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社区党建 讲话》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22 08:00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社区党建讲话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讲话的主题,围绕社区党建的核心内容展开论述。例如,可以围绕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展开。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讲话作文,结构要清晰,层次分明。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讲话背景和目的;主体部分详细阐述社区党建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结尾部分总结讲话要点,提出希望和要求。
3. 内容充实:在论述社区党建时,要结合实际,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a. 加强党组织建设:明确党组织在社区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加强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b. 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c.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在社区治理、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树立党员良好形象。
d.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明党的纪律,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4. 语言表达:讲话作文的语言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同时,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讲话内容。
5.
柔肩亦可挑重担!社区书记李肖娜讲述深耕基层的点点滴滴
2025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我作为社区代表,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我所在连云港海连社区的相关情况。
“社区规模有多大?改造得怎么样?加装电梯普遍吧?老百姓意愿强吗?”总书记细致地询问了我很多关于基层治理方面的问题,特别关心群众的生活。
返回工作岗位已有数月,每当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我依然心绪激荡。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字字句句都饱含着深厚的关怀,既给了我思想上的启迪,也给了我行动上的指引,让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社区党组织书记的我愈发明白肩头担子的分量,更加明确了深耕一线、倾心为民的使命。
“敲门行动”敲开百姓心门
2013年,我从师范专业毕业来到社区工作,在这里一干就是十二年。2019年,我被任命为海连社区党委书记。从普通的社区工作人员,到社区居委会主任,再到社区党委书记,我始终怀揣初心在这片天地中深耕细作。
初入海连社区,我的第一印象便是灰蒙蒙的旧楼、坑洼不平的路面和居民们对社区事务的疏离态度。大家都把社区当作一个“路过的地方”,办完事就走,既不多待,也不主动关心社区事务。我深知疏远群众是社区工作的大忌,社区硬件条件差还可以改,和居民之间的心门如果一直紧闭,基层治理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思前想后,决定靠前一步、主动出击,与社区两委成员商讨制定了“敲门行动”,力求户户到、人人访。一个月里,我的足迹遍布全辖区1530户人家,广泛收集群众诉求。有居民态度存疑,认为一个小丫头能干成什么事?也有人婉拒我们的好意,但这些都没有动摇我的决心。我们将收集来的问题诉求分类整合,建立了包括“停车难、道路破、设施旧、服务少”在内的12项问题清单。
停车难是长期困扰社区的问题,想要彻底解决,增加停车位数量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小区内及周边地上已找不出大规模空地。我想起,在走访中有居民提到小区里有个废弃20年的地下停车场,因为开发商配套设施建设不到位,一直无法启用,业委会也曾多次沟通,但都没有结果。我不肯放弃,先后5次拜访开发商,和负责人拉家常、谈合作,最终说服开发商出资20万元用以修复停车场。
不久后,当初梳理的问题清单变得越来越短,小区的变化越来越多:坏了的路灯亮起来了、遗失的窨井盖补上了、破损的窗户换新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赢得了大家的信任。随着“敲门行动”的推进,我们累计协调解决物业服务、停车难等诉求996项,完成办事预约1156次。
“海连探索”蹚出基层治理新路我有句口头禅:“党员带头,万事不愁。”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主动探索新的社区治理模式,搭建了“小区邻里党建”组织体系,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小区业委会议事协商、物业服务公司实施、小区党支部组织群众监督”的小区治理新格局。引导小区人大代表、机关干部等256名志愿者发挥所长,实现“一个骨干党员带动一群党员,一群党员带动一片居民”的良好局面,探索出“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新路径。
当遇到私家车乱停乱放,电动车“飞线”存在安全隐患,绿化苗木无序生长影响美观这些问题时,居民是该找物业还是社区?我发现,社区、物业公司、业主委员在处理问题时,有时容易产生一些分歧。如何协调好三方关系,是我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思考的问题。秉持着“党建引领、空间共享、服务多元”的理念,我主动聘请物业公司党总支书记兼任社区大党委副书记,推动小区党支部委员兼任小区业主委员会成员,提高业主委员会成员中党员比例,以社区党组织为“圆心”、物业为“半径”、服务群众为“周长”,画好现代基层治理的“同心圆”。
说干就干,我把物业搬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阵地,让社区与物业公司桌并桌坐到一起,与物业项目经理肩并肩走到一起,吸纳4名物业企业党员担任项目管理员,引导4名社区党员参加业主委员会选举,打造“新海连·先锋管家”物业治理品牌。通过人员共融、阵地共建、环境共治、活动共担,将各自为政的“单一”职能转变为整体服务的“统一”职能,解决了社区“小马拉大车”难题。过去,一些居民遇到问题会先找居委会,居委会再协调业委会、物业公司。现在通过合署办公这一模式,问题直达业委会、物业公司,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由于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用房缺失,无法更好地为居民提供服务,我又主动协调物业盘活闲置物业用房,并以停车场收费打底,动员物业公司垫资200万元,修整小区破损道路,提档升级1000m²社区党群活动中心,改扩建6000m²小区中心广场,让居民收获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
“朋友圈”拓宽民生服务半径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高速公路收费站党支部负责人一起开会,谈起共驻共建,对方很感兴趣。他们了解到新海花园正在改造绿化,第二天就给社区捐赠了66棵月季花。这一举动给了我极大信心,让我有了扩大社区“朋友圈”的想法:以共驻共建凝聚各方力量,解决社区关键“小事”。但共驻共建不能做成“一锤子买卖”,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于是,我主动高速公路收费站党支部来到社区参观,共建党支部活动开展越来越多。慢慢地,双方在你来我往中增进了友谊,建立起常态化联系。
此事让我深受启发,这样有益于双方的共建为什么不多组织一点呢?那段时间,我看到一家单位就主动上前和人家谈共建,硬是将社区周边大大小小的企事业单位跑了个遍。我们先后与市委政法委、区政协等19家单位签订了党建联建协议,积极开展“双报到、双服务”活动,每年开展各类共建活动60余场,推动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活动共办。
近年来,海连社区为民服务半径不断拓展。迭代升级社区食堂至“3.0版本”,引入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松霖餐饮,让惠民百穗餐厅解决老人吃饭难的同时,还成为附近居民的“后厨房”;开办老年大学——连云港市开放大学海连社区教学点,每期90元的学费,让老年人不仅能在家门口学习唱歌、钢琴、中阮等课程,还能陶冶身心、广交朋友,现已成功举办120期……这些年,海连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多项荣誉。我本人也先后获评江苏省“百名示范社区书记”、江苏省“我们身边的好青年”、“连云港好人”等荣誉。
随着城市发展,这几年社区人口翻了一番,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更多元了。我将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继续扎根社区,把社区建设成为群众安居乐业的和美家园,把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怀与温暖送到群众身边。
来源:《群众》杂志2025年第10期,原题为《柔肩亦可挑重担》作者:李肖娜(作者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连云港市海州区新海街道海连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责任编辑:张珊珊大桥社区: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入社区治理新路径
乌当区高新路街道大桥社区探索“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深入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与服务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以“专业赋能志愿,志愿反哺治理”为思路,推动“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双轮驱动模式助力社区治理创新实践,推动志愿服务在融入基层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质效。
“督导+调度”双护航,促进试点项目规范化
乌当区委社工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对项目进行线上线下调度2次,了解项目运行情况,明确项目目标及方向,确保供需对接,保障服务质量。
开展端午节主题活动。
机构督导与省级督导学员双向介入,通过4次现场督导、3次线上跟进,协助社工运用专业视角,结合社区资源、服务对象特征,分析服务区域的服务需求,协助社工明确服务目标与逻辑框架,确保项目方向精准、规划科学,以专业督导之力护航保障项目规范化运行,助力试点项目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
通过“督导+调度”双护航机制,构建“规划共商、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全链条协作模式,实现专业引领与管理效能深度融合,为促进试点项目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培育“1+N”分层分类志愿服务梯队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党的领导贯穿“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全过程,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统筹资源、凝聚力量、引领方向上的关键作用。
组织开展手绘活动。
通过有效整合社区优势资源,开展座谈会,培育打造1支“幸福大桥·多彩生活”志愿服务总队,6个志愿服务梯队,即:“幸福里”老兵护卫队、“桥之韵”文艺宣传队、“好邻居”互助队、“红袖章”志愿服务队、“连心桥”公益服务队、“夕阳红”志愿服务队。
聚焦助老扶幼、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社区治安、社区宣传、社区公益等不同领域、不同群体需求,提供精准化、专业化志愿服务,形成“党建引领、社工赋能、志愿同行、分层推进、分类服务”的工作格局,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品牌化发展,激活社区治理新动能。
专业赋能、志愿联动,深化服务实践
红色基因浸润传统民俗。以“幸福大桥·端午序章”为行动主题,党员社工策划“红色+民俗”融合活动。党员志愿者们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凝聚不同民族同胞力量进行文艺汇演并穿插端午习俗、未保、反诈、移风易俗、垃圾分类等知识问答互动,同步开展包粽子、5.5元公益艾草锤环节,将社区公益融入民俗体验,覆盖居民400余人次。
文艺演出。
党建引领点亮科学梦想。结合“幸福大桥·助未成长”行动主题,党员社工设计蓝色科普课堂之“小小少年的科学探索之旅”儿童科普活动。党员志愿者化身“科普讲解员”,通过生动讲解、趣味科学实验等形式,将科学与党的奋斗历程相结合,引导儿童厚植家国情怀,惠及儿童20余名,实现思想引领与科学教育双促进。
党建关怀温暖银龄生活。围绕“幸福大桥·银龄益趣”行动主题,党员社工发挥专业优势,为老年群体定制插花艺术课程。党员志愿者全程陪伴服务,协助老年人修剪花枝、创作手工花艺作品,活动惠及50余名中老年群体,以花为媒传递关爱,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老年人幸福感与归属感,推动党建成果转化为民生幸福实效,让“夕阳红”在社区治理中焕发新活力。
下一步,大桥社区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双轮驱动模式,规范志愿服务团队的管理与培训,推动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化、常态化,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图/文 乌当区委社会工作部)