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1 00:4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陈景润读书笔记的作文,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1. 确定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可以围绕陈景润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读书态度等方面展开。
2. 突出重点:在作文中,要抓住陈景润的某一特点或成就进行深入剖析,避免面面俱到,使文章显得平淡无奇。
3. 严谨论述:在阐述陈景润的读书笔记时,要确保观点明确、论述有力,避免出现逻辑混乱或观点不统一的情况。
4. 引用史料:在写作过程中,适当引用陈景润的读书笔记原文或其他相关史料,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5. 丰富论证:可以从多个角度对陈景润的读书笔记进行分析,如他的学术观点、读书方法、人生哲理等,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6. 运用修辞手法:适当运用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和感染力。
7. 结构清晰:作文应具备明确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开头部分简要介绍陈景润的背景和读书笔记的重要性;中间部分深入剖析陈景润的读书笔记,并结合实例进行论证;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8. 注意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出现语法错误或用词不当的情况。
9
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档案揭秘V,2023-08-20,《数学家陈景润的儿子陈由伟,拒绝子承父业,如今现状如何?》
中国新闻网,2013-10-23,《妻子:陈景润绝不是学痴 儿子:一生牢记一句福州话》
科学网,2009-2-3,《陈景润夫人由昆专访:怜子如何不丈夫》
1978年的春天,徐迟先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让数学家陈景润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成为时代英雄,激发了无数人的科学热情。 孩子们在被问到“长大后做什么时”,都响亮地:“要当科学家!”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因此流行。 今天,我们重温这段激动人心的历史。
1978年1月份的第一期《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了记者作家徐迟先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其文是以散文诗的文笔体式,记述了青年数学家陈景润的科研历程,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之下,以中国人的身份第一个在全世界证明出了“1+2”的数值结果,成为了国际数学史上的丰碑,被称为“陈氏定理”。
1690年出生的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了一个猜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简称1+1)。 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这个猜想的正确性,于是在1742年写信请大数学家欧拉帮忙。然而聪明又勤奋的欧拉,直到去世也没能给出证明。 一个问题,普通人都能听懂,看似简单,也找不到反例,却无法证明它的正确性。
数学魅力的诱惑,数学家们很难抵抗。 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家们,都企图攻克哥德巴赫猜想。 从布朗的9+9、拉特马赫的7+7、埃斯特曼的6+6,到蕾西的5+7、4+9、3+15、2+366,从布赫夕太勃的5+5、4+4,到王元的3+4、3+3、2+3,从潘承洞、巴尔巴恩的1+5,到王元的1+4,从布赫夕太勃、小维诺格拉多夫、朋比利的1+3,到陈景润的1+2。
这样的征服有什么意义呢? 因为征服过程中产生许许多多的数学方法,哥德巴赫猜想与其他撩人心魄的数学问题一样,是下金蛋的母鸡。 数学不但是计算的技巧,也是逻辑的体系,方法的体系。不论哪一面,都闪烁着数学的无限魅力。学习数学,不但学会计算方法和技巧,而且也是逻辑的训练、思维的体操。
数学是宇宙的本源,数学是宇宙的语言。 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家笛卡尔感觉宇宙处处都蕴含着数学,认为上帝必以数学法则建造,数学是万物根源。如同老子的《道德经》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数学的魅力,真是无穷大的。连哲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罗素,也写一本数学著作,设计一个数学悖论,把自己搞成数学家。
《哥德巴赫猜想》报告文学一经问世,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立即引起了极其热烈的反响,如旋风般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各地报纸、广播电台纷纷全文转载和连续广播,全国各地各界的读者中,党政军群妇领导干部,喜欢和不喜欢文学的,都找来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有的人甚至能够背诵出来。 陈景润(左)和徐迟(右)
数学家成为时代的英雄。 《哥德巴赫猜想》报告文学打破了当时的社会沉闷,使中国人民看到,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精神生活。 陈景润作为英雄,一扫臭老九灰溜溜的卑琐形象,又以忠厚老实的澄洁面孔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1978年,我正在扬州中学就读初中,我的数学老师鲍家驹老师。 鲍老师是“反动学术权威”的代表人物,讲课生动活泼。 你看鲍老师左手夹着木制三角尺和木制圆规,右手拿着讲稿走上讲台,开始了今天的几何教学。
鲍老师首先提出问题并将其要点写在黑板上,以加深同学们的印象。接着用木制大圆规、木制大三角板在黑板上画图。 你看那图画得多么好啊!圆画得既连续又光滑,该相交的地方相交,该相切的地方相切,使人看得心情舒畅,真是图文并茂,又一次加深了对所提问题的理解。
随后鲍老师又带领大家分析已知条件、求证内容并提出解决思路以及实施步骤。在大家基本明白的基础上,鲍老师最后才按部就班地进行正式的求证过程。求证中,每一步都有前因又有后果,而且每证明一步,鲍老师还停留几秒钟让同学跟上思考,方便大家做笔记。
鲍老师的讲课逻辑性强,能将各个分散的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给我们种上“数学知识树”,建立起数学的知识体系。 通过鲍老师的几何课使我们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我的初中女同学数学课代表沈蓉回忆:那时我俩同班,你“部长”的名字就是鲍老师起的。记得班上还有一名女生叫高同英,鲍老师教轴对称的时候就用她的名字举例讲解,我当时举手了这个问题。 鲍老师讲课生动有趣。他的教学方法和博学魅力激发了我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当时是班上女生数学课代表,后来中考数学得了满分,另外附加题还得了10分,不谦虚地说就是年级第一。
人生的路好像数学解题,总有未解的题在等着,需要的是耐心和方法。 记住陈景润的名言: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