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小岗村心得体会》的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1 20:15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小岗村心得体会》的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小岗村心得体会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围绕小岗村的发展历程、改革成果、精神风貌等方面展开。确保文章中心明确,结构紧凑。
2. 资料准备:在写作前,要充分了解小岗村的相关资料,包括历史背景、改革过程、人物事迹等。这样有助于在作文中更好地展示小岗村的特色和亮点。
3. 结构安排:一篇心得体会作文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小岗村,引出主题;主体部分结合具体事例,阐述小岗村的发展历程、改革成果和精神风貌;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感悟和启示。
4.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同时,注意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保持文章的正式性。
5. 观点明确:在作文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对于小岗村的改革成果、精神风貌等,要结合实际,提出自己的看法。
6. 举例说明:在论述过程中,要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说明。例如,可以介绍小岗村在土地改革、农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具体成果,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7. 突出重点:在小岗村的众多

安徽省小岗村第一书记李锦柱:小岗村改革历程和启示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小岗村并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我们倍感荣耀、备受鼓舞。总书记说:“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小岗村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缩影,看了让人感慨万千”。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借此机会,我汇报下小岗村改革发展情况。

一、小岗村改革发展的历程

小岗村隶属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现在村域面积2.25万亩,农用地面积1.95万亩,有23个村民小组,1040户、4209人。1978年,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红手印,立下生死状,签订大包干契约,将土地承包到户,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从此摆脱了饥饿和困苦。这一创举像星星之火迅速燎原全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创造了著名的“小岗精神”。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小岗精神的诞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求变图强基因的传承,是我们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践成果。小岗精神的第一座丰碑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大包干是“吃饱饭”的问题倒逼、农民主动探索、党的各级干部敢于担当、党中央英明决策的成果。它催生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成为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为全面改革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精神动力。

历史往往在曲折中前进,改革也常常伴随着阵痛。上世纪90年代,小岗村和全国许多乡村一样出现了发展困境。中国共产党最讲究实事求是,自2004年起连续15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书写了“三农”发展的历史篇章。正是这段时间,诞生了小岗精神的第二座丰碑:沈浩精神。沈浩同志在担任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近6年时间里恪尽职守,为小岗干了很多实事,村民连续3次按红手印留他。沈浩精神是共产党人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

十八大以来,小岗村改革发展步入快车道。特别是习总书记亲临小岗视察后,小岗村民牢记总书记嘱托,以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强大动力,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不断深化农村关键领域改革。我们对集体土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了确权登记颁证,巩固了所有权,稳定了承包权,用活了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成效明显。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17年村集体收入820万元,2018年实现首次集体资产收益分红,人均350元,村民从“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到“人人分红”,分享了集体经济的红利。197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22元,2017年达到18106元。小岗始终与时代同行,印证了总书记说的“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

二、小岗村改革发展的体会和启示

一是要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总书记在小岗村强调“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大包干就是党的领导作用发挥的典范。安徽省委先后选派包括沈浩在内的四任第一书记,借力发展、引智上岗;总书记视察小岗后,滁州市委迅速贯彻、扎实践行,坚持抓小岗促全市,实施了“小岗三年大提升”等行动,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一线抓;安徽省委、省政府对小岗更是关心关爱,主要负责同志多次来小岗调研指导,党的十九大后,省委还专门成立小岗改革发展调研组,省委分管负责同志亲自挂帅多次深入小岗指导;今年初,安徽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专门在小岗村召开,推动小岗村乡村振兴再出发。大包干带头人、沈浩事迹报告团成员严金昌由衷感叹,我们小岗村的一切都多亏了党的政策好啊!

二是要从农民群众最急需最期盼的事情入手,逐步提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水平。总书记在小岗村强调“要形成农村社会发展合力,努力让广大农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近年来,小岗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改造新建民居1102套,新增绿化近百万平方米,建成大包干纪念馆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成功获批国家4A级景区、正在争创5A级景区,医院、学校、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功能日益完善,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学逢人便说:“做梦都没想到过上这样的生活,我很满足。”

三是要突出农民主体作用,激发百姓内生动力,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总书记在小岗村强调,“要深化城乡统筹,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调动亿万农民积极性”。近年来,我们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创新投入方式,激励帮助村民创业,大众创业蔚然成风,自我造血能力持续增强。

四是要因地制宜,立足村情,推动产业发展。总书记在小岗村强调,“加快农村发展,要紧紧扭住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任务”。近年来,我们立足小岗独特的资源和禀赋,初步形成了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农产品加工为核心,旅游业、培训教育为重点,农村电商为平台的三产融合、科技支撑的发展格局。村民们高兴地说:“在家里干事,我们不靠‘386199部队’。”

五是持续深化改革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总书记“希望小岗村继续在深化农村改革中发挥示范作用”。小岗村的改革实践,是一部鲜活的农村改革史;从大包干的“红手印”到确权颁证的“红本本”,再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分红利”,实现了百姓红红火火的美好生活。实践证明,大改革大发展,小改革小发展,不改革难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新时代、新作为,在改革开放40周年新起点上,小岗村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在小岗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弘扬小岗精神,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小岗村分田到户给我们的启示

1978年12月一天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寒风凛冽,西北风呼啦呼啦地吹,吹不灭小岗农民火热之心,18户农户齐聚在严立华家中,紧闭大门,商量大家盼望已久的分田到户单家独干,经过热烈的讨论最终形成共识,队长严立华带头,共同在生死契约上签字并按下红手印。第二年风调雨顺,大小春都获得丰收,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自家还有不少剩余,用不着出去讨饭了。从此,小岗村过上了好日子,吃得好穿得暖暖的,为各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

从小岗村分田到户的做法中,我认为有以下启示:

一是改革创新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永动机。只有改革才能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只有长期坚持深化农村改革,才能振兴乡村,保持乡村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哪一天放缓或停滞改革,农业农村经济就会成为一团死水,影响农民收入,反过来迫使改革。只有改革为发展持续提供新动能。

二是深化农村改革要尊重农民意愿。在深化农村改革,特别是农村土地承包“三权分置”“长久不变”“规模经营”、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有偿退出”、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改革试点,涉及农民切生利益核心权利,要在现有法律政策框架内,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成为改革主体,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循序渐进稳中求进稳慎开展。

三是深化农村改革要让农民分享改革成果。不能为改革而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让广大农民分享改革成果,就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当前正在开展的农村集体产权制改革,就是要通过清产核资、成员确认、股份量化、登记赋码,颁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是集体经济组织成为真真正正的市场主体,取得特别法人地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年终收益分配,向农户分红。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地区,在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增减指标挂钩等试点中,要平衡农民在内的各方利益。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