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0 21:12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新生家长培训心得体会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明确作文的主题,围绕新生家长培训的内容、感受和体会展开。
2. 结构清晰:作文应具备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确保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晰。
3. 内容丰富:结合实际经历,详细描述参加新生家长培训的过程、所见所闻以及所思所感。
4. 表达真情实感:以真诚的态度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让读者感受到你的情感投入。
5. 语言规范: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避免出现错别字、语法错误等。
6. 以下列点为例,展开论述:
a. 引言部分: - 简要介绍新生家长培训的背景和目的。 - 提出作文主题,如“新生家长培训心得体会”。
b. 正文部分: 1. 描述培训过程中的亮点和收获: - 讲师的专业知识和授课方式。 - 培训内容丰富,贴近实际。 - 同学们的互动和交流。 2. 分享个人感受和体会: - 对孩子教育的认识和思考。 - 对学校教育理念的理解和支持。 - 对家校合作的期望和建议。 3. 分析培训对自身的影响: - 提升了对教育问题的认识。 - 明确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
昨天学校召开了分层家长会,感谢我的孩子,让我参加了中上部分的家长会。整体下来,收获挺大,记录下,便于回顾。
家长会整体分以下三部分。
一:逆袭成功,上岸名校的优秀家长分享
背景:两位家长,在高三刚开始阶段,孩子成绩属于中上,没到头部,通过家校联合,升学规划,成功上岸浙大本部。
1、备战首考,主要方针是拔长板,补短板,到了现阶段,应孩子需求,针对性的补习还是需要的;
2、尊重孩子的节奏,现阶段,学业压力紧张,各种模拟测试也会上量。关注孩子自身的成绩变化,家长要有定力,情绪要稳定,陪伴、聆听、了解孩子需要什么,一起想办法给予配备;
3、孩子可能回家来想睡个懒觉,想稍微放松下,家长不需要太多的焦虑,换位思考,我们自己工作连轴转还需要摸个鱼,给孩子提供情绪价值,根据孩子自身需要去排;
4、孩子也需要有冲劲,就像马拉松,最后1公里,孩子的情绪要激动起来,要有热血沸腾的劲,迎接最后的冲刺;
5、现阶段需要有清晰的计划目标,将目标进行细化,步步为营,直达目标;
6、首考,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擅长的冲高分,有所侧重,能攻的攻下。薄弱学科短时间达不到放掉的目标,就少花精力备战二考;
7、期待奇迹,不好高骛远。目标设定是现有能力上往上冲一冲;
8、家里不讲泄气抱怨的话,多鼓励,多博孩子笑一笑,讲话不把天聊死,营造孩子愿意倾述的场景,让孩子放松;
9、家里父母要分工,有侧重,陪伴很重要,张弛有度;
10、孩子只要开始要,现在开始也完全来的及,带上冲劲,皆有可能。其中一位家长的孩子就是从现阶段开始努力,首考放掉了三门;
11、要给孩子树立信心,也要尊重孩子的选考;
12、最重要的一点做家长分享端总结,专业的事情交给学校,遵从学校的安排,紧跟节奏。
二:任课老师首考冲刺建议
1、首考,能跑的跑,能飞的飞,首考必须抢下;
2、如果后面不走强基类、高水平三一有笔试的高校,首考物理能放就放;
3、首考如果物理不放,会去抢数学的时间,都是属于要大量刷题训练的;
4、首考后投入到物理的感情与精力是有限的,特别是赋分90分以上的分数,内心是有这个基础在,努力重视程度会不如赋分80多分的孩子,结合90分以上的样本,特别是92,94不放的孩子,大概率二考后的分数是下降的,家长还是要理性分析;
5、以本学校样本量为例,物理首考和二考后的平均分上浮3分不到;
6、做物理题策略,例如物理4题计算大题,3小问的方式,一般前2问孩子能作答,第3问难度比较大。建议不冲头部高校,可以直接放弃,把能得的分都得到,赋个97分没问题。今年高考原始分72分左右就可以赋97,4题的三小问12分,也还有比较多的空间留给难题扣分。能得的分必须得到,譬如选择题1-6,要全对;
7、物理每一题出什么知识点是固定模式,恒久不变,孩子也很清楚自己是哪块知识点薄弱,就可以做专项训练;
8、现阶段过后,数学不再做攻难攻坚的事,放到首考后;着重首考要放的学科,更有性价比。
三:自由交流
1、要鼓励孩子多问,也有针对性的专题训练,让老师帮忙批改答疑;
2、似懂非懂的题目,还有蒙的题,一定要当作不会做的题去做攻关;
3、整理错题本来不及,可以整理试卷,用夹子夹好,关注错题,翻阅回顾扫盲。
“通过3月19日在某某小学6栋楼301班开家长会,我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有了深刻认知,受益良多。
家长会上,老师通过展示孩子们的课堂笔记,提出学生学习的共性问题,我对此才意识到孩子存在知识点归纳能力较弱的问题。很多时候,不是他不爱学或者学习拖拉磨蹭,而是不懂归纳分析。对此,我会在后续陪他一起做学习复盘,整理错题本,并参考老师推荐的《学习力养成指南》,帮助孩子培养归纳分析能力,让他学习力得到提升。
在家庭教育中,我会吸取教训,用方法代替指责,用鼓励代替批评,与孩子共同进步成长。”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