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1 00:02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宽恕》读书笔记的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作文的主题是关于《宽恕》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在写作过程中,要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确保文章内容与主题紧密相关。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书笔记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在引言中简要介绍《宽恕》这本书的背景和作者;正文部分可以分段论述自己对书中观点的理解、感悟和评价;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自己的观点。
3. 内容丰富:在正文部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书中主要观点:概述《宽恕》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如宽恕的意义、如何宽恕他人等。
b. 个人感悟:结合自身经历或生活实例,谈谈自己对书中观点的理解和感悟。
c. 评价分析:对书中观点进行评价,分析其合理性和局限性。
d. 启示与反思:从书中汲取启示,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实践宽恕。
4.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a. 语句通顺,避免语病。
b.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c. 举例说明,增强说服力。
d. 避免过度抒情,保持客观公正。
5. 观点明确:在论述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
一、你会选择宽恕吗?
曾经有过哪些你觉得一直都过不去的坎?带给你的伤痛让你一想起就闷闷不乐,且不论这种伤害是来自亲密关系、亲人还是好友、或者是职场同事……。
如果你曾因此执着于对方迟迟没有做出合理的解释与道歉而久久不能释怀,让自己陷入不满和怨恨的情绪里,这些负面的情绪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无止境的压力,让人裹足不前,无法获得内心的安宁。
当夜深人静时,扪心自问:“面对这些事情,你会选择宽恕吗?
带着这样的疑惑,阅读《宽恕》这本书,读完之后让人倍感沉重又值得反复深思,从书中感悟到作者对于“宽恕”所赋予的一种全新意义。
二、谁来宽恕卡尔?
《宽恕》,作者西蒙·威森塔尔,1098年,出身于一个犹太人家庭,一战时,他的父亲阵亡,母亲带着全家前往奥地利生活。二战时,因为犹太人的身份,他们全都被关进了集中营。这期间,他辗转13座集中营,有89名亲人被纳粹害死。二战结束后,他成立了维森塔尔犹太历史档案中心,通过六十多年不懈努力,把1000多名纳粹战犯送上了法庭。他获得了奥地利总统亲自颁发的金十字勋章,他被人们称为不知疲倦的“纳粹猎人”。
本书分为两部分呈现,前半部分讲述威森塔尔在纳粹集中营里的一次亲身经历,一名纳粹士兵卡尔跟随着纳粹军队成批地烧杀扫射犹太人,在这名士兵得重病即将死去之前,他因为自己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感到极度忏悔,希望能够找到一名犹太人来宽恕自己的罪行,让自己能够安心离世。
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威森塔尔,但是威森塔尔在这位濒临死亡的纳粹士兵面前感到惶惑:他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宽恕卡尔,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资格代表全体受到伤害的犹太人去宽恕卡尔。
后半部分则针对十六位来自各个不同领域的智者们对于是否宽恕卡尔持有的不同见解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政治领袖、精神领袖、思想家、南非大教主等等。
在书中最后,作者给这个道德故事留下了极富挑战性的结尾,核心集点就是“宽恕的问题”。
由谁来宽怒卡尔?
和平年代,我们通过《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等二战经典影片重温历史的真实残酷性,面对世界级的伦理问题,很多人在宽恕面前迟迟无法定论。
如果威林塔尔选择了宽恕,那些无辜死去的犹太人会怎么想?如果不选择宽恕,面对过往伤害过他们的人,该怎么选择,才能超越过去的痛苦,从厄运中获得新生,达到安宁幸福的状态呢?
提炼作者在书中的思想观点,无非是让我们要“学会宽恕”。
宽恕涉及意愿的行动问题,只有承受了苦难的人才有权作出这个决定。
宽恕的是愚蠢信仰和无知,而非杀戮这件事情本身。
通过宽恕放逐心灵,才能回归生活。如果我们不能够宽恕对方,那我们自己也在仇恨的漩涡中,无法解脱。
三、学会宽怒的方法
斯坦福大学的专家针对宽恕项目进行科学研究,从受试者身上获得的数据结果为依据,证实了宽恕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能够帮助人们从伤痛和创伤中恢复,积极地生活。
面对过往伤害过我们的人,我们该怎么对待,如何宽恕,才能不再忍受心灵的折磨,获得新生,不妨尝试使用以下四种方法:
1、明确宽恕的意义和价值
宽恕是从受害者,转换为施善者。受害者眼里装的永远是痛苦的过去,施善者眼里期许的是美好的未来,学会转换身份,去调整自己的未来,明白释放情绪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2、理清宽恕的原则
“宽恕”的观念,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尺子,我们常会用自己衡量三观的尺度测量在别人身上,对别人进行道德评判考量。我觉得人很容易犯这种毛病,因为人的注意力都在别人身上,而在自己身上会比较少,甚至是不会去反省自己。
面对耿耿于怀的事情时,不妨换位思考,你是不是在以自己的主观偏见或是标准去评判是非对错了呢?如果从局外人或是客观分析的角度来看,是不是又有不一样的结果呢?
3、升级宽恕认知,即原谅对方在犯错当下的无知,而非行为本身
书里讲的是一个道德困境,属于一个民族所遗留下来的重大历史问题,所饱受苦难与创伤的记忆,已刻下了时代烙印,而我们所聚焦的则是日常生活、工作中一些令自己生气愤懑的事情,当我们遇到时,我们要能够意识到,宽恕并不表示我原谅对方这件事,而是他犯错时的无知愚昧。
宽恕的深度,就是人生的高度。随着时间的流逝,再回忆当年那些给你造成伤痛的人与事,不过已是过眼云烟,而这些事情给你所带来的磨难与挫折,无形中给予了你“淬火成钢”的历练,增强人生的反脆弱力。
4、找到宽恕的方法,即过好当下,不做无谓的判断和纠缠,能断则断
宽恕,并不意味着纵容对方,而是替代伤痛和愤怒的一个合理选择。也就是说,选择宽恕,就是选择了放下,断舍离是为了让自己获得一种平静感,不再活在过去的痛苦中。生活无谓对错,只是选择。所有事情的安排绝对不是偶然,一定有它遵循的规律所在,只有当我们的怨恨、委屈、不满释放出来的时候,我们才有爱的空间。
中华汉字博大精深,寓意深刻。【恕】,从字面来看,是“如心”,也就是“如自己的心”,心中有爱了,心就宽了,心宽了,量就大了,这也许就是对于“宽恕”最好的注解方式吧。
善待自己,其实就是与自己和解,人生最终的幸福源于内心的自我宽恕,超越伤痛,轻装前行!
栏目:文棚
宽恕(随笔)
宽恕是我迄今领悟到的最大的智慧。宽恕的对立面可能是怨恨、愤怒、冷漠……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
人生在世,很难有一直都顺风顺水的运气,即便有,因为没有对比,也可能不觉得有那么好。遇上令人不愉快的人和事,该怎么办?直性子,可能直接怼回去;老好人,可能“忍一时风平浪静”。怼回去,爆发冲突;忍让,有两种可能:第一,默念“君子报仇十年未晚”;第二,大人不计小人过。这第二种就是宽恕。曾经看过一份研究报告,长期忍让但实则心有不甘的人,前额发际线会呈M字型后退,因为压抑的情绪会引起内部压力增大,内分泌失调。这样虽然保住一团和气,却有损自身健康,甚至会生出心理疾患,所以宽恕是最好的选择。
《倚天屠龙记》里边的周芷若,小时候单纯善良,但是跟了个狠师父灭绝师太。站在遵师命的立场,她似乎没有选择。她爱的人不爱她,爱她的人她不爱,也是造物弄人。常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反过来,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怜之处啊。虽然她剑伤张无忌,但张无忌宽恕了她。
宽恕他人就是放过自己,此话不假。
宽恕愣头青冒失的语言冒犯,怜悯他的四面楚歌而不自知。
宽恕超龄愤青的傲慢,怜悯他一把年纪还看不透人生,与自己与他人怄气。
宽恕贪小便宜、不守公德的市井小民,怜悯TA没有生在富足之家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宽恕上司的苛责,体察TA自身能力有限,不得不转移压力。
宽恕下属的怠慢,这是TA成为下属的原因。
宽恕曾经欺负过自己的人,真正强大的人不需要通过压低别人来抬高自己。
宽恕曾经欺骗过自己的人,TA让我们学会不再上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只能活一世,出身无法改变,许多事情无法重来。如果可以再活一次,过半的人都会成为伟人,但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对我们做错了事说错了话的人,TA也许已经后悔,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我想没有人不喜欢被人喜欢,如果有人做了让我们不喜欢的事,应该是TA有可怜之处吧?有难言之隐吧?或者TA不知道怎样才能让我们喜欢吧?所以,宽恕TA吧。古语有云:衣食足而知荣辱。同理,精神世界也是,内心丰盈,心就宽了,心宽了,就不会一叶障目,纠结于一时一事。只要TA不是作奸犯科,多宽恕,少执着,于人于己都好。
(文棚是一个以散文为主的共享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外地来稿不论公开发表与否,皆有可能采用。凡当月阅读量达6500次,编辑部打赏100元/篇。请一稿一投。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非签约作家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蓝运良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