被流放到朔方郡9个月。被赦免后,又因为得罪了中常侍王甫的弟弟,而逃亡江南,一待就是12年。
虽然生年不能确定,但年幼的蔡文姬,很可能跟随父亲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董卓带兵进京,立陈留王为帝,是为献帝。长达三年的董卓之乱开始,三国乱世也由此拉开大幕。
因为声名颇高,蔡邕也被董卓胁迫利用,颇受重视。
举高第,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迁尚书。三日之间,周历三台。又升任巴郡太守,被留任侍中。
正值少年的蔡文姬,在京城度过了短暂的安稳日子。16岁时,蔡文姬远嫁卫仲道。卫家是河东世家,在当时,这本是一桩郎才女貌、门当户对的好姻缘。但无奈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卫仲道就英年早逝。
新的生活刚开始,丈夫就短命弃她而去。蔡文姬也没有孩子,于是便返回娘家。
但迎接她的再没有父亲了。
公元192年,王允与吕布杀诛杀董卓。在王允面前,蔡邕不小心流露出叹息之意。导致王允勃然大怒,呵斥他:
“董卓是差点倾覆汉室的大国贼,你既然为臣子,应该一起愤恨,如今却因为自己的私遇,而忘了大节。上天诛杀了有罪之人,你反而为他伤痛,难道是想跟他一起成为逆贼吗?”
随即,蔡邕就被收押治罪,很多人想救他都没成功,最后死在了狱中,终年60岁。
夫逝父死,年轻的蔡文姬一连失去了两位最亲的亲人。
然而,厄运才刚刚开始。
第二次别离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悲愤诗》
董卓之乱造成了东汉末年政权的极度混乱,董卓被诛杀后,这种混乱到达了一个顶峰。
董卓的旧部李傕、郭汜听从谋士贾诩的建议,率军攻取长安,吕布逃走,王允被杀。
天下大乱,受苦的都是百姓。公元194年,关中大旱,谷价陡涨,百姓吃不起饭,长安城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事。公元195年,李傕、郭汜为争权内斗,攻打了几个月,长安城几乎变成一片废墟。
后来,汉献帝逃出长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室名存实亡。
在一片混乱中,北方胡羌也趁机来犯,所到之处,百姓家破人亡。《悲愤诗》中描述的就是当时的情景:
胡羌兵疯狂砍杀,不留一人,死人的尸骸相抵交叉。马边悬挂着男人的头颅,马后载着抢来的女人。数以万计的人被掳掠,白天嚎哭着走路,晚上坐着悲吟。想死死不成,想活没盼头。老天啊,我们有什么罪过,要遭此灾祸。
孑然一身的蔡文姬,也被胡骑所俘。后来辗转没于南匈奴左贤王,有人说她是左贤王的妃嫔,也有人说,她的身份是奴隶。
不管怎样,这是蔡文姬的第二次别离,她离开家乡,在南匈奴生活了12年,并生了两个孩子。
第三次别离
被掠到南匈奴时,蔡文姬大约20岁,仍是花一般的年纪。一个年轻女子,远离家乡亲人,不仅要适应边地的寒冷气候,习惯当地不讲道德礼仪的风俗,还要因为丢失了节义,内心备受煎熬。
《悲愤诗》中记录了她刚到南匈奴的种种不适和对家乡的思念: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然而年华正当,蔡文姬却只能满怀愁绪。但她心里仍保留着一丝希望,只要活着就有可能回到故乡。
曹操平定中原后,掌握大权。因为一向与蔡邕交好,又痛其无嗣,加之政治上的考虑,便派使者重金把蔡文姬赎了回来。但匈奴人提出一个条件,将两个孩子留下。
蔡文姬终于可以回故乡,却要面临骨肉分离。临走时,孩子抱着她的脖子苦苦哀求:“阿母你一向善良仁慈,为什么今天这么无情?我还没有长大成人,为什么不能多想想我?”
听到这里,她的五脏像崩裂一样疼痛,恍恍惚惚如痴如狂,快要出发了还多次返回。一起被掠的同伴也来跟她告别,哀叫声哭喊声不断。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蔡文姬如愿回到了故乡,只是对她来说,不知到底该悲该喜。
她的一生就是一首诗
回到汉朝后,曹操做主将蔡文姬嫁给了同郡人董祀。但离开十多年,蔡文姬家里已面目全非。家人都已去世,没留下一个亲戚。庭院长满了草,眼前的白骨也分不清是谁,只有她自己对着孤零零的影子哭泣。
她的一生,如同蒲苇一般,随风飘摇却坚韧如丝。苦难并没有消磨她的心志,也没有抹去她的才华。
董祀在做屯田都尉时,犯罪当死,蔡文姬曾蓬着头、赤着脚,到曹操那儿为丈夫求情。曹操被她感动,派快马追回了判决的文书。天气寒冷,又赐给她头巾和鞋袜。
曹操问她,“听说夫人家里原来有很多古籍,还能记得起来吗?”
蔡文姬说,父亲曾留下四千余卷书籍,但因为离乱没能保存下来,现在她能记得背诵出来的,只有四百多篇。于是,她凭着记忆写下来送给曹操,没有任何遗漏错误。
后来,有感于自己的身世,她写下了《悲愤诗》二首。后人往往将这首诗与《孔雀东南飞》相提并论。
蔡文姬擅长音律,一般认为,《胡茄十八拍》也是由她所作。
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评价:“浑然天成,绝无痕迹,如蔡文姬肺肝间流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