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如何写《植物园心得体会》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0 22:43

如何写《植物园心得体会》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植物园心得体会的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明确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植物园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以及你对植物园的感受和体会。
2. 确定结构:一篇好的心得体会作文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植物园的背景和自己的参观目的;正文部分详细描述自己在植物园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感悟。
3. 描写细节:在作文中,要注重细节描写,如植物的种类、形态、颜色等,以及自己在植物园中的活动、感受等。通过细节描写,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植物园的美丽和生机。
4. 情感真挚:心得体会作文要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感悟,避免空洞的赞美或批评。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在植物园中的喜怒哀乐,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5. 语言优美: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运用,力求做到准确、生动、优美。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作文更具感染力。
6. 适当引用:在作文中,可以引用一些与植物园相关的名言、诗句等,以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和说服力。
7. 观点明确:在总结全文时,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感悟,使文章具有鲜明的主题和思想性

过太原植物园有感

太原的冬天有些寒冷,植物园内的小湖水面已经结冰,沿着湖边漫步,让人不禁想到了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一句描写冬天的诗句:“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然而,当我们走进热带植物馆时,温度、湿度陡然上升,各种热带植物目不暇接,一瞬间仿佛置身于热带雨林,让人不禁又感慨着太原植物园室内和室外的冰火两重天,有诗为证:

紫藤绕暖房,绿叶泛华光。

冬日寻春来,幽然一阵香。

摄影:贺锐诗文:王雁

(责编:candy、马云梅)

「荐读」古典植物园:传统文化中的草木之美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新书荐读】

古典植物园:传统文化中的草木之美

作者:汤欢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1年4月

【关于本书】

在经史子集、东西文化间,发现寻常草木背后的文化意蕴。诗学、民俗学、博物学、本草学皆为所用,岁时、吃食、风物、文学、历史、艺术融于一体。那些有趣的、美味的、好看的、动人的,共同呈现出一个妙趣横生、古典诗意的草木世界。

【精彩文摘】

孙郁

从前在博物馆系统工作,见到不少植物标本展,曾好奇那个缤纷的世界,但因为专业的隔膜,却不能说出什么道理。后来梳理鲁迅抄录的《南方草木状》《释虫小记》《岭表录异》《说郛》等古籍,见花鸟草虫里的趣味,曾叹他的博物学的感觉之好。那文本明快的一面,分明染有大自然的美意,让深隐在道德话语里的超然之趣飘来,很少被人关注的传统就那么复活了。

花草进入文人视野,牵动的是人情,慢慢品味,有生动的东西出来。今人汪曾祺,对此别有心解。我一直认为,汪先生是介于苏轼与周氏兄弟之间的人,能够在大地的草木间觅出诗意,对于风物岁时之美,真的很懂。作家中能够有类似修养的,一直是少见的。

眼前这本《古典植物园》,是让我很惊喜的书。作者汤欢是研究古代戏曲出身的青年,因为不是一个专业的,平时交往很少。竟写出如此丰饶、美味的书来,以文章学的眼光看,已感到它的耐人寻味。汤欢沉浸于此,不止是趣味使然,还有学术的梦想,除了一般自然名物的素描、本草之学的拾遗,也有自己独特行迹的体验。梅兰竹菊、河谷间的丛莽,本是五光十色的自然的馈赠,与我们的生命不无关系。

古人袒露情思,不忘寄托风土之影,已成了一个时隐时现的传统。由此去看历史与文化,自然有别样的景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曾封闭的知识之门也就打开了。

大地上的各类植物,在古人眼里一直有特别的诗意。《诗经》《楚辞》都已经显露着先人感知世界的特点。借自然风貌抒发内心之感,是审美里常见的事。但中国人之咏物、言志,逃逸现实的冲动也是有的。

六朝人对于本草之学的认识已经成熟,我们看阮籍、嵇康、陶渊明的文字,出离俗言的漫游,精神已经回旋于广袤的天地了。《古诗源》所载咏物之诗,散出的是山林的真气。唐宋之人继承了六朝人的余绪,诗话间已有林间杂味。苏轼写诗作文,有“随物赋形”之说,他写山石、竹木、水草,“合于天造,厌于人意”,就将审美推向了高妙之所。所以,这是古代审美的一条野径,那气味的鲜美,是提升了诗文的品位的。

汤欢是喜欢六朝之诗与苏轼之文的青年,在自然山水间,与万物凝视间,觅得诸多清欢。趣味里没有道学的东西,于繁杂的世间说出内心感言。

《古典植物园》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世界,作者在东西方杂学间,勾勒了无数古木、花草,一些鲜活学识带着彩色的梦,流溢在词语之间。对于不同植物的打量,勤考据,重勾连,多感悟,每个题目的写法都力求变化,辞章含着温情,又不夸饰。看似是对各类植物的注疏,实则有诗学、民俗学、博物学的心得,文字处于学者笔记与作家随笔之间。

汤欢有不错的学养,却不做学者调,自然谈吐里,京派文人的博雅与散淡都有,心绪的广远也看得出来。在不同植物中,寻出理路,又反观前人记述中的趣味,于类书中找到表述的参照。伶仃小草,原也有人间旧绪,士大夫之趣和民间之爱,就那么诗意地走来,汇入凝视的目光中。

花草世界围绕着我们人类,可是尘俗扰扰之间,众生对其知之甚少,有心人驻足观赏,偶从其形态、功用看,是我们生活不可须臾离开的存在。饮食、药用、相思之喻和神灵之悟,在那古老的传说里已经足以让我们生叹。还有文明的交流史、地理气候的变迁,都能够在这个园地找到认知的线索。

在大千世界面前,我们当学会谦卑,拒绝人类至上主义,才会与万物和谐相处。这一本书告诉我们的,远非一般的科普图示,那些无言的杂藤、野草,暗示出来的是别一番的情思。

(节选)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