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58原创网网

怎么写《国学读本读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2 06:56

怎么写《国学读本读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国学读本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读后感主题,是对国学读本的整体评价,还是对其中某一章节或某一观点的感悟。明确主题有助于使文章结构清晰,内容有针对性。
2. 突出重点:在文章中,要突出自己在阅读国学读本时的重点感悟。可以是对某一观点的认同,也可以是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思考,还可以是对某一人物的评价等。突出重点可以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3. 结合实际:在写作过程中,要善于将国学读本的感悟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也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思考深度。
4. 逻辑清晰:读后感的文章结构要清晰,论述要条理分明。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进行组织,使文章层次分明,易于理解。
5.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尽量避免使用口语化、模糊不清的词语,力求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6. 引用原文:在论述过程中,可以适当引用国学读本中的原文,以增强说服力。但要注意引用的适度,避免过多引用而影响文章的流畅性。
7. 避免主观臆断:在表达观点时,要尽量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对于自己不熟悉或不确定的观点

10本国学经典读本

钱穆先生曾言:“中国文化,于世界为先进。”
又说:“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特为一时代的名词。”

任继愈先生说:“一个民族的文学、史学、哲学、宗教最能体现这个民族的性格和风格。”


理解国学,不仅是在了解我们的过去,也是在了解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今天带来“国学经典规范读本”系列丛书10种。



《国学经典规范读本》


1.《山海经》
迄今为止最适合普通读者的《山海经》读本
为生僻字及多音字均标注拼音
配以图片和导读。



2.《周易》
一本书读懂“群经之首”
中华文化之源头


3.《孙子兵法》
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地军事专著
“百代谈兵之祖”



4.《千字文》
中国古代历时最久的蒙学经典
一千四百年前编写的书法教材


5.《三字经》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蒙学经典
被奉为中国古代蒙学经典之首


6.《弟子规》
1080字的蒙学经典
弟子有规,家风之始。


7.《增广贤文》
一本格言警句集
中国古代著名的蒙学经典
汇集古代优美精辟的文字按韵律编排而成

8.《幼学琼林》
系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极佳读物
堪称“国学琼林”

9.《论语》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
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10.《笠翁对韵》
一部讲授对仗、用韵知识的启蒙读物
现代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启蒙读物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国学读本》文学篇·总论

中国文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数千年而延绵不绝,兴盛不衰,形成了灿烂辉煌、独立与世界文学之林的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国文学的源头在先秦,可以上溯到远古的神话传说和原始歌谣,但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口头流传的文学以文字形式存留下来的很少,成为散落于文学园地里的吉光片羽。早期成熟的文学作品主要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政治的混乱、思想的解放、士阶层主体意识的觉醒,带来了文学创作的繁荣。中国文学的各种文体几乎都孕育与这一时期,中国文学思想、尤其是儒道两家的文学思想也与此时萌芽。因为当时还没有独立的文学观念,所以诗、文、舞浑然一体,文、史、哲界限朦胧。

先秦文学的主体是诗歌与散文,诗歌的代表是《诗经》与《楚辞》,成就最高的散文是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秦朝是一个大一统的帝国,也是一个短命王朝,二世而亡,来去匆匆,除李斯的文章之外,在文学上没有多少建树。两汉、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政治上由秦汉的大一统走向魏晋南北朝的分裂;思想上由独尊儒术走向多元化,尤其是玄学的兴起、佛教的流行,为思想的拓展与文学的发展带来新变;在文人士大夫的人格建构方面,由依附于封建皇权走向精神个体的觉醒。伴随人的觉醒而来的是文学的自觉,于是有了文学的独立意识,有了“文”、“笔”之分,有了对文学审美性的追求,先秦文学精神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扬光大,萌芽于先秦的各种文学体裁得到充分的发展。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成就突出表现在辞赋、诗歌以及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赋是汉代文人在《楚辞》影响下创造的新文体,尤其是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作家创作的大赋,铺张排比,总揽万物,气势恢弘,辞藻华丽富赡,具有崇高壮丽之美,从某些方面体现了汉帝国的强大与繁盛。诗歌创作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乐府民歌与文人诗歌。两汉乐府诗是经朝廷乐府机构搜集整理而流传下来的诗歌,它继承了《诗经》的优秀传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面。其中既有抒情诗也有叙事诗,而叙事诗的成就更加突出,如《病妇行》、《孤儿行》、《东门行》、《十五从军行》等,有人物,有对话,有比较完整的情节,描述生动。文人诗歌的成就主要体现于五言诗的创作及其在诗歌声律方面的探索与创新。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发展繁荣时期。人物品评风气的影响、玄学思想的熏陶、儒家诗教的浸润,尤其是文学创作实绩的启示,使人们有意识地思考文学自身的创作特点,探索文学发展的规律,探究文学的价值功能,清理文学的范畴类别,从而建立了符合中国文学创作实践的文学理论体系,创造了一套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学理论概念和文学批评术语,如风骨、气韵、形象,言意关系、形神关系等。

唐、宋两代是中国文学的成熟与繁荣时期,这一方面得力于唐宋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文的高度繁荣,另一方面也是自魏晋以来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唐、宋文学繁荣的标志是诗、文、词、小说的全面发展与戏曲的诞生。唐代国力强盛,中外文化交流广泛,士人对社会人生普遍怀抱着一腔热情与积极进取的态度,其恢弘的气度与兼容并包的心态,给文学带来了昂扬的风貌,成为滋润唐代文学的肥沃土壤,创造了令后世景仰的盛唐气象。宋代重文轻武,国势孱弱,然文化发达,经济繁荣,文人待遇优厚,因而激发了文人的参政意识与爱国情怀,政论之文与爱国诗词兴盛而为文坛增色,同时也助长了文人风流洒脱的生活态度,使产生于花间酒边浅斟低唱的词盛极一时。

元、明、清三代是中国文学的变革期,变革的重要标志是抒情文学的衰微与叙事文学的兴起,一直占文坛正统地位的诗文趋于衰落,而一向被视为小道的戏曲、小说开始兴盛。这一时期意识形态上突出的特点是宋明理学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儒释道三教融合,给文学创作带来深刻影响。此一时期,传统诗文虽然仍处于正宗地位,但已是夕阳返照,而新兴的诗体——散曲的崛起则为诗坛带来一股清新的活力。散曲形式自由灵活,语言通俗易懂,风格自然酣畅。元代是散曲繁荣的时期,明代、清代散曲迅速衰落。传统诗文在元代没有多少成就,明代诗文在复古与反复古的浪潮中曲折发展,出现了前后七子、公安派等诗文流派。清代的诗文创作出现复兴景象,神韵抒情与写境说、格调说、性灵说、唐宋派、桐城派等诗文流派此起彼伏,钱谦益、吴梅村、王士、黄仲则、龚自珍的诗,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的词,方苞的散文,皆各有成就,为诗文的天空增添了一抹艳丽的晚霞。

明清时期,长篇白话小说的创作呈现繁荣局面,《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四部长篇小说,被称为“四大奇书”,开创了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四大题材类型的先河,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代乾隆年间,在“千山万壑赴荆门”的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出现了两座耸立的高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与曹雪芹的《红楼梦》。

《儒林外史》以辛辣之笔刻画了科举制度毒害下儒林士子的百丑图,描写了封建文人的精神堕落史,发出了“一代文人有厄”的呐喊。《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最后一座高峰。《红楼梦》之后,中国古代文学逐渐发生蜕变,迈开走向近代的蹒跚步履。

编者注:本文摘选《国学读本》文学篇之总论(魏崇新撰)

《国学读本》

任继愈主编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热门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