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0 13:59
写作核心提示:
《读数读书笔记:注意事项与写作指南》
在阅读过程中,撰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知识。以下是一些撰写读书笔记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明确目的
在开始撰写读书笔记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梳理知识体系、总结重点内容,还是为了激发思考、引发讨论?明确目的有助于提高笔记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选择合适的笔记工具
1. 手写笔记:手写笔记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和思考能力,但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整理和保存。 2. 电子笔记:电子笔记方便快捷,易于保存和分享,但可能影响阅读时的专注力。
三、把握笔记结构
1. 标题:简洁明了地概括笔记内容,便于查找。 2. 作者:记录作者信息,有助于了解作者背景和观点。 3. 内容摘要:简要概括章节或段落的主要内容。 4. 重点内容:记录关键观点、论据、案例等,体现笔记的核心价值。 5. 思考与感悟:结合自身实际,对书中的观点进行思考和分析,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注重笔记质量
1. 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描述,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观点。 2. 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信息,避免无关紧要的内容。 3. 有条理: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笔记内容,便于阅读和理解。 4. 注
写数、读数都要从最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如果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但0不能作最高位。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说到读书的好处,不由得想起前些年采访优秀党员干部范匡夫的情景,当问其拒腐防变定力从何而来时,他说:“假如不是读了那么多书,我的心态会全然不同。这些年我之所以能够在种种考验中没有出现成千古恨的‘一失足’,除了党性观念、法纪观念外,文化防线或者叫文化屏障对我具有一种特殊的保护作用。”
关于读书的好处,古人有许多精当的议论,有两位清人说得更为精彩。一句是张英的“书卷乃养心第一妙物”,因读书让他心地“宽绰洁净”,留下“六尺巷”的美谈;一句是陈其元在《庸闲斋笔记》中的联语“不敢妄为些子事, 只因曾读数行书”。对这句联语,陈其元作出解释:“盖以读书者必明理,不妄为,乃有所为耳。”的确,人的追求是否高远,人品是否贤淑,处世是否得体,皆与是否“曾读数行书”密切相关。
读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为政做人的养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比如《大学》中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左传》将立德奉为“太上”,指出为官从政者首先要注重修身立德,尔后才谈得上治国、平天下。再比如,《说苑·政理》中说:“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指出了为官的要义就是要体察人民的疾苦,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向来被视为修身养性的有效途径。有了文化的涵养与浸润,气质自是不凡。春秋鲁国有个叫闵子骞的人,敬恭孔子的学问,前去拜孔子为师。刚去时,他的脸色干枯蜡黄,一副憔悴的样子,后来脸色红润起来,人也越来越精神。孔子觉得奇怪,便问起其中的缘由,闵子骞说,拜老师之前,看到达官贵人锦衣玉食,行有宝马香车,而自己却生活清苦,心里不是滋味。现在,受了老师的教化,懂得的道理多了,那些华丽的东西再也不能动我的心了。改变人的气质,最有效的方法还是读书。饱读诗书就会涤荡心中的阴气、傲气、娇气、霸气、粗俗气,增加静气、秀气、灵气、大气、文明气。党员干部多一些书卷气,就会多一些亲和力,多一些人格魅力,多一些浩然正气。
当然,并不是说读了几本书,人就一下子成为明白的人、高尚的人了。关键是要多读多思,把书读到脑子里去,把经典要义融化到血液中,转化到做人做事上。只有这样,才能感悟生命的真谛,提升修养的自觉,进入一种高雅的人生境界。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