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怎么写《汤姆索历险记读后感300》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0 12:27

怎么写《汤姆索历险记读后感300》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读后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理解作品主题": - 首先要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包括汤姆的成长、冒险精神、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追求等。
2. "明确读后感结构": - 开头:简要介绍《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背景、故事梗概,以及你阅读这本书的初衷。 - 主体:分析汤姆的性格特点、他的冒险经历对你产生的启示,以及小说中的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 结尾:总结你的读后感,表达你对汤姆这个角色的看法,以及这本书对你个人成长的意义。
3. "分析人物形象": - 描述汤姆的性格特点,如勇敢、机智、善良、调皮等,并举例说明。 - 分析汤姆的成长过程,以及他如何通过冒险和挑战自我来实现成长。
4. "探讨社会意义": - 考虑小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的意义,以及它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 探讨小说中反映的社会问题,如阶级差异、教育制度、宗教信仰等。
5. "结合自身经历": - 如果可能,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受,谈谈汤姆的故事如何触动你,或者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6. "注意语言表达": - 使用恰当的文学语言,避免口语

优秀作文《精彩的运动会》《福州行》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有感


精彩的运动会

三年级 曹煜婷

“加油!”“跑快一点!”一年一度的运动会正在进行,我们班就是下一个了,好激动啊!

我们班的郭子墨和赵子航摩拳擦掌地等待着发令枪的声音,时刻准备着。随着裁判员一声枪响,他们两个纷纷跃出起跑线,像离了箭的弦一样向终点冲去,其他队员也互不相让,跑道上你追我赶,竞争相当激烈。

突然,我发现赵子航鞋带开了,郭子墨也好像快没力气了,我真想伸手推他们两个一把。“加油!只剩下50米了”我们班长喊到,我再回头看他们,他们抿紧双唇,双手摆臂,一下子加快了速度,终于,我们班获胜了。我们班同学欢呼着,掌声不断。

通过这次比赛,我也很想成为一名运动员,像他们两个一样,感受在跑道上奔跑的那种感觉,我也想让我们班同学为我鼓掌,为我欢呼。下次,我也要参加运动会,为班级争光。

指导老师:李月娟

就读学校:创思优教育


福州行

一年级 郑哲培

终于放暑假啦,我迎来了期盼已久的福州行。这几天,我玩得特别起劲,印象最深刻的景点便是福州的平潭岛了。

到了傍晚,太阳公公正准备收工回家了,此时的天气正适合去沙滩玩。我和另一个小伙伴迫不及待地来到了沙滩。远远看去,一大片一大片的沙滩金黄金黄的,我想踩上去一定很柔软;不远处就是大海了,碧蓝碧蓝的,和天空的颜色一样,这么蓝的海水我还是第一次见呢。

我俩快速地跑到沙滩上,脱掉鞋子,在沙滩上快乐地奔跑着、嬉戏着。这时爸爸提议我们堆沙堡。“我俩听了拍手叫好”。我们先把沙子铲进桶里,然后用模具把沙子做成几个圆柱,我们还挖了地下城堡。看着这一座座地城堡,我们仿佛穿越到了三国时代。

第二天,我们还去了很多好玩的地方,这一次旅行真让我难忘!

指导老师:赵诗伊

就读学校: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有感

五年级二班 邱啸枫

暑假里,我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读完后我立刻喜欢上了这本书。

这本书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之一,字里行间充满童真童趣。它也是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它主要讲了一个发生在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小镇上的一个故事。小主人公汤姆.索亚是一个天真活泼,不堪束缚,追求自由的孩子,他厌恶枯燥乏味的功课和刻板庸俗的生活环境,梦想这当上海盗,去过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冒险生活。

在一次意外中,他和他的好朋友哈克贝利目击了一桩杀人命案,并最终战胜了恐惧,勇敢地站出来揭发了凶手印第安·乔,保护了无辜的镇民。

有一次,汤姆和哈克贝利去鬼屋寻宝,却遇上了凶手印第安·乔和另一个人,听到他们要将掠夺来的财宝转移到客栈的二号房间,于是决定追踪财宝。

之后,镇上孩子去参加贝琪举办的野餐会,汤姆也参加了。大家进入山洞冒险,汤姆和贝琪在山洞迷路了。经过努力,汤姆终于找到了出路,带着贝琪从山洞里走了出来。由于怕别人再迷路,所以用铁门锁住了山洞,当人们进去找到印第安·乔的时候,他已经困死在山洞了。

汤姆和哈克重新进入山洞,他们凭自己的聪明才智,破解了强盗的藏宝之谜,并最终找到了宝藏,成为了大富翁,赢得了镇民的赞赏与敬佩。

一开始读这本书时,汤姆.索亚给我的印象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淘气包,调皮捣蛋,爱搞恶作剧。直到我看到这件事后才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一天晚上,汤姆和哈克贝利相约去坟地试用死猫治疣子的方法,却意外地目睹了印第安.乔杀死医生并嫁祸给波特的过程。汤姆和哈克贝利知道只有他俩说出真相才能惩罚正真的凶手,但他们害怕说出真相后会被印第安.乔杀害,就发誓不说出去。几天后,在波特即将接受审判时,他们最终战胜了恐惧,汤姆出庭指证,救了波特。

从这件事中,我感受到了汤姆有一颗充满正义的心,仅是这一点,我就对他钦佩不已。此外,他的责任感很重,而且临危不乱,这些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

这本书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等待着你去发掘,总而言之,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就读学校:唐河县第四小学

我肯定是错的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第36期,原文标题《我肯定是错的》,严禁私自转载,侵权必究

我们说,人性的丰富与增长,依赖于我们共同的东西,也依赖于我们不同的那些东西。但不管是什么东西,它要值得探究,而不能流于浮表。

文/苗炜

电影《汤姆索亚历险记》剧照


很久以前看过一个笑话,说两个书生吵架,一个说三七二十一,另一个说三七二十五,争执不下,到县老爷那里告状,县老爷就把那个坚持三七二十一的书生打了一顿,书生不服,问老爷为什么打我,县老爷说,他说三七二十五,你还和他争论,这不是糊涂吗?所以要打你几板子。知道这个笑话之后,有那么好几年,我心里都美滋滋的,遇到什么争论,就坚信自己是三七二十一的,对方是三七二十五的,这倒是减少了很多麻烦。但后来,年纪渐长,我对自己的看法不那么肯定了,又学会了一句西班牙谚语:观点恰如屁眼儿,每人都有一个,还嫌别人的臭。

我不太擅长辨别事理,更不擅长吵架,一是性格懦弱,二是脑子混乱。不过,前几个月,我看到一篇文章说,以后人们会按照三观来确定远近亲疏了,当时一惊,这不是“亲不亲,阶级分”吗?在很多重大问题上,我跟我父亲的想法都不一致,难道我们要划清界限吗?当然,按照西方那一套冠冕堂皇的说法——文化多元,价值多元,我们要学会和不同信仰的人生活在一起,也要学会和不同观点生活在一起,但我觉得,“生活在一起”,这是个向心力的问题,要说文学教会了我什么,那就是它总给你一种离心力,将你甩出去。

说起来,我对“自由”啊,“权利”啊这些词有概念,是美国黑人故事给的启蒙。十来岁的时候,在电影院里看了《汤姆叔叔的小屋》,看完之后满腔愤怒,只觉得应该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后来看《汤姆索亚历险记》,里面有个逃跑的黑奴,跟汤姆索亚在密西西比河的筏子上漂流,这个黑奴得知主人要把他卖掉,售价800美元。他说,原来我值800美元呢,我要跑,我要找到那800美元。这让我第一次产生“自我”和“自我价值”的想法。不过呢,我上了大学之后,有一次在操场上踢球,和一群留学生比赛,我带球突破,对方一位黑人学生抢我的球,我们有轻微的身体接触,他的手在我的胳膊上触碰了一下,我就愣在那儿,那种触感很奇特,汗津津又似乎有点儿毛茸茸的,时隔多年也忘不了。这几句话可能放在中文语境下也非常不合适,我赶紧打住。我的意思是,从大道理上,我们都觉得世界大同好、人人平等好、众生和谐共处好,但从内心的小心思来说,我们对许多人和事都有本能的排斥,只是不能宣之于口。

电影《汤姆索亚历险记》剧照


这个道理其实不难理解,比如说欧洲某个国家,城市里的知识分子,他可能主张开放和包容,他可能会在某些场合谴责右翼政党,但他真遇到一个移民,可能非常冷漠,远远地保持距离。一个小镇居民,会投票给右翼政党,但遇到了一个需要帮助的移民,可能会比那个城里一脑子正确的知识分子还更热情诚恳一些。放到我们的语境里——曾经有一位北京东城区的人大代表,提交议案限制外来人口,在网上被骂得狗血淋头,从大道理上,我当然不同意她那些说法,但如果我有一张选票,我没准儿偷偷投给她。能说出口的大道理是一回事,出于自私的利益选择是另一回事。多审视自己内心的小算盘,可能让我们在讲大道理的时候,不那么理直气壮。我觉得讨论公共事务的时候,我们都该从自己的小算盘说起,都从自己的偏见说起,以谋求共识。但在私人领域,每个人都有权保留自己的偏见,那是他自己的事情。

我还是抄一段布罗茨基吧,这是他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演讲词中的一段——

如果艺术能教授什么(首先是教给艺术家),那便是人之存在的个性。作为一种古老的——也最简单的——个人投机方式,它会自主或不自主地在人身上激起他的独特性、单一性、独处性等感觉,使他由一个社会化的动物转变为一个个体。许多东西都可以分享:面包、床铺、信念、恋人,但是诗,比方说,里尔克的一首诗,却不能被分享。艺术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其中包括一首诗,是单独地面向一个人的,与他发生直接的、没有中间人的联系。正由于此,那些公共利益的捍卫者、大众的统治者、历史需要的代言人大都不太喜欢艺术,尤其是文学,其中包括诗歌。因为,在艺术走过的地方,在诗被阅读过的地方,他们便会在所期待的赞同与一致之处发现冷漠和异议,会在果敢行动之处发现怠慢和厌恶。

大众或者说大众情绪,会限制一个作家的表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劳伦斯写出了《虹》,但这本书在英国不能出版,因为里面有色情描写,也因为它不符合爱国的气氛。有一位评论家说,年轻男人在战场上牺牲,女人在后方怎么还会有情欲,还想搞同性恋?这样的生命是匍匐在地的,跟战场上的英雄相比是卑贱的。所以,像《虹》这样的小说在战争期间没有存在的权利。劳伦斯当时娶了一位德国女人,被怀疑搞间谍活动,被监视居住。他反对战争,继而又希望,能有一大盒杀虫剂,净化这污浊的世界。他憎恨民主,他给罗素写信说,你必须放弃所有那些民主观念,必定不能再相信人民。必须有一位统治者,一位皇帝。罗素回信说,你只是满腔被压制的欲望,变得野蛮又反社会。战争这样疯狂的大事让很多人的意见针锋相对,劳伦斯萌发一个梦想,他在给友人的一封信里这样说:“我想聚集大约20人,一起乘船驶离这战争与肮脏的世界,然后建立一个小的聚居地,在这里,金钱并不存在,这里实行的是一种共产主义,只有生活必需品,某种真正的正派作风。这个聚居地建立的基础是共同体每位成员所具有的真正的正派作风——这是一个以其成员的善而不是恶为假设前提而建立起来的共同体。”

劳伦斯想建立一个“三观正”小社区,可什么叫真正的正派作风呢?符合其想法的就是正派吗?他很快就在作品中说:“独自一人,选择独自一人,因为人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孤独的。”我想象不出“一战”时英国的舆论气氛到底是什么样,但能看到一些三观撕裂的交锋。有时候,让你感到遗憾的,并不是这个世界充满偏见,而是一种贫瘠感——很多偏见都没什么思想根基,也未曾清晰有力地表达,只是一堆肤浅的情绪化的偏见。我们说,人性的丰富与增长,依赖于我们共同的东西,也依赖于我们不同的那些东西。但不管是什么东西,它要值得探究,而不能流于浮表。

诗人可能是充满偏见的人。比如T.S.艾略特,反犹、厌女,他担任编辑时,给奥威尔的《动物农庄》写了一封退稿信,他说,你的猪比其他的动物要聪明得多,因此是最适合来管理农场的。如果没有这些猪,农场就无法存在,因此我们需要的是更具公共精神的猪。艾略特是个写信狂魔,目前书信集已经出到第八卷,不知道后面还有多少,有人统计,说艾略特写信的文字量,大概相当于每天发30到40条微博。文人写信,是一种很好玩的状态,他知道这些信是写给一个人的,同时也知道这些信很可能会被大众阅读,假想一下,艾略特将自己书信中的小心思都发在社交媒体上,估计早被唾沫淹死了。他说过这样一段话——“与另一位很可能已经不在世的作家深刻的、近乎血缘的联系,或者说一类特殊的、私密的亲近,这感觉瞬间就占据了我们。对于一个初次被这样的激情攫住的年轻作家来说,他可能从此就改变了,甚至几星期的光景就能发生蜕变,把他从一捆乱七八糟的二手情绪变成一个真正的人。”这是艾略特年轻时,读到一位前辈诗人作品时说的话,这大概就是文学的一种功能吧——把你从一堆乱七八糟的二手情绪变成一个思考的人。

其实,我们审视自己看到的偏见,且不论这个“偏”和“正”到底由谁定义,只看那种意见的表述:一、那是一种情绪上的煽动吗?故意激怒一些人,讨好另一些人?二、那是一种彰显优越感的故作惊人之语吗?稍作审视,我们可能会有贫瘠感,许多偏见(见解、观点、观念之争)都不过是言论市场上改头换面的产物。的确,互联网放大了各式各样的意见,但只要你还不习惯孤独的生活,还要跟外界接触,你就会觉得这个时代,好像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100多年前,有一位作家发出感叹:“这是一个神经质的、躁狂的、嘈杂的、伪善的时代,一个被高谈阔论、虚假的精致、言过其实的担忧和娇气的感伤充塞的时代,我们稍不留神就将被平庸主宰,那最软弱、最沉闷、最浮夸的就将大行其道。”前几年,某个朋友感叹:“我们进入了一个所有人觉得所有好事都该属于自己的时代,人们高估自己的价值与才智并沾沾自喜,对欲望无法满足的领域压抑不住或明或暗的愤怒,缺乏基本的耐心和自省,这是一个特别乏善可陈的时代。”

好了,做一下总结陈词。读文学,大概让我接触了很多的偏见,你要说一个作家三观挺正,那他基本上也没啥创造力了。经过大量阅读和反复修正,我脑子里还是有不少偏见,有许多刻板印象,不过,也还有基本的耐心和自省。至少,不被乱七八糟的二手情绪控制。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