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推荐《小学英语 教学内容》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0 17:47

推荐《小学英语

写作核心提示:

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作文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编写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作文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知识目标主要是指学生在作文中应掌握的词汇、语法、句型等基础知识;能力目标主要是指学生在作文中应具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情感目标主要是指学生在作文中应培养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注重趣味性
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作文应注重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2. 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型,使作文生动有趣。 3. 加入插图、动画等元素,提高作文的吸引力。
三、循序渐进
在编写教学内容作文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词汇积累:从简单的单词开始,逐步过渡到短语、句子,最后是段落。 2. 语法知识:从基础句型开始,逐步学习复合句、从句等语法知识。 3. 写作技巧:从简单句的构成开始,逐步学习段落、篇章的写作技巧。
四、注重实践
在教学内容作文中,要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写作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作文练习,

小学英语如何在教学中育人?这一教学研磨牵手开放活动进行了深入探讨

视频加载中...

极目新闻记者 王媛

通讯员 周思思

实习生 何淑宁

小学英语如何在教学中育人?4月22日下午,湖北省杨文名师工作室在武汉市江汉区红领巾学校(尚美校区)举办教学研磨牵手开放活动,多学段英语教师通过观摩听课、互动提问等方式,深入探讨英语教学的创新方法。

在公开课上,红领巾学校(尚美校区)的陈姗姗老师展示了主题为《Unit 3 Television》(《第三单元 电视》)的小学五年级英语课。陈老师独具匠心,以“电视历史变迁史”作为本节课的主线,以时间为轴,引领学生们一同探寻电视发展的历程,同时学习相关语言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十分关注学生思辨意识的培养。她引导学生们感受不同电视节目、技术以及时代背景的变迁,鼓励他们寻找百年电视史中的“变”与“不变”,从而深刻领悟“技术为器,匠心为魂”的价值观。此外,她引导学生们借助人工智能(AI)工具、与同伴合作交流等方式,来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词汇。在课堂上,陈老师巧妙地让位给学生,学生代表上台进行指导和总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

课后,各位专家和老师进行了深入评课。正高级教师黄秋萍老师认为:“这节课设计巧妙,主题明确,以两根主线设计,贴近生活,学生能将语言学习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参与度很高。”同时,目标明确、层次分明,从电视发展史角度设计,通过对比1925年和今天的电视节目,巧妙引出“different”,从认识节目到介绍自己喜欢的节目层层递进,兼顾了语言能力、思辨品质的培养。“陈老师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新词汇,很好地利用了当今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跨文化设计,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实现了从输出到内化到输入的闭环。”

白云老师基于深入教材、超越教材的角度对陈老师的课进行点评。她认为陈老师的课堂体现了课堂生活化、语言交际化的理念,以新标准、新技术、新样态为导向,运用AI赋能,将外国小朋友与中国学生互动带入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陈老师不仅了解中国学生的喜好,还想了解外国小朋友对电视节目的喜好,这种对文化的信任让我印象深刻。”白云老师说,“我希望让孩子的每一次进步都可见,让学习可见,让思维发生,让文化浸润课堂,实现英语学科育人。”

武汉市教科院小学英语教研员朱蓉老师表示,英语教师不能只着眼于小学阶段,更要关注学生发展,从发展的终点来反思小学教学。“陈老师在这节课中,通过电视机发展史让学生了解到电视的发展和节目制作手段的更新,激发了学生对我国技术革新的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朱老师说。她还指出,陈老师的课堂有育人价值的高位引领、让位、错位和对位四大亮点。“陈老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以学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学习;关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践行,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活动;关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了不同层次的评价活动。”朱老师评价道。同时,她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建议可以换一种思路,借助时间轴推进电视节目的日益丰富和多样化,凸显语言学习核心,达成育人目标。

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杨文老师认为,朗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陈老师为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启蒙阶段习惯,使用大量音视频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陈老师将问题难度分解,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带读等方式,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们的优美语音非常吸引人,刚才有老师在群里谈论学生的伦敦腔,这为群里的初高中老师带来了震撼。”杨老师说道,“这充分展示了红领巾小学作为名校学生的风采,也体现了平时课堂的规范和高标准训练要求。”她还表示,这堂课节奏流畅,师生互动默契,展示了和谐美好的英语课堂。

在互动环节,针对“如何在常规课程上平衡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困惑,有教师建议:“课时紧任务重的时候,要聚焦教材精髓,关联不同单元知识点,通过分析教材做好英语启蒙,以此培养思维能力。”还有教师强调:“一定要转变观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从每节课做起,让课堂变得乐学善学,精心备课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教资面试小学英语学科试讲课题与参考教案

小学英语学科教师资格面试试讲课题范围包含小学各年级段的所有内容。主要考查的题型有口语课、听力课、词汇课等。以下是小学英语学科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习题与参考教案。

习题一

1. 题目: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2. 内容:

词汇:

Ice-cream, tea, hamburger, sandwich, salad.

句型: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I'd like a sandwich, please.

3. 基本要求:

(1)全英授课。

(2)上词汇课,重点讲授ice ceam, tea, hamburger, sandwich, salad。

(3)要设计相应的课堂互动环节。


习题二

1. 题目:What time is it?

2. 内容:

Conversation One

A:What time is it now?

B:It's 12 o'clock.

A:It's time for lunch.

B:Let's go.

Conversation Two

A:What time is it now?

B:It's twenty past four.

A:School is over. Let's go to the playground.

3. 基本要求:

(1)朗读对话内容。

(2)讲解重点单词和句型。

(3)全英授课。


参考教案

习题一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词汇:ice-cream, tea, hamburger, sandwich, salad;能运用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I’d like…”进行对话。

2. 在模拟点餐情境中自然交流,区分易混词汇发音(如hamburger/sandwich)。

3. 通过互动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词汇发音、句型结构与实际运用。

2. 难点:hamburger与sandwich的发音区分;对话流畅性。

三、教学过程

1. 热身导入(1分钟):

展示食物图片,提问:“What’s this?”引出目标词汇(如“This is ice-cream!”)。

2. 词汇呈现(2分钟):

用实物/卡片教学,分音节击掌练习发音(如“ham-bur-ger”)。

句型示范:教师扮演服务员,问“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学生用“I’d like…”。

3. 互动练习(4分钟):

游戏1:抢拍卡片——教师读单词,学生拍对应图片并跟读。

游戏2:小组接龙问答(S1问,S2答并替换词汇,如“I’d like a hamburger”)。

4. 情景应用(2分钟):

角色扮演“快餐店点餐”,提供菜单道具,学生两人一组展示对话。

5. 总结作业(1分钟):

总结词汇/句型;作业:用所学句型与家人模拟点餐并记录。

四、板书设计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ice-cream ☕tea hamburger sandwich salad

A: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B: I’d like ______, please!

习题二

Teaching Objectives

1. Students can ask/answer time using "What time is it? It’s..."

2. Master time expressions (e.g., o’clock, twenty past).

3. Apply time phrases to daily routines (e.g., It’s time for...).

Key Points

Time expressions and sentence patterns.

Difficulties

Correct use of past (e.g., twenty past four) vs. to (e.g., ten to five).

Procedure

1. Warm-up (1 min): Ask Ss current time.

2. Presentation (3 mins):

Read dialogues; highlight o’clock, past.

Drill What time is it? It’s...

3. Practice (4 mins):

Pair work: Role-play dialogues with clock flashcards.

4. Production (1 min): Game “Time Bingo” (match times to activities).

5. Homework (1 min): Write a timetable using target sentences.

Board Design

Left: What time is it? It’s... / It’s time for...

Middle: Clock drawings (12:00, 4:20)

Right: lunch, school over, playground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