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更新日期:2025-07-21 07:44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译林出版社小学英语作文写作注意事项
正文:
随着英语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师开始重视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译林出版社作为国内知名的出版机构,其小学英语教材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在写作过程中,以下事项需要特别注意:
一、熟悉教材内容
1. 熟悉译林出版社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特点,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和目标。 2. 针对每个单元的写作要求,提前预习相关内容,为写作做好准备。
二、掌握写作技巧
1. 注意句子结构,确保语法正确,避免出现低级错误。 2. 学会运用各种句型,丰富文章表达,提高文章质量。 3. 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使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
三、积累词汇和句型
1. 积累常用词汇,提高词汇量,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2. 学习并运用各种句型,使文章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四、关注写作格式
1. 遵循译林出版社小学英语教材的写作格式要求,如字体、字号、行距等。 2. 注意段落划分,使文章层次分明,便于阅读。
五、注重文章内容
1. 紧扣主题,围绕中心思想展开论述。 2. 内容充实,避免空洞无物。 3. 语言表达流畅,富有感染力。
六、提高写作速度
1.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何 锋 宫文胜
摘要:译林版小学英语新教材的编修秉持以下设计理念:注重价值引领,凸显学科育人功能;优化顶层设计,体现教材的整体性;聚焦核心素养,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立足学生主体,增强教材的适切性;信息技术赋能,推动智能化教学实践。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应树立融合意识,充分挖掘育人价值;树立主题意识,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树立需求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激发学生语用意识,提升其综合语用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意识,促进“教—学—评”一体化。
关键词:小学英语新教材;译林版;教材设计;教材特点;教材使用
为体现新时代教材建设要求,落实新课标理念,译林版小学英语新教材编写组按照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育部,2022;以下简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主题为引领组编内容、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等关键问题进行教材编修工作。随着新教材的全面使用,其设计理念、特点以及如何用好新教材已成为一线教师热议的话题。本文将聚焦这些问题进行详细阐述,以期助力广大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与使用新教材。
一、教材设计理念与特点
教材是从国家课程顶层设计到教学落地实施的“桥梁”,体现了英语课程改革的思想和方向,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英语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与特点,体会教材的“新”意所在。
1. 注重价值引领,凸显学科育人功能
教材坚持思想性原则,充分彰显英语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与共通性育人诉求。在内容架构上,教材严格对标《课标》中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范畴,全面覆盖各主题群及子主题内容要求。在内容选取上,精心甄选蕴含丰富育人价值的素材,尤其注重将中华文化有机融入,作为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表1)。
教材通过文字、插图、歌曲等多模态呈现形式,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表达,以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家认同,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促使学生了解、热爱并学会用英语介绍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何锋、丁晓红,2024)。
在实施路径上,教材借助学生可理解的小故事说明大道理,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细微之处着手涵养品格,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积极正面的导向作用。例如,三年级上册Unit 8 I Can Do This for You 中Story Time板块通过家庭聚会的故事,引导学生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六年级上册Unit 1 Try Your Best中Story Time板块通过Su Hai克服困难准备演出的故事,鼓励学生勇于挑战,努力拼搏,发挥潜能。教材通过生活化情境使价值引领具象化为可感知、可实践的行为指引,既避免了德育的空洞说教,又确保了教育的无痕化,入脑入心。
值得关注的是,教材把学生的全面发展置于核心地位,以五育融合指导教材编修工作。德育、智育贯穿始终,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或显于语篇、活动、任务及评价环节,或隐于教材插图之中,通过生动画面传递健康、审美与劳动意识。以下是四年级教材中渗透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内容示例:
(1) 体育(四上Unit 4 I Like Sport)
主题情境图以操场上的运动为背景,呈现了校园常见体育运动项目(隐性)
在Cartoon Time & Story Time中探讨人物喜爱的体育项目及其原因(显性)
在Story Time & Wrap-up Time中探讨各自喜爱的运动项目,并尝试书面表达(显性)
在Assessment Time中反思目标“我能够谈论喜欢的运动项目”是否达成(显性)
(2) 美育(四上Unit 5 Different Toys, Same Fun)
主题情境图以民俗街为背景,展示了传统扇面艺术、中国结、面人、经典文学作品和神话中的人物等(隐性)
(3) 劳动教育(四下Unit 7 Helping at Home)
主题情境图以Su Hai一家的家庭劳动日为背景,呈现了各类家务(隐性)
在Cartoon Time & Story Time中谈论如何做家务,并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显性)
在Story Time中完成在家做家务的班级调查, 谈论自己参与的家务劳动(显性)
在Wrap-up Time中制作星期家务劳动表,并向全班展示和汇报(显性)
在Assessment Time中反思目标“我能描述如何在家做家务”是否达成(显性)
2. 优化顶层设计,体现教材的整体性
整套教材自上而下系统规划,通盘考虑,以核心素养四个维度和课程内容六要素为指引,将相关内容均衡而有梯度地分布到各册教材、各个单元,使全套教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每册教材包含八个单元(Unit),每四个相邻单元构成一个主题学习模块(Module),模块内各单元在次序上体现单元主题意义的递进性和语言学习的螺旋上升。在每个模块四个单元之后,教材设置综合语言实践项目(Project),通过具有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整合所学知识,深化主题理解,实现学以致用。模块化设计既保证了语言知识的持续积累,又延续了主题意义的深入探究,以三年级上册Module 2 My Family and Me为例(见图1)。
教材单元采用“主题—情境—任务”的编排方式,以主题为统领,以学习目标为航标,以大问题(Big question)为学习主线,以任务为驱动,借助过程性评价达到“教—学—评”一致性,从而系统建构了语言能力发展与价值引领相融合的递进式学习路径。以三年级上册Unit 5 She's My Mother的教学为例,本单元以“What makes a family?”为大问题,围绕单元主题My Family设置了三个相互关联且层层递进的学习目标: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询问人物关系和谈论自己的家庭。第一课时(Lead-in & Cartoon Time)通过卡通人物呈现了如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父母;第二课时(Story Time)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并介绍其他主要家庭成员;第三课时(Wrap-up Time & Assessment Time)创设综合性学习任务——Introduce your family,要求学生展示全家福照片并运用核心语言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将课堂所学迁移到真实生活中。三个课时紧密衔接,层层推进,从了解家庭的主要成员到深入了解家庭结构,再到介绍家庭成员;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通过展示自己的幸福家庭,真切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重要性,从而形成热爱家庭、珍惜亲情的积极态度,实现了单元育人目标。
教材不仅在Assessment Time板块设置了指向单元起始页学习目标的评价项目,还在单元核心板块内设置了多样化学习活动,以便及时、准确反馈学习进展,确保教与学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仍以上述单元为例,该单元的学习目标、核心板块的学习活动和评价项目见表2。
3. 聚焦素养目标,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
教材各单元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设计了包括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一系列英语学习活动,如语篇探究活动、语法学习活动、综合性学习活动、 综合语言实践项目等。
以语篇探究活动为例,各单元Cartoon Time和Story Time板块的语篇后均设置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类语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从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学习,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究主题意义。通过完成选择、连线、判断正误、问题、排序、填写图表等学习理解类活动,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从语篇中获得与主题相关的文化知识,建立信息间的关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理解语篇所表达的意义。通过以角色扮演、表演、复述故事、问答等形式开展描述、阐释、分析、运用等应用实践类活动,学生内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加深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巩固结构化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通过开展续编故事、制作海报、游戏、问卷调查、发表观点等迁移创新类活动,学生学会联系自身进行评价、想象、创造,将课堂所学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实现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单元系列学习活动有效破解了传统教学中知识碎片化、素养培养形式化的难题,将抽象的核心素养目标转化为可操作、可观测、可评价的活动链,通过“做中学、用中思、创中悟”的操作路径,使素养培育融入语言学习全过程,有力推动了英语学科教学向学科育人的转变。
4. 立足学生主体,强化教材的适切性
《课标》在修订原则中明确指出,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切实增强课程的适宜性(教育部,2022)。教材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遵循其认知规律,依据《课标》一级和二级要求,科学分布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以及学习策略等课程内容。教材编排遵循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原则,精准把握难度和容量,助力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以主题分布为例,三年级教材作为起始年级教材,选择交友、家庭、学校生活等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五、六年级教材的主题逐渐拓展到更为广阔的领域,如情绪调节、灾害防范、太空探索等,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精心设计语言学习活动。为增强活动的可操作性,教材通过明确活动指令、分步骤示范活动流程、提供实用的学习策略以及语言或内容支架等方式,为学生搭建清晰的学习路径,助教利学。
此外,教材在确保学生掌握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地区差异和学生个体差异,在内容编排和活动设计上,注重增强灵活性和适用性,保持适度的开放性和弹性,为教学留有充足的选择空间;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调整、合理取舍或适当增补,自主安排教学环节,从而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样化的实际需求。同时,教材还对部分英语学习活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旨在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迁移知识的过程中实现创新。这些活动在教材中统一标注“Try it”小图标,引导学生突破自我深入学习。
5. 信息技术赋能,推动智能化教学实践
《课标》提出,英语教材的编写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英语教材应配套数字学习资源,建立学习和交流的数字学习平台。平台要为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字教学资源,为他们开展智能化教学提供支持(教育部,2022)。教材编写组着力开发数字版新教材,依托信息化技术,以多模态、立体化的形式呈现教材内容,打破传统教材的单一模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直观易懂,有效提升教与学的实效,有力推动智能化教学实践。同时,精心打造助教利学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既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支持,助力教师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此外,编写组提供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数字化平台,依托教材资料、教材培训、教研论坛、教研直播等栏目,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配套服务,推动教与学方式的深度变革。
二、教材使用建议
教材的使用既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实践的重要支持。只有精准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深入理解其深层意蕴,才能借助教材推动教学,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和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落地。
1. 树立融合意识,充分挖掘育人价值
教材充分体现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征,整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的要求,坚持课内外语言积累与实践的导向。教师在教学时应树立融合意识,本着“语言与文化融合、课内与课外融合、学科融合”的原则,拟定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活动,开展教学实践。
(1) 语言与文化融合
学生学习英语不仅是掌握一种交流工具,更是要通过英语学习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程晓堂,2022)。语言和文化的学习犹如硬币的两面,折射出“教书”和“育人”的关系(王蔷等,2022)。教材使用过程中,要避免一味偏重语言知识与技能传授、弱化或忽视文化知识教学的现象,要充分挖掘教材文本中的文化内涵,将文化知识与语言知识有效融入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客观、理性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基础”(教育部,2022)。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Unit 7 Animals中的核心词汇panda时,不仅要让学生习得该词的音、形、义,还需及时渗透“The panda is a national treasure of China. It likes to eat bamboo.”等文化知识。
(2) 课内与课外融合
教材是教学的核心载体,具有不可替代性,与课外资源开展创造性融合能显著提升教学效能。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基于教材的可融元素选择课外材料,基于课内外融合之需定位融合目标,基于教学融合目标的达成选择适宜的融合策略。以三年级下册Unit 8 Colours为例,在Story Time板块讲授变色龙特性时,可适当补充北极狐毛色的季节性变化、章鱼拟态伪装等跨学科素材;在教学Wrap-up Time和 Assessment Time板块时,基于多角度、个性化解读主题意义的目标,可融入绘本“What Can You Do with a Color?”(描述了red clouds、green sky、yellow water等奇异的自然景象)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或者借助绘本The Colour Monster(描述了怪物的身体颜色随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解析情绪与色彩的关联,从而增进学生对主题内涵广泛、深入的理解,实现从语言知识到思维品质的多维度提升。
(3) 学科融合
教材积极响应学科融合要求,打破传统学科间的壁垒,构建协同育人体系,促进文理渗透、理工交叉等多形式互融创新(白晓歌,2022)。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英语作为通用语言成为多场合情境下的交流工具,跨学科融合能让学生在使用英语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英语,实现语言学习、学科知识学习以及综合能力发展的融合(潘正凯,2021)。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Unit 7 Animals中Story Time板块时,围绕大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animals?”并依据教学目标To talk about animals,教师可在教学“I like .../They're .../They like .../They can ...”等核心语言时,有机融入科学学科中动物的特征与习性等知识,让学生在描述动物的过程中同步提升科学素养与语言表达能力,实现深度学习。
2. 树立主题意识,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主题作为语言学习的语境范畴和顶层设计框架,为教学提供了明确的范围指引。主题意义指主题所承载的核心思想或深层内涵,是课程内容的首要要素(教育部,2018)。单元作为完整的学习单位,是实现主题意义探究、语言知识建构、语言技能训练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载体。相较于单课时教学,基于单元的主题意义探究更符合教学实际需求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教材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依据学生认知水平精心设置单元主题,使学生能够在适切的情境中理解语篇内涵,逐步建立兼容并蓄的文化价值观。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应立足学生生活经验展开主题意义探究,通过整体构建学习框架、有序制定目标体系、分层实施学习活动等策略,推动单元教学整体实施,促使学生形成对单元主题的深层理解与文化认同。
(1) 整体构建学习框架
单元整体教学实施之前,教师首先需深度解构教材单元文本,充分挖掘主题元素,精准解读主题内涵,明确定位单元主题。其次,教师要系统梳理单元内各板块在语篇内容、语言功能、文化内涵、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内在关联,在主题引领下整体规划单元教学目标、情境、任务及活动,使单元内部语篇分析系统化、结构化、活动化,让学生全面、准确获取单元内不同板块的有效信息。
教材单元内的语篇文体丰富,教师需仔细推敲、提炼语篇的隐含信息与主题意义,建立单元内各语篇内容之间及语篇育人功能之间的联系,形成具有整合性、关联性、发展性的单元育人蓝图(教育部,2022)。以三年级下册Unit 6 On the Farm为例,通过搭建学习框架(见图2),使散点式教学内容转化为层级分明的认知图谱,既保障语言素材的有效提取,更凸显教材单元作为价值引领载体的育人功能。
(2) 有序制定目标体系
在单元学习框架基础上,教师需要制定单元教学目标、作业目标以及课时教学目标,形成进阶有序、互为一体的目标体系,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对单元主题的完整认知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各层级目标的制定要依据学情分析设定认知起点,依据语言习得规律规划进阶梯度,参照《课标》要求融入素养观测指标,做到可操作、可观测、可评价(教育部,2022)。三年级下册Unit 6 On the Farm的教学目标体系如下:
[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学习后,学生能够:
① 了解农场环境,谈论农场常见的动植物。② 理解并掌握常见农场动植物的名称,运用核心语言“What are these/those? They're ... Are these/those ...?”等谈论农场中的动植物。③ 制作农场海报,向他人介绍农场上有趣的动植物,形成热爱动物、热爱与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单元作业目标]
① 模仿朗读Cartoon Time和Story Time。(基础性作业)② 正确认读字母r在单词中的发音;理解并拼读carrot、 pig、 rabbit、 cow、 sheep、duck、 chicken等核心词汇;理解和运用句型“What are these/those? They're ... Are these/those ...? 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基础性作业)③ 借助语言支架尝试表演Story Time或复述。(选择性作业)④ 展示和介绍自己的“梦想农场”海报,大问题 “What can you find on the farm?”。(综合性作业)
[课时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Lead-in & Cartoon Time)
① 模仿朗读并表演Cartoon Time。② 说一说绕口令,找一找更多含有字母r发音的单词。③ 与同学继续表演读后活动C中的小故事。
第二课时(Story Time)
① 模仿朗读Story Time。② 读写carrot、 pig、 rabbit、 cow、 sheep、 duck、 chicken、 these、 those等核心词汇。③ 继续完成“梦想农场”海报,运用核心语言与同学相互介绍。
第三课时(Wrap-up Time & Assessment Time)
① 继续完成“梦想农场”海报,同学相互介绍和展示。② 阅读主题相关绘本。
(3) 分层实施学习活动
在教学实施环节,教师应以单元教学目标为统领、课时教学目标为指南,以教材单元内各板块内容为基础,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通过增减、替换、重组等方式优化课时内容,系统规划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进阶有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而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策略,围绕主题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解决真实问题,达到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教育部,2022)。三年级下册Unit 6 On the Farm教学实施过程如表3所示。
3. 树立需求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为教师提供了系统的教学框架、清晰的教学思路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但任何教材都无法完全适应所有课堂情境和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秉持“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理念,根据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弹性处理,适度删减、增补或整合,实现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1) 选取的教学内容要聚焦主题核心知识
教材单元适度增加了情境性语言输入,旨在通过生活化、趣味化的真实情境促进主题意义探究和语言知识建构。以三年级上册Unit 8 I Can Do This for You中Story Time板块为例,通过元旦家庭聚会情境,呈现了刘涛和弟弟、堂妹为家人表演节目、分担家务的温馨故事。该语篇包含“The family get together on New Year's Day.”“The children want to do things for the family.”等长难句,其中get together、New Year's Day、do things等词汇是情境支撑性词汇,而非单元核心目标词汇。教师在教学时需把握三个原则:① 区分性处理,即充分利用情境支撑性语言营造真实语境,但不要求完全掌握这些非核心词汇;② 选择性聚焦,即重点突破单元核心句型“I can ...”的功能表达;③ 渐进性输入,即通过图片环游、多模态辅助等活动降低学生认知负荷,确保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
(2) 设计的教学活动要遵循语言学习规律
教材单元由5~6个板块组成,板块功能各有侧重,学习要求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区别对待。比如,Lead-in板块是单元学习的起点,起到引入单元主题、明确学习目标、呈现核心语言等作用,主要用以激活学生已有的语言和文化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不应将其作为单元主要学习内容,以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仍以Unit 8 I Can Do This for You为例,其Lead-in板块借助家人团聚的主题场景集中呈现了单元核心词汇和承载核心句型“I can ...”的韵律诗,明晰了大问题,设置了单元学习目标,罗列了Get ready学习活动。教学该板块时,教师需关注四个方面:一是此阶段的单元核心词汇及韵律诗以感知为主,学生能大致听懂、知意即可,不要求能读会唱。二是提出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无需进一步讨论与作答。三是帮助学生了解单元学习目标,无需教学相关语言。四是基于学情,可将Get ready学习活动作适当调整。这样既避免了Lead-in板块的过度教学,又确保了单元学习遵循“感知—理解—运用”的渐进规律。
4. 激发学生语用意识,提升其综合语用能力
语言教学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何自然,1997,转引自方露辉,2019)。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渗透语用知识,创设语用情境,培养学生在不同语境中得体地完成交际活动的能力。
(1) 得体地使用语言
语用知识有助于学生得体且恰当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达到交际的目的(教育部,2018)。学生需要了解英语交际中常见的体态语,如手势、表情等;恰当地使用英语中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对别人的赞扬、请求、致歉等做出恰当的反应(教育部,2012)。教师应当深入研读教材,结合单元大问题与语篇内容有机渗透语用知识,引导学生系统掌握得体交际的策略与方法。以三年级上册Unit 4 This Is My Friend中Story Time板块为例,围绕大问题“How do you introduce your friends?”,在实现教学目标To introduce my friends to each other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Hello .../This is my friend, .../..., this is ... He/She is .../Nice to meet you ...”等核心语言知识,更需要通过语篇情境的深度挖掘,向学生传递“介绍朋友时需目视对方、面带微笑以及使用手势”等非言语交际规范,使学生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理解其背后的交际礼仪,从而真正实现得体介绍朋友的交际目的。这种将语言知识与语用知识有机融合的教学方式,既遵循了语言学习的本质规律,也体现了教材对学生综合语用能力培养的重视。
(2) 用语言做事情
语言运用总是依托于特定的社会语境,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当创设真实的语境。有效的语境创设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既有知识和经验,充分考量单元主题内涵、核心语言功能以及学习目标要求,通过设计循序渐进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实践中自然习得语言形式与交际策略。以三年级下册Unit 6 On the Farm中Wrap-up Time和 Assessment Time板块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基于单元主题、核心语言以及学习目标To make a poster about a farm,创设Design a new farm的情境,并设计三个层次分明的任务:Talk about animals and plants on the farm、Ask about things on the farm、Make a poster about a farm。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完成具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自然而然地运用单元核心词汇(如carrot、 pig、sheep等)和重点句型(如“What are these/those?”“They're ...”等),在真实的语言实践中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用中学、学中用”的教学理念,使语言学习真正成为实现交际目的的有效工具。
5. 激发学生自主意识,促进“教—学—评”一体化
教材以单元学习目标为统领,规划系列教学活动和持续性评价活动。单元Assessment Time板块的设置突显了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该板块单元评价表中的条目基于单元学习目标而设置,用于评估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素养目标的达成度。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教材预设的评价指标上,基于学情对评价内容进行动态调整,增设个性化评价条目,使评价主体更多元、评价条目更具体、评价结果可溯源。以三年级下册Unit 5 Fruits 中Assessment Time板块单元评价表(见表4)为例,斜体部分为笔者添加或调整的内容。
如表4所示,本单元的Assessment Time评价指标更为具体;评价主体更为多元,增加了同伴互评视角;评价过程可视,明晰评价内容与学习活动一一对应的关系,以便学生自主评价后可精准溯源。学生在完成评价练习后及时按照Weak、Good、Wonderful三个表现等级对自己和同伴的学习效果进行评定,发现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提升的方面,并制定针对性的方案改进学习方法。借助该表,教师可以精准把握教学成效,学生可以清晰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促进,将教、学、评落到实处。
三、结语
译林版小学英语新教材以立德树人为内核,在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等方面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落实学科育人目标、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教师需深入研读《课标》要求,准确把握教材修订的育人导向与教学逻辑,在语言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最终达成英语学科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根本使命。
参考文献
白晓歌. 2022. 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普通高中跨学科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 现代教育,(3):27-31.
程晓堂.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关键问题解读[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7):1-8.
方露辉. 2019. 提升学生语用意识的初中英语语用教学策略与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2):8-14.
何锋、丁晓红. 2024. 新课标理念下的英语教材建设——以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2024年版) 为例[J]. 小学教学研究,(25):15-19.
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潘正凯. 2021. 高中英语项目学习创新实践的个案研究——以“手绘长征路”为例[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8):38-42.
王蔷、孙万磊、李雪如. 2022. 从外语教学走向外语教育:新时代中小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建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解读[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0):1-8.
译林出版社. 2024.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T]. 南京:译林出版社.
(本文首次发表在《中小学外语教学》2025年第6期)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