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0 14:2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刚学厨师心得体会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作文的主题,即刚学厨师的心得体会。可以围绕学习厨艺的过程、遇到的困难、收获的经验等方面展开。
2.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一般可以按照以下顺序进行组织: a. 引言:简要介绍自己学习厨艺的背景和动机。 b. 学习过程:详细描述学习厨艺的过程,包括遇到的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c. 收获与感悟:总结学习厨艺过程中的收获,以及对厨艺的理解和感悟。 d. 结尾:总结全文,表达对未来厨艺学习的期望。
3.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a. 语句通顺,避免语法错误。 b.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c. 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学习过程中的细节。
4. 内容充实:以下是一些可以充实作文内容的方法: a. 结合具体事例,讲述学习过程中的经历。 b. 引用相关名言或诗句,提升文章的文化内涵。 c. 分析厨艺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5. 体现个人情感:在作文中,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你的热情和努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a. 在描述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时,表达
自制南京十样菜
南京十样菜与佛跳墙
南京十样菜,就是什锦菜,不一定就十样,这次凑了十五种:豆腐干、卤水干丝、油豆腐、香菇、黑木耳、黄花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菠菜、藕、芹菜、海带丝、腌上海青、冬笋。十五道菜,分头炒过,拌在一起,醒一阵,淋上麻油,上桌。一直以为,十样菜近乎素版佛跳墙,貌离,但神合。炒制原理近似,所有食材,一定要分头烧好(佛跳墙)或炒好(南京十样菜),再烩合。这才是真味:多种食材、多种味型接近味之绝对真实——中国烹饪的取象手法。
但,“近乎”、“近似”,还是似之而非,佛跳墙更高。中国山水画有两种取象方式:一种多种视点,如宋画《溪山行旅图》,画面视点非单一,仰视中有俯视,近处中含远处。一种虚化视点,如元画《浮玉山居图》,压缩景深、平面化,完全无法确定视点。佛跳墙相当于融合两种取象手法:首先,所有食材分头烧制,多种徼向接近味之绝对真实;最后烩合炖蒸,消融彼此,不是任一味,却又包涵任一味,虚化徼向接近味之绝对真实。南京十样菜只相当于宋画之多种视点,与佛跳墙相通的,只是前一种取象方式。看来,佛跳墙冠绝中华菜品,大名头,非浪得。汉文明才是真正哲学的文明系统,百姓日用中,一名之立,也有学理依据。
林文月写过一本《饮膳札记》,似比她的译文感觉更好。细细碎碎,点点滴滴,全是洗手作羹汤时,主妇切己的体会。她一定深爱自己的家庭和丈夫,不然不会对厨艺倾注这许多心力——所以,竟然做了佛跳墙。书中《佛跳墙》一文,有如下文字:“传说中,乞儿烩煮富家残羹冷炙的故事虽未必可信,但佛跳墙的烹制特色即在于各味分制,最后汇聚而隔水蒸煮;同样的素材同锅烹煮,却效果全异,所以传说之产生,亦不无道理了。”她,是真的懂得。
醪糟
做醪糟,二斤米,上锅,大火冒大气后,中火再蒸二十分钟。三斤米,三十分钟。冬天做醪糟,发酵三阶段:第一阶段,最初24小时。温度要求最高。酸奶机42℃,暖气房,此阶段决定甜度。第二阶段,36小时。酸奶机42℃,但移出暖气房,放在阴冷处,相当于降温。此阶段,决定酒味。第三阶段,小窝中酒液满,或醪糟已经甜了,断电,室温发酵。
醪糟初始发酵温度一定要高,否则不甜。专门米酒机其实做不好醪糟,初始温度不足故,不妨用酸奶机。1升、1.5升、2升三个酸奶机,一起做醪糟,对比:1升温度最低,许久才甜。且因低温时间过长,会有一点朽坏味。泡菜同理,切记不可在腊月起泡菜水。2升温度最高,最甜。1.5升温度居中,甜度也居中。
如嫌上文法子太麻烦,就全程用2升酸奶机,放置一处,无需须移动。恒温,相对于初始所需温度,不算高;相对于最后发酵所需温度,不算低。正因为不高不低,取中,在不明就里、不能与时俱化时,是最不坏的选择,能得最不坏的结果。
自制岐山臊子肉
稠酒
醪糟,还别有妙用。成熟后,不收割,继续发酵,直到甜味弱化,酒香酽然,将米糟与酒汁一股脑倒入九阳豆浆机,果汁档粉碎(只有此档,可粉碎,不加热),即成自制稠酒。装入玻璃瓶,冰箱冷藏。瓶口绝不可封死,切记切记。低温下,米酒浆依然会暗自发酵,密封瓶口,会炸。
稠酒用途多多。
要鱼汤味道好,除了煎鱼时一定要用猪油。此外,就是加稠酒。汤色奶白,醇香别样。
烧蔬菜更妙。云南高山黄白菜烩清美中豆腐(豆制品我只买清美,因他家豆腐干会坏,无防腐剂故)。用猪油炒,要舍得放猪油,一大坨猪油。加姜汁,一定要姜汁——姜,辛辣含清芬,蔬果类菜品,烧制时间短,切丝切粒,无法充分透发这一味。近熟时,浇入多量稠酒即可。稠酒质厚,不可沿锅壁倒入,与清澈的黄酒、白酒用法不同。当然,还须需盐及蚝油。稠酒已微甜,无需须加糖。云南高山黄白菜,算有几分清鲜,豆腐则天生寡味,“无味使之入”:一定要用猪油,吸入油脂厚味,又佐以姜汁、浊酒。入口,清香中夹杂一丝醇厚,青菜豆腐也能波澜微起,不似素食纯然清寂。说来奇怪,这道菜,若只加猪油、姜汁,没了稠酒,就黯然神伤。代之黄酒、白酒,根本无济于事。什么原因,到现在也不清楚。家里养的小狗,曾惊讶地说:“咦,没想到青菜豆腐也能这么好吃”。”他不知道,无米酒之炊,我也难为。
自制温州酱油肉
明火白粥与冬瓜瑶柱汤
专门买了广式高脚不锈钢锅,来熬明火白粥。米提前泡一个半小时,若晚上煮粥,不妨一大早就泡,更节省火力与时间。
据说明火白粥有三要:水滚下米,先猛火,后大火。水滚下米,没异议。先猛火,也赞同,自家灶头最猛火力,放肆开启。后大火,却好像不完全对。猛火之后,不是一路大火煮起那样简单。而是先大火,次中大火,后中火,再转中小火,最终小火。原则是,火力只要能让米汤保持翻滚样,即可。何以故?一开始,水是水,米是米,米沉水轻,不会溢出。后来,越煮越稠,水米交融,就易溢出。越到最后,所需火力越小,小火就足以让粥翻滚。煮银耳,也有类似经验。妈妈发现,我给她买的丑耳,特别容易溢出。丑耳嫩,胶质丰厚,很快煮化;普通银耳,胶质少,耳水两分离,自然不易外溢。一路大火,米汤最后一定会奔出锅沿,高脚锅也拦它不住。煮粥,也需知机察势,不可一味颟顸。
烧汤就是烧火候,用火,与煮粥一个道理。
冬瓜瑶柱汤。瑶柱发好,猪油微煎,加姜汁,随即沿锅壁烹入黄酒,闻到酒香,倒开水,猛火煮至汤色微混,再放冬瓜,保持火力,待得汤色奶白,转为大火。此后随时观察,以保持汤面沸腾为度,逐渐调节火力,直到小火。
生来偏爱厚味。大火浓汤,小火清汤。早先,做冬瓜瑶柱汤,一开始就加足水,猛火转大火后,不再调节火力。偶然间一次,时间紧,火候未到,提前出品。家里小狗却表示,更爱今次清淡汤味,我很意外,遂改以明火白粥法。对比之下,发现:一味大火,吃口只是浓厚。火力变幻,味调随之复杂微妙,亦清新亦醇浓。更妙的是,还尝得出一丝冬瓜特有的鲜甜,实在胜出多多。看来,要味道的复调,增添食料、味料是一途,变化火力是另一途。当然,佛跳墙一法,更在这两者之上、两者之外。
偷懒的法子也有,无论是粥是汤,猛火煮滚,随后直接转小火。执两,亦是另一种形式的用中,也可得最不坏的结果。
桂花糖藕
桂花糖藕这道甜品,要不在桂花,不在藕,在乎糖。
糖,如果只放一味,无论黄冰糖或红糖,味道必然单薄、寡淡。除了上述两种,还要加麦芽糖、白砂糖,最后浇蜂蜜。五种,组成甜味的复调。此外,还有一样物品,可以锦上添花——一小丢丢盐,与甜味,相反形成。
凉拌莴笋丝
凉拌莴笋丝只是寻常一道家常菜。我的做法是:莴笋丝加盐、糖、醋、鸡精,调好,堆点蒜末,热油一淋,即可。但莴笋有青色,有清香,所以关键在两点:一、醋。只放两种,恒顺酿造白醋与东湖酿造白醋,一淡色,一无色,免得减了青青之色。烧鱼不然,酸味也有复调。不光用两种淡色醋,深色醋如米醋、山西陈醋、岐山醋都会加入滴滴。但莴笋,自有它的机与势,执定味道的复调,反而成拙,一两种即可。二、蒜末与热油。要有分寸,蒜末不能多,热油不能多,免得厚味夺了莴笋清香。“有味使之出,无味使之入”,袁枚的话,是烹饪至理。(此语多传出《随园食单》,但遍检是书诸食单,不见。只有清人李广庭《乡言解颐》卷三“食工”条曾说:“《随园食单》内各条,俱有可取,而其颠扑不破之语则惟‘有味使之出,无味使之入’两言,唤醒耳食目食者不少。”抑或李氏所见《随园食单》版本与今本不同?)如果说豆腐当“无味使之入”,需厚味加持,莴笋则属于前者,“有味使之出”,让开一步,不生之生,这是道家的智慧。
作者:李 欣
编辑:吴东昆
账号注册不到2年,粉丝量达580万+,累计发布1.7万+内容,获得7.8亿阅读/播放量,内容收益超百万······不论从哪个方面评判,这都是份不错的号运营成绩单。
成绩单的所有者,属于今日上的美食领域创作者@第一美食,赵飞便是这个账号的创始人。
几年前,KOL还是商业大佬、行业专家的代名词,现在赵飞凭借“简单粗暴的美食教学”也成了其中一员。
他说这一切源于一盘蚝油生菜和一碗臊子刀削面,本是抱着试水心态发布的两则视频,意外收获了几十万播放量和无数用户的评论,激起了这个河南汉子的兴趣:“这正是我想要的啊,懂美工,会摄影,做过厨师,了解网络,做自媒体完全是我以往经历的完美集合。”
思虑再三,即便不是最佳的创业年龄和创业环境,阿飞仍毅然辞职回乡,开启了自媒体之路:“决定干!拉团队,要大干一番。”
从3人小团队开始,@第一美食 收获首个10万+作品后,又迎来了第二个、第三个······后来百万爆款也不再遥不可及。账号粉丝数亦随着阅读量的增长不断攀升:首月破10万,次月破30万,去年6月达100万······截至2019年9月,其粉丝量已达586万。
用赵飞的话说,@第一美食 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除了生产优质的美食教学视频外,保持高频率的内容更新同样重要。“就像逮鱼,钓鱼就没有撒网逮到鱼的机率多。”
所以即便初期团队人手不足,他们依旧憋着一口气在十几天时间里将每日更新一条,提升至每日更新五条,即便是春节也不例外。目前十多人的团队保持每日更新五条视频、10余条图文的频率。
如此高产,让@第一美食 喜提“最勤快厨师”称号,而在前不久刚结束的#这就是爆款#美食大型造星活动中,它又凭借总发文269篇,累计阅读量5400万+的亮眼数据,一举摘得“超级爆款王”桂冠。
#这就是爆款#是美食发起的大型造星活动,通过15大爆款话题、 TOP10爆款榜单、千万流量等多重资源开放扶持,打造美食爆款王。历时一个月,该话题总阅读量2.1亿,活动共1800多位作者参与,发文29531条,总曝光量达19.9亿。
作为此次活动的冠军,@第一美食 的创始人赵飞也借着这次机会,跟小红分享了自己在创作近两年的一些心得体会。注意!以下是一本爆款打造秘籍,速速收藏!
小红:什么契机让你成为了一名今日的创作者?
第一美食: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赵飞,今年41岁,在创作者里算年龄偏大的。97年学过厨师,03年去了南方改行做电脑生意。期间因为爱好,学过摄影、设计,做过网店。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在今日上看到很多和我一样的普通人通过图文、视频的方式展示才能、记录生活,浏览量还不小。这打破了我心里“只有像吴晓波、罗振宇这样的行业领袖才能做自媒体”的认知。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申请了号,从自己擅长的美食领域入手,做了个刀削面和蚝油生菜的视频,一下子几十万的播放量,好几百条评论激起了我的兴趣。这正是我想要的啊,懂美工,会摄影,做过厨师,了解网络,我所有的爱好和职业经历都能在这里体现。
当时IT行业正处于寒冬,几经思考,我决定干!拉团队,要大干一番!2017年12月24日,我独自一个人带着器材,从广东中山市驱车1600多公里,回到了老家——河南周口市,开始了我的创作之路。
小红:美食一直是热门领域,你给「第一美食」的差异化定位是?
第一美食:美食领域虽然一直很热门,但美食视频的时效性并不强。它不像新闻搞笑类视频,看过一遍就够了,美食视频用户看过一遍,还会看第二遍、第三遍。甚至几个月前的视频,也会被多次翻出来。
以我们的视频为例,当天的播放量可能不是很高,但几个月之后你会发现,几千播放量的视频会攀升到几万,甚至十几万,长尾效应很明显。
我们给「第一美食」的定位是:铁锅大勺子,专业的厨师来做家常菜。很多美食视频都是记录吃喝,叙述事件,教程不是很详尽。我们的视频则没有其他内容,直奔主题,简单粗暴,时长不超过三分钟,专门针对学习美食的人。
小红:每天的创作节奏是怎样的?
第一美食:每天的晚上我们会选择第二天做什么菜,先定好炒菜和摄像大纲;第二天拍摄以后,再根据实际拍摄 ,进一步完善字幕文档;接着配音,根据配音和字幕去剪辑视频。
第一美食团队在拍摄视频
从最开始的日更一个视频,到日更5个视频,我们用了10多天时间。那时候人手少,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每天都工作到凌晨1点多,5点多再起床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休息时间不足4个小时。有一段时间,因为休息不足,口腔上火起泡,配音都成问题。
现在我们团队已经扩充到十几人,每天更新也稳定在视频日更5个,图文日更10余条。
小红:大概多久后,开始觉得在的创作越来越游刃有余?
第一美食:我们的目标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日更5个视频,在运营接近一个月的时间,我们慢慢地轻松下来,做什么都驾轻就熟了。视频上,我们可能做不到最精最好。但视频的清晰度、拍摄的条理性、教程的逻辑性一定要有保证。
账号注册第一个月,「第一美食」粉丝突破10万;
2018年6月1日,我们粉丝达到100万;
截至2019年9月11日,粉丝量为583万。
小红:分享一下团队总结的「创作方法论」,你觉得最重要的是哪个部分?
第一美食:在创作,想要得到好的推荐和阅读量,我觉得最为重要的就是选题,在保证视频质量的情况下,有地域代表的名菜和接地气的家乡菜,儿时回忆的菜,推荐量和阅读量会比较高,更容易产生爆款。
拿我们发布的2000多个视频来看,只要是有地方特色,能引起人回忆、怀念的菜品,评论量和阅读量都很高。
我是河南人,大家都知道河南人以面食为主,特别喜欢吃面条。2018年3月16日我做了一锅河南人家家户户都爱吃的河南蒸面条,采用河南地方方言来配音。当时我想,这个蒸面条,出了河南省不一定有人喜欢吃,喜欢吃蒸面条基本上都能听懂我的河南话。
出乎意料的是,视频刚一发布就爆了,一会儿工夫冲上了10万+,一天后这则内容的阅读量达130多万,评论3000多次。
2018年4月16日我尝试着又炒了一个面条,做法还是我们河南的特色做法,总阅读量又上了100万+,评论量8000多条。
所以我觉得想做爆款,选题是相对重要的。
另外,学会分析后台数据和粉丝画像也很重要,比如我们在分析后台数据时发现女性粉丝占比提升后,就针对这部分特定人群出了一些选题,效果也很不错。
小红:「第一美食」是如何善用平台提供的运营工具以及扶持计划的?
第一美食:我们团队在接收到推出的每一次活动后,会及时做出调整。每天我也会抽出时间研究后台数据,比如的@青云计划 ,我们会在团队中挑选出专人负责,针对青云计划来调整具体的写作方案。
再比如前段时间的「闪光时刻」主题活动,我们觉得自己非常符合“分享美好生活”这个主题,在感知到分成收益提升后,及时调整团队人员精力,通过扩大帐号内容的供给量,进一步提升了流量分成的绝对值,总体收益提升了 80%.
还有,前段时间平台推出的@圈子功能,我们也有积极响应。比如把每天发布的图文、视频同步到圈子中,发微也是在圈子里发布。结果第一个月,我们就拿到了3000元的现金奖励。
综合来讲,平台发布的每一个活动,我们都要积极去响应、去参与。就算拿不到奖,也会得到一部分的流量扶持。
小红:这次在#这就是爆款# 话题活动中「第一美食」获得“超级爆款王”称号,你认为获胜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美食:在#这就是爆款#活动中,我们能获胜和我们文章及视频的更新量有很大关系。这样来说吧,就像逮鱼,钓鱼就没有撒网逮到鱼的机率多。
我们认真研究了活动评选规则,发现其是对作者一段时间发文的综合考量,于是我们专门针对活动的方向进行选题,挑选以往的爆款视频,改编成详细的图文,每发一个图文都会在微中进行预告和导流,最终在活动中胜出。
小红:你们有一个称号是“最勤奋厨师”,选择如此高产的原因是?
第一美食:我为什么一直强调日更量很重要,运营了一年多时间,我个人感觉,平台对于每个账号,每一个视频,是有一个很成熟的推荐机制,不同的选题,会推给不同的人。我们在一天中,会选择不同的菜系,有面点、有荤菜、有凉拌菜、有家常菜、有大菜。这些内容会通过平台的个性化推荐,展现在不同的用户面前,通过增加爆光率,提高爆文的机率。
第一美食团队拍摄视频中
所以,我们在保证文章、视频质量的情况下,会尽可能的增加日更频次。无论是周末还是节假日,不要断更,一天也不要断更。去年春节,我们提前两个月开始准备假期要发布的视频和图文,放假的十多天,日更量并未减少,一直保持正常的更新频次。
小红:一年多时间,「第一美食」通过内容创作也在平台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你们怎么看待内容创作与变现的关系?又是怎么平衡二者的?
第一美食:一年多时间,我们通过平台的流量分成,也有了很不错的收益。下一步,我们会挑选一些好的产品,来做电商。
对于电商,我们的态度非常谨慎。在粉丝量达到500多万还没有做电商的,可能也只有我们了,我们就是怕伤害到粉丝体验。其实伤害用户体验,无非就是过度消耗粉丝对账号的信任度,对我们百害而无一益。但如果能真正选到一款好的商品,且价格合适,做到物美价廉,是粉丝愿意看到的,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小红:如果现在有一个小白来请教如何成为一名今日的优秀创作者,你会给他哪些建议?
第一美食:
「红人专访」为红人精选官方出品栏目,专注采访最受欢迎的创作者。
你希望在红人专访上看到哪位创作者呢?欢迎提名,小红的话筒已经准备好了。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