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手把手教你写《医生心得体会和感悟》,(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0 17:12

手把手教你写《医生心得体会和感悟》,(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医生心得体会和感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主题明确: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围绕医生这个职业,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感悟。可以是从医过程中的经历、感悟,对医德的思考,对医患关系的理解等。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可以分为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自己的职业背景和写作目的;正文部分详细阐述心得体会和感悟;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3. 内容充实:在正文部分,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具体阐述心得体会和感悟。以下是一些建议:
a. 描述自己在工作中的点滴感悟,如对病患的关爱、对医术的追求等; b. 分享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心理变化和应对策略; c. 分析医患关系的现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d. 探讨医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践行医德; e. 结合时事热点,谈谈对医疗改革、医疗资源分配等问题的看法。
4. 语言表达:作文的语言要流畅、生动,富有感染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a.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文章更具形象性; b. 使用丰富的词汇,避免重复单调; c. 注意句子结构的多样性,避免单调乏味;

焦作义教授:一名医生的成长感悟 | 治学大家谈

一名医生的成长感悟

近期,全国各地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全国正处于抗击疫情蔓延的关键阶段,教育部和学校适时做出了推迟开学的决定。同学们在家抗击疫情的同时,学校专门设立了“治学大家谈”栏目,为大家在特殊时期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我是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一名从医20年的外科医生,很荣幸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成长感悟。

一 从医之缘

我和医学比较有缘。小时候在家乡县医院大院中长大,从小就耳濡目染了不少救死扶伤的感人故事。1994年我考入了兰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1999年毕业留校在第一医院普外科工作。在这里有幸遇到了李玉民、曹农和苟长征等老师,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开始了临床生涯。当时工作非常忙,但能和病人经常在一起,且每天都能有新的临床收获,所以感觉也很充实,到现在我还依稀记得起一些曾经服务过的病人。2019年底,有一位陇南来的阿姨到第二医院找我看病,一见面她就说到:“焦医生,您17年前在兰大一院给我做过直肠癌手术,救了我的命,这么多年了我和家人一直惦记着您,这次是从网上找到您来看病的。”听到她的这番话我很感动,而当时我仅仅是一名初出茅庐的年轻医生,做了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后来,我在协和医院郎景和院士的一本著作里读到一句话,“也许我们常常无法去做伟大的事,但可以用伟大的关爱和仁慈的心来做些小事”,非常有同感,也许医生和患者的缘就是结在这样一些看似细小却又温暖的小事中的。

二 读书之悟

有人说学医是个痛苦的过程,因为要死记硬背好多的医学著作,而我一直不太赞同这种观点。关于本科生的读书,我的体会是要把基础和临床的书融会贯通地读。比如外科学中的门静脉高压症章节,重点是理解发病机制的前向、后向和液态递质紊乱学说。而要理解这些学说,就必须熟知诸如肝脏解剖、组织胚胎、病理解剖及药理等基础医学知识。有了这些理论基础做支撑,等到学习门脉高压症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时,内在的逻辑关系就比较清楚,也易学易记了。所以,我经常鼓励学生在学习临床章节的时候一定要系统预习或回顾相关基础医学知识。而在住院医生和主治医生阶段,我的体会是应该结合临床实践,系统通读本专业的各种经典著作,并且一定要延伸到二级和三级学科,同时坚持每天读国内外最新文献的习惯。这个阶段的医教研工作一般比较忙,因而要特别注意充分利用工作之余的碎片化时间,有目的性和有选择性地读书,日积月累之后理论素养必将稳步提高。

三 临床技能提升

对每个年轻医生而言,尽快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水平可能是最大的愿望。怀着这个梦想,2004年我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攻读肝移植专业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师承我国成人活体肝移植开拓者严律南教授。华西博士培养的特色非常鲜明,就是非常注重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博士生除了开展研究之外,要求毕业前必须在科里完成半年的总住院医师训练,能够独立胜任本专业常见病的手术,且熟悉高精尖手术的要点。当时肝移植手术量很大,老师们稳准快巧的手术技术风格深深吸引了我,所以我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在临床上学习。记得为了打好深部手术结,每天回宿舍要反复练习很多次,直到双手麻木为止。老师们一些独到的手法有时速度很快,就拍下视频,回家之后仔细研究和模仿练习。经过这样不懈的苦练,我手术操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这对后来我的整个外科生涯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来自主开展临床肝移植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 临床经验积累

对于所有医生而言,临床经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最有教育意义的往往是一些不成功的案例。记得外科鼻祖裘法祖院士讲过一个故事:他在德国做住院医生的时候,给一位女性患者做了他外科生涯的第一例阑尾炎手术,尽管当时手术很成功,但不幸的是术后第三天病人就去世了。之后他的导师教育他说:“记住她不仅是一名阑尾炎患者,更重要的她是孩子的妈妈”,这个病例的教训和老师的教导让裘老终身受教。当然疾病和人体的差异性千变万化,在临床上绝对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但医生应该尽力将犯错误的概率降到最低。博士毕业后我一直在第二医院普外科工作,得到了张有成、李玉民和寇治民教授的指导和帮助。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我总结出医生有三类错误不能犯,并以此经常警醒自己。一是原则性错误,如把本不该做的手术做了;二是低级错误,如把手术纱布落在病人肚子里;三是重复性错误,如同样的手术并发症反复发生。正因为对每一个病人和疾病常怀如履薄冰般的敬畏,我负责的医疗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一直很低。

五 对临床创新的认识

近十年来,临床医学在精准化、个体化和微创化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步。许多传统上认为只有开刀才能做的手术,已逐渐被腔镜、内镜及手术机器人所替代。许多经验性的内科药物治疗,已逐渐被基于基因测序、靶蛋白检测、血药浓度测定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所替代。比如,我们在国际上较早提出的个体化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核苷类似物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方案,就得到了广泛认可。另外,现在的医生不仅可通过微信观看国内外专家手术直播来提升手术水平,也可通过学习国内外最新文献和在线交流等方式及时更新诊治思路,甚至诸如CT、核磁、病理的阅片已可在人工智能辅助下高效完成。因而,在信息和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技术创新和临床研究已成为医生学术生命绽放的源泉。

六 对基础研究的认识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已前移到基础研究。2019年,我国学者和医生在CNS主刊上发表了150余篇生命医学领域高水平基础研究成果,占到我国当年总发文量的50%左右。针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学者和医生第一时间在世界上公布了病毒的全长基因测序、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病毒致病蛋白晶体结构和药物筛选等研究结果,为全世界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这表明大学附属医院已成为我国实施全链条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之一。记得我曾和研究生们讨论过学术研究如何才能达到CNS主刊水平的问题,最后大家一致意见是首先要有一流的生物医学技术平台和发表过CNS主刊的高水平人才。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我院引进了耶鲁大学博士后孙辉,他是我校生科院03级本科生,曾在Cell主刊和Nature子刊发表过高水平成果。孙辉教授的加盟无疑为我院追赶世界生物医学前沿开了很好的头。总之,在世界生命医学科技革命高歌猛进的浪潮下,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应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因为只有原始创新的根扎深了,临床研究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以上是我从医20年的一点感悟,深知才薄智浅,疏漏难免,敬请大家批评指正。最后,我想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来和大家共勉:“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作者简介

焦作义: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兼校医院院长,甘肃省领军人才,曾获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和甘肃省青年科技奖。

内容来源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教务处

编辑 | 冉璇

责任编辑 | 周唱

主编 | 肖坤

医生之师是人类灵魂、健康的双重工程师 钟南山:教师照亮别人也体现自身价值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广州9月10日讯(通讯员 韩文青 黎鉴远 记者 刘盾)“当医生的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人类健康的工程师。” 今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办大会庆祝第36个教师节,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钟南山在会上分享了他教书育人的心得,“我们既是教师,也是医生,记住这双重身份,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以前经常听说一句话,教师的工作是点燃的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钟南山觉得,这句话只对了一半。在他看来,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但另一方面不是毁灭,而是体现自身价值。

“社会和集体因你的存在而美好,这才叫有意义。为社会、集体做奉献的人,是社会上最受欢迎的人之一。”钟南山在会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当前,每个人都在努力做出贡献。他的孙子就与其他人合作做了一些雕塑,在网上义卖、募集8115元。他用这笔钱购买了文具和抗疫科普读物,送给武汉贫困家庭的孩子。

钟南山觉得教师从小对孩子的教育极为重要。他认为,这次疫情用事实教育了整代孩子,让孩子懂得了要学什么,长大要追求什么、做什么。在半年多的战疫岁月里,孩子们通过亲身经历,小小的心灵体会到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应该学的。正由于看到很多医生坚持生命至上,冲锋在前,治病救人,很多学生将医生看作挽救生命健康的神圣的职业,今年医学专业录取分数线高了很多。

“为什么学生会佩服一些老师?我想不单是因为他的口才、业务,教师的为人也会对学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在钟南山看来,教书、育人相辅相成,教育不光体现在语言里,更呈现在行动中,“抢救病人,老师要先上,这样不需要讲,学生自然会懂,有时行动比言语更有力量”。

“你们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教学方式,也是对我们最大的启发。”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院毕业生、广医一院呼研院研究生梁恒瑞说,今年年初疫情开始蔓延时,钟南山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列车。很多医生教师也勇于担当,前往武汉、伊拉克等地,在临床一线奋勇战疫,“我们对老师们最大的回报,就是成为他们这样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将来有一天披上白大褂,在临床一线为人民的健康而奋斗”。

“教师节除了感受教师的崇高以外,还要好好思考一下如何当一个好的老师。老师除了对学生身体力行地进行教育以外,还应让学生掌握知识。”钟南山认为,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还应引导学生提升学习能力,掌握学习知识的能力与方法。

“学会医术也要学会做人,如何更好地对待病人更重要,要给病人同情和勇气。”钟南山期待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院学生多学习、多钻研、多问几个为什么,成为有思想、有创造性的临床医生、管理者、行政工作者,不能只会读书。南山班不将考上国内外名牌大学研究生的学生数量,作为办得成功与否的标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